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震旦纪》
震旦纪

69. 第五十四章骑虎难下

最终想到的办法是蚌器,海里最不缺的便是坚硬的蚌,而蚌壳从远古至今便是农具的重要材料:蚌镰、蚌耒耜。

传统且普遍的做法是:徒手挖。

没办法,若用工具,会消耗很多工具,消耗人命比消耗工具便宜。

辛筝也反对,人死很容易,只要一刀,但人口恢复却需要十几二十年,人生有多少十几二十年?

开荒这个问题,天幕里的赤帝解决方案是铁器,丫不差钱,但那是因为赤帝时的冶铁技术迎来大发展,现在技术还没到,无光只能另辟蹊径。

一座养牛,每座养牛场少则三五百头牛,多则数万头——按人头分地百亩中田,没有大量耕牛,必然导致土地抛荒,而全靠牛力,很容易把耕牛累死,因此赤帝每年从龙伯与羽国搜刮数十万乃至百万健牛的同时自己也大规模养牛,耕牛就算消耗了也能及时补充,而死掉的耕牛还能让人吃了补充营养。

无光也很缺牛,因此让人到处抓本土野牛,准备以后每个有人聚居的地方都搞一座养牛场。

一座养鸡鸭鹅,具体养哪个取决于当地环境,适合哪个就养哪个。一般养家禽三五万只,禽畜密度太大,很容易发生瘟病,因此养殖场内部实际上分成若干隔开的区域,每个区域养三五百只禽畜,确保一区发生疫病也不会让养殖场全军覆没,而超过五万只就必须另外找地方建一座新的养殖场,控制家禽密度——估计赤帝在这方面没少赔钱,不然不能有这么多经验。

除了自己养家禽,赤帝也鼓励百姓养,家家户户都养鸡鸭鹅百十只。

鸡鸭鹅卵百姓自己吃了补充营养或卖给改行幼儿园的神庙,神庙买了做成蛋羹喂幼崽,而鸡鸭鹅的肉则大多进了役人劳力的肚子。

无光也想要,然后吐血的发现炎洲太炎热了,家禽养殖场必然成千上万只,发生疫病的概率比在元洲更高,亏了大量钱财后无光只能放弃,让百姓以家户为单位,每家养个十来只算了。

一座养豚羊,具体养哪个同样取决于当地环境,少则数百头,多则上万头。也同样鼓励百姓自己养,农田轮作时生长的牧草正好喂豚喂羊,因而家家户户都养几头豚与几十只羊。

而这还只是那些非牧业区的地域,若当地本来就是草原,赤帝更会将当地变成一整座超级养殖场。以辛原为例,未来气候变化,辛原完全无法再种地,赤帝遂将辛原改成官营大牧场,每年产良马六万、健牛五十万头、羊一千万。

若当地条件好,还会有养狗场,而百姓,这个不用督促,百姓只要养得起都会养两只狗。

如此才能提供每年数百万役人与数百万军队每天有肉的伙食。

无光很想学,但....炎洲不是元洲,她也没有赤帝的基础,最后只能给农人喂鱼肉——同海若以粮与蔬果换鱼。

海国目前的畜牧业还没发展到赤帝时期的地步,且海若与辛筝面对着同样的困扰:统一海洋的海洋王朝?干掉这个建立者。

能卖给无光的鱼肉数量有限,因此无光无法保证农人每餐有肉,只能保证每天都有咸鱼汤,要盐有盐,要蛋白质有蛋白质,即便如此也免不了每开荒三十亩地死一个人。

自己这么好的待遇尚且如此,无光就没法想象白帝当年修建漓水水利与开荒死了多少人,怕不是每亩地死一个人。

诚然,白帝在位的前三百年励精图治,人族大治,让经过黄帝扫六合与扶风之乱后人口跌到谷底的人族得以恢复到鼎盛的人口,但最后的漓水水利...大概率将增加的人口都砸了进去,不死伤相藉委实对不起工程的浩大。

白帝死后没被人刨了坟都可能是因为找不到。

元回忆了下。“也还好吧,漓水水利竣工时,人族只是少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无光惊讶:“四分之一的人口还不够惨烈吗?”

“人族每次陷入混乱人口都会减少三分之一至一半。”

无光:“....比烂不是这么比的,不过搞得这么惨烈,她居然还能有庙号与帝号?”

王死五十年定谥,都死了五十年还能给白帝按个恶谥,可见人们对白帝的恨,五十年了还没消。

“一方面她只是晚年漓水水利搞死四分之一的人口,在此之前人族一直是大治,另一方面是随着她死去的时间越来越久,人族发现漓水水利开始回本了。虽然漓水水利只是让农业从看天吃饭,每年产出下限二,上限六变成不那么看天吃饭,每年产出下限四,上限七。下限增加的二非常小,与漓水水利的成本相比连九牛一毛都谈不上,但它是稳定的,岁岁都有,一岁两岁十岁百岁。到定庙号时,一个又一个二攒到了与成本等同的数量。此后每一个二都是盈利,时间越久盈利越多,话说你难道没发现,在白帝修漓水水利前,不论人族如何大治,人口从未超过两万万,直到漓水水利建起来后人族又一次大治才第一次突破两万万大关?”

无光道:“也有当事人都死了的缘故吧。”

一百年两百年,因为漓水水利而家破人王恨白帝入骨的人都已化为枯骨,活着的都是水利建好后,享受着水利带来的万里良田利益的人,放下碗骂娘这种事正常人做不到。

“那是自然。”元道。“若大部分受害者还活着,肯定跟她没完。”

无光一边与元闲聊一边在稻田里漫步。

元洲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麦,粟的产量低,但胜在下限高,不论是认真种还是随便种不论气候是好还是坏都能收那么多粮食,而麦....麦有很高的水利灌溉需求,在人族推广开也是在水利密度上来以后。

稻....诚然,稻的产量是所有作物中最高的,但很少有人思考一个问题:稻的下限呢?

答曰:惨不忍睹。

若不精耕细作,水肥若不足,稻的产量能饿死人。

虽然产量高,但冲着稻的基础条件便决定稻在过去的几千年里地位底下,修水利需要大规模且频繁的征发徭役,而征徭役是要死人的,规模越大越频繁死人越多。

无光并不是很想种稻,但炎洲的气候决定只能种稻,除非她跑去炎洲最南端的平原,但那太远了,很难说稻作的基础建设与去炎洲南部的路途哪个死人更多,无光只能在炎洲北部种植稻。

除此之外还种了一些非粮食的经济作物,比如从对面的长洲搞来的椰枣,种了可以自己吃补充糖分,也可以与鲛人换鱼;比如各种果木,种的水果用于酿酒或腌渍后与鲛人换鱼;比如菜蔬,不过自己不吃,同样腌制后同鲛人换鱼——海里无法种植蔬果补充维生素,鲛人对陆地上的蔬果非常感兴趣,据天幕所说,虽然鲛人一直在努力搞无土栽培,但成果惨淡,因此一直到后世每年都会从陆地进口大宗的蔬果,其中葡萄酒、葡萄干、苌楚酱、西红柿酱、辣酱最受欢迎。

无光充分利用了这一信息,不然连开荒连咸鱼汤都没有,肯定会开一亩地死一个人。

地虽然

烧荒只是开头,地面上的草木是烧了——也有没烧而是砍掉的,炎洲地处热带,多名贵木材,运回元洲可以换会很多资源,或者造船,无光如今对船的需求如同无底洞,无穷无尽。

草木皆有根系,地面上的草木化成了灰,地里的根系可没有,必须将根系挖出来。

无光如今包圆了海若卖的蚌器,每个月十万斤,但采购速度仍旧赶不上消耗速度,只能自己再就地取材及向鲛人购买蚌壳原料自己制作木耒耜、石耒耜与蚌器。

效率比不上铁器,但不论如何,都好过徒手挖。

人族诸王,做为唯四有谥号、庙号与帝号的王,白帝的谥号是非常典型的恶谥,理论上有恶谥的王不可能再有庙号与帝号——人族给王定各种号是为了鼓励干得好的王,唾骂干得差的王,给恶谥者庙号与帝号不是鼓励后来人有样学样吗?

怎么挖呢?

但有工具也不容易,草根挖起来都算好的,根不算特别深,面积也不大,而树根....无光只能说,热带植物的根系真发达,根系不仅在地面遍布,地下的根系更是板结状,挖树根堪比挖石头地,这也导致农人不得不一边挖一边继续烧火。

开荒更是体力活,哪怕是青壮劳力,一天干下来也要累个半死。

为此,无光还不得不想办法给人补充营养,也在此时无光深刻理解赤帝为什么给鸿沟工程的役人劳力吃那么好,不吃得好,青壮劳力会以惊人的速度奔向幽冥。

你以为开荒是把地里的草木烧掉,再犁一遍就行了?

想得美。

“我终于理解白帝的谥号是恶谥。”无光对元唏嘘道。

只要有智慧生物聚居的地方便有蚌器。

蚌器虽不如铁器耐用,但胜在便宜,最完美的是,海若正在带着鲛人向国家转型,因此鲛人的生产力提升了,可以出售更多蚌壳给人族,甚至海若还开始卖成品。

加工蚌器需要耗费不少人力,但鲛人是本质上是海洋版畜牧业,而畜牧业比农业省人力,省出来的人力正好加工蚌器,卖成品可比卖材料赚钱。

但赤帝能给人顿顿吃肉是因为官方设了大量养殖场,大规模养殖鸡鸭鹅豚犬羊。

天幕有一期便是赤帝时期的畜牧业,赤帝在每座城都设了至少三座养殖场。

但无光不想这么做,难民听她的来炎洲就是为了活下去,不是为了求死。

“我以前只是觉得白帝的谥号奇怪,但背后所蕴含的恨意却不懂,只觉得白帝有点冤,但现在完全明白了,白帝她真是一点都不冤。我如今开荒,每开三十亩地就得死一个人,就这死人比例还是我每隔两个月就会来巡视一次的结果,不然必定死得更多,而她当初是修了整个漓水水利,又无法像我一样隔三差五的跑过去巡视役人的伙食待遇,怕不是时死伤相藉。”

不干开荒的事不知道开荒的困难,唯有亲自干了,无光才理解为什么人们破产后宁愿卖身为奴也不愿开荒。

阅读震旦纪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