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模拟器:旧书》
模拟器:旧书

第59章 史前长生药

毕竟更多时候,写作这件事情应当是为了自己。

而是在寻找一种原理,一种可以通行的原理。

它会告诉我们,什么样的方式有效,而且经过了时间的验证。

当然,这一点不是必须的。

若你真的喜欢临摹,那就遵从本心。

可我们要知道,艺术家精通形式。

而我们需要的,正是可以被当作是永恒且普遍的形式,而不是什么公式。

所以需要明确,任何兜售商业成功范本和故事速成模式的说法,都可以算是无稽之谈。

www.youxs.org

如果我们将好作品,那些真正的好作品,作为一个整体来审视。

这里需要刨除那些跟风的,那些用着一个大纲写出来的“续集”,以及没写完的。

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所言“没写完的”,除了指那些还在连载的,还包括已经不会再继续写了的。

突然想到某个作者先是从日更变成周更,再到月更,直到后来的年更。

如此这般后,我们审视着剩下的书。

便会发现,故事设计的丰富多样,真的是让人叹为观止。

而这其中,并没有一个固定样板。

毕竟,这样的作品我们已经刨除了。

陈规俗套故事注定固步自封,但原始模型故事从来都不失为是一种好的选择。

啥?

你问我啥是陈规俗套故事,啥是原始模型故事。

那就先说后者,原始模型故事需要作者挖掘出一种普遍性的人生体验,然后以一种独一无二的且具有文化特异性的表现手法来装饰它。

明月装饰了你的窗,你装饰了别人的梦。

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

抱歉,写反了。

当然,这不重要。

说完原始模型故事,再说陈规俗套故事,就更容易理解了。

陈规俗套故事,便是将原始模型故事这一形式颠倒过来。

它将自己局限于一种狭隘的、具有具体文化特性的体验之中,然后用陈腐且毫无特色的庸常形式进行装饰。

其内容和形式的匮乏,自然势所难免。

例如,某地习俗非常之特殊,女儿出嫁必须以年龄长幼为序。

于是,有人在此基础上写一本小说,拍一部电影,制作一款大作。

也许能打动那些依稀记得这一习俗的人,但其它地方的人则未必能够移情于此。

人和人之间的悲喜有时候是不相通的,有些人觉得自己很悲伤,另一些人则可能只会觉得对方十分吵闹。

甚至于,创作者还可能会因为害怕故事感召力有限,便诉诸过去曾娱乐过他自身的那些熟悉的动作、人物和场景。

然而结果是什么呢?

在别人看来,这些只能算是陈词滥调,只会觉得更加兴味索然。

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如果这个人能够挽起袖子去寻找一个原始模型。

那么,也许结果会大有不同。

这种在我看来确实有些压抑的习俗,也许就能成为轰动世界的素材。

应用同样的情节外壳,我一直坚信原始模型故事可以创造出世所罕见的场景和人物。

能够让我们,我们的目光,在每一个细节上流连忘返。

同时,又能引导出对我们而言如此真实存在的普遍冲突,使作品本身得以具备飞越文化的力量。

当然,这一点是我完全无法做到的。

我个人很有自知之明,且对自身信心非常不足。

你们也应当看得出,我并不是一个合格的故事创作者。

我当有大纲的,但我终究还是,“顺流而下”。

就像开着车,别人小心翼翼在道路上前行,而我则是一脚油门,开到哪里是哪里。

你看?

我这不就“撞车”了?

在原始模型故事中,在这个奇异的世界中,我们能够重新认识自身。

这一点,也是陈规俗套故事所无法给予我们的。

在这些人物及其冲突的深处,我们能更好地看清自己,看清自己的人性。

于是掏出镜子照了照,发现洗了脸之后,看起来还是一脸憔悴。

我们去看别人的小说,去看新的或者老的电影,去玩感兴趣的游戏。

乃至,去听那些好听的歌曲,看那些突然感兴趣的画作。

在那里,我们能进入一个又一个令人痴迷的新世界。

有时还能设身处地一般的去体验一份,初看起来似乎并不同于我们,而其内心却又和我们息息相通的,另一个人的生活。

能够越发便捷的体验一个又一个虚构的世界,这是如今的我们的幸事。

我们能从其中,获得足以照亮日常现实的“光”。

很多时候,有人认为玩游戏或者看小说是在逃避生活。

但就我个人而言,我并不是在逃避生活,而是在希望发现生活。

从而能够以焕然一新的实验性方式,去运用我的思想,宣泄我的情感。

去欣赏,去学习,去增加自己生活的深度。

但是,不论在什么时候,都是没有捷径可以走的。

尽管如我一般的粗制滥造者能够以其打字速度迅速码完一章又一章,但是优秀的小说作者从来都是惜字如金,不断删改,力图以最少的文字表达最多的信息。

当然,我本人的码字速度是真的慢。

从我的更新速度,便可一窥其中究竟。

简约是关键,这一点我知道但做不到。

我还知道,简明扼要需要花费时间,而卓越超群来自孜孜以求。

但是,我想我是真的没时间,去“写一封短信”。

所以长而无当中,我只能对你们说一声抱歉。

所以接下来,就说点别的,比如故事。

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在寻找的并非明确的某种规则。

我也不想将自己的想法,强行塞进你们脑子里。

你们也大可以只是看看,然后带着轻蔑的笑容,就此离开。

作家最基本的任务,是以自由和有序的方式做梦。

不是在找人告诉我们,必须以何种方式做事。

无所谓。

老话也说得好,道不同,不相为谋。

但我必须说的是,急于求成、缺少经验的作家才会去选择遵从规则。

实在是庶竭驽钝,也难得皮毛。

而在之前,已经说了些和对白有关的东西。

故事,是生活的比喻。

就像我现在,在摆脱了生活的窘迫后,所进行的创作。

尽管内容相当的烂,但其实已经可以算是为自己而作。

当然,这是个人想法。

虽然破除规则的人,往往被认为是离经叛道。

更会被认为是,非科班作家。

我们的作品其实完全没有必要临摹一部“写得好”的作品,而是依循我们这门艺术赖以成形的原理去写好。

所有对白都带着目的。

这三句话我一直在想,但收获非常的少。

阅读模拟器:旧书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