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杜娥》
杜娥

第三百一十七章 秋雨去暑杜娥正行(三)

京城是京城,也是直隶地区的府城——直隶有三成土地在大江以西,每次考试都有不少学子带着书箱过来着畔。

船夫不知因什么原因而兴叹,看着躲到那边去的瑜若,眸中有亮光。

……

杜安菱在船夫身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回着话。

“是啊——要忙了。”

“客人之前吟诵的句子,很不错。”

船夫笑着,看见杜安菱有些羞愧。

“‘我道秋江水澹澹,南流不尽转千山’,这大江真的是往南流不尽,京城往南不愿就是高峡。”

船夫指着天边的山,西边和东边的山岭都是隐约的线条。

“不过是草草两句而已,不要多说了。”

杜安菱苦笑,自己这话被船夫记上了,说不准还要传颂下去——若是见到那些自命不凡的文人,搞不好又有麻烦。

“妳怕,我就记在心里得了。”

船夫看出女人的担心,笑了笑,摆过船舵。

渡船冲进主流最激荡的地方,一阵摇晃。

……

“曾经有个过江人,也在我的船上留下过诗词——但是,和你这个有点不一样。”

船夫趁着不用掌舵的时间,笑着对杜安菱。

“他说,‘流水千年涨落,人生一百春秋’,也是在这里做的词。”

他笑了,看着玩味着句子的杜安菱。

“你们文人啊,就懂得些别人听不懂的句子——可听不太懂,读起来却有味道!”

船夫咂嘴,好像那句子真像那可以吃进口中的食物一般。

“唉——可惜我不怎么识字,做不来这种句子。”

……

“不怎么识字?”

杜安菱听到船夫的用词,不经意往里面深思了些——什么叫做“不怎么”!

“其实跑船跑久了,有时候也养成了这种附庸风雅的毛病——过江的人吟咏的句子记住一两句,也就懂得一点墨水了。”

船夫指着船篷上“渡河,一人多少文,一马多少钱,一辆马车又是什么价位”的招牌,挺胸抬头。

“这就是我写的——还别说,有了这东西,掏钱爽快的文人都喜欢坐我的船了。”

船夫笑着,似乎在感叹自己的英明——杜安菱不忍嘲笑他,只是在一边默默听着他叙述故事。

“其实一开始我还写错了几个字的——可当天就有人指出来了。”

船夫从衣兜里掏出一本快要翻烂的书,那书页上面字迹模糊了,却被人用笔墨重新描过。

“这就是那人留下来的——他说,要我仔细把书读透来。”

于是,他真的把书读透了。

杜安菱看着他,倒是有点钦佩了。

……

“马上就到对岸了——不谈了!”

船夫这时候叹口气,把书本重新收好。

走到前面拉了下控制船帆的绳索,再摆开船舵,渡船直接从浑浊的主流中挣脱出去。

风一吹,波浪涌,船离开了主流,横着江水行驶向岸边。

确实差不远了。

“西津渡,西津渡,全凭借刚刚那股水流——从东边冲到西头,再掉头冲回东岸——这行船,也快多了。”

回望一里多宽的江水,船夫对杜安菱解答疑惑——有走向船头,长篙搅动水底沙石。

船转了个身,向岸边的码头靠上去。

“到了!”

船夫向面对每一个客人一样,扯着嗓子喊了一声。

“是的——杜娘子读过的书可不少!”

伴着水波的声音,秀儿当了开口的那位——说完还不忘了看瑜若一眼,带着几分示威的眼神令瑜若退到马车另一边去。

邻国故土,和西征前的徽国差不多大——虽说战乱减少了人口,但二十多年生息,那里早就看不到战火的残迹。

“是啊——于是,送别的人多了。”

大江不是太急,平稳的水流泛着细小波浪——船在缓缓向对岸飘去,靠的是一张白帆。

“读错书好啊,现在只有文人才能活得好。”

杜安菱笑着,看着船夫掌舵。

……

转到上游一片河滩那,此处江水从东北向西南冲荡。

“客人是读过书的吧。”

船夫摆过船舵,在回水湾处向上游行驶一段。水波拍着船舷,发出富有韵律的声音。

西行渡河,马车上了船。

“不过,还是春闱时候人多。”

这是自然的,船夫笑了笑。

“话说,现在河那边的人,和河这边的人相比,好像已经是河西的人多了。”

船夫掌舵,帆船绕过一个大弯——船帆调整了角度,船只横着水流冲到主流中。

江水主流带着点泥沙,浑浊的颜色让人看不到底——兴起的细小波浪在这里没了,有的只是若有若无的回水涡。

“过不了多久就是科举了,你们这渡口是又要忙了?”

是的,一张帆。

今天的风从南边吹来,虽不大,却鼓起了帆布——帆船在江水中缓缓向对岸开去,江心遥遥正前方。

阅读杜娥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