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一路潜行》
一路潜行

1

幸好这条路走对了,人就渐渐的从这西部搬迁的沿海去了,曾经红红火火的矿区,现在冷清了下来,最后,矿山停了下来。矿长在停产那天宣布要进行二次创业,对于那些非直接生产的人员和部门,一概留下,大家要自己想办法做大,做强,要向市场要饭不要向矿山要饭。《矿山报》编辑部也是在留下来向市场要饭吃之列。矿长指示:企业文化部,编辑部和原来矿上的印刷厂合并在一起,一起向市场要饭,还明确的指出了出路:办刊物,办报纸,办阅读网,当然,那是以后的事情,现在最重要的是自己养活自己,大家要放下自己的清高,到外面去接活来干:比如街头上发小广告什么活,都可以接的,我们有美工,有文字编辑,有好的作者,还有印刷厂,拿到市面上去竞争,是非常有优势的,关键是自己敢不敢下海去游泳。

紫色的水晶摆放在花盘中,和绿色的桂花树相得益彰,如同女人都喜欢带上一点点装饰品一样,有了这个装饰品,桂花树增色了不少。

很奇怪的是,虽然这水晶并没有真正的为这桂花树提供养分,但是,人都感觉到这桂花树茂盛了很多很多。有一天矿上的一位重要的供应商在这里驻足观看了半天,像发现新大陆一样说:“这么大的紫水晶原石,真太罕见了,这块石头,价值至少是五十万以上的,竟然被你们随随便便丢在花盘中。”

他将自己的想法和感谢之情向老领导汇报了一下,老领导批评了他多想了,本来这水晶就是在矿上挖的,送到了矿上纯是好玩,留一个念想而已,自己非常喜欢这块水晶,好给自己留下一个借口常回去看看,免得自己工作忙将老地方老朋友给忘记了。这样一来,这水晶和这桂花树,那就再也不能动弹了,大家都知道老领导会回来看的。

矿山没落的趋势,是不可以逆转的,经营状况一天不如一天,在这个时候,那受了鼓舞的矿长在领导们的指导下,拿出了壮士断腕的勇气作出了最后一搏:在沿海新建一个厂,将矿山丢掉,用进口矿生产。

现在编辑部人多了,钱也多了,也当老大的好处可想而知的,何况人争一口气佛争一柱香,并且,两个人一个代表原来是市办刊物,一个代表厂办刊物,代表不同的阵容,谁都输不起,让对方爬到自己头上那不光自己没有脸面,连带着原来的同事都觉得脸面不好看。马先锋没有他们复杂,只在心中盘算着他们俩中一个升迁,那就给自己空出个位子是否可以自己接着,毕竟人往高处走嘛,免不了私下打听,活动活动。

老马负责小说,马、吕之争直接后果就是杂志社的主管领导在上大学时候写的,一直没有发表的小说摆上《大西部文艺》的头条;老马是副社长,上什么稿子不好意思管,但是评论一下总是可以的,于是也不甘马后,要求发一遍评论,在评论中对这篇小说大加赞美,直捧到跟鲁迅、莫泊桑的短篇媲美地步,马先锋一想,你们都这样弄,我也不能落后,于是将领导的小说弄到了网站上,给了个首页大图推荐,结果第二天吓的就将小说的评论区关闭了,因为打开一看,全部是骂人的,那些平时在评论区互相喷口水的网友竟然达成了惊人的一致:“什么破文章,还给首页核心推荐,是不是网站主管收了黑钱?”

不知道是因为这东西是上级领导送的原因还是本来这里就适合四季桂的生长,过了几年,那一排乔迁新居时兄弟单位以及部门送的花花草草全部干枯了,唯独这盘桂花枝繁叶茂,郁郁葱葱,一天到晚散发着它的独特的香味。矿山也如日中天,那时候的一二把手,都因为在这里干得出色,相继调整到更加重要的部门去当领导去了,领导换了一拨又一拨的。矿山的规模越来越大,没有几个年头,已经做成了亚洲最大。高速的发展总伴随着深重的危机:矿越来越少,采矿的成本越来越高。

过了多年以后,原来的二把手回到了这个地方,这次是来调研,协调企业的困难,看到办公室大厅中那盘桂花还在,不禁摇了摇头,但是目前的身份让他不方便告诉他真正的原因,只有叹了一口气。人走了,心还在原来的地方,他心中非常痛苦,直接驱车回家,从家中拿出了珍藏多年——当初下矿时候挖出来的一大块长的紫色水晶原石块拿了出来。这块水晶非常漂亮,从某个角度上看过去,像极了一头仰天咆哮的貔貅。水晶是辟邪,招财的,貔貅更加是吉祥之物,放在这里,应该能给这个已经在破产线上挣扎的企业招来点好运气。

现在编辑部发展形势非常好,拉动他们发展的是三驾马车:一是文学杂志出版《大西部文艺》达到了十万册的级别,二是网站业务,文学网做到了业内十强,另外一个是广告印刷业务,也是非常可观。有利润就会有变化,本来市文联是有自己的刊物的,但是经营非常惨淡,正好这在高速发展潮流中,在一些从矿山走出来的领导的运转下,将市文联的刊物的编辑部和这里的编辑部合并,从矿山中脱离出来,归口市宣传部管理。级别提高了一个档次。矿山作为娘家,自然不会亏待这个嫁出去的女儿,将原来的办公大楼全部划给他们——留下来的被矿长大手腕的改造,一部分搞房地产,这地方看不上,不要,另外一部分独立成了三甲医院,也看不上这地方;这办公楼就自然而然直接给了编辑部了。

在编辑部同仁看来,马先锋是年轻有为的,编辑部二把手马树生都认为马先锋在这里干下去的话,社长这位子到头非他莫属。马树生是有些眼红这年轻人的:自己搞了一辈子文学没发表过几篇小说,而这小伙,都快突破百万字大关了,虽然说字数并不是衡量一个作家好坏的标准,尤其是现在这个网络发达的年代,那些网络作家,几个月就可以写出这个数量,可这是正经的文学,这些文学是让人思考,让人痛苦,而不是那些肤浅的,让人痛快的网络文学。马先锋在编辑部中还蛮有人缘,编辑部中年纪都偏大,年纪轻的都跑了,就这么个小伙子,老人们不懂电脑,不懂手机,电脑坏了,手机有问题了,要什么软件,都得找小伙子解决,在这个环境中,年轻人想人缘不好都没有办法。

无法预测的命运往往会造成一些不可思议,没有道理的事情。比如这个城市,是个典型的资源城市,但是现在资源枯竭了,早在多年前,就有人预测随着资源的枯竭,这里将会变成一片蛮荒之地,但是到现在,虽然厂矿没有了,城市不再迷漫在烟雾之中,人民还是顽强的生活在这里,并且有越过越好的趋势。不说别的,就说这房价,和当初这城市工厂,厂矿开足马力生产的时候,简直是两个样子,当初可以卖上一套房子的钱,现在也许连一个厕所都买不起了。

他指挥着几个人,将这块沉重的水晶搬了下来,放在桂花树底下,心中有一些依依不舍,这块水晶,伴随了他很多年,这些年搬家多次,都没有舍得丢的,确实也给自己带来了不少的好运气。但是他是一个非常重感情的人,为了这个曾经工作过的地方,为了这个曾经爱过的地方,他毅然放弃了自己心爱的东西。

社长兼总编朱轸这老头很有福气,福气一方面来自于自己的争气:将一个要裁掉的部门,做成了这样的规模;另外一方面源于儿女的争气:儿子在美国念书顺便定居了下来,完全忘记了走的那天朱轸当着全体同仁所训的话:“朱**,你要珍惜党和人民给你深造的机会,你可得好好学习给我们中国人争口气!等读完博学好本领后要马上回来报效祖国,不能为几个钱背典忘祖,在美国乐不思蜀。”儿子在美求学期间,他还给儿子写了好几封情文并茂的信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当时的《矿山文艺》将他那情文并茂的书信给发表了,在群众圈子中引起了很大的反响,大家都知道企业文化部的朱老头的儿子争气,在美国留学念博士,朱老头也是个非常非常爱国爱厂爱家的人。但效果却跟反响截然相反,后来儿子来信说他决定在美国定居,决定娶个洋妞叫什么西施特丽的为妻,彻底地背典忘祖了。朱老头气得噢噢地直学驴叫,拍桌子摔茶杯地让全体同仁都去劝他:“都什么年代了,还这么封建?”女儿倒是比哥哥争气,在英国留学没找个什么汤姆约翰,嫁了个香港人,叫什么易斯。马老头听女儿一说满高兴的,香港人嘛,怎么也是中国人,都是同胞,算没背典忘祖,可后来一看照片,发现易斯虽说头发是黑的,可眼睛却像猫眼一样蓝蓝的,鼻子也是钩钩的。朱老头大吃一惊,当即在社长室打电话问女儿:“易斯怎么长那样子,根本不是中国人。”女儿说:“本来就不是呗,他是荷兰人,随父母定居香港的。”老头年纪大了,修养还没到家,儿女都不把自己的话放在眼中,是可忍孰不可忍?火气直往上冒问:“你怎么能嫁外国人呢?”女儿说:“外国人怎么啦?中国人我才不要呢!”朱老头气得将自己女儿送的苹果手机往下面一砸,正好砸在他从宜兴出差带回来的一套茶具上,手机倒没有什么事情,茶具却粉身碎骨,茶杯,茶壶什么碎了一地,富士康生产的苹果手机威力十足,宜兴产的茶具质量应该要向苹果学习,苹果手机就是结实,经得起摔,缺点就是铃声声音有点点小,不像原来用的老人机,经常漏接电话;同时信号也不怎么好,哪里像原来带上一根天线的老人机,信号超级好,到哪里都是满格的,现在换成了苹果,信号差了好多好多,经常要对着吼别人才听得清,要按上免提自己才听得清楚。所以朱老头打电话一直和吵架一样,直到摔破了茶具,才发现老头真的生气了。

众人赶紧过来,问清原因,有的安慰着老头,有的清扫地面,现场马上又整理得干干净净,好像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老头是不经气的,第二天便卧床不起了,半个月下来不光没有好转反而有朝一命呜呼方向发展的趋势。儿女听说老头不行了,毕竟还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是中国人,带着洋老婆洋丈夫回家奔丧,可来得有点急,老头依然健在。那西施特丽和易斯大失所望:本来眼巴巴地盼着见见中国葬礼体味一下异国风情,最后看到的却是这个干巴巴的老头的白眼,体味的竟是受冷落。儿子女儿没办法,两头都是得罪不起的,只有找个在国内的同学带着洋老婆洋丈夫去BJ西安转转,见见死去的远祖而躲着还活着的老不死。女儿狡辩说:“人家易斯根本不是外国人,香港都回归这么多年了!人家还信佛,崇拜,你看他胸口都文了个像,你看他汉语多流利。”儿子没办法狡辩,只有装腔作势地吓唬吓唬他说:“爸,西施特丽是挺好的女孩子,那国人不都一样?您别这样对人家爱理不理的,您这是种族歧视的思想作怪,连美国人都知道反对种族歧视。”索性给老头扣顶大帽子。老头心理素质并不是很好经过一劝一吓,倒也改变了主意:是了,外国人就外国人,不一样有鼻有眼,咱可不能象满清大臣一样将洋鬼子斥为**,算了。可想通得有些晚,知道洋鬼子们肯定在大城市玩得痛快得不想回这小地方了,想回头亲近亲近吩咐几句摆摆长辈的架子可能只能是碰个大钉子,再说长辈尊严也不容将他们再叫回来自己打自己嘴巴子,只得说:“儿孙自有儿孙福,你们的事,我不干涉了。”

办公大楼的格局,还保存着原来的印记,大厅非常大,装饰的富丽堂皇,上面的那盏水晶吊灯——全部是斯洛华世奇水晶制作而成,奢华而又典雅,告诉人们这里曾经是一个非常富裕的企业,虽然现在已经不存在了,大厅中那盘四季桂,已经在这里生存了近二十个年头——当初这里效益是非常好的,四季桂是一种非常名贵的植物,桂花的一种,一年到头花都常开不断,时时刻刻飘着淡淡的桂花香。花盘非常巨大,带着一丝丝古色古香的青花瓷风格,欧式的水晶灯和中式的青花瓷糅合在一起,竟然也是那么惊人的搭配与协调。

按中国的传统,桂花是不能载种在室内的,当初办公楼刚刚建好,对于这个桂花树,矿上的两位巨头还有着不同的看法:二把手心中对于这桂花树放在室内很是不满,因为《阴阳宅经》上明确的说了:“院内桂花,宅外鬼还”是不吉不利的;而一把手说没有关系,人不能这么迷信,并且这是上级领导的祝贺新办公楼开张送的,就应该让它放在显眼的地方。

这个世界是变幻莫测的,你永远不知道下一秒发生什么事情,很多时候,你觉得前面没有了路,但是突然你的眼前会出现一马平川。

托这几年市场红火的福气,尤其是周边的房地产公司的崛起,给他们不少的机会,那时候,广告像雨点一样到处飞,其中大部分都出自于他们之手。所以编辑部,印刷厂都还勉强过得不错。

马先锋一开始工作,就在这个本来该倒闭的地方上班。刚上班的时候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就业形势一片大坏,能找到一份工作,就很不错了,所以他也就接受到这个随时可以能倒闭的地方上班,现在人换了一拨,有门路的人都不愿意在这里等机会,于是就成就了他,熬了几年,混成了个中层干部。

这里的发展,要归功与矿长,但是一把手朱轸,朱老头原来是矿上企业文化部的一把手,他们硬生生的将这个本来应该倒闭的部门办成了希望之地。在最艰难的时候,矿长拍板这套班子绝对不能丢,虽然最困难的时候所有收入还顶不过这部门的工资,外面的业务也没有很好的开展。幸好是虱多不痒,每年亏损几亿的企业不在乎往这里再填上几万块钱给他们发工资。后来企业也扭亏了,发达了,财大气粗,也不在乎给编辑部贴点钱,但是这时候,这套班子已经向市场要饭的班子自己的利润已经非常可观了。

儿女千里迢迢赶回来,以为晚了见不到爹,而阎王爷却有些讨厌这老头,暂时还没有见他一面的意思。儿女没办法,只有计划着替阎王爷将老头再保管一段时间,老头在国内没个亲人,本来就孤单寂寞,何况又在病中,把他留下,着实于心不忍;自己留下,又于心不甘。儿子说:“爸,您看这城市污染多严重呀?您跟我过去吧,德州那边空气好,呼吸呼吸新鲜空气,对健康很有好处。”女儿说:“爸,您跟我过去吧,英国好多海滩疗养院的,可以晒晒太阳,最适合您这样的老年人疗养了。”朱老头一辈子没出过国,心中也有些好奇,竟然答应了,决定先跟儿子去美国呼吸新鲜空气,等空气呼吸够了再去英国晒太阳。老头摔手一走,老头的位置便空了下来。

马先锋现在是散文部的主编兼广告部的主管,去年才弄个正科级,自然不敢指望,官是要一步一步往上当的,象孙悟空那么大的本事,造通反才当上一个弼马瘟,自己本事比不上孙悟空,且没有造反的胆,想一步登天当老大哪可能?能当个副社长或副总编就满不错了。副社长马树生和副总编吕明孝就不一样了,他们都可以往上走一步坐社长兼总编这个位置的。以前朱老头在,不敢指望,现在可是形势一片大好。这个编辑部的结构,可以说在全国都是独一无二的,原因就是这编辑部就半途出家,前身不过是厂报,厂属于厅级单位,当初厂混不下去的时候,大刀阔斧的进行分流,朱轸当时是厂企业文化部部长,当仁不让的做了编辑部的老大,当初马树生是厂报的社长,现在只能退一步,做副社长,当时级别却提升了一级,从正科变成了副处,皆大欢喜。吕明孝本来是市办文学杂志的社长,也是正科级,合并了以后也升了一级,大家斗殴非常高兴。同时,他们还设了个书记,也是正处,书记叫何选,市宣传部的副部长担任,挂下职,当初也可能是为了解决该同志的级别问题安排到这里挂书记——但是主要工作,还是宣传部的工作,平时根本就不会到这里来露面的,除非有什么重大的人士变动。编辑部的中层干部就更加五花八门的,小说,散文,诗歌主编,网站技术部主管,网站内容部主管,广告部主管,印刷厂厂长,书记,办公室主任,财务部主任等等。都是正科级领导,大的如印刷厂厂长,领导两三百号人,小的如诗歌部,就两个人,再如网站技术部,也就三个人。马先锋当时在报社中是一个顶梁柱,当初厂报就那么四个人,偏偏都是老同志,没有办法,他只有学学美工,报纸排版什么都要非常熟悉了,朱轸一看,好,马上给他安排岗位:散文部主管兼广告部主管。再到后来,网站发展不错,实在是没有人管理网上的那些乱七八糟的小说了,进了一大批人,有工作经验的,正经的学中文的大学生,整个编辑部也就是马先锋了,好,这样吧,能者多劳,小马,你再多挂一个头衔吧,当时在开大会的时候,就对着三十多个中层干部的面点了马先锋的将:“马先锋,网站的内容部,你去挂帅!你现在身兼三职,必须给我好好的培养人出来!没有培养人出来,那么,你就累死在那里吧!”

矿长一听,当时吃了一惊,这个老领导出手还真的大方呀,虽然不知道老领导为什么将这么珍贵的原石放在这里,还煞有介事的告诉他,这水晶不能动。后来仔细一想,是了,老领导学究古今,博学多才,应该有深意吧。无意中百度了一下紫水晶的功效:辟邪招财转运,随便查了查桂花,室内载种是犯了大忌,顿时明白了老领导的良苦用心。

但是,作为资源城市,厂矿的印记是不那么容易去除的,历史就如同人的皮肤,伤口可以愈合,但是疤痕记录着曾经的伤口,那段烟雾弥漫的历史虽然已经结束,但是有的东西作为疤痕留了下来——也可以说是奖励:比如,原来矿上的医院,现在成为了这里非常出名的外伤科医院,微创外科手术的水平,就是省城的大医院都是根本比不上的,往往严重的伤,那些大医院直接将病人转入这里原来的矿上医院医疗。这实际上没有什么奇怪的,采矿,冶金都是高危产业,见多识广水平自然而然的上来了。再如原来矿山的报社,矿倒闭搬迁了,报社自然而然应该倒闭,但是他们原来有底子,竟然办成了一个文学杂志,托那些离开了这个城市,还保留着对这个曾经红火地方的热爱以及怀念的人的福,这个杂志社竟然生存来下来,逐渐有点小名气,过的一天比一天滋润。报刊早就不办了,原来的《陆矿文艺》保留了下来,改名为《大西部文艺》从原来一年一本到现在的一月一本,名字也从小小的矿山所在地陆城改为了西部,代表了四分之一的国土了,虽然说人编辑部中人还是那些人,但是,身价和地位因为改名变得完全不一样了。

厂矿倒闭了,原来厂办公楼的人逐渐的都搬走了,厂区也推平了不少,新建成了很多漂亮的高楼大厦,原来作为这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陆矿办公楼,渐渐的也显得有点点寒碜。

阅读一路潜行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