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回到宋朝当皇帝》
回到宋朝当皇帝

第240章交钞

等到货币信用体系完全建立之后,他发行的这些交钞,已经完全被这些民工所认可,也被市场所认可,可以直接用来进行交易和购买物品的时候,他的货币信用体系,也就算是差不多完成了。

但是,在货币纸币的信用体系还没有建立起来之前,在还没有一个信用担保物,可以为发行的这些货币纸币进行担保,在这些纸币还不能完全跟银铜脱钩的时候。

每发行一贯货币纸币,就得储存一贯钱的银子或者铜钱,以保证使用这些货币纸币的人,可以随时随地的,将这些纸币(交钞),足额兑付成银子或者铜钱!

只有在货币信用体系建立起来之后,只有在政府可以用信用,对政府发行的货币,进行担保保证的时候,货币纸币的流通,也才有了现实的基础,才有可能跟银子或者铜钱完全脱钩!

因而现在,赵桓正在做的,就是通过小范围的推广,先从海河榷市这两万多民伕开始,逐步发行交钞,通过足额兑付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属于他的货币信用体系。

因而,赵桓的便宜老爸赵佶,也不含糊,直接就从三司批了二十万贯给赵桓,作为建城的启动资金,并且还对赵桓说,如果不够的话,尽管再开口向他要。

海河榷市,本来就是作为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宋国官署而建立的一座新城,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公署成立之后,宋国境内有纵深一百里的区域,都将直接归赵桓的这个特别行政公署管理。

而边境线上这一百里纵深的狭长区域内,所有田赋、商税等等,也都将归特别行政公署征收和使用,除了其中的一部分,需要上交三司外,其他的税赋收入,可都归赵桓这个公署署长支配和使用的!

因此,虽然大把大把的钱,如同流水一样被花了出去,但是赵桓现在,也还不差钱!至少,现金再坚持几个月,都完全不会有任何的问题!

而且,随着海河榷市工地上的民工,越来越认可和接受赵桓印制发行的交钞,赵桓手上可以支配和使用的钱财只会越来越多!

等到交钞的信用体系完全建立之后,甚至不用金银铜钱,赵桓也能够支配和使用数以万记,甚至是十万百万贯以上的交钞,带动整个海河榷市和宋辽边境特别行政区内的经济,向着正常和可持续循环的经济发展和壮大!

而印制交钞节省和替换下来的铜钱,赵桓却正好可以用来,建造更多更大的青铜大炮!

试制青铜大炮的工匠们,在十月底的时候,已经试制出来了一门青铜大炮的样炮了,单单是那门六寸青铜火炮自身的重量,就有一千两百多斤!

一千两百多斤的青铜,光是铜就占据了八成,将近一千斤!

而一千斤铜,若是铸造成铜钱的话,足足可以制造二十万枚铜钱!

也就是说,制造这样的一门青铜大炮,光是铜的价值,就在两百贯了,再加上铅啊锡啊等其他金属材质,一门大炮的成本,就在往三百贯上奔了!

加上人工费等等,赵桓算了一下,这样一门青铜大炮,还真得要三百贯出头!

若是成品率太低的话,这成本还得往上加!

哪怕批量生产的时候,能够严格把控质量关,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百贯恐怕都是这一型青铜火炮的成本价!

至于炮弹,炮弹还没开始生产,成本也还算不出来。

嗯,即便最开始使用实心弹,炮弹的成本,恐怕也不会低到哪去,就看制造这种实心炮弹的材质了。

若是使用开花弹,嗯,赵桓自己都还搞不清楚开花弹的原理呢,就更别说指导这个时代的工匠,去制造开花弹,计算开花弹的成本了。

嗯,开花弹的事,还是让那些工匠自己去摸索和研发吧,赵桓只需要提供这么一个思路就行,至于能不能摸索出来,或者什么时候才能够制造出来,就得看这些工人的聪明才智了!

如果不是赵桓在东京城颇有些家底,有苏氏布行、齐云社和自来水公司等几个支柱产业,都能做到日进斗金,赵桓恐怕还真不敢这样大手大脚的花银子!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还没算吃的住的用的等生活上的开销呢,光是给海河榷市上的这两万多民工的工钱,就开出去了超过五万贯!

不过,万事开头难,通过这两个月工地上的民工的接受程度来看,赵桓发行的这种交钞,可以说是已经初步的在民工中间建立起了信用保证,得到了民工的认可。

当然,要彻底得到民工认可,恐怕还得等海河榷市建立之后,那些民工真的能够用这些交钞,在海河榷市上买到东西后,可以跟真金白银一起使用的时候,才能算数吧?

海河榷市工地上的民工,总共有两万多人,都是年轻力壮,二三四十岁的精壮劳动力。

嗯,虽然都是赵桓自己让人印的交钞,只是在印出来后,盖上了赵桓的私印,其实也并没有真正的将这些银钱,特别是以铜作为材质的铜钱,花出去。

两个月来,赵桓开出去的工钱,就直接超过了五万贯,达到了五万五千多贯。

而这,还仅仅只是开给工人的工钱,至于购买工人衣食住行,日常用品等,这些又花掉了将近一千贯,吃饭同样也花掉了一千多贯,零零散散的,加在一起,赵桓这两个月用掉的钱,都已经超过六万贯了!

若是加上工地上的建设费用,那更是达到了将近九万贯!

两个月下来,这些民工,几乎是以肉眼可见的速度,在迅速地变得强壮起来,如今,也能勉勉强强的,用‘年轻力壮’来形容了!

而这一切,当然都离不开赵桓如水一般的往外花出去的几万几十万贯的银钱!

第240章 交钞

到那时,或许跟契丹人的交易,都已经可以不用再支付真金白银了,而是用便于携带的交钞代替了!

而现在海河榷市工地上发行的这些交钞,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还只能被视为代金券,一种可以代替金银铜钱使用的有价票券,还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纸币。

要想代替金银铜钱,成为流通领域的货币纸币,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而这八万多九万贯的花销上,除了给工人的那五万多贯,是用的交钞外,在沧州购买生活用品,工地上的建设费用等等等等,这剩下的三四万贯,可全都是用的真金白银!

好在大宋并不缺钱,国库每年的岁入都在六千万以上,赵桓在海河南岸建设的海河榷市,名义上只是一个榷市,但实际上谁都知道,赵桓建设的,就是一座新城!

在货币信用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之前,银行的储备金,这是必不可少的,也是纸币(交钞)能够流通,能够兑付,能够作为货币,进行正常的流通和使用的唯一保证方式和手段!

河东河北等地,流民很多,招募一两万年纪在三十岁左右的流民,也算不得什么难事。

虽然在招募的时候,这些流民可能都达不到‘年轻力壮’这个要求,但是在海河榷市做了两个多月的工,每天都能吃到从海河以及附近的海域里打捞上来的河鱼海鱼,再加上各种从沧州买来的蔬菜,以及从契丹人手上换回来的牛羊等肉制品。

阅读回到宋朝当皇帝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