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梁新片场》
大梁新片场

小记1由生意经引发的大梁背景勾勒

历史跳过了混乱的三国时期,掩盖掉了骂名颇多风流两代的晋朝,直接来到了南北朝时期。

大楚的政权如西汉一般颠覆,光复楚室的却是真正的芈姓宗室,屈秀屈氏后人。

因为是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屈原的后代,所以后楚文风盛隆,以此导致后世很多才子被前辈的光华所掩盖,又有很多才子干脆就练武去了。

此处的他是名动洛阳城的一代剑圣,大隋第一高手,武功高到大概独孤求败那么高,也许他是本处“历史”中最早的骑雕记载。

说回朝代线,后楚末年,一代“治世能臣”曹操横空出世,力挽狂澜为大楚强延国祚百余年。

这个时期的主角,隋末农民起义军的首领,是一位喜穿紫衣的飒爽娘子,时人相称她所领导的巾帼团体为紫衣娘子军。

大梁之后一直被人诟病的就是从女人手里偷了胜利果实。

再谈眼下的大梁,享受着大隋的人口红利,全国人口已经达到了三亿多人,继承了大隋高度发展的商业和手工业,高度富庶带来了新一轮的长治久安。www.zbcxw.cn 星星小说网

不过许多积压矛盾也是非常激烈的,大楚的异姓王制度,荼毒甚久,经曹丞相跟隋朝几位明帝都无法根除。导致很多改朝不换封的王公贵族,根深蒂固,在各自圈地里甚至还要凌驾皇权之上。

原本应该慢慢淡出历史的世家政治,也换了一种方式继续左右着朝局……

大梁国姓郑,秉着当皇上必须要氏出名门的道理,假称周宣王异母弟,受封郑国的姬友后人。故此称姬姓郑氏。

当朝皇上郑应帏,第十一世中兴之主,尊封昭元文硕皇帝,年号至载。至载一朝,大梁的税收达到了历史最高。

谈一下我查的资料,唐宋明我都查了,都有大概一千万贯的数字。我毕竟不是什么史学家,也没办法深究各朝各代的税收制度和物价关系。我只能渐渐地得出一个笼统的办法,好让自己不闹一顿饭二十两银子的笑话,也不至于写个商业行为一下子崩了自己的体系,无法自圆其说。

先说银钱比兑,定制一千文钱是一贯,一贯钱兑一两银子,金价不定。这一文钱的购买力大概相当于今世一块钱,但是结合各种商品生产力,和社会阶段需求的不同,所以我有楞跟你瞎掰的余地。

大梁的米价近京地方因为多调运的关系,一斤三文多,比后世均价贵,也因为农业生产力局限和人口基数比同时期朝代大几倍,加上工商业发展商品经济作物挤压导致。

但是反过来想想,京城地区只贵这么一点,产粮地那就更便宜了,这么一看便可知道大梁的经济和农耕开荒的长足发展。

一石粮是十斗,一斗是一百斤(这个甭较真,历朝历代都有出入,这么的我好算数)。一两银子大概买三石粮食。

大梁的税收,我觉得在一千万贯也就是一千万两白银,或者说是在一百亿上乘个五不过分,毕竟我没拿着写两千万贯的数来乘。这个五倍我是从生产力和工商业发展经济开放的层面上算的,人口基数上三亿多对八千万,大约摸四倍。

但是人口多四倍,我就再乘个四就有些过分了,没有这么糊涂算的道理。

这个人口的红利我想大概在一点六倍左右,也就是大概的最终数字在八千万贯左右,也就是八千万两白银。

这么多白银?对,大梁的开采业也很发达。

当然这些税收实际只有四成银钱,剩余六成是丝绢粮米折价。

如此大规模的银钱流通,背后当然是高度发展的工商业,也能看出铜银开采紧俏的一面,通货是紧缩的。由此我说的一文钱等于一块钱的购买力,还要拿着今世零八年来算。

大梁到此我已经觉得很可怕了,不过税收收入还只是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当然是一大部分……

大梁至载二十七年税收空前绝顶,共计白银一亿零两百一十六万两,以后历年均没跌下八千万两白银。

如今是大梁至载四十五年,大梁依旧歌舞升平,虽然这一年江州钱塘发了灾,但是大梁的太子咬咬牙也能拿出一百万两银子来买买人心。

毕竟“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郑承玄做了三十四年的太子,这等积蓄还是拿得出来的。

而且几百年世家门阀,改朝换代不夺封的异姓王爵,这些人手里还攥着大梁大半的经济命脉,他们所累积的财富恐怕个个都是骇人听闻的。

想想《清朝野史大观·和珅家财》等野史的记载,和珅二十年阁臣,总财产是“二十亿两有奇”,“政府岁入七千万,其所蓄当一国二十年税(岁)入而强”。

大梁朝的这些根扎几百年的权势,也许不如和大人会敛财,但毕竟多了几十代人的努力。

再说回太子为什么这么有钱,一方面也有这帮人出于自身利益,竭力维护宗族王爵待遇的原因。这种观念成为世人共识之后,封王皇子大多食邑很广产业颇丰。

这么说起来,大梁干吃不干的吸血虫忒多忒厉害了,这不该倒嘛?

矛盾隐患肯定已经积压的十分激烈,但是老旧规则常年臃肿下来,内里可能都脂肪肝癌变了,但是不到临界值彻底发病,外边看起来就还是富态的。

而世家门阀累世王公,他们改朝换代不倒,封民也没非喊着非要铲除他们,这些历久不衰的老家族肯定有他们经营的智慧的。

而且因为是“自个儿”的,他们反倒经营得更好保存得更好。如此每每历史动荡,这些人把控的地区往往能维持一个平稳的经济过渡,随之而来的是可以反哺改朝换代之后的经济重建。

如此经济发展的延续性好,经济形势一片大好的年岁里,这些人更多的时候也能为当朝做出一些贡献。

至于大灾大祸的年岁里,这帮人就团在一起商量换皇上了。

转嫁阶级矛盾,发动征伐战乱,削减过剩人口,他们有的是手段。

这是大梁朝最最最怕的癌变发疮。

大梁在无法彻底扭转异姓王候世家政治的局面下,也在用以王治王的手段,所以每个皇子都是有资本的。

所以也斗得厉害,斗得厉害所以大梁宗室本身没有滋生过多的蛀虫。

而且大梁本制皇子封王,也是传代降级,三世削爵。

就是在如此的背景之下,我们的陆郎官登了场,大梁至载四十五年他在威虎山上当山贼。

但他却是大理寺卿的正三品大员的小儿子,因为绑了郡主惹了麻烦,必须想着赚钱跑路。

因为上来就见识了许多银子,所以此时的他要挣更大一票银子。

因为大梁属实富庶,京城百姓消费能力也高,却属实没有电视电影大荧幕瞧,陆郎官借着前世之便今世之利,就此搞起了娱乐产业。

填补广大大梁人民群众酒足饭饱后的精神生活,占据街坊邻里小姐千金茶余饭后的闲聊谈资,大梁歌舞升平,燮京物华天宝,陆寻就此成为一颗冉冉升起的明星少爷……

大梁是没有飞仙人物的,而大梁又是一个不在真实历史里的朝代,所以历史的轨迹从秦朝的覆灭开始了转变。

在此处的故事里,千古人杰项羽成事,建立大楚,此时的大楚尚武之风熊烈,盛楚武功远超西汉。华夏的版图在那时候基本就成型了,民族的融合在此时便潜移默化的进行。

好在躲去了民族大屠杀,虽然不少世家宗族被累家除名,但是仍使华夏大地保留了大量人口。

农耕社会,人口就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则,此等优惠也让随之而来的大隋很快恢复了元气,就此开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原先看电视剧里,大侠们吃顿冷切牛肉喝壶烧刀子,就甩出二十两银子,如今作为有识之士的我,知道这是不对的。

历史中有些逆天的人物,始终不会被淹没,比如那位首批穿越试验田里出来的王莽。

如此“功在当世,利在千秋”喜欢“瞎折腾”的隋炀帝也没折腾出事儿来,反倒是一条大运河让后世把他推上了千古明君的高度。

这里要提一提,当时世家争斗最大的胜利者——云中独孤氏,就是那个专门出皇后的独孤氏。有隋一代传二十七世三十一帝,除去开朝元圣独孤伽罗皇后,后边陆续出了十八位皇后。

嗯……基本隋朝皇帝的皇后只要不是姓独孤的,就是得位不正。

从大梁朝的历史背景开始捋吧。

在我所有的里,一直把先秦时代作为仙侠范畴的终章,秦朝的开创和覆灭代表着“白日飞升”的彻底绝迹。

近日写到了很多钱粮上的事,主角陆寻小郎官也开始思索如何正正经经的做生意赚钱。

这一次的南北朝更乱了,因为原本的民族大融合变成了世家政权的争斗,这种“内斗”可往往比“外乱”来得更狠。

而且几百年下来,一些早已融合的少数民族,也成了新的世家宗姓,抢夺中原政权的斗争闹得不可开交。

陆寻此世娘亲的淮安柳氏,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打散的。

独孤皇后氏族在隋朝近四百多年的历史里,对女权束缚的解脱,要比武则天一朝做的多的多得多。

而大梁就是紧随大隋之后的大一统王朝,期间仅仅经历了一个短暂的混乱时期。

比如说诗仙李太白,在我的观点里这等人物肯定要把浪漫拔到一个新高度。比较于信手拈来的诗词歌赋,我想他更钟情的应该是一把剑一壶酒一个芳踪渺渺天涯追寻的美人。

但打心眼里也看不起扣着铜板使铜钱的人了,我笔下的陆寻少爷如今可不是这样的人物了,当然原先我们都是这样的人。

所以大梁的物价到底是怎样的,他这样的人物到底应该赚怎样一份钱,就是要好好思索的事情了。

阅读大梁新片场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