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

第268章 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苏谨自然不把这些蝇头小利看在眼里,也懒得和他们计较。

你朝廷不让我们建水泥厂?

行啊,那你朝廷总能建吧?

这些商人只需要想办法参上几股,或者直接通过衙门的渠道拿货,就能‘便宜’许多。

不出几个月,苏谨的水泥厂份额慢慢开始缩小,最后甚至没几人在凤阳拿货。

与民贷房之策在应天做的如火如荼,饱受好评,为自己在朝中立下了政绩,且民间颇受百姓爱戴。

尤其是经过今天之后,此策又能迅速在浙江多府推行。

朱允炆相信,不出几年,当与民贷房之策推向全国,整个大明朝的百姓都将对他感恩戴德!

孰不知,他这是给自己埋下了多大一颗雷...

而此时,苏谨在干嘛呢?

他看着眼前的隋越,将一封敕令交给了他

“陛下洪恩,念在尔等驱逐倭寇、戴罪立功的份上,不予追究尔等之罪。”

隋越抱紧手中的敕令,他清楚自己这条命是谁救下来的,一脸感激的向苏谨跪下

“多谢苏大人救命之恩,小的无以为报,愿为苏大人家奴,做牛做马报答洪恩!”

马三撇撇嘴“想进苏家的人多了,你算老几?”

“马三!”

苏谨让马三闭嘴,看向隋越

“你虽然死罪已免,但再入永宁军户却是千难万难。”

“我给你两个选择,一,带着你手下弟兄,在泉州或永宁迁为民户,好生生活;”

“这第二嘛...你们替我做一件事,做好了,或可重回军户,或者入我苏家之籍。”

“我替大人做事!”

隋越毫不犹豫“请大人下令吧!”

“此事不急”,苏家笑笑“你先回去与你手下弟兄商议好了,再来寻我。”

“到时我会告诉你是什么事”,苏家站起身

“不过我有言在先,此事十分凶险,很有可能丢了性命,你最好考虑清楚,也和你手下的弟兄说清楚。”

“是,大人!”

隋越走后,马三疑惑的看着苏谨“老爷,难道您的意思是...让隋越带人出海?”

苏谨坦然承认“不错!”

“隋越这些人常年生活在海边,水性自然不差,况且他们比之孙威更加熟悉大海。”

“可他们毕竟是江夏侯的人,信得过吗?”

“不试试怎么知道?”

苏谨笑笑

“第一次出海,我不准备走太远,就在南海那边溜一圈,正好以作试探。”

“可是老爷,那也是十几艘海船的货啊,若是他们起了贪心,叛逃海外...”

谁知苏谨满不在乎的摆摆手

“这隋越是个人才,区区十几艘海货而已,若是因此能看清一个人值不值得重用,还是很值的。”

马三忍不住嘀咕“区区?那可是十几海船的货啊,老爷你怕是忘了当年饿肚皮的时候了...”

“你说啥?”

“嗯,我说老爷英明神武,算无遗策!”

“滚犊子!”

苏谨起身伸个懒腰“老爷我累了,先去睡了,明早记得喊我起来练剑!”

“别了吧?”

马三苦着脸“最近这段日子喊您起床,您已经开枪崩我不下十次了...”

“哪那么多废话!”

。。。

泉州虽然也在搞与民贷房之策,但显然与应天有些不一样。

其根源在于目的不同。

苏谨解决住房,主要是为了往泉州吸纳人口,增强密集劳动力。

未来泉州海贸想要如火如荼的展开,仅靠现在的人口可远远不够。

哪怕是加上了这么多的流民。

想要吸纳人口,第一件事就要解决百姓的后顾之忧。

几千年来,房子,无疑才是重中之重。

对于普通百姓,苏谨令房周拿出自己存在他那里的钱,直接成立一个钱庄。

但这个钱庄只是少量放贷,大部分款项直接用于建造小区。

百姓想贷钱购房,只需要提交手续,就可以拿到房子直接入住。

每月只需要还少量的利息和本金即可。

和前世那种先还利息、再还本金完全不同。

而属于房周旗下的那些产业工人,则更加幸福。

他们只需要提出申请,就可以直接安排房子。

前十年的贷款,直接从工钱里面扣,且不需要任何利息。

一旦工作满十年,这套房子就会直接送给他,之前的贷款也会全部退还。

这一下,百姓们都疯了。

这么好的待遇,还考虑啥?

在泉州,只要是房周招工,那报名的人必然是人山人海。

这也让最早一批,跟着房周的那批百姓和流民得意不已。

看看咱的眼光!

但他们并不是最幸福的那批人。

最令人眼红的,当属永宁的军户。

摆平永宁的事情后,苏谨大手一挥,直接计划要在泉州、永宁、石狮、祥芝、晋江、惠安等地,建‘军户小区’。

这些小区直接安置给本地的军户。

只要他一天是军户,那房子就是他的!

免费!

这下子,原本香饽饽的民籍似乎一瞬间就不吃香了。

好多百姓踊跃报名参军,想要转籍军户。

只可惜,慎海卫、衡山卫的编制早满了,唯一的口子只剩下永宁军户考核营。

而原本最早带着老父去了泉州,已经转籍民户的武秋生,一下子傻眼了...

不过这些商人显然并不满足于此。

朱元璋曾明令禁止,除了苏谨和朝廷,任何私人不得经营、建造水泥厂。

应天府的钱庄他们伸不上手,也不敢伸手。

可回了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呢?

百姓解决了住房的问题,户部拿到了政绩,且充实了国库。

但是这些商人有的是办法。

隶属浙江的十数个府,统统将目光放到了朱允炆的身上。

毕竟这件事,名义上可是朱允炆牵头在做,同时负有监督、管理之职。

当这些人满意的从东宫出来,不由得纷纷感叹

没办法,谁让所需的水泥、红砖等物都出自凤阳呢?

就连施工队,大部分用的都是苏谨在凤阳的人马。

应天与民贷房之策一经实行,确实颇有成效。

可这些人愈发得寸进尺。

他们已经将目光放在了钱庄上。

做实业,哪里有玩金融来钱快?

“二皇孙果然有乃父之风,御下宽容,实乃明君是也!”

而朱允炆也很满意。

于是,在户部、工部牵头之下,无数个水泥厂在南京周围拔地而起。

而能参与其中的商人,通过钱庄也赚的盆满钵满。

就连苏谨,都在其中分了一杯羹。

阅读大明:我只想做一个小县令啊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