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
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

549后金的反应

对于互助会这种“收容逃奴”的行为,女真人深恶痛绝,为此几次向平壤特区政权提出抗议。

有了市场在后面推动,牲畜驯化工作进行得飞快,很快便有一批批驯化完成的牲畜交付给提前付款排队等待的农业公司,首批确定进行开发的平壤平原很快进入一种疯狂开发模式。

此时还没有大型农业机械,牲畜拖动农机的效率虽然高,与后世也完全没法比,农业公司对人力的需求仍旧极高。十几万人看似很多,但在载宁平原截流了一部分,又剔除掉无法作为完整劳动力使用的霉妇孺之后,剩余人手放进这二十多万亩土地上,仍旧没有激起太大的浪花,很快就被消化得一干二净。

由于清川集的存在,这样的消息也传到了后金占据的清川江以北地区,那里同样有不少人偷渡过江,来到平壤特区工作,多数人也会就此定居过来。

从江北逃过来的有原先的辽东汉人,也有朝鲜人,既有贫苦的自由民,更多的却是后金贵族的农奴。

随着后金增兵,朝鲜的战争压力一下子大了起来。章牛征询了章泽天的意见之后,在朝鲜人里面进行了一轮征兵,招了一千名朝鲜新兵。这些朝鲜兵基本都选的与后金有仇的,集中训练之后补充到大同江沿线和载宁江沿线,并没有让他们直面后金,也没有过分接触铁山铁矿。至此,章牛手下的朝鲜营扩军到2600人,形成了一股比较强大的战略威慑力量。

可是各家农业公司丝毫都不耽搁,在土地拍卖到手之后,立即派人组建起农场的骨架,开始土地的翻耕和施肥等工作,同时也将土地上原本生长的野草收割起来,出售给那些畜牧公司。

平壤平原上有大批从后金交易过来的牲畜,原本也交给两家牧业公司进行放牧和管理。只是以前因为人手不足,这些牲畜都是粗放式放养,牲畜的膘情算不得好,也没有进行驯化。

后金政权中枢也不敢轻易对互助会宣战。现在后金国内超过三分之一的粮食来自清川集,双方一旦开战,清川集边贸必然中断,后金从这里弄不到粮食,到时候吃什么?

原来没有互助会这些粮食时,大家的日子过得苦,但忍一忍也就过来了。可是现在大家吃惯了嘴,这互助会每年的百多万石粮食一断,再想过回原来那样的苦日子,可就难了,弄不好皇太极这个大汗都会做不下去。

现在既然有了人力,这片在后世朝鲜最重要的农业区当然不能再这样荒芜下去,在第一时间组织了拍卖。

现在各大农场建成,对驯化完成的牲畜的需求一下子达到一个极高的程度,这两家畜牧公司一下子紧张起来,从青岛、济州岛和海参崴抽调大量熟手人力,又招聘了大批朝鲜人,开始对牲畜进行突击式育肥和驯化工作。

更不用说那自卫队的战斗力也相当强悍,真要是打上一仗的话,获胜的可能也实在不太大。

可问题是互助会即使打败了,最多放弃朝鲜,退回山东去。而他们后金若是败了,可是没处可退的,惟一的后果就是灭族之祸!

即使只是打个两败俱伤,他们也承受不起。莫说那大文朝官军不会放过这样的好机会,就是一直被他们压制得死死的突厥人,也不会袖手旁观,肯定会露出獠牙,把他们女真人吃得连骨头都不剩!

平壤平原的土地近二百万亩,这次拍卖的只有二十多万亩,分成了近一百块农场,当场就全部拍出。这次拍卖的土地均价达到三十多元,拍卖总款项六百多万元。

这次拍卖是在夏天进行的,此时已经过了今年的农时,这些土地只能先进行一些前期开发,最多只能种一些土豆之类的作物,要等到中秋之后的秋分节里面,才会种下冬小麦。

载宁平原的土地早已拍卖出去,由一些大地主来经营,但平壤平原却一直处于荒废状态,主要原因就是劳动力不足,土地的拍卖也没有进行。

作为总督主管平壤特区事务的章牛提前已经接到了章泽天的指示,任何人都不能以汉人为奴,互助会不承认后金政权对这些汉人享有处置权,当然也就不会归还这批逃过来的人。

莽古尔泰为此被气得不轻,后来又因为此事被皇太极训斥了一通,也只能在清川江边想办法加强巡逻,将那些逃奴阻挡在清川江以北。

自从朝鲜战争过后,莽古尔泰手中的实力大损,要想再发动一场对互助会的战争已经力不从心了。

不能打仗,那么就只能忍下这口气了。后金把守清川江一线的是莽古尔泰的镶蓝旗,实力实在太弱。皇太极做主,将原本驻守在辽阳一带的镶白旗调了一部分过来,与镶蓝旗一起防守清川江一线,由莽古尔泰统一指挥。

有了人手之后,后金开始对清川江严防死守,甚至又祭出了江边二十里无人区的政策,以防止奴隶越界。

平壤特区的农业工人收入高,待遇好,这个消息已经远远地传到了附近地区,躲藏在山区里面的朝鲜人也开始陆续进入平壤特区。

现在的互助会内部,有能力购买大片土地建立农场的,主要还是最初的即墨和胶南两县的那些人,总共大概就是百把家的样子。这些地主人家,基本都组织了自家的农业经营公司,并合资在十六里铺建立了第一所民办专科学校——青岛农业技术学校,专门培养农业专业人才。

现在已经开辟出农业区的地区,有青岛周边、登莱二州、济州岛、朝鲜载宁平原、海参崴(北大荒)、舟山岛和台南特区,这些大地主在这些农业区之中或多或少的拥有一家到几家农场,手中基本都积累起一批专业技术人员,而青岛农校里面培养出来的人员,基本都被这些农业公司一扫而光。由于争夺激烈,很多毕业生的收入已经达到一个令人十分羡慕的程度。

阅读华夏帝国从山东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