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

第 41 章【正文完】

董晔书还能不清楚她心里想的什么,无?奈解释道:“今天周五,在上班呢,进岛的船说不准是哪一班哪一天能到,总不能让人家提前几天把?时间给你留出来?吧?”

他看向段月珍,语气愧疚,“大?嫂,过来?辛苦了?。”

段月珍忙摆摆手,“不辛苦,我也想来?看看你。”

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周丽雁看了?又看,只看到儿子,目光难掩失望。

周丽雁悻悻然收回了?视线,骂他,“明知道你妈我想见未来?儿媳妇,还故意?不让我看看。”

“照片不是给你看了?吗?”

“照片是照片,跟真人又不一样。”

“哪不一样,一个样。”

母子俩刚见面就?你一言我一语斗起了?嘴,段月珍下船后就?上了?车,还没彻底缓过来?,靠在座椅上,含笑听着。

冬天太阳落山早,车辆开到军人招待所是下午四点多,天色微微发乌。

下了?车,董晔书先领她们进招待所,他事先预订了?一间双人房,放下行李后,董晔书先拿起热水壶去外面接了?一瓶热水,给两人各倒了?一杯热水暖身?,“先喝点茶,等会儿我带你们去吃晚饭。”

段月珍根本吃不下,但也知道肚子里早空了?,不吃点东西垫垫,根本撑不住,应了?声好。

周丽雁握着搪瓷茶杯坐上炕,感觉暖暖的,她好奇地摸了?摸身?下的床,倍感新奇,“这床还怪暖和。”

军区招待所的条件是岛上最好的,这点毋庸置疑。

稍作休息后,董晔书带两人来?了?餐馆吃饭,吃完饭把?她们送回招待所以?后他也回了?宿舍睡觉。

周丽雁火急火燎赶过来?看他其中最主要的目的自然是想见见姚海芸,董晔书在南营岛当兵,什么时候调回去说不准,若无?意?外,以?后大?概率会在南营岛生活几年,他们远在洪江市,一年也就?只能跟他见一两次,出于这层考虑,她自然要给儿子把?把?关。

探亲归探亲,肯定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第二天董晔书照样去上班,周丽艳在儿媳段月珍的陪同下,参观起岛上军区大?院的环境,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大?院的设施比起过去要完善许多,环境也不错。

在岛上的最后一天,周丽雁终于见到了?姚海芸。

四人约在岛上最大?的饭店,腾了?个小包间。

姚海芸是什么人,当供销社主任这几年,形形色色的人都接触过,无?论什么职业什么年龄她都能应对自如,眼下虽然是见未来?婆婆有?些紧张,但表面完全不露怯,一言一行都非常得体,见面后礼貌打招呼。

为了?这场见面,董晔书也准备了?很多,在信里经常夸姚海芸,想给父母留下好印象。

情?人眼里出西施,周丽雁对他信里写?的内容肯定是不会全信的,她自己就?出身?草根,不会看不起姚海芸的出身?,但作为父母心里还是有?顾虑,觉得儿子在洪江市可以?找到更适合的对象,聊天时看向姚海芸的目光难免多了?一层审视。

姚海芸言笑晏晏,全程落落大?方。

段月珍跟婆婆相?处多年,熟悉她的脾性,她是聪明人,一眼就?看出董晔书和姚海芸感情?颇好,适时接过两人的话茬,处在其中游刃有?余。

这一番接触下来?,周丽雁脸上的笑容越来?越深,姚海芸有?着超乎年龄的成熟和理性,着实让她刮目相?看了?,细想,董晔书在岛上无?亲无?故的,如果确实能在这里结成一段佳缘,两个人相?互扶持,也不失为一番美事。

饭局结束后,婆媳俩就?准备上船回洪江市了?,她本来?还想再多待一天,接到天气预报说明天有?大?雪,不敢再耽搁,只好趁着有?船快点回去。

临上船前,周丽雁握着姚海芸的手,笑容亲切,“过完年有?时间你来?洪江市玩,到时候我带你玩一圈。”

姚海芸笑着点头,“谢谢阿姨。”

周丽雁转头又看向董晔书,“行了?,送到这里就?可以?了?,天气冷,你带海芸先回去吧,到家我再给你打电话。”

董晔书轻声说了?好,目送两人上船,才跟姚海芸回家。

年关将近,往年这个时候供销社都是最热闹的,今年倡导过革命化的春节,不拜年不送礼,杜绝大?吃大?喝,春节三天假也没了?,供销社门前萧条许多。

武镇川不得不佩服姚海芸的远见,今年不仅少进了?鞭炮和佛香,对联也换成了?当下时兴的奋斗口号。

1967年的春节刚好赶在周四,大?家当天还是照常上班工作,到了?晚上,做一桌饭庆祝。村口有?样板戏,但晚上实在太冷,大?家看了?会儿就?受不住冻回家睡觉了?。

到了?年初四,借着周日休息的时间,大?家才开始互相?走动,姚海菲跟陈学标带着女儿过来?拜年,三斤排骨藏在怀里,一家人坐在炕上嗑瓜子,姚海菲摸着肚子高兴地说自己又怀孕了?。

姚昌盛夫妻俩登时喜笑颜开,陈学标嘿嘿笑,“九月生。”

马兰英当即道:“九月好,不冷不热,舒坦。”

徐友月接话:“是啊,想当初我生点点那会儿,刚好是六月天,热得我完全躺不住,孩子也闹腾。”

姚海菲眨眨眼,对大?嫂说:“我们算好了?日子怀的,就?是不想夏天生。”

老一辈人对这种夫妻间的事往往讳莫如深,马兰英皱了?皱眉,不满女儿这么直接说出来?,嗔道:“你这都当妈的人了?,平时说话嘴巴注意?点。”

姚海菲笑着打诨过去,把?话题转到了?妹妹身?上,“海芸呢?你今年应该能定下来?了?吧?”

正在给点点扎小辫的姚海芸抬起头,柔声道:“定不了?,恐怕要明年。”

马兰英本来?以?为见了?面以?后今年就?能把?小女儿婚事定下来?,一听她这么说顿时急了?,“咋还要等到明年啊?”

这个决定是姚海芸跟董晔书经过深思?熟虑决定下来?的,她叹了?口气,解释道:“他现在还不够随军的资格,要等等看秋天能不能提拔。”

董晔书年纪轻,军龄不够,随军分配宿舍至少要到副连级以?上才有?可能。

姚昌盛想说家里还有?房间就?住这不就?得了?,目光触及到儿子儿媳,还是把?话咽了?回去。

徐友月纳闷:“都在一个岛,不算随军吧,应该可以?直接住进去。”

“不行,军队有?军队的纪律。”

姚海芸轻摇头,微抬起下巴,又说:“再说我们对他家也不了?解,我肯定要考察考察啊。”

马兰英摆摆手,话里故意?开她玩笑,“行行行,你是领导,好好考察。”

姚海菲开怀大?笑,“你还别说,海芸现在真有?领导派头了?。”

一屋的人笑成一团。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开春后,皮蛋一心想着不用上学了?,结果没玩几个月,岛上的小学和初中陆续复课了?,号召学生回去上课,即使心里不愿意?,他还是被姚志能拎去了?学校。

渔汛期姚海芸不好请假,跟董晔书商量好的去洪江市到中秋后才得以?实现,不过时间仓促,满打满算只待了?一天就?返程了?,而就?在他们回来?没一个月,国庆放假,董万宏跟周丽雁也来?了?南营岛,两家正式见了?面,商定了?婚期,定在4月的第一个周日,地点就?在董晔书分配的平房。

一身?得体的绿色军装就?算后世的婚纱了?,婚礼上由新娘新郎带头唱《大?海航行靠舵手》,嘹亮激昂的歌声回荡在礼堂各个角落,一曲毕,就?到了?简单的仪式环节。

眼下破四旧,长辈叩拜这一环节就?省了?,改成了?三鞠躬,即对主席像一鞠躬,在场宾客一鞠躬,最后是小夫妻俩互相?鞠躬,礼成。

客厅的大?桌上摆放着大?家送来?的贺礼,两家大?人招呼宾客,气氛非常热闹,个个面上带笑,除了?新郎新娘一家,郑玉花算是笑得最开心的一个,想到之前她给姚海芸介绍陆文?修没成,但最后姚海芸还是嫁到了?大?院,不禁感慨缘分的奇妙。

虽然婚后还是在南营岛,但军区大?院的生活跟她过去还是有?很大?差异,这里更像是完全独立的圈子,这里的军属来?自全国各地,大?家方言和饮食习惯都不同,不过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早上广播喊醒以?后,董晔书会先去食堂打饭,姚海芸起床洗漱等他带饭回来?,一起吃完早饭再去上班。

军区大?院离供销社偏远,为此?姚海芸每天早上都要早走十分钟,好在她并不算无?聊,邻居沈盼在银行上班,刚好跟她同路,另外大?院里孩子多,都在岛上的学校上学,早上一到去学校的时间,孩子们呼朋喊伴一起走在路上,一群接一群,好不热闹。

大?院里不乏上班的军嫂,但多数都在这一带工作,离得近,来?回也方便照顾家庭,像她这样在供销社上班的还是头一个。

虽然距离远了?,姚海芸的实际工作量也减轻了?,岛上公?社没了?,取而代之的是革命委员会,供销社上个月还属于商业局,下个月就?被分到了?财贸工交小组,各部门增设频繁,上面的领导也换了?一波又一波,供销社的工作不好开展,自然也不敢发展别的业务,老老实实履行上面交代下来?的任务,维持供销社的基本运转。

1969年初,开春没多久,岛上民兵开始组织人员挖防空洞,民兵先划好了?区域,挖了?一个可容纳几百人的防空洞,紧接着渔民紧挨着民兵挖的防空洞开始挖自己家的,姚昌盛把?大?家聚到一起,先商量怎么挖,挖在哪,原则是入口要小,足够隐蔽,挖进去几米后,开始横着挖,每家的防空洞不能离太远,家里人多的就?挖大?一点。

开完会以?后,家家户户开始投入到挖防空洞的工作中来?,男女老少齐上阵,不管白天黑夜,闷头挖个不停,这些渔民都经历过战争年代,一听是要备战,活也不干了?,全家都去挖防空洞,关键时候,这可是保命的地方。

姚海芸知道未来?,但不能透漏,家里的防空洞她也没有?余力帮忙,供销社也有?挖防空洞的任务,她作为主任要身?先士卒。

到了?夏天最热的时候,耗时三个多月,岛上的防空洞基本都挖好了?,经济水平有?高有?低,每家每户的防空洞也有?差异,条件好的还弄了?火炕和排水系统。

人坐在防空洞里面,比吹风扇还要凉快,挖好后,大?家时不时就?会进去坐坐,也会逛逛邻居家的防空洞,互相?夸奖几句。

这一年的对虾汛期,姚家华等人第一次加入到生产队的捕捞队伍中,自打她加入生产队捕鱼后,受她影响,岛上陆陆续续有?女孩选择上船捕鱼,女子捕鱼小队也从一开始的三个人发展到现在的十六个人,数量还在持续增加。

上船捕鱼并不容易,晕船这关就?极难克服,姚海芸有?次还去看她们学习驾驶船只,看到女孩们认真听老渔民讲解海图和风向水流,心里很是为她们自豪。

考虑到他们现在还年轻,不急着要孩子,结婚头两年,夫妻俩刻意?避孕,想好好享受新婚生活,到70年末才开始备孕,次年秋天生下一个女儿,起名董舒意?。

周丽雁想过来?照顾她,姚海芸以?来?回不方便拒绝了?,她鲜少跟婆婆相?处,突然住进来?生活上难免会有?摩擦,还是更倾向于让董晔书和马兰英来?照顾。

周丽雁索性直接打了?钱过来?。

姚海芸有?56天的产假,不过供销社不能没主任,每隔几天梁丽洁会过来?一趟把?一些必须要她完成的工作带来?,这天午后,哄着孩子睡下后,姚海芸开始处理工作。

郑玉华过来?看她,进屋看小奶娃睡着了?,声音放小了?些,笑着跟她说:“你家这闺女越看越好看啊,瞧这小脸,这眼睛。”

姚海芸转头看了?一眼床上酣睡的女儿,眼里流露出慈爱。

郑玉花在她身?旁坐下来?,温声说起大?院的近况,“咱们大?院新来?了?一个中医,是秦水龙的未婚妻,找他结婚来?了?,医术还不错,我上个月腿疼找她抓了?点药,现在好多了?。”

姚海芸这段时间沉浸在初为人母的喜悦中,忽听到这个名字,顿时清醒了?不少,终于想起了?原书的剧情?,唐突问道:“她怎么样?”

郑玉花觉得她这个问题有?些奇怪,但她又说不上来?哪里奇怪,回道:“女孩挺可怜的,听说父母在她小时候就?去世了?,是爷爷把?她养大?的,爷爷去年还去世了?,这才来?投奔未婚夫。”

一切都跟书里的剧情?对上了?,姚海芸若有?所思?。

郑玉花想当然联想到她生完孩子身?体抱恙,“你也想找她看看?”

姚海芸摇摇头,“没有?,就?是好奇问两句。”

郑玉花想到董晔书对她们母女俩的照顾,那真是大?院独一份,就?差随身?带着了?,她笑道:“也是。”

正说着话,董晔书拎着午饭回来?了?,还未进门就?先喊了?声老婆,急匆匆推开门走进来?,一进屋看到郑玉花在,愣了?下,脚步也慢了?下来?,尴尬喊人,“嫂子。”

郑玉花非常识趣,拍拍腿站了?起来?,“走了?,你们吃饭吧。”

听到门关上的声音,董晔书把?饭盒打开,动作熟练地将一层层饭菜在饭桌上铺展开,“饿了?吧?今天食堂有?五花肉。”

姚海芸拉开椅子坐下来?,看了?一眼时钟,“今天回来?很早啊。”

“上午开了?一个多小时的会,一到下班时间我就?赶紧回来?了?。”

董晔书说着回屋看了?看女儿才放心坐下来?吃饭。

姚海芸本想问问他有?关原书男女主的事情?,一想又觉得没必要,书里他们夫妻俩就?是路人甲,基本游离在剧情?之外,过好他们的日子就?行了?。

产假一过,姚海芸要回供销社上班了?,马兰英主动提出要帮他们带孩子,姚海芸考虑到女儿年龄小,时刻离不开人,马兰英又要操持家务,还要带一个幼儿忙不过来?,婉言谢绝了?,把?女儿送进了?大?院的幼儿园。

这个幼儿园是前几年新建的,孩子满月就?能送进去了?,负责照顾的老师都是军属,从一个月的婴儿到六岁的儿童都有?,吃喝拉撒都负责,还带他们玩耍和学习。

董晔书跟姚海芸孕中期特意?去看过,幼儿园按年龄分班,一岁以?前的孩子都在一个房间,无?论是环境还是饮食在岛上都是顶级的,老师也很细心友好。

这一举措不仅解决了?军属的就?业需求,也切实帮助了?大?院里的家长,让他们能专心工作。

董晔书每天上班前把?女儿抱过去,下班了?再接回家,双职工家庭工作忙,夫妻俩都会尽力抽出时间来?陪孩子。

光阴流转,小姑娘也从一开始的睡在襁褓里变成了?能自己牵着爸妈的手去幼儿园了?,机灵劲十足,整日跟大?院里一些同龄的孩子上蹿下跳探险玩闹。

这些年随着家属院不断扩建,出生在大?院的孩子也越来?越多,这帮孩子父亲都是军人,耳濡目染,不仅团结,纪律性也非常好,去哪都是一伙人一起出动,最常去的还是防空洞探险,每天玩得灰头土脸回来?,每隔两三个月就?坏掉一双鞋。

77年冬,高考停滞十年后再次重?启,姚家华等人暂时停了?生产队的工作,重?新进入考场进行这场已?经迟到了?十年的高考。

考生们在考场紧张地奋笔疾书,同一时间董舒意?也紧张地坐在理发店的椅子上,忐忑等待,一缕缕黑发掉落,听到理发师傅说了?一句好了?,她睁开了?眼,只一眼就?气得嘟起了?嘴,不满道:“叔叔,你怎么给我剪成锅盖了??”

呆板的直刘海衬得人都没精气神?了?,一下子被剪短这么多头发,董舒意?终于明白为什么每次剪发都是妈妈来?了?,她不过是一时好奇试了?下,结果被剪成这样。

理发师傅没看出哪里不好看,反而觉得眼前的小姑娘剪了?这个妹妹头更可爱了?,笑着说:“大?院里女孩子都剪这个,可流行了?。”

男孩统一都剪平头,同行的小伙伴徐水生出声夸她:“好看。”

高敏是女孩子,知道小姐妹的心思?,帮她说话,对理发师怒道:“叔叔,你剪太多啦!这样她都没办法扎漂亮的小辫子了?!”

理发师傅满不在乎回答:“不剪这么短,回头你爸妈还来?说我工作不认真呢!”

自己要剪的头发,就?是再丑也只能认,董舒意?从椅子上跳下来?,闷闷不乐回家。

下班回家的夫妻俩很快注意?到女儿剪的新发型,董晔书没忍住笑了?出来?,被女儿瞪了?眼,董舒意?向姚海芸求救:“妈,你能给我再剪一下吗?”

不是姚海芸不想剪,实在是这发型再修下去会更短,她无?奈一笑,摸了?摸女儿的头,“过段时间吧,等头发长了?再剪。”

小姑娘长大?了?,自尊心强,尤其注意?形象,因为这发型,晚饭都没吃多少,在电话里跟奶奶说自己现在发型好丑。

周丽雁一听不得了?,心疼孙女,不知从哪买来?一顶假发随衣物一起给他们寄了?过来?。

这假发特别时髦,上面是帽子包住头皮,下面是长长的卷发,左右两侧自带两个草莓发卡,完美遮盖了?她的锅盖头,戴上颇有?范,像个小公?主,董舒意?兴奋地在大?院里走了?一圈,除了?睡觉去哪都戴着。

可惜高兴的日子没持续几天,一次外出探险中她的假发被树枝勾住,扯开后假发也不成样了?,只能收起来?当纪念。

作为家里的独女,父亲是高级军官,母亲是供销社主任,董舒意?在岛上度过了?非常幸福的童年。

随着文?.革的结束,岛上也发生了?巨变,先是长桥大?队联合文?湖大?队共同购入了?一辆可进行远洋航行的超大?渔轮,后是由水产局投资修建的育苗场完工,岛上的夏海带从此?实现了?自给自足,不再依赖运输。渔民也不再单纯依赖海带和捕捞的收入,开始学着养殖能带来?更高收益的扇贝和刺参,仅仅过了?三年,岛上的扇贝产值就?超过了?海带。

另一个发生在他们家的变化是姚海芸升职了?,她刚开始的定位就?是培养和锻炼,1982年供销社并入商业部以?后,随之而来?的便是升迁,不仅是因为她多年来?扎根在岛上供销社为岛民服务,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她在文?.革期间不顾流言带头牵起了?岛上水貂养殖业蓬勃发展,给这些社员脱了?贫,还创造了?颇为丰厚的收益。

姚海芸调到市局的调令一出,董晔书对这个结果早有?准备,夫妻俩结婚十多年除了?他出任务还没分开过,都不想分隔两地,他便申请调到配偶所在城市,第一年没批准,到第二年才顺利调过去。

一家三口坐船离开时,岛上许多人都来?送,这些年岛上供销社在姚海芸的经营下发展态势非常好,不少人因为她的举措脱贫致富,做了?多少实事岛民都有?目共睹。

眼下岛上进行了?经济体制改革,生产资料转为了?有?偿转让,各类商店也接连开了?起来?,过去作为龙头的供销社渐渐失去了?其独特性。

虽然早就?预料有?一天会离开,姚海芸没想到这一时刻来?得这么快,心里百感交集,跟董晔书一起笑着向大?家告别,相?对大?人礼貌相?送的场面,孩子们的分离更让人动容,董舒意?不舍自己的小伙伴,抱着他们不撒手,连连承诺以?后一定多联系。

船开后,夫妻俩站在甲板上望着在视线里越来?越小,越来?越模糊的海岛,董晔书抱紧了?姚海芸,轻拍了?拍她的肩膀安慰。

董舒意?人生的前13年都是在岛上度过的,这是她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感觉到童年在渐渐远去,热闹的军区大?院往后也只能在回忆中了?,她不禁有?些悲伤,转身?也抱住了?姚海芸。

这是一个艳阳天,风清日朗,船只划开碧波,稳稳行驶在海面上,带领他们驶向人生的新篇章。

船只靠近码头,众人按照顺序依次踩着木板下船, 董晔书一眼就?看到了?先出来?的段月珍,急忙迎了?上去,挥手大?喊,“嫂子。”

寒风凛冽,吹得人脸疼耳朵也疼,段月珍神?思?恍惚,听到人声喊大?嫂勉强清醒了?几分,紧随其后的周丽雁看到儿子面上一喜,脚步飞快,几步就?走到了?董晔书面前,看到他脸红红的,不禁有?些心疼,“等很久了??”

“所以?我说明年等我回去也行,不用费这么大?劲来?岛上看我。”

两个儿子都是这样,周丽雁叹了?口气,“跑这么远是为了?谁,你还不领情?。”

冬季海上风浪大?, 气候变化快,船只不敢轻易出航,周丽雁跟儿媳段月珍在招待所等了?两天才终于盼到有?船出海,上船后船只在海浪中颠簸起伏, 胃部翻江倒海, 婆媳俩一时都脸色苍白,有?些吃不消了?, 也幸亏上船前提前吃了晕船药。

董晔书从母亲手里接过行李,摇摇头,“不久,刚到。”

段月珍嘴甜接了?话茬,“哪有?,晔书是心疼您。”

周丽雁对儿媳甚是满意?,又笑开了?花,“还好有?你。”

驻岛条件艰苦,军区上下是很欢迎军属来?访的,不过多是在夏秋之际,冬天来?得很少,董晔书幸运借到了?车,开车去营地的招待所。

段月珍靠在座位边,点了?下头。

岛上的情?况董晔书事先跟她们说过,知道这趟待不了?几天, 如果运气不佳,说不定连岛都上不了?, 婆媳俩也没带太多随身?行李, 周丽雁一手拎一个, 一个人就?能拿完了?。

第 41 章

周丽雁这么一想也是,心态瞬间放宽,赶紧说:“我不上班习惯了?,这不是没考虑那么多嘛。”无限好文,尽在晋江文学城

董家父子三人都是军人,段月珍非常清楚军人的纪律,知道他肯定是请假出来?的,冲董晔书笑道:“我跟妈还算幸运,听招待所的人说有?的军属等一周都没船进岛,只能回去。”

董晔书点头,“有?这种情?况。”

周丽雁上了?车,依然不忘这趟的主要任务,一双眼睛望着窗外,不放过眼前略过的任何建筑物,暗自嘀咕,供销社在哪呢。

董晔书提醒,“别看了?,早过去了?。”

经过海上这一折腾,她对岛上的艰苦情?况有?了?更深的了?解,心里叹息,难怪当年小叔子分配到这里时那般不愿。

周丽雁年龄虽然比儿媳段月珍大一轮, 但到底是经历过更艰苦的环境磨砺,适应能力要比她强些, 一路上反倒是她照顾儿媳多一点。

段月珍吐了?几次, 面色惨白,身?体发虚, 看到即将出现在眼前的码头心里松了一口气,强打起精神要去拿行李,周丽雁拂开她的手, 劝道:“别逞强了?, 我来?吧, 你先缓缓。”

阅读七十年代供销社主任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