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重生之命当争》
重生之命当争

第643章 NASA和马斯克被雷到了

这里面有一些技术,连现在的华国官方都没能完善。

毕竟完全体,其实在他脑子里。

气氛是其乐融融的。

从无人制造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零件和构件,最终也需要到总装测试车间,由一部分人工参与完成最后环节。

既有在总装测试车间里完成组装再转运的,也有通过综合发射塔架里原地组装原地发射的。

现在,先紧张第一步吧。

火箭发射并不是百分百成功,以前的发射,顾松可以云淡风轻,是因为要送上天的东西还没这么关键。

站在发射大厅里,顾松凝重的神情落在叶子恒眼中,就印证了自己之前的猜测。

连续的发射失败,让顾松心里憋着一股气。

事不过三,要是这次发射还不能完全成功,真不知道他后面会怎么调整自己的航天计划。

昌西卫星发射中心的团队也很紧张。

接近最大载荷,这次的火箭发射对各个环节的容错要求就更高了。

一丁点的失误都不能有。

不会有更多的燃料去调整姿态和轨道。

位于火箭最顶端的载荷质量那么大,重心移高,对火箭姿态的要求就需要更精确。

那么火箭的初始姿态、每一个发动机点火的时间、喷发产生的推力大小和角度,都不能出错。

昌西卫星发射中心的领导陪同在发射指挥大厅,也默默期望一切顺利。

随着发射窗口时间的到来,火箭发动机也终于准时点火。

这个构件只是送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成功与否很快就会见分晓。

火箭发动机喷发的尾焰非常壮观,火力全开的的火箭向高空爬升的时候,有一种奇异的力量美感。

顾松的双眼闪动着光芒,心里却想起了何安志正在研制的烛龙2号火箭。

设计运力强悍无匹,近地轨道运载能力132.5吨,同步轨道68.8吨,月球轨道55吨!

当它起飞的时候,会有多壮观?

这是突破人类运载火箭运力记录的最大家伙,超过当年登月计划的土星五号!

在顾松的遐思当中,发射指挥中心里的声声汇报也让众人的神经放松下来。

这一次发射,终归还是完美的完成了。

叶子恒长舒一口气,已经赶过来的航天科技集团董事长张立伟感慨地说道:“现在,有点希望快点看到这颗巨型卫星完成了。顾总,我们都等着看燧石航天的太空对接秀啊!”

“我们都抓紧吧,我也希望早一天可以看到。”

顾松和祝贺的人一个个地握着手。

张立伟不是乱说,既然第一个构件发射升空了,至少说明在地面试验阶段,燧石航天认为自己的太空对接技术已经是过关了的。

这还真的会创造华国航天的一个新篇章。

如果燧石航天成功了,估计下一次,就是他们向燧石航天去请教经验了。

……

这一次发射虽然事先进行了登记,但当NASA侦测到发射的时候,才发现被发射升空的,是如此一个庞然大物。

当它在太空当中完全展开之后,体积真的很吓人。

NASA也无法准确估计它的质量,只能粗略地判断出来,这恐怕是华国发射的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卫星。

一时之间,无数位于地表的测控设备都对准了这颗卫星的轨道。

而在天基,已经被发射升空的一些特殊卫星,只能临时动用宝贵的动力,调整着姿态,希望能在彼此轨道的最近点,能够观察这颗卫星。

他们担心这颗巨大卫星的用途。

与此同时,自然各种疑惑也被送到了华国的航天局。

结果才被告知,这是燧石航天的卫星。涉及到燧石航天的商业机密,无可奉告。

随后NASA就提出了一些异议。

这次发射,并没有提前向国际电联登记。如果照此来判断,难道这是一颗防务领域的敏感卫星?

如果是燧石航天这种民营公司发射的商用卫星,应该提前登记、公开部分参数和用途的。

在当前的国际框架下,轨道资源和无线电频段资源是受到监管的。

要说要求,这也属于现在框架下正当的要求。

燧石航天也没有准备现在挑战这个体系,随后就由风小龙在燕京举办了发布会。

一颗即将在同步轨道进行两次对接、由三个组件构成、总重量达到16.9吨、然后奔赴月球的探测卫星。

燧石航天继两次失败的探月发射之后,重新调整过的逐月计划。

包括马斯克在内,所有航天圈的人脑子里都只有一个想法。

燧石航天这是疯了吧?

这恐怕是最不计成本的发射方式了。

三次GTO轨道发射,太空对接。16.9吨,除却登月计划,这恐怕是发射往月球的最大航天器了。

顾松疯了吗?

这不是比单独发射一个两三吨重的探月卫星,技术难道要高得多吗?

哪怕现在这第一个“组件”成功进入了同步轨道,但两次太空对接都要完美实现,然后还要在同步轨道点火改变轨道,进入月球轨道。

这挑战的什么高难度?

失败了两次,也不至于被刺激成这样吧?

国外媒体就此采访马斯克,马斯克只能感慨地调侃:“真羡慕那个有钱的家伙。如果我有了一家将近2000亿美元市值的公司,我也想挑战这样的事情!”

记住手机版网址:

当然,顾松也不是白要这些。

他交的一部分学费,是源源不断的订单,是一个个合作研究课题的研发经费拨付,也包括他“共享出来”的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在航天领域的应用。

双方的合作进行了这么多次,一切对接都很顺畅。虽然明知道燧石航天的卫星,会有很高的技术含量甚至藏着一些秘密,但昌西卫星发射中心这边的人毕竟只负责发射,又不负责卫星设计。

他们根据燧石航天提供的参数完成了测试,就完成了总装,火箭转运到发射塔架,开始加注燃料。

这些都是航天器发射前,地面准备工作的技术人员。

低配版。

这次发射不同以往,就连顾松也非常紧张。

毕竟那颗6.5吨的卫星里,藏着一个微型聚变发生器。

在黑科技百科全书里,这样的玩意不是最高级的,但是最适宜现在计划的。

如今,这些经验几乎任由燧石航天去汲取营养。

这就是顾松的身份、燧石航天已经和华国航天系统建立起的长期合作关系带来的好处了。

燧石航天的团队在三天后到达了昌西卫星发射中心,根据叶子恒的安排,他们也分散到了各个环节,认真学习经验。

在过去这三年里,燧石岛的建设还很初级,燧石航天的发射任务都是委托进行的,因此顾松也还没有专门花时间去完善这些环节。

但燧石岛也快要进入火力全开的状态了。

这就是顾松必须花这么多时间,呆在这里的原因。

但他也是顾松现在鼓捣出来,对现实最有冲击力的东西了。

而顾松紧张的,除了它能不能顺利被发射升空,还包括它将来抵达月背之后,能不能成功点燃。

顾松其实也没有闲着,他也在根据现在的总装测试流程,进行着未来燧石岛运转体系的优化。

总装、测试、转运……不得不说,这一点一滴的经验,都是几十年积累下来的,也是用一次次发射积累下来的,成功的,失败的。

在那个年代,经费紧张,为了降低损失,那真是每一个环节都经过一遍又一遍的模拟。在纸面上找不出问题之后,又有一大堆实际工作过程中事先没有预想到的情况。

阅读重生之命当争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