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

第12章 秦赵议和,质子秦异人

具体什么时候开始谈判,什么时候开始结盟,那还要看秦国和赵国这一次战争能打到什么地步。

秦霄犹豫了一阵,口头上答应了下来,但并未做任何明确的承诺。

结盟肯定是要结盟的。

那就有的等了。

过个三五七八年再开始谈,又谈个十年八年的,完全没有任何问题嘛!

若是晚上个三五年,让秦国缓过这口气来,十有八九就打不过了。

不得不说,赵国的这个选择还是很灵性的。

秦霄自然是乐得看戏,没有插手的意思。

暗中发展,积蓄实力,才是秦霄最需要做的事情。

所幸,楚国在之前的垂沙之战中损失惨重,还在舔舐伤口。

赵国和秦国打了起来。

南、西、北,三个方向都很安全。

唯一需要戒备的,是东边的齐国。

不过目前看来,齐国似乎并无入侵魏、韩的意图。

靠着两国的资源,加上周王室宝藏,秦霄只需要等待人口额度的积累,便能让自己的实力不断增强下去。

其实在灭周的一战当中,秦霄的损失也不小。

一万五千【秦之锐士】全军覆没。

陷阵营和先登死士伤亡过半,低阶武将伤亡三百余人。

就连普通军队,都有数万的伤亡。

所幸没有和赵国打起来,要不然,这损失还得更大。

不过,秦霄带进副本的兵力基数足够大。

即便经历了伊阙之战、灭周之战这两场大战,有了不小的伤亡,秦霄麾下的总兵力仍然保持在八十多万。

虽然七阶超凡兵种的数量少了些,但八十多万六阶精锐大军,也足以单独推平任何一个国家了。

若是四国甚至五国联手,秦霄还会担心一些。

但既然秦国和赵国已经打了起来,秦霄也就没什么好担心的了。

安心种田才是当务之急。

秦霄没有回韩国或者魏国,而是在洛京的周王宫住了下来。

一面研究着《符文之书》,一面盯着秦、赵之间的战事。

同时,慢慢等着神秘基地的人口额度积累,扩充兵力。

这一等,就是足足五年时间。

秦、赵之间的大战打了足足五年。

双方不断添码,前前后后加起来,总计出动了超过百万大军。

司马错和赵奢棋逢对手,谁也奈何不了谁。

五年下来,双方都没有讨到任何的好处,反而国力大损。

秦霄却是借着这个机会,迅速发展起来。

依靠着【神秘基地】,在彻底消化掉周王室宝藏之后,秦霄麾下的超凡军队已经扩充到四十万之多。

另外还有近十万人仍在修炼当中,一年之内就能加入军队。

这四十万大军,【秦之锐士】占了三十万。

另外还有十万【岳家军】。

在岳飞晋升完成之后,他的专属兵种【岳家军】的阶位也从原本的四到六阶提高到了六到九阶。

但原本就已经存在的【岳家军】不会直接晋升阶位,而是需要重新训练、考核。

【岳家军】对兵源的要求比【秦之锐士】低一些,不需要【超凡种子】这个耗费人口额度的大户,但需要一大堆杂七杂八的特性配合。

一个【岳家军】的合格兵源,根据兵种和阶位不同,需要五百到一万八千多的人口额度。

其中七阶兵种,根据兵种不同,需要三千到五千之间,相当于【秦之锐士】的一半不到。

九阶兵种【背嵬军精锐骑兵】则需要一万八千多人口额度,接近【秦之锐士】的两倍。

和无上限的【秦之锐士】相比,【岳家军】有总数33万人的上限,并且每一个细支兵种都有明确的人数限制。

……

岳家军

类型:类型:多功能步、骑混合兵团。

主帅要求:岳飞本人或其直系后代,统帅职业阶位sss级或以上。

阶位:6~9阶

包含装备类型:朴刀、长矛、轻盾、步战长弓、重型塔盾、骑射短弓、凤嘴刀、斩马刀、皮甲、札甲、链甲、板甲、重型马甲等。

转职周期:7~30天。(不包含修炼通用功法所需时间)

配套功法:《忠魂》(军魂类超凡功法。)

各兵团详情:

【背嵬军】:

人数/阶位上限:骑兵一万人(九阶)、轻装步兵一万人(九阶)、重装步兵一万人(九阶)

装备要求:九阶轻/重骑混用战马、金色品质制式装备。

主帅要求:岳家军主帅本人。

【中军】:

人数/阶位上限:轻/重步兵七万人(六阶)、轻/重步兵七万人(七阶)、重装步兵一万人(八阶)

装备要求:蓝色~淡金色品质制式装备。

主帅要求:王贵+郝晸,或一名s级统帅+三名s级武将。

【前军】:……

【右军】:……

【左军】:……

【后军】:……

【踏白军】:……

【选锋军】:……

【胜捷军】:……

【破敌军】:……

【游奕军】:……

【水军】:……

军团特殊能力:

【忠魂】:岳家军全员将领、士兵忠诚度锁定为满值。每一名阵亡的岳家军将士,都会为成为岳家军魂的一部分,为全军提供永久性属性加成。该属性可叠加、无上限。当前加成:0。

【岳家十二军】:当岳家军十二军团齐聚,且每一军团存活人数均不低于满编的三分之一时,军团协同能力+300%,全属性+30%。

【神武】:集结岳家军全军超凡之力,发动一次超阶攻击,强度取决于岳家军整体超凡水平。必须由主帅本人引导,且会对主帅造成极大负担。

……

一共十二支军团,规模最小的【踏白军】只有一千多人的配额,规模最大的【中军】主力则多达十五万人。

不过,秦霄现在没有足够的资源将【岳家军】扩充到极限,仅仅只配备了二十五万人。

六阶和七阶兵种都达到了满编,前者十五万人,后者十万人。

至于八阶和九阶,分别有五万和三万人的编额,但因为没有足够的资源,只能暂缓,留到以后再说。

军团特殊能力看上去似乎不错,但没有【秦之锐士】的加成那么直观。

具体效果好不好,还得到了实战中才知道。

在岳飞的【登神之路】晋升完成,第一批【岳家军】成军之后,秦霄也将岳家军从第一军团中独立出来。

因为【岳家军】对统帅的高要求,除了岳飞本人之外,还需要三名s级以上的统帅、五名s级以上的武将为副手。

除了原有的赵云、刘三刀、牛兴、许褚之外,秦霄还将关羽、张飞、华雄、夏侯渊四人调到岳飞麾下。

另外,三十万【秦之锐士】拆分开来。

原本由白起单独统领这三十万【秦之锐士】是最好的搭配,但因为功劳、资历的问题,贸然将白起提到这么高的位置难以服众,秦霄只给了他十万人,单独作为一支“特别行动队”,专门负责最高危的攻坚任务。

剩余的二十万,张辽、张郃各分到了十万人。

另外,陷阵营、先登死士这两支兵种,则分别划到了马超、吕蒙的麾下。

至此,秦霄麾下的各个部队,都包含了一定数量的超凡兵种。

这一波并非是单纯的扩军。

原本的普通军队,也裁撤、遣散了一批,裁军的总数超过三十万人。

除了马超、吕蒙的手下没怎么动之外,其它三军都有不同程度的裁员,以保证军队的总数依旧在百万上下。

以秦霄现在的财力,倒是不存在兵太多养不起的问题。

但高阶将领就这么些,在没有足够人才的前提下盲目扩军,反而容易出问题。

不是每一个统帅都有兵仙韩信那样的能力,能从容指挥五六十万兵力而不出乱子的。

一般的统帅,能指挥十万人算优秀,能指挥二十万人,就算是非常杰出。

秦霄麾下,也只有岳飞、张辽两人,可以保证指挥三十万大军而不出乱子。

兵力再多,战斗力反而未必会提高,更大的可能性是降低。

正因为这一点限制,秦霄才选择了裁军。

至于裁撤下来的这些人,在副本世界里,直接安排他们去屯田种粮,等到离开副本世界,自然不会缺了安置的地方。

无论主世界还是三国世界,都有大量的人力缺口,只要肯干活,生活总是能保证的。

……

这五年时间里,秦霄和其它诸国之间并非完全的和平。

试探性的争斗也有过好几次。

不过每一次都是浅尝即止,没有打起来。

最大的一次冲突,也只是张辽试探性地对赵国发动了一次进攻,双方加起来出动的兵力都不到五万人。

在廉颇严密的防御之下,张辽没能占到太大的便宜,很干脆地放弃了进攻,撤回长平。

本想趁着秦、赵大战的机会占点便宜。

但廉颇的防守实在太强,没有给张辽半点机会。

既然占不到便宜,自然是要立即撤军,免得陷入泥潭之中。

除了张辽之外。

张郃和楚国、吕蒙和齐国之间,也都有过几次试探性的交手,但也就仅此而已,都没能真正打起来。

楚国在垂沙之战中的损失惨重,至今都没能恢复元气。

齐国的主要注意力在燕国、宋国身上,也没有太多心思盯着中原。

在历史上,齐湣王在军事上取得了极大的成就。

垂沙之战四国伐楚,楚国至今没有恢复元气。

函谷关之战五国攻秦,秦国同样大败,险些丢掉了函谷关。

所幸樗里疾临危受命,大破韩、赵,瓦解了五国联盟,这才为秦国挽回了些许的损失。

而后,在齐湣王的主持下,齐国又打残了燕国,吞并宋国。

但可惜,也正是因为树敌太多,最终引来了五国伐齐,损失惨重。

这个时期,齐湣王已经和燕国打了一次,主要精力都放在宋国身上。

宋国不敢面对强大的齐国,四处派人救援。

但可惜的是,愿意出手帮助他们的人几乎没有,最多只是口头上表示一下支持。

甚至于,赵国还打算拉上秦霄一起,和齐国一同瓜分宋国。

作为战国七雄之外唯一一个弱小国家,宋国的灭亡只是迟早的问题。

反正早晚都要灭国,为什么不插一手,捞点好处呢?

若是宋国全部都被齐国吞并,对其它国家来说,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一个过于强大的齐国,不符合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

赵王的使者早已到了洛京,想要联合秦霄出兵宋国,抢占一部分好处。

秦霄也有些心动。

主要是灭掉宋国之后,能够触发【征战四方】的特性加成,增加一些属性。

不过,犹豫了一阵,秦霄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主要是另一件事,要牵扯秦霄大量的精力。

经过了五年的漫长大战,秦、赵两国都已经不愿意再打下去。

赵国占据了河东之地数十座城池,但无论如何也无法跨越黄河一步。

秦军以少梁为依托,想要反击,却也很难起到什么成效。

这个时期的赵国,刚刚完成了胡服骑射的改革不久,又有廉颇、赵奢两位顶尖名将,军力还是非常强大的。

甚至比起巅峰时期的秦国来说,也没有弱太多。

再加上秦国在灭周之战中损失惨重,一时没有恢复元气,被赵国占了不少便宜也是正常。

这几年来,秦国倒是慢慢恢复了一些实力,但赵国的先发优势太大了,秦国想要夺回河东之地,也不是一时半会能够做到的。

打了五年,秦、赵两国消耗都很大,需要时间重新积蓄国力。

这种情况下,秦、赵两国只需要一个合适的契机,便能促成议和。

而这个“契机”,恰好,也是秦霄期待已久的。

在大军的护送下,郭嘉代表秦霄出使秦国,很快便带回来一个消息。

秦昭襄王嬴稷同意与秦霄会面,地点则是在安邑。

安邑是魏国旧都,如今属于秦国,但距离洛京很近,周围视野开阔,没有适合布置伏兵的地方。

从这个地点来看,嬴稷显然是将秦霄当做一方诸侯来对待了。

战国时期的传统,诸侯会盟,地点要么在两国边境附近,要么就在第三方国家。

毕竟大家互相都不信任,我去你的地盘上,被你派大军抓起来威胁怎么办?

谁都不信任谁,那就只能在边境见面了。

而且这个会面的地点也有讲究,必须要一望无际,视野开阔,不能有复杂的地形,以免有人提前设下伏兵。

同时,会面的时候,双方都只会携带少量护卫,人数需大致相当,大军也不得靠近,以示诚意。

仅仅只从这些约定俗成的“规矩”之中,就可以感受到战国诸侯之间那股浓浓的不信任感。

尔虞我诈,明争暗斗。

这,便是战国。

秦昭襄王十九年。

秦霄如约来到安邑以东五十里的平原上,与秦昭襄王嬴稷会盟。

会盟的地点提前布置完毕,在旷野上搭建起了一座凉亭模样的建筑,摆好案几、美酒和干果。

除了贴身的十名随从之外,两人的亲军都停留在百米之外互相戒备。

而更远处,三里之外,则是黑压压的大军。

两军对峙,双方的“王”,则是在两军之间饮酒畅谈,看上去颇有一副指点江山的气势。

“秦王!”

秦霄入座,对嬴稷象征性地拱了拱手,以示敬意。

嬴稷同样对秦霄拱手致意,笑道:“我该称你韩王呢?还是魏王?”

秦霄在韩、魏两国的权势很大。

两国的朝堂虽然还保留着,但大部分权利都归于秦霄。

嬴稷这句话,看上去带有讥讽的意味,实则是试探秦霄的野心如何。

“直接叫我秦霄就好。”

秦霄假装没听明白嬴稷的试探,笑呵呵地回了一句,便转口道:“听说秦王想要让我从中说和,与赵国议和?”

“明明是你的使臣提出来的要求!”

嬴稷心里想的当然是赶快结束和赵国的战争,休养生息,积蓄国力。

但在秦霄面前,他嘴上却是不肯认输,反问道:“足下身为秦国少良造,为何帮寡人的敌人说话?”

这是质问秦霄的立场了。

秦霄笑了笑,反问道:“我身为秦国少良造,秦王可曾信任过我?”

秦霄这句话,直接将问题抛回给了嬴稷。

既然你不信任我,我为什么要帮你卖命?

嬴稷沉默了片刻,没有回答秦霄的这个问题,而是问道:“你有什么提议?”

“如今齐国坐大,燕国已经半残,宋国岌岌可危。秦、赵继续打下去,只会便宜了齐国。若是齐国吞并燕、宋,占领东部,则有吞并天下之势。”

秦霄想了想,继续说道:“我愿从中调解,秦、赵就此罢手,再加上韩、魏、燕、楚……嗯,楚国就算了。五国伐齐,共同瓜分齐国,再灭楚国之后,再各自争雄,岂不比秦、赵之间打个你死我活,要划算得多吗?”

虽然已经完成了灭周的主线任务,已经有了一个“保底”。

但秦霄还是想尝试一下,完成副本的第一个主线任务,五场史诗大战。

其中,五国伐齐,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

一旦能够促成五国伐齐,后边的三场大战,就容易得多了。

鄢郢之战秦国伐楚、华阳之战是秦国、韩国对抗赵国、魏国,最后的长平之战是秦、赵之间展开。

秦霄控制着韩、魏两国,想要推动鄢郢之战、华阳之战、长平之战,成功的把握很大。

而通过这一场场战争,秦霄左右摇摆一番,也能尽可能让七国之间的实力保持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将“大统一”的时间推迟到秦始皇嬴政那一代。

其中的关键,便是推动五国伐齐这件大事。

“五国伐齐?”

嬴稷一听,立即便来了兴趣。

但他在表面上还是做出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反驳道:“秦国和齐国之间又不接壤,伐齐,对秦国有什么好处?不如坐山观虎斗,看你们打个你死我活!”

话这么说是没错。

秦国和齐国之间隔着三晋,即便灭掉齐国,秦国能得到的直接利益也不多。

但,以嬴稷的战略眼光,肯定不会看不到齐国的威胁。

如今,齐国崛起的势头如此明显,站在秦国的立场上,肯定是想要打压齐国的。

哪怕秦国不赚任何好处,只要能把齐国崛起的势头给打下去,都是值得的。

但,嬴稷却不愿这么干脆地让步。

或多或少,总要为秦国争取一些利益。

或者退一步说,借此来逼迫秦霄,让他在秦、赵议和这件事上,想方设法让赵国多做一些让步。

比如说“退还”河东之地给秦国。

秦霄不清楚嬴稷想要的是什么,但却也知道他是在借机讨要好处。

思索片刻,秦霄开口道:“齐国确实和秦国不接壤,占领一块飞地,不符合秦国的利益。”

“就是说嘛。”

嬴稷双手一摊:“隔着那么远,寡人又管理不过来,还容易被别的国家抢走,要来何用?”

“这样吧。”

秦霄心念一转,提议道:“只要秦国在伐齐这件事上出力够多,无论结果如何,事后,我支持秦国伐楚,如何?”

顿了顿,秦霄继续道:“垂沙之战后,楚国至今未能恢复元气。即便再给他三五年,也很难恢复。五国伐齐之后,秦国的损失,完全可以从楚国来弥补!”

提出这个提议,完全就是为了鄢郢之战做打算。

当然,对秦国来说,能得到秦霄的实质性支持,从楚国身上割下一大块肉来,绝对是有很大好处的。

嬴稷完全没想到,秦霄会提出这么一个提议来。

但仔细一想,这事,好像能成啊!

楚国虽然地处南荒,但质量不足,可以用数量来弥补嘛!

(注:南方长江流域这时候是水灾比较多的,土地质量和人口密度远远不如黄河流域的中原。所以看战国地图上,楚国的面积最大,但国力其实一直不算第一梯队。)

想到这,嬴稷立刻就精神了起来:“你打算如何支持寡人出兵?”

“派兵与秦联合伐楚,具体各自出兵多少,利益如何分配,就让下边的人去谈好了。”

秦霄随口带过这个话题,笑道:“重点在于,先伐齐、后伐楚,这个提议,秦王是否满意?”

上位者,只需要讨论出一个大的方向。

细枝末节的问题,完全可以交给下边的人去商议,也免得伤了和气。

若是下边的人谈崩了,还有挽回的机会。

如果一上来就是双方领头人之间的谈判,一旦谈崩了,就连缓和的余地都没有了。

嬴稷思索片刻,重重点头道:“可!”

“那么,我们来商议一下秦、赵停战议和的事吧。”

见目的达成,秦霄笑得很开心:“我提议,就以现在的实际控制领土为界。反正河东之地,也是你们从魏国占领的嘛。先让赵国拿去,以后缓过气来了,再打回来就是了。”

“这如何可行?!”

嬴稷一瞪眼,怒道:“寡人即位以来,从未有过割地求和之先例!”

“但是你们秦国有啊!”

秦霄笑道:“秦、赵本为一家,何必闹得那么难看呢?”

“什么一家人,他赵国……”

嬴稷下意识地骂出口来。

但说了一半,忽然意识到不对,又将剩下的话憋了回去。

“果然……姬延说的没错,秦国并非是飞廉的后人,而是帝辛的血脉……”

秦霄一看嬴稷这反应,立即猜到了事情的真相。

当然,这也是建立在,秦霄已经从周赧王姬延口中得知了这段秘辛的基础上。

若是秦霄不知道这些,顶多会觉得嬴稷的话有些奇怪,而不会产生这么多的联想。

秦霄不动声色,劝说道:“忍一时之气,换秦国未来,以秦王雄才大略,想必是能想通这一点的吧?听闻有一纵横家名苏秦,正在密谋串联六国伐秦之事。若是秦王动作慢了,五国伐齐变成六国伐秦,于秦国可是大为不利啊!”

苏秦……

嬴稷对这个人也有所耳闻,知道这个纵横家自称鬼谷子弟子,甚至还打着秦国前朝丞相张仪的名号来增加自己的份量。

苏秦在六国之间不断游说,想要联合六国抗秦。

若是真的让他做成了这件事,一个处理不好,对秦国就是灭顶之灾。

秦国虽强,但其它六国也不是吃素的。

哦,不对。

韩国、魏国基本上已经废掉了。

楚国、燕国也强不到哪去。

但赵国、齐国,如今可都处于鼎盛时期,对秦国的威胁不小。

其它四国虽然废,但联合起来,也能增加不小的声势。

秦国一家独木难支,对上六国,败多胜少,殊为不智。

犹豫了一阵,嬴稷不情不愿地答应了秦霄的提议,但看他的表情,却是十分的勉强,似乎付出了难以承受的巨大代价。

事实上,对于死要面子的嬴稷来说,对赵国服软这件事,确实是不好接受。

但,相较于面子,嬴稷更重视实际利益。

尽快与赵国议和,然后推动五国伐齐,在打压齐国这个强大对手的同时,破坏苏秦联合六国的计划。

这,对于秦国来说,是生死存亡的大事!

在这件大事面前,其余的一切都可以为之让步。

“既然秦王答应,说服赵国的事,便交给在下好了。”

大致商定了秦、赵议和的条件之后,秦霄露出笑容,话题一转,又说道:“既然两国议和,为了彼此信任,在下建议两国各自派遣质子于洛京。听闻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不妨挑选一不受宠爱的庶子……”

这,才是秦霄最重要的目的。

但却被秦霄隐藏到了最后。

而且,互相派遣质子,这本来就是战国时期的传统,嬴稷并未怀疑什么。

虽然把质子送到作为“公证”的第三方去,这种先例不曾有过。

但仔细想想,倒也没什么大碍。

最重要的是,选择质子,肯定是要选一个不受宠的去。

毕竟随时会有生命威胁的嘛。

嬴稷的几个儿子里,安国君嬴柱的子女最多,光是儿子就有二十多个,死上一两个也不心疼。

在秦霄的引导下,嬴稷很快就决定了质子的人选。

嬴稷的孙子、安国君之子,年仅不到十岁的嬴异人!

……

在秦霄的协调下,虽然生出了一番波折,但最终的结果依然是好的。

在秦霄的公证和监督下,秦、赵两国互换了议和盟书,并各自派遣一名质子入洛京,以示结盟的诚意。

同时,三方共同派出使者入燕,说服燕王联手对付齐国。

甚至于,大体的利益划分都已经定好了。

一旦击败齐国,则宋国归韩、魏。

攻占的齐国领土,则由赵、燕分享。

至于秦国,则取齐国的财货、粮食,以补充军耗。

说服燕国需要一定的时间。

何况即便说服了燕国,五国伐齐,出兵事宜也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准备好的。

秦霄暂时将精力从这件事上转移开来,准备在秦国质子嬴异人身上“下注”。

嬴异人,就是秦国未来的君主秦庄襄王。

也是秦始皇的老爹。

不过,此时的嬴异人才刚刚十岁,还是一个懵懂的少年。

在嬴异人抵达洛京之后,秦霄并未第一时间去见他,而是随便安排了一栋宅子将他打发过去。

随后,秦霄招来郭嘉,问道:“人找到了吗?”

郭嘉点头道:“卫国富商吕不韦,已经到洛京了!必须要见他吗?”

“嗯。”

秦霄点点头,吩咐道:“你去按之前的计划做一下准备。”

“陛下放心。”

郭嘉嘿嘿一笑,道:“通过嬴异人来影响始皇帝,陛下好算计!”

“谁让嬴稷不信任咱们呢?没办法,只能把希望寄托在嬴政身上了。”

秦霄耸了耸肩,面无表情道:“去安排吧,三日之后,召见吕不韦。”

郭嘉应声而去。

三天时间里,郭嘉按照计划,对吕不韦进行了反复的试探,确认他确实如同历史描述的那样,有着极大的野心之后,向秦霄汇报了详细的情况。

三日后,秦霄在书房召见吕不韦。

此时的吕不韦还很年轻,只有二十多岁,但已经是富甲一方的巨商了。

卫国是魏国的附庸国,实质上也是在秦霄的控制之中。

作为卫国的巨商,吕不韦实际上可以算是秦霄的“领民”。

得到秦霄的召见,吕不韦忐忑不安,不知这次见面是好是坏,一路上战战兢兢,不敢有丝毫大意。

在战国时期,商人的地位其实不算低。

但和一方诸侯比起来,那就什么都不是了。

秦霄虽然并未立国,但架空了韩、魏两国朝堂,比起一国君主,地位只高不低。

此时的吕不韦,还不是未来那个“仲父”,虽有野心,但还很稚嫩。

见到秦霄,吕不韦只觉得双腿一阵发抖,膝盖一软,忍不住跪了下来。

“卫人吕不韦,拜见大王!”

这家伙慌张的,连称呼都搞错了,直接把秦霄当成了一国之王。

秦霄见状,笑了起来,却是没有点破吕不韦的口误。

“起来吧。赐座。”

秦霄伸手一挥,示意侍者引导吕不韦入座。

等吕不韦端端正正地坐好,秦霄才开口道:“你可知我为何召见你?”

吕不韦心里一慌,连忙道:“草民不知。莫非,草民犯了什么事……”

他心里浮现出无数念头。

这次召见,到底是好事,还是坏事?

莫不是要与我做生意?

但也不对啊!

此前那位郭奉孝大人,反复试探我的野心……

完了!

该不会我吕氏生意做得太大,家产被盯上了吧?

一念至此,吕不韦脑海中浮现出吕氏满门被灭,家产被抄没的画面,眼前一黑,险些要晕过去。

“别怕,这次找你来,不是坏事。”

秦霄并不知道,自己在吕不韦心中已经变成了一个为了夺财而杀人不眨眼的恶魔。

看到吕不韦脸色一阵青一阵白,当即出口安慰了一句,而后开门见山地说道:“我听说你到处宣称你是姜子牙的后人,颇有野心。如今找你来,便是给你这个机会。”

吕不韦姓姜、吕氏,自称为姜子牙二十三世孙。

这一点是真是假,早已没法考证。

但至少从他到处宣称自己的出身来看,吕不韦确实是很有野心的。

再加上郭嘉的试探,也表明吕不韦的野心确实是在朝堂,而不是在商业方面。

秦霄基本上可以确定,他现在虽然年轻,但在心态上,仍是“未来”那个图“谋国大利”的秦国丞相。

当然,比起未来的吕不韦,现在的他,因为年龄、经验、眼界等各方面的缘故,手段上必然稚嫩许多。

但这不要紧。

秦霄找他来,只是让他做一个工具人。

一个在未来推嬴异人上位的工具。

在历史上,嬴异人继承秦王之位,可以说是步步惊心。

一步走错,秦庄襄王就要换一个人。

若是没有吕不韦,光靠秦霄自己,很难在不引起嬴稷怀疑的前提下,将嬴异人推到秦国储君的候选名单之中。

秦霄从不会小瞧自己的对手。

何况,这个“对手”还是堪称一代雄主的战国大魔王,秦昭襄王嬴稷。

所以,吕不韦这个人的存在,就是必须的。

秦霄需要他去给嬴异人造势,帮助嬴异人在未来进入秦国权利阶层的核心。

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早找来吕不韦……

秦霄怕这家伙提前下注别人。

这个时代,值得吕不韦下注的人可不少。

若是吕不韦早早地选定了自己的“奇货”,不带嬴异人玩了,那怎么办?

秦霄对这个世界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天知道哪个蝴蝶效应,就会导致历史出现变化。

只能早点把吕不韦送到嬴异人身边,确保这对cp组合不出差错。

秦霄看向吕不韦,开口道:“你不必多想,你那点家产,我根本看不上。这次找你来,仅仅只是因为你有野心,也有能力,而我恰好需要一个你这样的人,你懂吗?”

“知……草民知道了。”

吕不韦战战兢兢地表忠心道:“不知大王要草民做何事?但有吩咐,万死不辞!”

他未必是对秦霄有多忠心,仅仅只是因为巨大的身份、地位差距,所导致的恐惧,让他不得不表一个忠诚的态度出来。

秦霄对吕不韦的表现有些失望。

这样一副胆小如鼠的样子,可不像是历史上那个对秦国造成巨大影响的吕相。

秦霄突然有些没了兴致,不想和吕不韦继续聊下去。

但他还是耐着性子,按照一开始的计划,对吕不韦说道:“我会给你制造机会,让你去接触一个人。”

“是……”吕不韦有些不解地问道:“那,接触之后,草民要如何做?”

“随你。”

秦霄本该让吕不韦严格按照自己的计划来执行。

但他突然改变了主意,改口道:“你想如何做,和他交朋友也好,做敌人也好,都是你的事,我一概不干涉。仅有一点,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然后把这次见面的事烂在肚子里,明白吗?!”

秦国也不是什么软柿子,反手就抽调了十几万大军打了回去。

为此,司马错和王龁都顾不上瓜分灭周之后的战利品,匆匆赶回国内领兵。

巴蜀那边的叛乱虽然大体平定,但依然还有少量的叛党流窜。

灭周一战,又损失了大量的精锐。

仅仅只是派兵将东周公国、西周公国灭掉,彻底断了周室血脉之后,便不再有任何动作。

临走的时候,还再三请求秦霄与秦国会盟。

北方的胡人虎视眈眈,每年都要南下打秋风。

赵国又在这个时候大举进攻。

秦国虽然底蕴很强大,但要是一个处理不好,真有可能出大事情。

但口号喊的响亮,实际行动却是半点都没有。

倒是赵国,悄咪咪地占了秦国河东之地数十座城池,颇有趁火打劫的意味。

周王室覆灭之后,秦霄暂时安分了下来。

总之就是看戏。

当然,看戏归看戏,秦霄也怕一不小心,赵国趁着秦国元气大伤的机会,直接把秦国给灭了,直接抽调了大量的人手,紧盯着这场河东大战的结果。

秦国现在面临的麻烦不小。

赵国这一次入侵,打的就是一个时间差。

趁着秦国最为虚弱的时候,狠狠地咬下一块肥肉来。

但这个时间和结盟的方式嘛……

周王室覆灭,在天下贵族、士族之中的影响还是很大的。

甚至齐国和燕国还直接发声,谴责秦霄和秦国。

阅读全球领主游戏:百倍人口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