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宰相》
大宰相

第五百四十七章 登基

“你们这帮龟孙,咱家以前可是听说你们什么狗屁倒灶的事情都干,现在咱家入了司礼监,兼管了内廷的事情,可由不得你们在这么胡闹下去!”

不过赵和勾搭李选侍也不是为了下半身考虑,他现在已经不太相信东林党那帮搅屎棍,同时杨涟在党内资历太浅说不上话,自己上次没有升官让赵和十分恼火,所以赵和才决定要自己找路子,这时皇帝的养母找上自己,再加上李选侍也不是忠贞烈女,二人都不是什么好东西,瘸驴配破磨干柴遇烈火,稍微一勾搭就上手了。

看到李选侍的狐媚样子,赵和色心大起,他抱着李选侍柔软的腰身笑道:“太后小宝贝,既然你喜欢那臣以后会常来陪太后的!”

赵和找到李进忠的时候,这个家伙正在乾清宫的偏殿装大尾巴狼,这也可以理解,毕竟李进忠装孙子十多年,以前这家伙只是个倒马桶的掖者,现在好不容易等到风光时刻,自然要大装特装。

赵和在小太监的指引下来到偏殿,离得挺远就听到李进忠在训人。

净军可不是当兵,而是负责打扫朱元璋皇陵的掖者,这可不是什么好差事,以前大太监冯保失势后就从事的这个职业。虽然当个扫大街的净军没有生命危险,但依着赵和对李进忠这家伙的了解,肯定不会让刘成舒服的。

不过刘成死不死与赵和关系不大,赵和也不想管他们太监圈子里的这些屁事,赵和笑道:“那小弟先恭喜李大哥了,以后这个内相就是李大哥的囊中物了!”

“现在可不好说,王安这个老家伙还活着,皇爷还不想现在就收拾王安,所以哥哥还要等一段时间了!对了,哥哥被皇爷赏赐姓回了原姓,同时赐名忠贤,以后赵老弟不要叫错了!”

李进忠这句话声音不大,但听在赵和耳中真是如雷贯耳,历史上大名鼎鼎、顶风臭八百里的九千岁,魏忠贤魏公公终于还是出现了!

赵和赶紧站起来抱拳道:“小弟恭喜魏大哥认祖归宗啊!”

李进忠原来就姓魏,当年因为还不上赌债,只能自己割了进宫当太监,为了不辱没祖宗改名为李进忠,现在守得云开见月明,朱由校当上了皇帝,李进忠终于姓回了原姓,还被皇帝赐名,李进忠,不!魏忠贤心中还是十分高兴的!

赵和坐下后,笑道:“魏大哥,小弟今天来有件事与魏大哥相商,不知魏大哥有没有兴趣坐王安的位置!”

司礼监中的秉笔太监一共六人,这些人都可以称为内相,但真正有决定权的只有掌印太监一人,这个人正是王安。

魏忠贤虽然成了司礼监秉笔太监,还兼任了东厂提督,成为太监中的第二人,但待在皇宫多年的魏忠贤知道,自己虽然地位仅次于王安,但在这种真正的大佬面前,自己连个屁都不是,就算现在自己有皇帝撑腰,但王安要动自己还是不费什么力气的。

“王安那个老家伙七十多了还霸着位置,皇爷也十分头痛,可王安这个掌印太监毕竟是先皇指定,现在先皇就停在乾清宫,皇爷也不好下手收拾王安!不知赵老弟可有什么好主意?”

赵和嘿嘿一笑:“这个简单,陛下不想动王安,一是顾忌以前的感情,还有一点就是顾忌王安与东林党的关系!但如果咱们抢在东林党前面帮助陛下坐殿登基,那王安他们就落了下风,魏大哥岂不压了王安一头?陛下提拔魏大哥不也有了说辞?”

如果赵和现在鼓动的是杨涟钱谦益之流,肯定被他们骂个狗血淋头,皇帝登基岂是这么儿戏的?还有你们一个太监,一个六品主事,就算再加上李选侍也不过三个无足轻重的家伙,你们就想挟制皇帝操控朝政?不免将那些混迹官场数十年的老油条想的太简单了。

可是魏忠贤这家伙以前只是个流氓无赖,虽然在宫中混了十多年,但官场上的事情一窍不通,他天真的认为皇帝登基简单的很,不就是皇帝坐在龙椅上,下面群臣磕几个头。先皇登基的时候王安赚足了眼球,也正是因为如此才当上司礼监掌印太监,自己这次如果如法炮制,岂不也能当上掌印太监?

魏忠贤被赵和说动了心思,他想了想问道:“赵老弟,这件事说的容易,可是只有你我二人,怕是办不成吧?”

“大哥放心,小弟也是受人所托,宫里的李选侍也有这个意思,他希望陛下登基后可以立她为太后,李选侍是先皇的妃子,还是陛下的养母,这个分量够了吧?”

魏忠贤听李选侍也加入,感觉这件事可办,他问道:“既然如此,不知赵老弟如何安排?”

“这个简单,明日请大哥将陛下诳来,趁着外朝大臣不在的时机,咱们带上几个人就在乾清宫拥立陛下登基,到时候那些大臣来了也晚了,难道他们还敢反对不成?如果真有人敢反对,那就不是反对皇长子,而是反对整个大明的皇帝!”

魏忠贤被赵和忽悠的信心大增,不过赵和说的也是事实,如果真让他们办成了这件事,朱由校在他们的帮助下登基成为皇帝,到时候还真不一定有人敢提出反对意见。

二人在屋中又商量了一下细节,然后开始分头准备,魏忠贤去了东宫忽悠朱由校,赵和则是留在乾清宫这里写了封劝进奏折。赵和打的算盘挺好,朱由校登基后,他马上就成了从龙之臣,最起码也能混个侍郎当当。可是赵和忘了这里是什么地方,这里是乾清宫,大太监王安在宫内经营了数十年,你赵和魏忠贤李选侍之流想要背着王安搞事情,想的太简单了!

第二天也就是九月初五,天刚亮朱由校就在魏忠贤的陪伴下来到了乾清宫。赵和不知道魏忠贤如何劝说的,只见朱由校进入大殿就问道:“赵和,忠贤说的可是实情?”

朱由校说的让赵和满头雾水,他看了看魏忠贤,老魏在边上赶紧解释道:“赵大人,昨晚上不是你说外朝有人想要拥立皇次子登基吗?”

赵和听魏忠贤这么说心中暗骂:这个老王八真是什么瞎话都敢编!不过这么说效果倒不错,看朱由校满脸焦急的样子就能看出来,这小子对皇位还是十分在乎的!

皇次子就是朱由校的弟弟,也是未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不过这时候的朱由检只有十岁,还远远威胁不到朱由校。但皇位这种事可说不准,朱由校虽然与弟弟朱由检关系不错,但涉及到根本利益也顾不得了,今天早上起来就急匆匆赶到了乾清宫。

为了大局赵和也不好戳破魏忠贤的谎话,只好打着马虎眼说道:“臣听到外朝有人这么说过,虽然只是些谣言,但为了大明!为了国家!只能请陛下现在登基了!只有陛下坐了龙庭,才能震慑宵小,也好全陛下的兄弟之情!”

朱由校听赵和说完连连点头:“爱卿说的很对,这件事二弟一定不知情,肯定是有人挑拨朕与二弟的兄弟之情!忠贤,等大事一定后,你带着人好好查一查,看看是谁敢离间朕与二弟!”

魏忠贤听过后心中大喜,有了这道圣旨,他就可以收拾宫中那些不服自己的家伙,特别是王安这个老家伙,到时候将屎盆子都扣在这个老家伙头上,就算皇帝在念旧,也不会饶过他!

朱由校既然同意,魏忠贤开始带人准备登基大典,虽然准备仓促,但最起码的排场还是要有的。好在先皇泰昌皇帝刚办过登基大典,什么仪仗伞盖都在,魏忠贤赶紧吩咐小太监去找了出来,准备就在这乾清宫中拥立朱由校登基坐殿。

赵和则去将李选侍请了出来,李选侍听自己的情郎在第二天就将这件事办成十分高兴,要不是乾清宫人多眼杂,李选侍高兴的都想抱着赵和亲两口。

魏忠贤都准备完毕后,将朱由校先安置在乾清宫的偏殿,然后他站在乾清宫正殿泰昌皇帝的灵柩前,高声喊道:“大行皇帝宾天,请皇太子即皇帝位!”

魏忠贤喊完后,有小太监将朱由校搀扶出来,朱由校先跪在老爹泰昌皇帝的棺材前行了三叩九拜大礼,然后被搀扶起来准备坐殿。就在这个时候,乾清宫外面一个人声叫道:“陛下,在乾清宫登基坐殿与礼不和!”

赵和考虑了一下说道:“这几天陛下都是回东宫休息,我去找李进忠,让他说服陛下,在乾清宫登基,到时候皇帝在咱们手上,还不是想怎么办就怎么办?”

李选侍听赵和这么说心中大为高兴,她趴在赵和怀中笑道:“赵郎,你果然厉害!那个死鬼一年多都没碰过我了,刚才你那么神勇,奴家还未尽兴!”

这些小太监如同大赦,赶紧跪地磕了个头,然后低头走出偏殿。

赵和走进偏殿,在边上一把椅子上坐了下来,笑道:“李大哥现在十分威风,看来陛下许给李大哥好处了!”

赵和只是个从六品主事,立太后这件事不要说是他,就是换上叶向高来也不一定能办成,不过现在李选侍黏上了自己,赵和只能开动脑静为李选侍想办法。

赵和一听心中苦笑:看来这个李选侍也是憋疯了,要不也不会被自己一勾搭就上钩。

李进忠嘿嘿一笑:“这是自然,毕竟哥哥我跟着皇爷十多年,没有功劳也有苦劳!昨天皇爷亲口答应让哥哥入了司礼监,掌管东厂,同时兼管内廷的事情!”

赵和没想到李进忠这家伙上位这么快,前几天还是一个小小随堂太监,现在摇身一变成了东厂厂公。不过赵和想想也就释然了,毕竟老李跟着朱由校吃了十多年的苦,现在主子上位,他这条忠犬自然也跟着鸡犬升天。

不过李进忠去了东厂,那赵和的老朋友,以前的东厂厂公刘成去了哪里?

现在朱由校也是这样,因为朱常洛死的早,没来得及立朱由校为太子,并且朱由校还只是个庶长子,并不是嫡长子。所以按照国家法统,朱由校与他的弟弟朱由检都有机会成为皇帝,这样何时举行登基大典就成了关键。如果这时候李选侍将朱由校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用来要挟那些东林党,立后这件事有很大概率会成功。

李选侍听赵和这么说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主意,她问道:“冤家你说应该怎么办?”

李选侍听赵和答应了自己十分高兴,又趴在赵和的怀里柔声问道:“冤家,说说你想怎么办?”

赵和在门口听到李进忠的话心中暗笑,这家伙真是小人得志,还没上位呢就开始装逼!

赵和来到门口笑道:“大哥,小弟来了!”

李进忠正板着脸训斥手下,看到赵和来了赶紧换上另一幅面孔,笑道:“老弟来了,快进来!”同时挥手对手下说道:“你们这帮杀才还不快滚下去,省的咱家看着心烦!”

“李大哥,那刘成去了哪里?”

李进忠听赵和问起刘成,嘿嘿一笑:“嘿嘿,刘成这家伙不识时务,以前竟敢仗着郑贵妃的势力欺负主子,先皇在的时候不与他一般见识,但是现在吗?昨天皇爷下了旨意,刘成因为年纪老迈,送去南都充任净军!”

两个狗男女完事后,先后出了偏殿的门,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分开行事。赵和第一时间就去找了李进忠,老李这几天身份水涨船高,大家都知道只要皇帝登基,他必成为新一任宠臣,所以纷纷上前巴结他。

赵和想了半天才想到一个不是办法的办法,他低声说道:“为今之计只有逼迫那些大臣退让,现在陛下还没有举行登基大典,咱们可以把持陛下要挟那些大臣,让他们同意立你为太后!”

明代是个法治国家,国家大事都要靠朱元璋当年定下的皇明祖训来办,大行皇帝驾崩后,太子要在六日后登基,经过这道手续后太子才能成为国家的法定元首。当年让朱棣抱恨终生的也正是合法性问题,他上一任皇帝朱允炆不知去向,这样朱棣的帝位就没了合法性,没办法朱棣只好改动史书将他自己的生母改成了马皇后,这才让他稍微具备了一些合法性。

阅读大宰相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