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老六皇子,被老朱偷听心声》
大明:老六皇子,被老朱偷听心声

第四十五章 剥皮实草

同时朱元璋认为,朱橚的提议非常好。

廉银廉银,因廉而有银,这廉银自然不会多。

如此一来,土地问题得到解决,也不辱斯文。”

朱元璋在心里暗道,这四个字用的巧妙。

斯文后面一般跟着的,都是败类。

【不过那是大哥要愁的事,幸好做皇帝的不是我,否则要愁死咯。】

朱元璋听到朱橚理解自己,由衷地感到欣慰。

他目光微微冷了下来。

“至于咱对你刚才说的那两类奸人,深恶痛绝。

橚儿,父皇知道你忧国忧民,父皇答应你,洪武朝定然会以历代最严苛的律法来约束百官。”

朱橚心里一惊。

【出现了,史上反贪最厉害的皇帝!】

【剥皮实草什么时候上。】

【啧啧啧,别说,这样的老朱还真挺帅!】

朱元璋听到朱橚心中说的剥皮实草,脑子里构设一下那个样子,对这个惩罚十分满意。

“即日起,父皇向天下发出一道通告,若是有官员敢贪污受贿超过六十两,剥皮实草,摆于案上,给同僚警戒!”

朱橚纵使心中早有准备,听到这几个字还是抖了抖,恭敬道:

“父皇明鉴。”

他发现自己好像正在见证历史。

殊不知,他才是历史的制造者。

朱元璋突然收起脚坐了起来,让朱橚也坐到他身边。

“说点其他的事,今天下午你画的图有趣,橚儿,你从哪看来的。”

朱橚当下明白朱元璋喊他过来的本意。

原来惦记着自己的地图呢!

他胡诌道:

“儿臣是从一本前元书上学来的,据说是番外邦国所著,名曰《篙得图》,取自以一篙之短,得天下之长。

可惜书被儿臣弄丢了,不过书上内容儿臣都记在脑中。”

朱元璋不想知道朱橚是怎么学来的,直言道:

“那橚儿,你给父皇把大明和周边番邦的图画一画,如何?

不要太细,有个边缘就行,咱就放在御书房里看。”

堂堂洪武大帝低三下四的求人。

朱橚心中暗爽,没有拒绝。

“是父皇,儿臣回去这就开始画。”

【画,一定要画。】

【否则怎么能让老朱知道,孤悬海外的东倭有多适合做大明厕所。】

【真实地图画出来,估计老朱都要看呆了。】

【不过老朱怎么对小日子一点兴趣没有,难道东南沿海没有倭寇作乱?】

朱元璋发现自己已经摸清朱橚做事的动机。

皇帝,他是不想当的。

治世,他是有能力的。

武功,他是有水平的。

而东倭,他是一定要灭的。

这个结果让朱元璋非常放心。

既然如此,朱元璋也抓到了朱橚的软肋。

他眯了眯眼,决定给朱橚一点甜头:

“橚儿,等前线班师,父皇准备将兵力调去镇压边陲动乱。

到时候让你们兄弟几个跟着去长长见识,今天你立了大功,允你先选。

重庆府大夏皇帝明升屡次抗降,西南黔州地方各土司作乱,新收复故土要派人去慰问镇守,乌斯藏国师和北元勾结有点不安分,海南有伙贼人把陵水县都攻破了。”

【大明地方是真不安定啊!】

【不过都没啥兴趣。】

【还是待在应天吧。】

他刚想开口拒绝。

朱元璋下面的话让他眼睛一亮。

“东南沿海岸有张士诚残部和倭国人连结的倭寇。”

“看看,这几个地方,有没有想去的。”

正如朱元璋所料。

朱橚想也没想就开口道:

“父皇,儿臣平生最恨卖国的人。

那张士诚残部与东倭勾结,残害百姓,扰我大明商路,实属可恨。

儿臣愿往东南,平定倭乱,还江浙闽百姓一片太平!”

【嘿嘿,不能去打小鬼子,先打狗汉奸和鬼子的分部也是好事。】

【正好鸳鸯阵对付鬼子是降维打击。】

【老朱,英明!】

朱元璋却道:

“这次过去,只是让你们长世面,不会给你们指挥权,更不会让你们带兵。

东南那块,咱准备派毛二虎去,橚儿,你有没有比较好的人选?”

毛二虎是亲军都督府,不对,现在叫锦衣卫的都指挥使。

锦衣卫办事向来雷厉风行。

朱橚巴不得让这群狠茬子去杀倭寇。

“二虎计谋深远,让他去对付那群阴险狡诈之徒再好不过,换其他人,怕是要吃倭寇的亏。”

朱元璋点了点头。

“那就这么说好了,暂定洪武四年启程。”

“回去画图吧,这几天大本堂就不用去了,每三天亲自去一趟刘伯温府上请教。”

半年的时间,朱橚等得起。

$(".noveContent").("halfHidden");setTimeout(function{$(".tips").("点击继续阅读本小说更多精彩内容,接着读

若是百官不为社稷出力,那便只能将重担加到百姓头上。

这么一来,历代衰亡的大势必将重演,百姓最终无一米可吃,到时候便又是一场人祸席卷华夏土地。

以后若是有大臣和你商议此事,切记不能把这些说给他听,晓得不?”

朱橚懂了朱元璋的意思。

但是。

若想要维护官员体面,那就别给他们加俸禄,而以养廉之名,给各司衙门发养廉银。

【看来老朱心里和明镜似的。】

【这会没骂我,就说明他也同意我的观点。】

【让我和大哥说,意思就是洪武朝是不会改这个策略,到时候大哥登基了再改。】

“父皇,士绅必须要一体纳粮,他们不出粮,那要么朝廷无粮,要么百姓无粮。

李世民说过,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

朱橚明知凭自己十岁的年纪,不适合说一些话。

但是。

不能用。

“橚儿,父皇是天子,说出去的话不能改,这些话你和你大哥说去。

【行吧,也没什么太大问题。】

【就怕二三十年过去,底下人吃得饱饱不舍得吐,到时候又是一场血雨腥风。】

不辱斯文。

为了天下苍生。

能有发言权,那朱橚便没有理由不为百姓出头。

阅读大明:老六皇子,被老朱偷听心声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