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宰相》
大宰相

第五百五十三章 起复

孙廷龙这时候那有心思回乡温书,听赵和这么说留在他这里放松心情也不错,所以也就点头答应下来。

孙廷龙一个小小吏员的儿子,从小为了改变自己的命运发奋读书,在年纪轻轻就中了举人,第一次来京城考试兴许是准备不足,可这第二次孙廷龙可是做足了功夫。现在还是如预期一样落榜,孙廷龙这次算是彻底领教了命运的不公。

看着那些水平明明不如自己的家伙中榜,而孙廷龙自己却名落孙山,他的心情自然不好受,发榜后的几天孙廷龙都躲在客栈内喝着闷酒。最后是老师文震孟看不下去了,让孙廷龙回家继续读书。

可是看看现在,作为裁判的皇帝年纪还小不懂事,朝中原本的几个派系给东林党扫除一空,现在东林党独大,裁判选手都是自己人,你以为这帮臭老九还能自律修身吗?所以利用科举提拔自己人也就成了必然。

看到孙廷龙伤心的样子,赵和劝道:“大哥,不行咱就等三年后在试,大哥不到三十,机会有的是!正好现在山东闹腾的厉害,大哥就在我这里歇上几个月,等民乱平了再回苏州可好?”

兖州兵备道相当于后世济宁军分区司令,虽然是个管兵的武将,但却是文职,也算最适合赵和的官职了。不过现在兖州已经丢失,他这个兵备道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夺回兖州,这个工作可不好做。

赵和看到公文十分高兴,现在的山东巡抚是袁可立,杨涟的好朋友,这一定是杨涟给使了劲,这才能让自己重新出山担任兵备道这个要职。

赵和伸手拿出一锭足有三两的银子,交给那个公差说道:“这位大哥辛苦了,快进去喝杯茶!”

那公差看赵和出手大方,赶紧谢道:“小人多谢赵大人,不过小人还有差事在身,还有中丞大人有命,要大人六月十五日去济南抚台衙门报到,请赵大人不要误了行程!”

我靠!现在已经六月初十了,还有五天的时间!霸州距离济南足有五六百里的距离,看样子自己只能骑马赶路了。

时间紧急赵和不敢耽搁,赶紧让人去把曹宝找来,让他收拢手下今晚上就出发。曹宝等人在四合堡这里待了一年了,虽然安定了许多,但曹宝等人就是刀口舔血之人,这样的日子早就絮烦了。现在听到又要去打仗了,一个个都十分高兴。

孙廷龙在边上听自己这个妹夫起复又当官了,心中真是百感交集,他抱拳恭喜道:“贤弟,哥哥恭喜你起复了!”

赵和哈哈一笑:“不过是个带兵的武夫而已,像大哥这样科举之路才是正途!这次小弟走了大哥就留在这里吧,喜欢住多久就多久!”

孙廷龙听赵和这么说有些不好意思,在常熟的时候他就住在赵和家中,现在还住赵和家,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孙廷龙想了一下自己正好没什么事情,何不跟着赵和给他当个师爷,顺便也去见识一下战场的恢宏。

“贤弟,你走了哥哥住的也没啥意思,要不哥哥跟你去给你当个师爷,顺便散心可好?”

赵和一愣,说道:“大哥,战场上刀枪无眼,可不是散心的好地方!”

孙廷龙呵呵一笑:“没事的,以前听说贤弟在辽东十分勇武,跟在贤弟身边岂能出事?”

赵和看孙廷龙执意要去,心想去了也行,自己身边只有范文程这么一个秀才,孙廷龙可是举人,碰到什么为难的情况也好多个人商量,所以赵和也就点头答应下来。

为了这一天赵和早已经准备多日,所以在接到公文后,三个时辰就已经准备完毕。赵和浑身戎装站在家门口,对杨婉等妻妾说道:“老爷我走后你们就回京城吧!”

杨婉担心的说道:“老爷,战场之上刀枪无眼,老爷一定要注意安全!”

“放心吧!老爷我建奴都杀过好几百,这帮乱民草寇岂能放在眼里?”

“老爷这次什么时候可以凯旋?”

赵和估算了一下时间,说道:“最快半年,最多一年,老爷我就可以回家了!”

这时曹宝已经带着二百四十人的队伍集合到一处,赵和带回来的三百人除了一些年纪大的,还有十几个受重伤不能在战斗的,其他人都在这里了。

赵和骑上马看了看这些兄弟,笑道:“诸位兄弟,咱们又要并肩战斗了!不过这次对上的可不是建奴,而是一些农民,希望大家都安全回来,并且都升官发财!”

因为这次的对手都是农民,所以大家都十分轻松,赵和说完后这二百多人也抱拳说道:“我等愿听大人差遣!”

都准备完毕后,赵和亲了儿子赵恂一口,然后骑马带着手下出发了。

霸州距离济南可不近,赵和等人不敢耽搁,除了每天两个时辰下马睡觉外,其他十个时辰都在赶路。马匹累了就在沿途的驿站换马,反正赵和现在是前线剿匪司令,那些驿站的驿丞都要恭敬相迎。

经过五天四夜的连续赶路,赵和一行终于在十五日的早上赶到了济南城的东门齐川门。

这时候的天色没有大亮,借着微弱的晨光,赵和一行看到了巍峨的齐川门,经过连夜赶路曹宝等人都已经累得气喘吁吁,曹宝在赵和身边问道:“大人,看这济南府并没有乱民,为何中丞大人这么着急让咱们必须今天赶到?”

赵和嘿嘿一笑:“老曹,你不知道这里面的套套,新任这个山东巡抚袁可立是本官老泰山的好朋友,但却最看不上本官!这次能起复本官估计是老泰山在背后出的力,袁可立看朋友的面子只能答应,可是又看不上本官,自然要为难一下!如果本官没有按时赶到,他就有了托词不准本官上任,到时候老泰山也无话可说!”

赵和估计的很对,袁可立是杨涟老朋友,但与看好赵和的毕自严不同,袁可立为人正直刚烈,最看不上的就是赵和这种油滑之人,所以当杨涟请托他帮忙给赵和一个官职的时候,袁可立就打定主意给赵和的难处,好让他知难而退,这样既不得罪老朋友,又可避免赵和这个废物来山东搅局。

赵和跟随杨涟多年,自然知道他身边的好朋友都什么德行,所以在得知袁可立给自己五天时间后马上启程赶路,期间孙廷龙与范文程两个文人实在受不了,赵和只能把他们留在驿站慢慢休息,自己则带着护卫不辞劳苦终于在规定时间赶到了济南府。

这时候的济南府城门还没有开,因为半月前乱民的兵峰已经到了泰安,所以整个济南府如临大敌,齐川门上站满了士兵。

齐川门虽然历史悠久,在春秋时期就有,但经过明代五次大修,现在的齐川门是济南城门中最新也是最坚固的一座。

虽然齐川门城墙高大,门外还设有瓮城,但守门的这些士兵都是新招募的士兵,因为当地的卫所兵都被征调走了。这些士兵在几日前还是城里的小商贩、农民、家仆,他们那有什么战斗经验?借着晨光看到城外二里处出现一伙骑兵,一个个都身穿重甲拿着武器,这些士兵也不管门外这些人是不是明军,马上乱哄哄的叫道:“乱民来了!乱民来攻城了!”

城墙上这些士兵这么鬼叫,马上吓跑了齐川门一半的守军,其他胆子大的士兵战战兢兢拿着刀枪,等赵和等人走近后才敢问道:“你们是谁?”

曹宝是多年的军汉,看到城墙上这些守城士兵的素质,气得骂道:“你们这帮龟孙怕什么?老子是明军!这位是新任兖州兵备道赵大人,奉中丞大人的行文,来济南府见官!”

齐川门守门的百户是个多年老兵,虽然现在心中也吓得要死,但还是大着胆子在城头看了一下,当看到下面一群人骑着马站在城门口,反到松了口气。这些人虽然都一副凶神恶煞的样子,但都穿着铁甲,骑着高头大马,这副样子可不是南面那些乱民能装备起的。

那百户大着胆子叫道:“怎么证明你们是朝廷命官?”

赵和叫道:“放下吊篮,本官将告身给你们看看!”

百户按照吩咐降下吊篮,等将赵和的任命公文拿到手后这才放心,赶紧吩咐手下打开城门,放新任兵备道赵大人入城。

那百户站在门口,恭敬的将赵和告身双手奉上,然后笑道:“小人不知是赵大人亲至!半月前南面那些乱民围攻泰安,济南府这里也风声鹤唳,中丞大人严令没有军令不得开门,实在怨不得小人!”

赵和当然不能骂一个小小百户,他直接问道:“巡抚衙门在那里?”

“回大人的话,巡抚衙门就在珍珠泉附近,小人派人护送大人前去!”

赵和点点头,对身边曹宝说道:“老曹,你带人找个驿站休息,等候本官的消息!”

曹宝点头答应,赵和则跟着带路的兵丁赶往巡抚衙门。

珍珠泉这里在明代是德王的府邸,边上就是山东巡抚衙门,赵和来到衙门前,看到一副黑漆木牌挂在门边的柱子上,“巡抚山东等处地方督理营田兼管河道提督军务”,赵和点头心想终于在预定时间赶到这里了。

赵和这时候没有穿官服,现在正值紧要时刻,巡抚衙门门口出现一个探头缩脑观望的可疑人等,门口站岗的中军自然要上前盘问一番。

“那厮,探头缩脑的干什么?是不是乱民的探子?”

赵和看到两个士兵冲自己来了,从怀中掏出告身,然后说道:“本官是新任兖州兵备道赵和,奉中丞大人的军令来此!”

如果在和平时期,赵和这种五品道员也就比狗地位高些,巡抚衙门门前的这些中军还真没看得起一个道员,不过现在是非常时期,赵和这种兵备道都手握军权,如果真耽误了大事,直接杀了他们也不算什么大事。

所以这两个中军赶紧收起刀枪,恭敬的接过告身查看,然后笑道:“原来是赵大人!赵大人您来的好早,请在门房稍坐,小人这就进去通报!”

赵和点头答应,跟着一个中军来到门房休息,这几天的赶路让赵和裤裆都磨破了,下马后只能叉着腿走路,坐在椅子上倒是轻松不少。

一会儿的功夫那中军出来,笑道:“赵大人,中丞大人请赵大人进去!”

赵和听到后起身收拾一下衣服,然后在那个中军的带领下走进巡抚衙门。

《大宰相》无错章节将持续在更新,

就这样这届恩科八成的名额都被东林党内定,当然为了面子好看,还是给其他学子留了二成的名额,其中就有一个大人物通过这次科举走进官场,这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卢象升。

孙廷龙听到消息后虽然有些失望,但心中还是不太服气的,就算你们可以自定名单,但本公子饱读诗书,难道就不能靠自己的努力考取功名吗?所以孙廷龙在考试前彻夜温书,准备用事实来打那些朝廷大佬的脸。

“对,正是赵和!”

那官差不敢怠慢,赶紧从怀中掏出一封牛皮纸信封,双手交给赵和说道:“赵大人,小人给大人送来巡抚衙门的公文,起复赵大人为兖州兵备道!”

这一年的恩科出现过很多历史名人,比如唯一为崇祯皇帝殉国的大臣倪元璐,被俘后宁死不屈的黄道周,当过鲁监国首辅的方逢年,钱谦益的一眼连襟、柳如是的老相好、崇祯年间的首辅陈演,还有明末锦绣中露过一面的傅文龙,这些新科进士虽然人品结局各不相同,但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出身,那就是东林党。

可是希望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经过七天的考试后,在四月初五朝廷开始放榜,正如文震孟说的那些,东林党内定的人都上榜了,文震孟甚至中了状元,可是孙廷龙自己却落榜了。

道在古代是一级行政机构,秦汉时期作为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级机构,与县平级。隋唐时期道的级别升高,全天下分为十道,下面管理州县,这时候的道与后世的省平级。

明朝前期实行省府县三级行政机构,但随着人口的增多,地方事务的繁杂,在明代中叶重新启用道这一机构,设在省级以下,负责管理数县,大概和后世的地区行署差不多。

到了明朝中后期,道这个官职开始混乱起来,布政使衙门下设道,比如水利道、河道、盐法道等等,这些官职相当于后世省政府下设的各厅局,负责地方的行政工作。都司衙门下也设道,比如巡粮道、兵备道、分守道等等,负责管理地方巡检司、捕盗捉贼工作。

学生多了问题就来了,名额有限,分到文震孟手中只有两个,文震孟肯定要占一个,但剩下这个让给外甥还是学生就有些犯难了。

最后文震孟决定还是给外甥姚希孟,道理也说得过去,姚希孟四十了,而孙廷龙只有二十七岁,他的未来还很长,留在下一科也不是什么大事。

历史上天启登基后第一次科举在天启二年,不过随着赵和穿越,历史发生位移,第一次科举变成了恩科,时间也改在了天启元年。

时间进入六月初十,赵和这天正与孙廷龙坐在院中喝茶谈天,外面一个家丁走进来说道:“老爷,门外来了一个官差,说是山东抚台衙门的,有给老爷的公文,请老爷出去接收!”

赵和一听大喜,自己苦等的时机终于来了。赵和赶紧收拾一下,也顾不上边上的孙廷龙,赶紧跑出去,一个风尘仆仆的官差正等在门口。

那官差看到赵和出来,问道:“请问可是赵和赵大人?”

除了这些省级单位外,各地也设有归属布政使管理的行政单位,比如归北直隶布政使管理的密云道、大名道、天津道、霸州道等等,归山东布政使管理的易州道、口北道、昌平道、井陉道、蓟州道、永平道等等,他们一般管理一个或数个州县,级别比知州高一些比知府低一些。

赵和要去上任的这个兖州兵备道,就是正五品官职,虽然比赵和以前的正六品高两级,但赵和以前是京官,现在担任这个正五品的地方官,也算合情合理。

赵和听孙廷龙说完倒没什么意外,科举是中国古代的伟大发明不假,也是当时最公平的取才手段,可是这种公平是建立在朝廷各派系互相牵制的基础上。几派都知道科举可以提拔自己人,但互相忌惮对方,在加上皇帝居中监督,自然科举是公平的。

天启元年的恩科是东林党掌权后第一次科举,失势这么多年在次掌权,自然要大势提拔自己人,一些朝中大佬早已经内定了自己人登科,高攀龙作为九卿之一,手中也有几个名额。

高攀龙自从万历二十三年辞官在家教书,收了无数的学生,这次有资格进京考试也有二十多个,上面提到的黄道周也是高攀龙的学生之一。

阅读大宰相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