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

第92章 二姐夫闲聊祖迹 刘文叔心有所思

程姬突然想到了一个鱼目混珠,李代桃僵之计,就想蒙混过去,满足景帝的心愿。

那一天,我皇喝得酩酊大醉,醉意朦胧,心神动荡,如痴如醉。

所谓饥寒起盗心,酒醉思**。我皇欲上心来,就想立即召幸程姬。

正在为难之时,侍女唐婉儿恰好前来侍候程姬,打算服侍程姬与景帝一同休息。

看见侍女婉儿的身材与模样,与自己的身材模样十分的相似,程姬顿时计上心来。

六子刘章(一作刘童),封为路陵侯(居今河南南阳市);

七子刘则,封为攸舆侯(居今河南南阳市);

八子刘欣(一作刘喜),封为茶陵侯(居今湖南茶陵县);

九子刘拾,封为建成侯(居今今江西省高安县);

十子刘丹,封为安众侯(居今河北怀来县);

十一子刘喜,(一作刘嘉)封为叶平侯(居今叶县);

十二子刘义,封为夫夷侯(居今邵阳县);

十三子刘买,封为舂陵侯(居今湖南宁远县);

十四子刘定(一作刘遂),封为都梁侯(居今湖南武冈县);

十五子刘狩(一作刘狗彘-将燕),封为洮阳侯(居今广西全州县);

十六子刘贤,封为众陵侯。”邓晨讲到这里,又神秘莫测地看了看妻子刘元和妻弟刘秀。

见妻子刘元和妻弟刘秀听得入神,邓晨又兴致盎然地讲了下去。

“其中定王的十三子(刘买),就是你们舂陵侯家族的始祖第一代的舂陵(节)侯了。

那时的舂陵侯封地,位于洞庭湖以南的泠道县。舂陵侯封地,只是一个地势卑湿,多山林毒气,食邑仅四百七十六户,地处偏僻荒远南方的一个普普通通,很小很小的乡侯国。

舂陵节侯(刘买)的嫡长子,就是第二代舂陵戴侯(刘熊渠),节侯的小儿子,就是郁林太守(刘外)。

你们现在的直系祖先,就是出自舂陵侯的旁系,节侯(刘买)的小儿子郁林太守(刘外)的那一支。

郁林太守生下了你们的祖父钜鹿都尉(刘回);钜鹿(今河北平乡)都尉(刘回)生下了你们的父亲济阳和南顿县令(刘钦),以及你们的二叔萧县令(刘良)、三叔(刘歙)和嫁给来氏的姑姑(刘子君)。

如此排起来,舂陵考侯(刘仁),钜鹿都尉(刘回),就都是你们的祖父辈了;而你们的族长舂陵(康)侯(刘敞)和你们的父亲济阳和南顿县令(刘钦),二叔萧县令,三叔,姑姑等,就是同辈了。

舂陵戴侯(刘熊渠)的嫡长子,就是第三代舂陵考(孝)侯(刘仁),小儿子就是有名的苍梧(今广西梧州市)太守(刘利)。

舂陵(考)侯生下了第四代舂陵(康)侯(刘敞),你们的刘祉哥,是舂陵康侯(刘敞)的嫡长子,当然和你们兄弟姊妹,就是平辈了。

第一、二代的舂陵侯,都并不喜欢他们,原来位于泠道县的那个舂陵侯封邑所在地。

第三代舂陵侯(刘仁)在位时,就向元帝陛下上书,请求削减舂陵侯国的食邑户数,以换取将舂陵侯封国,迁居到内地的特许。

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请求,很快得到了元帝陛下的顺利批准。

初元四年(公元前45年),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率领你们舂陵刘氏宗族,从舂陵(今天的湖南宁远)向北,迁徙到南阳郡枣阳县的白水乡(今湖北枣阳县),仅留下了次子刘昌俘,仍居宁远的舂陵侯封地故地,以奉守祖先第一二代舂陵侯的坟墓。

与此同时,舂陵侯族的分支,你们钜鹿都尉(刘回)和苍梧太守(刘利)这两支的家族子弟,也一同随族长舂陵侯(刘仁)一道,迁至南阳郡白水乡居住。

舂陵侯族北迁以后,蒙元帝陛下的恩旨,仍旧以舂陵作为自己的侯国的名称。

第三代舂陵侯(刘仁)北迁南阳郡后,在南阳郡白水乡去世。由他的嫡长子刘敞,继位为第四代舂陵侯。

你们的堂兄弟刘玄以及刘赐,都出自第三代舂陵侯(刘仁)的亲弟弟,苍梧太守(刘利)这一支派。

苍梧太守(刘利)一共生了两个儿子:次子刘子张,就是你的堂兄刘玄的父亲。刘利的长子英年早逝,只留下两个儿子,名叫刘显、刘赐。

舂陵节侯(刘买)的嫡长子,第二代舂陵戴侯(刘熊渠),就是刘玄和刘嘉兄弟的曾祖父;舂陵节侯(刘买)另一个儿子郁林太守(刘外),就是你们的曾祖父了。

你们的堂叔刘庆,是第四代舂陵侯(刘敞)的弟弟。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一共有四个弟弟,即刘庆、刘弘、刘梁、刘宪。

第四代舂陵侯的大弟弟刘庆的儿子刘顺,我听说与文叔弟弟少年相交,是典型的铁哥们,私交密切,想来文叔应该最为了解这些;

第四代舂陵侯的二弟弟刘弘,还是你们樊家舅舅家的亲戚,娶你们的姨母樊氏为妻,生下了两个儿子一个叫刘敏、一个叫刘国。

第四代舂陵侯(刘敞)的三弟刘梁和四弟刘宪,都去世得很早。

第四代舂陵侯的四弟刘宪的儿子刘嘉,由你们的父亲抚养成人,而且与你们兄弟,还有表兄弟的关系。你们姐弟,应该最为熟悉,这就不用我多嘴了。

所以我说,你们家族繁衍茂盛,男男女女,都是多情种子哦!

不然,小小的丽华,怎么第一次见面,就会对他的文叔哥哥,恋恋不舍呢?

我说文叔啊,你说姐哥说得是不是?”

邓晨娓娓而谈之余,还不忘调侃刘秀几句道。

姐哥邓晨,见三弟文叔跟在自己身后,不言不语,就与刘秀开着玩笑,故意逗刘秀说话。

“姐哥,你尽在胡说什么!我不理你了!丽华,一个年纪那么幼小,只有四岁的女孩子,她能够懂得些什么呢?”

刘秀装着生气的样子,对二姐哥邓晨说道。

“怎么会不懂呢?丽华她年纪虽小,至少懂得喜欢谁啊!

说起丽华妹妹啊,我还想起了丽华妹妹的一个小故事呢!文叔啊,你想听听吗?”

姐哥邓晨的目光中,带着一点狡黠的笑意,死死地盯住刘秀,故意问刘秀道。

“什么故事啊?姐哥,我们一路行走,漫无目的,你就随便说来听听吧!”

刘秀不禁有些好奇。他也不明白自己究竟是为什么,会控制不住自己那种对丽华小妹妹的好奇心,他急切地询问二姐哥邓晨道。

“关于丽华的故事啊!哎呀,我怎么会突然想不起来了呢?”

邓晨故意逗着刘秀,假装默默地沉思起来,努力地做出苦苦思索的样子。

“我怎么会把丽华的故事,忘得一干二净了呢?你看我这记性啊!

三弟啊,你也不用着急!姐哥答应你,我以后想起这个故事以后,再讲给你们听吧!你看我这记性,究竟是怎么的了!

难道是我邓晨,色迷心窍,被你的二姐,彻底迷惑,忘乎所以了吗?还是二姐哥已经老了呢?

哎呀,哎呀,大事不好,我怎么会一点影子,也想不起来了呢?”

邓晨故意打趣着刘元、刘秀姐弟俩。刘秀见了,心里很是失望,故意装着无所谓的样子,不去追问,又恢复了早先那种若有所思的神态。

邓晨见自己已经吊足了刘秀的胃口,停了一会,就突然用恍然大悟的语气说道:

“哎呀,文叔三弟!姐哥我终于想起来了。故事是这样的啊!

当初,丽华妹妹刚刚出生不久,姑姑就按照我们新野本地的习俗,叫人悄悄地拿着表妹的生辰八字,前去为丽华小妹妹测字算命。

算命先生张铁口,看到表妹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十分惊讶地大声叹道:

‘哎呀,不得了啊!不得了啊!’

我们当时跟着一起去看热闹的人,都是大吃一惊,不明所以!”

姐哥邓晨说到这里,就又停下不语了。他只是用眼睛瞅了瞅三弟弟刘秀,看着刘秀的脸色。

“难道是张铁口算出来,丽华的命不好吗?不然的话,算命先生为什么会这样地吃惊呢!”

刘秀忍不住了,终于中计,着急地问姐哥邓晨道。

“不是啊!你们猜,究竟是怎么回事啦?”姐哥邓晨停止了讲述丽华的故事,故弄玄虚地问着刘秀姐弟道。

“我怎么猜得着啊!我和二姐,要是猜得着,我们姐弟俩,不也成了算命先生刘铁口了吗!”

刘秀戏谑地调侃着自己和二姐刘元说。

“是啊!没有人能够猜得着的!

算命先生张铁口,当时神态严肃地称赞我的表妹说道:

‘啊!这孩子有母仪天下之相,贵不可言啊!贵不可言啊!’

你想啊,文叔,小表妹他们阴家,虽然在我们新野这个小地方,号称富甲一方。

但丽华妹子,却不是贵族人家出生,而仅仅是一个平民家的小姐啊!

要想母仪天下,这怎么可能呢?

就是皇帝要在天下选妃,也不会随随便便地,就挑选到普通的平民家族里面去的啊!

我们顿时窃窃私语,议论起来。

当时,大家都不约而同地讥笑算命先生张铁口,大声指责道:

‘张先生啊,你这不是信口雌黄、胡言乱语吗?你的算命不准不准啊!你不过是,就想说些好话,多骗点钱财罢了!’

算命先生张铁口,心里很有些不服气。张铁口黑着脸,气呼呼地又掐指一算,结果仍然如此。

张铁口理直气壮地说道:

‘诸君:

你们不要胡言乱语,坏了老夫的名声了!要么是你们报的时辰八字不准,要么就是这个女孩的纳音五行,说得不对!

我张铁口闯荡江湖几十年,为无数公子王孙算过命,还没有哪个王公贵族,说我张铁口算得不准的呢!

再说了,我张铁口信口雌黄,欲欺骗你们,能够有什么好处呢?

我张铁口胡言乱语,胡扯一通,这不是砸了我张铁口几十年的牌子吗?

我张铁口不是圣贤,但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我可以对天发誓,张铁口又怎么可能会算错呢?

难道我张铁口,能够为了你们家的一点小钱,就毁掉我张铁口一辈子的饭碗和清誉吗?’

听张铁口赌咒发誓,大家也当做笑话一场,一哄而散,留下张铁口一人,紧攥着一小块银子,在那里阴沉着脸色,生着闷气。

文叔,元儿啊,你们说,丽华算命的这个故事,是不是很有些可笑嘛!

张铁口这一类的江湖术士,招摇撞骗的家伙,就是这样诈人钱财的。”

姐哥邓晨兴致勃勃地讲完了丽华算命的故事。刘秀默默地听着,心里似乎在思考着什么问题。

当然啰,我皇景帝虽然英明睿智,治国有方,但在感情问题上,其实也同普通人没有任何的区别。景帝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喜怒哀乐。

有一次,我皇景帝(刘启)处理政事顺利,因此心情舒畅,就决定前去巡幸自己宠爱的嫔妃程姬。

除了定王的嫡长子刘庸,被立为长沙王太子,后来世袭了长沙王的爵位外,定王其余的十五个儿子,均被朝廷依例,封为了列侯。

长沙定王这十六个儿子,分别是:

可你们家的家谱,实在有趣啊!今天,我就给你们姐弟俩好好讲讲吧!”

见到程姬,景帝大喜。英雄美人,趣味相投,两人聊得十分尽兴,十分投机。

老大嫡长子刘庸,世袭长沙王爵位;

二子刘苍,封为安城侯(居今江西安福县);

三子刘成,封为宜春侯(居今江西宜春县);

那时,我大汉朝经历几代贤明君王休养生息的治理,是国泰民安,天下太平。

我皇景帝继承父亲文帝的事业,励精图治,因而诸事顺心,史称‘文景之治’。

“确实啊,大多数大家族的家谱,上面的记载,常常都是枯燥无味的。某人某人,什么时间生,什么时间死,妻子孩子是谁,从事什么职业,如此等等,拉拉杂杂,三言两语,谁喜欢看呢?

哪曾想,我皇景帝与婉儿的一番云雨,就结出了丰硕的成果。

一晚的功夫,就促成了你们的先祖长沙定王(景帝第十子刘发)的诞生。

长沙定王长大成人,长得是相貌堂堂,一表人才。定王娶亲之后,也先后有了他的儿子,总计有十六人,甚至超过了父皇景帝的成绩。

四子刘党,封为句容侯(居今江苏句容县);

五子刘福,封为容陵侯(居今湖南攸县);

恰逢那天,程姬身体不适,无法应召。为此,程姬苦恼万分,却又害怕触怒景帝,让景帝扫兴,无法拒绝景帝的要求。

邓晨饶有兴致地说道。

“那是很久很久以前发生的事情了。当时,正是我皇景帝在位的日子。

阅读巨变岁月之布衣天子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