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世祖》
大明世祖

第八十七章发现

不过,思考的还不够深。

对于普通人来说,化解矛盾自然要最小代价,最好是两全其美。

但对于朝廷来说,简单易操作的方法,才是最好的,至于是否会损伤两村的利益,自然就不在考虑之中了。

着实是个好主意。

换句话来说,辽王已经具备了政治家的思维了。

“两村剩余的土地,就攒起来建个皇庄,作为辽王府的年供吧!”

“是!”刘阿福抬眼看了下辽王,清脆的应下。

辽王心中大喜,这是圣恩。

那么多年的儿子生涯,父皇终于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了。

脸皮都激动得颤抖。

待几人走后,朱谊汐才摇摇头。

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也不过是二十郎当的年轻人,即使经过十来年的教育,但依旧改不了稚嫩。

深层次的原因,莫过于压力了。

大明的皇子是最没有压力的。

太子板上钉钉,争又争不过,只能富贵一生了。

“不要求天才,哪怕中上之姿,也就后了。”

朱谊汐呢喃着,心中下定了主意。

他要讲这群皇子,如太子那般,安置在地方磨砺,八部观政的效果已经到顶了。

理论和实践才能得真知。

话虽如此,但当皇帝鱼服出行,并且让皇子们陪同时,这群亲王们瞬间傻眼了。

所幸皇帝也知道不容易,所以就在酒楼高处包下,眺望整个天津城。

经济的繁荣,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

以往在天津,四层高的酒楼,已然就是鹤立鸡群,但如今却高至七层。

即使顶层不过十来平,但也是一种进步。

虽然不明白这高楼的由来,但与钢铁产量肯定有关系。

木质结构搭载钢材,这又何尝不是一种进步。

“天津的机杼声少了。”

皇帝观望了许久。

天津并没有像北京那样进行重建,所以宽敞的街道就像许多古城那样被摊贩占领,但热闹却不少于北京。

良久,他才开口道。

“父皇,天津的织场几乎都搬到了外城,内城多是商铺居民,倒是井然有序。”

满脸胡须的朱依在一旁轻声解释着:

“织场人多且杂,只能在外城。”

“嗯。”朱谊汐轻哼一声,随口道:“天津多少人?”

朱依当然明白,这并不是指天津府,而是天津城。

“约莫三十万。”

朱依想了想,随口道:“由于织场众多,这里鱼龙混杂,每天数万人进出。”

“北方第二城。”朱谊汐轻叹道:“倒是不错。”

他的目光投向了远处的港口。

在如今这个时代,想要养活一座十万以上的城池,所需要的物资是难以计量的。

北京城不占海,少河,所依赖的莫过于政治地位。

而天津则依赖于港口。

辽东的粮食,江南的布匹,北京城的所需几乎都要被天津过一道油水,这足以让其发展了。

海运的逐渐普及,导致整个大明沿海日趋的繁华,从而更容易塑造大城,巨城。

苏州,松江,就是如此。

朱谊汐撇了一眼辽王,见其谨小慎微,并没有什么得意之色,心中不由头:“老四,你觉得天津何以繁华?”

“父亲,天津一靠运河,二靠海运,三则是北京。”

辽王思索些许,立马就开道。

“没错。”

朱谊汐笑了:“北京百万人的粮食,都要经过天津,仅仅拔之一毫,就足以让天津百姓舒服了。”

“不过,这只是表象罢了。”

辽王露出不解。

其他几个皇子也同样如此。

这三个理由,还是几人昨天琢磨了一整天才出来的,都认为天衣无缝。

“关键在于商业。”

朱谊汐语重心长道:“你要明白,人口的增长是无限的,而土地是有限的,到了一定的时间,再加上土地兼并,贫民定然无立锥之地。”

“绍武初年,全国总人口约莫一万万人,而如今,就有两万万,翻了一番,再过二十年,怕是四万万。”

“今日的温饱,到了二十年后就是饥荒,饿殍千里。”

“没有土地,吃不饱肚子,再加上天灾人祸,那是什么?”

“闯贼——”辽王深吸了口气。

一群亲王们也脸色泛白。

“没有刀枪,那就斩木为兵;没有铠甲,那就以纸为甲。”

朱谊汐一字一句地说着,仿佛在说一句平常事:“昔万历四十年,隶籍玉牒者,不过二十万,而至绍武初年,仅有八千人。”

“十不存一啊!何其惨烈。”

“那父皇,要怎么才能解决这件事?”越王刚就藩,立马感同身受。

虾夷地那里虽然广阔,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必然会人口增多,到时候越国也就危险了。

“如今之计,只有迁徙一途。”

皇帝的目光都在小猫身上,耳边听着辽王的话,他一时间并没有给出反应。

“赵村去吉林吧!”

“凡事不患寡而患不均,相比郭家村得知此事后,也会松了口气,不再怨恨朝廷了。”

皇帝坐着椅子,双腿直接架在桌上,手中揉搓一只小猫,肉乎乎的,甚是可爱。

他这时候心里也在思考,如此世仇之族,除非一方灭亡,不然的话根本就解决不了。

上千口人家的前途和未来,就这样在皇帝的两瓣唇之间决定了。

这就是权势的力量。

甚至,如果他心中不悦,可以将整个静海县迁移到东北,或者辽国。

“是的。”辽王强忍住打颤的冲动,如今他年龄最大,位序最高,理所应当打头阵,也只能由他来决定:

“郭村和赵村世仇百年,仅仅是巡防营就出动了数次,根本就无济于事。”

大明世祖正文卷第八十七章发现“这就是你们的处理方式?”

“仅仅是迁徙郭家村还不够。”

朱谊汐轻笑道,看向辽王的目光,多了一些赞赏:“把赵家村也迁走。”

“既然是血仇,那自然是越远越好。”

说着,朱谊汐开始就善后事:“着令吉林与赵村每户百亩地,十块银圆。”

“去往越国郭家村也是如此。”

而辽王的迁移之策,干脆利落。

在他的面前,六位皇子恭站着,双腿止不住的打颤。

积年之威,可谓极重。

阅读大明世祖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