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朝诗暮茶醉唐春》
朝诗暮茶醉唐春

19半随水月半悲欢

此时,正是清明节的夜里。

庙虽小,香火却十分鼎盛。

每天来寺里参拜的人不计其数,逢年过节时,往往还要在门口排起长龙。

但凡井中有水,便能够倒映天光云影,这并不稀奇。

然而这口井,却能将人的心愿倒映出来。

三五步的距离,那身影越来越近。

寒凉的夜色中仿佛有心跳声传来,在飘摆不定的风中来回鼓荡。

接着,那白皙的手触到了和尚的衣襟,轻轻拉动僧衣上的束带。

雾气中,幽幽的女声传来。

“人生苦短,何不趁此良宵,一偿夙愿呢。”

接着那声音咯咯笑起来,如同淙淙之泉。

两位和尚的脸上盈满汗水,表情不停转换。

复杂的表情里,说不出是拒绝多一点,还是向往多一点……

妖冶之色,笼罩庭院。

究竟……是何方妖物,敢在寺前作怪呢?

还是让我们细细道来罢。

(二)

这一年,乃是咸通十年,也就是公元869年。

阴历九月十五过后,天气便骤然冷了起来,毕竟再有个五六天便要立冬了嘛。

清冷的雨下个没停,雨水细密得如同浓雾一般,就连雨点也看不见,却把透骨的寒凉泼洒下来。

寒冷仿佛在一夕之间降临。

这不,前几日还在院子里杂乱生长着的秋草,此刻都已枯萎。

到了九月十八,清冷的细雨终于停了,也是到下午才停的。

安归云便从青末叟那里接取了一项“实修”——将那些枯草烧掉。

他花了大约一盏茶的功夫,便将此事了结——也就是大约十分钟的样子罢。

请不必担心,南明离火随他的意志而动,是绝不会烧到旁边之物一丝一毫的。

就这样,庭院被处理得清爽光溜,土地都显露了出来。

事毕,安归云便又得了一壶梨花春酒,算作酬劳。

夜色降临,九月十八的夜,月亮也还算得圆。

雨后的天空格外清朗,浓浓的月色泼洒在天地间,斑驳的水洼中倒映着月影。

安归云便将梨花春拿到菩提居的门廊上,准备一边赏月一边饮酒。

他将一个火盆置于门廊中,用以取暖,如此便不会觉得冷。

围着那火盆,门廊上一共坐了五名和尚。

白色僧衣的安归云,群青色僧衣的花夜明,苍松色僧衣的青末叟。

还有两名身着柘黄色僧衣的和尚,其中一名乃是七八岁的小童,另一名则是二十四五岁的壮汉。

五个和尚一会望望天上无暇的月色,一会看看地上水洼中斑驳的月影,院子里一片澄澈,月光仿佛融化在天地间。

这样美的夜晚,总归要聊点什么才好嘛。

或许应该依着大唐的风雅,吟诗才好吧,毕竟大唐可是一个但凡读过书,便人人吟诗的年代。

安归云在静夜中酝酿了一会,正待开口。

最先开口说话的,却是青末叟。

老年人说话总是慢悠悠的。

“既有梨花春酒,不如……我们来作飞花令吧。”青末叟缓缓说道。

“那总归,要先定个令官,选个令题才好呢。”那个七八岁的小童说道,声音像寺前苕溪的潺潺流水般轻盈,调子却也慢吞吞的,简直和青末叟一个速度。

“那不如,就说说归云手上这钗子……”这话,是那个二十四五岁的壮汉说的,他的声音倒是干脆清透,不带迟缓。

安归云手上正握着那支九鸾钗,钗子在月光下闪着澄澈的清辉。

“那我,便来作这令官吧,这钗子……乃是冰晶构成的,冰也是水,那就以水为题吧。”青末叟幽幽说道。

“诗中有水,却又不提水字。”青末叟给出了令题。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花夜明便抢着吟了第一句诗,习武出身的他,生怕别人抢先把自己脑子里还想得起来的诗说了去,毕竟他没办法一下子想起许多诗文,或是像安归云那样随口来一首。

“嗯……不错不错,诗文出自杜甫的《登高》,写的乃是江水。”青末叟点点头道。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那壮汉吟道。

“嗯……这也不错,诗文出自杜牧的《清明》,写的乃是雨水。”青末叟点点头道。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那小童吟道。

“哦……诗文出自白乐天的《长恨歌》,看似写雨,实则写的是泪水,妙啊。”青末叟点点头道。

接着,青末叟仿佛作一个小小的总结。

“确实如此,江是水,雨亦是水。”

“就连花尖的凝露,眼中的泪珠,也都是水。”

“水不仅可以源自于地上,还可以源自天际。”

“可是还有一种水……来自天际,却不是雨,也不是雪。”

青末叟神秘地笑道,指了指天。

安归云大概猜到青末叟说的是什么了,只听他说道:

“前代大居士李淳风在《乙巳占》中曾提到一物……”

“长星,狀如帚。孛星,圆状如粉絮,孛孛然。”

“长大见久,灾深;短小见速,灾浅。”

这说的乃是彗星,彗星是一种拖着长尾巴的灾难之星,又名“扫把星”。

前代大居士李淳风说,如果彗星很大,就会带来大的灾难,如果彗星很小,则带来的灾难也很小。

其实啊,彗星乃是冰晶构成,冰也算是水的一种。

“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怳兮好歌;孔盖兮翠旌,登九天兮抚彗星。”安归云吟道。

诗文出自屈原的《九歌·少司命》。

“哎……正是此物。”青末叟满意地点点头。

接着他便慢悠悠讲出一个故事,与那九鸾钗有关。

“有一个关于彗星的故事……这个故事渊源颇深,要从很久以前讲起喔。”

“这支钗子……与你我都有关,与我佛也有缘……”

“大约在大唐之前……两汉时期,便有一颗彗星拖着长长的亮尾……自天际坠下。”

“就落在……你我所在的这片大地上。”

“乃是一颗万年不融的冰晶……”

“冰晶大约或许只比拳头略大……”

“但它经历过的事……却大得很咯。”

正是如此,是这样一个故事。

淮水北岸石首山,山间小道旁,紫堇花和延胡索正绽放着玫红、紫红、粉白的小花,藏在如烟的春草里,稀稀拉拉,仿若夜色中的点点星辰。

山道两旁的乱石上附着一层绵绵青草,犹如数不清的坟头。

诵经声中,蓝悠悠的雾气中出现一个女人的身影,妖冶诱人,浮在井口。

虽然身侧是幽幽寒夜,豆大的汗滴却自两位和尚的脑门滑落。

雨水自天而下,扬扬洒洒,落入水中,化作点点涟漪。

石首山在建康城西,山腰处,有一座小寺庙,名叫小白马寺。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他们诵道,声音大得如同呐喊。

在那诵经声中,雾气中妖冶的身影不但没有褪去,反而一点一点凝聚,清晰起来。

那老和尚已经五十多岁了,从他的眼中看去,那妖冶身影乃是一位美艳的妇人,约摸三十岁左右,风韵无边,姿色撩人,乃是他断绝红尘前的恋人,名叫妁月。

“一池春水胭脂色,流到前朝梦里来。”

细丝般的雨,落在淮水里。

(一)

说不好是细雨还是浓雾,如烟的水汽氤氲在庭院中,月光在那片水汽的微小水滴中映照曲回,把院子笼罩在一片朦朦胧胧的光晕里,澄澈的月光来回荡漾,恍如心湖上摇曳不定的波澜。

一老一少,两位和尚盘腿跏趺坐于“显愿井”两侧,口中正念诵着《心经》。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他们几乎同声诵道。

那小和尚正是个十七岁的少年郎,从他的眼中看去,那妖冶身影乃是一位羞答答的少女,约摸十四五岁,娇羞默默,乃是他出家之前的梦中情人,正巧名字中也有一个月字,叫做忘月。

此刻,雾中的身影一分为二,化作两个女子,分别朝两侧的和尚飘去。

只因寺里有一口井,人称“显愿井”。

清明节前后,微雨漾漾。

太阳正在西落,余晖之下,淮水畔灯火初现,锦瑟微澜。

阅读朝诗暮茶醉唐春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