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司礼监》
司礼监

第八十章 其实不想走

常洛死了,校哥儿上了。校哥儿也短命,检哥儿上了,然后二叔死了,大明完了。

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东宫是有个铁三角不假,但要是校哥儿还如原本历史一样稀里糊涂落水,那这个铁三角的作用就会嘎然而止。

咱大明讲的是个嫡长子继承制,所以洵儿这个弟弟得不到朝臣支持,最终没干过他哥哥常洛。

可常洛是个短命鬼。

死在洵儿计划回京的半个月前。

因此,若能一年一回京,洵儿说不定在他爹死的时候能在京里呢。

存在,就有价值。

魏公公绝不会祸乱大明,银乱后宫什么,他只是想让未来的格局变得更大一些,格调更高一些。

移宫案时西李那么弱势被群臣欺的原因,不就是校哥儿叫东林党给抢了去,唯一的一张牌不存在了么。

但要是当时还有福王这张牌的存在,东林党那边恐怕就不会把西李当做第一对手了。

贵妃娘娘当不当皇后,其实不重要,重要的是西李一定要当皇后。

朱由检能当皇帝,还不是因为公公那个干女儿张皇后么。

皇帝驾崩后,谁能继任皇帝,皇后能起到五成的决定性力量。

把姘头拱成皇后,是魏公公早就决定好的奋斗目标。

没办法,谁让他名义上是个内臣呢。

纵是皇军在手,他也是个内臣。

真要由他个太监出面操纵皇帝人选,那就应了猛虎难敌群狼了。

所以,安排好福王就是安排好西李。手机\端 一秒記住《www.》為您提\供精彩小說\閱讀

福王在京,西李就一定能当皇后,这由不得东林党不答应,而是他们必须答应。

政治,永远是一门妥协的艺术。

现在,就要看洵儿能不能理会得公公的一片慈父之心了。

............

东宫,曹化淳引的陈默去的西李处。

这个曹化淳可是内书堂的翘楚,诗文书画,样样精通,深受司礼随堂、东宫管事太监王安赏识,倚为亲信,两年前给谋到直殿监当了监丞。上个月王安又请了小爷令,把曹调到西李处担任检哥儿的陪伴侍奉,也就是“大伴”的意思。

相比大字不识一个的校哥儿大伴李进忠,曹化淳无疑优秀的多,几次小爷都生过把曹化淳改为校哥儿的大伴。但一来这个李进忠是父皇钦点的,且有个颇得父皇信重的侄子。而且他那侄子还是自己的大债主;另一方面这李进忠也很得西李的欢心,所以小爷思来想去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

他倒不是怕父皇和西李生气,而是怕那个小魏因了叔父的事跑他东宫来讨债,那传出去就真丢大发人了。

陈默是得了魏公公令特意给小爷宠妃西李娘娘送礼的,之后二人谈了些什么却不被外人知。只知当夜小爷在西李处留寝时,西李突然说了几句寿宁的好话,然后无意中提起明日要归藩的福王,劝小爷明日要是福王来辞别,一定要好生礼待,莫叫人说了闲话。

这话之前叶向高也托王安向小爷嘱咐过,再有西李提醒,加上福王今日托人送来两万两银票,使得小爷对这个过往一直看着刺眼,并且感到威胁的弟弟观感确是变了。

想着福王这一走再也不可能威胁到自己地位,且通过送钱这个举动表示对他的臣服,小爷变得很是高兴,当晚很是搓弄了西李两回。只是小爷身子也发福得很,每次都是刚进门就匆匆转身走了,把个西李撩拨的很是委屈。

次日,真是上演了一场兄友弟恭的情节。

早早的,二十八岁的福王来到东宫,向太子朱常洛辞行。

按照旧制,太子当端坐接受福王四拜,然而太子却站立辞谢,仅受了福王两拜。福王见状,却是硬要太子哥哥坐下,再受他两拜。兄弟二人推辞不断,终还是太子受了福王四拜。

之后,福王红着眼眶和太子哥哥辞别,言语间几度哽咽,数次落泪,在场中人无不为之动容。

再之后,兄弟二人又亲切交谈......

最后,一个“千万不要常回家”,一个“其实不想走”,终是结束了这一幕兄弟怡怡的场景。

事后,叶向高听人详细述说,连他如此多事之人,也觉福王表现无可挑剔。

宫中,万历听说此事后,也是出乎意料,他原以为福王定会因为归藩之事对太子不满,哪想却如此情真意切,真是让他欣慰。

当值的司礼太监金忠趁皇爷高兴,不失时机的将几份奏疏递了上去。

下午,福王来到乾清宫辞别,万历和贵妃娘娘都是十分不舍,福王几次走到宫门,又都被召回,最后突然传旨,诏福王许以一年一次归省。

消息传到内阁,正和次辅方从哲下棋的叶向高为之一愣,继而失手将棋盘打翻在地。

</scriptchaptererror>

倘若憋着一口气,气鼓鼓的滚蛋,那就实在是没有前途可言,给人的印象也是这家伙赌品太差。

爱屋及乌,不管是看在贵妃的面子,还是看在寿宁的面子,魏公公要掺和一下这件事,不说干政,也就是指点指点洵儿,让他滚蛋都滚的有特色,给朝臣们,给他爹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

科道那边,公公也是有几个小伙伴的,比如当年帮忙弹劾李成梁的那几位。这几位嘛风骨极佳,拿钱办事,绝不食言。

且公公的要求也不过份,就是请他们上疏高度赞扬一下皇帝让福王就藩的举动,大唱高调那种,然后委婉表示今国本既定,念皇帝思子之心,可酌情让福王按制归省时间从三年变为一年。这样,大家皆大欢喜嘛。

另小魏公公确是和福王没什么交集,发个红包,摸下王妃小手都是细枝末节。

毕竟,世事难料。

不出意外,万历一定会破格采纳这些言官的提议,那样的话,洵儿就能一年一回京了。

莫要小看这一年一回京,真是可解皇爷和贵妃思子之情的,也能让洵儿再次感受到爹娘的亲情。寻个合适时机,公公将这个功劳在寿宁那边抖一抖,贵妃和皇爷肯定会知道,连带着一定老怀欣慰啊。

仆人也好,家奴也好,一定要忠,忠之余一定要能替主人解决问题,解决不了问题也要解决制造问题的人。

归藩,听上去就是回家,或者说滚蛋。

但这个家怎么回法,这个蛋怎么滚法,却是大有讲究的。

咳咳,年纪大了记性不好了,前文出错,把活得好好的庞保写死了,现已更改。

再然后,没了嫡长制了,讲血缘就轮到洵儿他们一家了。洵儿死了不要紧,可他还有个世子啊。

在那个时候,再也没有一个藩王的血脉能及得上洵儿他一家了。

魏公公希望洵儿一家能够开心和放心的滚蛋,所以他私人大出血让陈默以福王的名义给东宫献上了白银两万两,这可不是笔小数目,就朱常洛现在的债务问题,两万两无缝是雪中送炭,能够立时让这位小爷对自己即将离京的弟弟生出感激之意,至少也能放松警惕。

原本历史中,洵儿是三年一归京,万历四十二年离京,四十五年回京一次,然后没下次了。

他爹四十八年驾崩。

因而,从最坏的角度出发,公公也要分两颗蛋放到洵儿那个篮子里。

........

拥有慈父之心的公公不能不关怀福王朱常洵,照说洵儿年纪也不小了,可有些事情公公还是不放心的,比如这次归藩之事。

阅读司礼监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