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八十九章 真正的用人之道!

那岂不是“坑孙”吗?

这几人至少在读书治学上,能力都是没得说的。

方孝孺更是被道衍称赞为“天下读书种子”。

现在看来,实际上老朱对他们的本事洞若观火,那为什么还要用他们呢?

甚至还让朱允炆用他们呢?

人很容易被自己的固有认知所限制。

看不起能力不行的人,看不起有太大弱点的人。

实际上,每一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点,也有弱点。

而作为君王,就是要合理运用。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这三人,读书治学的本事很高,实际政务的能力一般。”

“但你要知道,朝廷需要的官员,并不是每一个都要能力强,平庸的官员,有平庸的好处。”

“大明打天下的时候,需要杰出的人才,没有杰出超凡的能力,咱不用。”

“但你也要记住,能力越大的人,野心也越大。”

“在咱打天下的时候,需要野心勃勃的强者,所以要重用他们。”

“一旦江山稳固,这些人,伱只可在特殊时期,偶尔用之。”

“大多数时候,你要将他们雪藏不用,或者干脆杀掉。”

“要不然,他们就会危及皇权,甚至会夺了你的江山。”

“这一点,你一定要牢记在心。”

老朱一脸严肃认真。

“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朱允熞浑身一颤。

这个道理,说起来很浅显,但细想之下,又觉得极为恐怖。

如果皇帝的能力很一般,而大臣的能力强得离谱。

并且,皇帝还重用这个大臣,将朝政都交给他处理。

那大臣将皇帝玩弄于股掌之间,恐怕都是轻而易举之事。

久而久之,江山就要换姓了。

人的忠诚,往往是最靠不住的东西。

大臣拥有倾天的权势,还有远超皇帝的能力,他还会忠诚吗?

就算他忠诚,那他手下的人呢?

黄袍加身,被迫登基,不也就是一夜之间吗?

谁还不想立一个“从龙之功”呢?

老朱叹道:“你不要担心平庸的人,治理不好天下。”

“若是打江山的时候,他们当然不行。”

“但天下承平之后,治理天下,其实只需要中人之姿就足够了。”

“官员真正的能力,在于他应对危险时候的怎么处理。”

“正常的政务,有朝廷的制度,有大明律法,他按步就班,循规蹈矩的去做就行了,有什么难的?”

朱允熞再次怔住。

稍一思索,就明白老朱说的一点都没错。

只要建立起了完善的制度,办任何事都有一套标准流程,所有人都按章做事。

那么,所谓的官员,与流水线上的普通工人,还真没有多大的区别。

甚至不客气的说,如果狗会说话,并且认得字,弄条狗坐在那个位置上,也行。

官员真正的能力,在于突发事故的危机处理。

这时候,平日里的规章制度不再起作用。

需要他打破规章制度,需要他想出新的办法。

需要他迅速做出判断,立即处理。

这时候,官员们的聪明才智,才有发挥的地方,才是体现官员治政水平高低的时候。

后世官员,平时看起来都差不多。

一旦面对突发危机处理,突飞舆论事件,水平的高低,就立即凸显出来。

许多官员也因此将自己的愚蠢,暴露在公众面前。

就好比他去执掌应天府,如何对付商人罢市,就是危机处理。

如果没有商人罢市这种危机,就是按步就班的做事,那他完全可以天天在衙门睡大觉。

所有的事,下面的人自然会按平时的规则,将其办好。

“熞儿,你才华高,能力强。但咱识人多年,知道越是才气高的人,越是容易瞧不起能力本事一般的人,不愿与之为伍。”

“但是,熞儿,你一定要记得,将来你为君之后,用任何人,都不要被他的能力所迷惑。”

“不要认为这个人能力强,就一定要用他,对其特别另眼相看。”

“大明江山已固,不再是打天下之时。”

“你用人,首先要重的是忠诚。”

“如果一个人能力很强,但自视很高,对你不是特别忠臣,那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你不要轻易用他。”

“有时候,也许,你要做的是杀了他。”

“反之,如果一个人能力一般,但对你特别忠心,那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用他。”

“就比如说,方孝孺,黄子澄,齐泰这几人,他们读书厉害,能力一般,但他们对大明忠诚,不会背叛咱。”

“故而,咱才让你用他们。”

朱允熞张了张嘴,却没有出声。

老朱的判断,只能说是太精准了。

回想起来,如果没有靖难之役这种突发事故,天下一直都太太平平,那这三人,也有可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贤臣。

也许还会留下一段臣贤君明的佳话。

只可惜,朱棣起兵造反之后,他们三人能力不足的弱点,就暴露出来了,狠狠坑了建文帝一把。

这肯定是老朱没有预料到的。

另一方面,三人对朱允炆也确实做到了忠贞不二。

明史评论说他们三人,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而有生气。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也就是说他们三人虽然能力不行,但忠心耿耿,死也不惧,不能因为他们败了,就看不起他们。

说起来,道衍为方孝孺求过情,朱棣希望方孝孺为自己写诏书,如果方孝孺同意的话,就能保住身家性命了。

但方孝孺宁死不从,还连累全族被诛杀。

至于黄子澄,也是朱棣亲自审讯,希望他能屈服。

但同样,黄子澄也选择了领死。

朱棣当时想收买人心,尽快安定天下,只要他们三人投降,至少当时不会杀他们。

至于后面,会不会记仇报复,就看他们用什么办法保命了。

朱允熞一直看不起三人,可此刻听老朱一番话,却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之前的想法。

虽然这个时代的臣子,各个都将忠君挂在嘴边。

但谁还不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呢?

古今亦然。

真正忠心的人,永远都值得重视。

哪怕能力非常差。

毕竟,一条忠诚的“狗”,也是大有用处的。

他心中思索着。

在用人之道上,确实还有很多要改进的思想观念。

这时,老朱又开口说道:“除此之外,咱之所以用他们,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

朱允熞心中一紧,知道这必然是更紧要的地方。

接着,便听到老朱吐出了两个字:“名教!”

(本章完)

毕竟,人有失足,马有失蹄。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若没有徐达,常遇春,刘基等无数的功臣良将,咱也取不了这天下。”

“世间之人,终非圣贤,都有各自的缺点。”

自从与朱元璋打交道变多之后,他就越来越能感受到老朱的精明。

老朱再精明,毕竟不是神明,偶尔看走眼也正常。

“若你盯着他们的缺点看,那就会发现,世上没有一个可用之人。”

“十指有长短,但我们需要大姆指,也需要中指,同样需要小指,缺任何一个,手便不完整。”

朱允熞静静听着。

还留下方孝孺给他启用。

他一直以为老朱只是看走眼了。

朱允熞顿时怔住。

老朱开口道:“为君之要,首在用人。”

“汉高祖说自己智不比张良,勇不如韩信,才不及萧何。但汉高祖能让他们为自己所有,故而能夺取天下。”

“汉高祖如此,咱又何尝不是一样呢?”

老朱说的道理,都十分浅显。

但此际娓娓道来,却别有一番更深的印象。

若朱允熞不是从后世穿越过来,熟知历史,已有了先天判断,他自认也没有一眼看穿三人底细的能力。

但越是如此,他就越想不通。

为啥历史上的老朱,会在临死前让黄子澄,齐泰等人辅促朱允炆。

阅读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