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皇明爸爸,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皇明爸爸,你们的皇帝回来了!

第21章 大发横财

目的是希望打开和台南的平埔族接触的大门,顺便寻找甘蔗种子。元朝汪大渊所著之《岛夷志略》中提及“琉求”居民会“酿蔗浆为酒”,而荷兰的《巴达维亚城日记》于1624年2月记载“萧垅产甘蔗”,可以知道台湾平埔族可能最晚在14世纪时就已经知道种植及利用甘蔗,惟是否已经知道利用甘蔗制糖则不得而知。而清朝的《番社采风图》的“糖廍”图中人物以汉人为主,似乎制糖业技术为汉人所有,平埔族并未掌握制作蔗糖的技术。

“外加一个蓝莓派!”

“成交!”朱林在她的小鼻子上刮了一下。乌玛朵则是搂着朱林的脖子在他脸上亲了一口。

这也不是空穴来风,不管有那什么所谓的十三行文化考古还是朱林了解的台湾文化断层,无不证明了老朱撤侨对台湾原住民的影响。

想到这朱林不由得想到了自己派去台南的那支商队,他以三艘小早船为主还附带了十二艘艋舺,又从淡水社和北投社中雇佣了八十个好手让阿巴力带着那艘关船护航,携带了大量的物资一路往南而去。

乌玛朵一下车就加入了清点毛皮的队伍中,这小妮子只要遇到赚钱的事情那积极性瞬间就爆棚。留下乌玛朵在这负责将毛皮分类清理好,朱林则是去商社小楼找巫马和苏南去了。巫马这货压根不把自己当外人,每回来都是直奔商社的会客室。果不其然,一推开门就看见巫马和苏南大刺咧咧的窝在沙发上喝着从朱林箱子里翻出来的伏特加,一旁的沙发上还坐着几个身穿兽皮的纹面大汉。

看到朱林进来,巫马坐起了身,对朱林介绍到:“这几位都是泰雅族的族老,这位是屈尺部落的族老,这位是大嵙崁部落的族老,这位是马里闊丸部落的族老。苏南把你希望通商的事和他们说了,所以他们派人来看看。”

朱林对他们一一点头示意,在台湾的原住民中,年龄是一个很重要的事情,他们的地位完全是根据年龄来的。因为缺医少药的他们平均年龄也就是三四十岁,还要躲过敌对部落的猎首,基本能活到三四十岁的都算高龄了。

以淡水社为例四百多人的淡水社,四十岁以上的只有四十人不到,三十岁以上只有一百多一点人。这还是巴赛人之间并没有那么热衷于猎首,泰雅族的习俗是猎不到首的男人过不了往生桥,这也是高山族人口一直上不去的原因。

不过尊老爱幼也是中华传统美德,所以朱林没有丝毫不自然的向他们示好。虽然同属泰雅族的三个部落之间矛盾重重,但谁也不想失去这个对外贸易的渠道。所以在苏南的劝说下,这三个泰雅族靠北边的部落还是同意来淡水和朱林签订商贸协议。

和淡水社和北投社一样,这三人也都是来自各部落的领导社,在苏南带来的人翻译下,朱林也渐渐了解到这三个部落一共管着近两千人,虽然人数看起来不少但实则大多数村社的人数都不到一百人,多的也才就连他们的本社也才两百人左右。

屈尺部落沿着淡水河一直走就可以到,而大嵙崁部落要沿着大汉溪一直往山里走,马里闊丸比大嵙崁部落在更上游的地方。而其他的村社也是零零散散的分布于大山中,这也给苏南的交易增添了不少麻烦。

“年轻人,苏南和我们说了,你可以用布跟铁器和我们交换毛皮和风干的兽骨?”马里闊丸部落的族老问到。

“对,不仅有布和铁器,我们这还有食盐。”朱林微笑着说到,虽然语言不通,但表情却可以在很多时候充当一种沟通的桥梁,所谓伸手不打笑脸人,就是如此!

“食盐?”“那是什么?”几个族老交头接耳。朱林从身后的一个柜子里,实则是空间背包中拿出一罐食盐,打开盖子倒了一些在桌上。雪白的纯净晶体顿时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这是朱林特制的精盐。看到大家都有点不知所措,朱林用手指沾了点食盐放到嘴里,一股咸味瞬间在口中化开。

而泰雅族的几位族老,包括巫马和苏南在内都是学着朱林的样子,用手指沾盐尝了尝味道,很咸!然后几人就又开始嘀咕!就连巫马和苏南也是有几分诧异的看着朱林,没想到朱林真的搞出了食盐。

他们可不是没见识的泰雅人,他们之前也会从明朝商人那里换一些食盐,但明显没有朱林的这个好。仿佛是看出了巫马的想法,朱林又拿出了另外一个玻璃罐子,里面装的同样是白色的晶体,只不过颗粒比之前的大,色泽也有点微黄。

朱林将这种粗盐也倒了一点在桌上,同样示意他们尝尝,其实粗盐和精盐区别并不算大,只是多了少量的氯化镁和氯化钾,还有一点点的泥沙,这是不可避免的,哪怕是朱林使用的水泥地,而且有沉淀池和蒸发池两次过滤,但最后晾干的时候风也会带来不少泥沙。本质上那一点点的氯化镁和氯化钾对人影响不大,只是会让粗盐带一丁点的涩味而已。

“这不就是埔盐仔吗?”其中一个纹面大汉说到,说是族老,不过也才四十来岁,微微有点显老而已。“埔盐仔就是一种树的果子,味道是咸的,山里人拿这个当盐用。”

经过苏南的解释,朱林瞬间反应过来,这不就是盐肤木吗?盐肤木或者说罗氏盐肤木又名“山埔盐”、“山盐青”和“台湾盐麸子”。

罗氏盐肤木的木材灰白色,质地轻软而有光泽,主要是拿来当薪炭使用。

核果含有咸味,是不错的代盐。可以用来治疗感冒发热,支气管炎,咳嗽咯血,肠炎,痢疾,痔疮出血;根、叶外用治跌打损伤,毒蛇咬伤,漆疮。

但和埔盐仔不同的是,埔盐仔果核的味道偏酸,而食盐就是纯正的咸味。

而盐肤木果实只于每年12月到隔年1月成熟,但并不是很方便储存,所以并做不到随时有的吃。但食盐就不同了,食盐可以长期保存,食盐并没有所谓的保质期,朱林后世的食用盐因为加了碘的原因,碘元素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流逝,所以碘盐的保质期只是保碘而已,并不是说过期的食盐不能吃了,其实相比起盐,朱林后世用的更多的是生抽,可惜化学老师没有教怎么做酱油。

“他们问这食盐你想怎么卖?”苏南问朱林,其实他自己也想知道,就连巫马也顺势看了过来。

朱林看着这一罐子的食盐,大概有两斤左右,于是就说:“粗盐的话十个淡水币一罐,精盐二十。和酒一样,自备容器。”

开玩笑,就这透明的玻璃罐,放到大明朝,你没有几十两银子你想都别想。就算朱林准备走量,一个小号的玻璃罐没有五两银子也想都别想,大的至少得十两。

可惜现在的淡水没有人能买的起,上次来的巴罗斯所有的注意力全部放在镜子上面了,根本就没有余钱买他的玻璃罐子,不过即便这样朱林也不打算贱卖这些罐子,颇有种经济大萧条时期农场主宁愿把牛奶倒了也不愿意贱卖的架势。

对于并没有计量单位的高山族原住民来说,你用斤什么的人压根就听不懂,反而是这么一罐粗盐换两张鹿皮,细盐换四张,这种抽象的的方式反而更适合他们。

到了清朝末年的泰雅族都还在以捧为计量单位你敢信?汉人行商用一捧食盐,几捧小米就可以换到一张鹿皮你敢信?和他们比起来朱林算是良心商人了,按一个人平均一天消耗二十克左右的食盐算,毕竟现在没有后世那么多调味料,食盐就是主要的调味品,不可能做到人均六克,那么一斤食盐也够一个人吃一个月了,一个月一张鹿皮贵吗?不贵吧!

傍晚的时候,乌玛朵终于带人清理完了这批皮子,一共是大概价值十四万九千二百多的皮子。但这其中还有一部分是泰雅族的,具体怎么分让他们自己弄去。

兽骨则是早早地被护卫队帮忙碰到了大铁皮箱里,整整装了一箱,朱林装模作样打开箱盖看了一下,其实只是为了接触箱子并读个条,一共六千一百多个单位的骨头,朱林出了六百淡水币买下来了。

加一起一共是十四万九千八百多,朱林给巫马凑了个整,一共算他十五万,刨去十万的货款,朱林还要给巫马五万淡水币。

晚上,朱林用烤肉和咸肉汤招待了巫马和苏南他们,也向泰雅族的几位展示了食盐的用法和价值。于是朱林很成功的从泰雅族的几人那少的可怜的两万六千五百块预算中成功的扣出了两万块的粗盐订单,也就是两千斤盐。剩下的六千五百块,他们几乎全买了铁斧头和刀具。

第二天一早,苏南就带着三人又回来了,根据昨天的协议将货物清点出来准备好随时让他们带走。顺便签订了一个联盟通商协议,主要是三条,第一条是屈尺部落,大嵙崁部落和马里闊丸部落必须约束好自己掌控区内的泰雅族部落,不得对去他们猎场行商的淡水商社人员进行猎首。

第二条是一旦有部落对淡水商社的商队进行猎首等攻击,那么作为商社联盟的部落有义务加入淡水商社对该部落发起的复仇战争。当然,也享有分享战利品的权利。第三条是作为领导社,屈尺社,大嵙崁社和马里闊丸社有权利在自己的村社中开办一个小型店铺,并可以在淡水商社以九十五枚淡水币批量(单种商品不低于一千件)购买价值一百枚淡水币的货物。

这个原住民联盟商贸条约对泰雅族的人来说简直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他们相对来说并没有付出任何东西,反而得到了九五折批发货物的权利,虽然朱林不管运输,但对于这些领导社来说,人力并不算很值钱。同样的条约也对巴赛人有效,朱林同意北投社和里族社以九五折的价格从他这里批发大量货物,朱林只当是薄利多销的团购了。

等送走了苏南一行人,朱林来到了仓库,昨天清点完皮子以后,乌玛朵已经带人按品相将皮子分好类了。在目前朱林并不太缺淡水币的情况下朱林将好皮子留了下来,准备到时候和汉人商贾交易。而次一点的皮子则被朱林直接分解成皮革扔进了系统,一共是三十二万多淡水币,这一波净赚十七万外加几千张上好的皮子。

“乖啦,好好听讲,晚上给你做好吃的。”

“什么好吃的?”

现在朱林又给他们加了一门历史课,主要以简单的中原历史为主,以台湾和中原王朝的各种小故事为辅。等到过些年这批孩子长大,他们自然会加深对汉文化的认同感,直到慢慢被朱林一个人同化掉。

三天后,结晶池里的水已经基本干掉了,大量的白色晶体在底部沉积,朱林开始让人扫盐。先用毛刷将盐扫到一起,再用铁锹将盐铲到提前准备好铺满纱布(用绷带做的)的藤篓中,就这些藤篓还是朱林找巴赛人订购的呢!将一篓篓的粗盐运到另一个带顶棚的院子里进行最后的阴干,然后最后可以食用的粗盐就做好了。

前世虽然也不是没吃过见过的朱林表示,你就拿这个考验干部?但毕竟是出生在红旗下,成长在春风里的新时代好青年,他还是决定等乌玛朵到十八再干坏事。

“炸蘑菇怎么样?”

清理干净的结晶池则引进了早就在蒸发池里呆了很久的饱和溶液,继续结晶。看着那一堆堆的堆成小山一样的粗盐,朱林别提多得意了。这可都是钱啊!新的商品这不就有了!就这粗略的估计就有上万斤的盐,朱林就算一斤卖一个淡水币也是上万淡水币的收入,明朝的盐价根据地区不同,南京一斤盐一分二厘银子,湖广则是一分五厘银子,朱林给淡水币定的汇率是一两银子兑100淡水币。也就是说按湖广的价格一斤盐在15个淡水币左右,所以最后朱林想了很久,结合朱林给巴赛人开的工资。

决定一斤粗盐定价五个淡水币,而再过滤结晶制作的细盐则定价十个淡水币一斤。这样一万斤粗盐就可以卖五万块,而已经产过一次盐的晒盐场,在天气情况好的情况下,平均每两到三周就可以产出一万斤左右的粗盐。基本一年抛掉冬天和雨天至少可以产出七到八万斤粗盐,这样三十五到四十万就收回来了。

就在朱林还在指挥人制作精盐的时候,乌玛朵跑来告诉他巫马让他回坞堡,苏南回来了。

“好好听讲,不然小心我抽你啊!”

“哼!怕你不成?”

接下来的日子又继续归于平淡,朱林除了每天都会去一趟晒盐厂观察结晶池的状况,然后顺便把工地的粘土拖回工作室的材料储存箱,就是在坞堡里面传授乌玛朵新知识,但已经满十七岁的小妮子却越来越调皮了,时常不认真听讲还搞得朱林很上火。

而巴赛人压根就不知道甘蔗这种东西,这就说明蔗糖的制作方法始终被汉人所垄断,也从另一方面证实了老朱撤侨给台湾原住民带来的文化断层。,毕竟原住民可不像汉人一样拥有自己的文字可以记载历史,他们所记得的也只是部落中口口相传的东西。

而现在朱林想要尝试做的,就是通过乌玛朵的口,将那些巴赛人并不知道的历史和我中华正统都传到那些和跟着她学习的巴赛族小孩那里。

所谓教育从娃娃抓起,朱林在之前让乌玛朵办短期数学培训班的时候就心血来潮的让她又办了一个小学堂,在教护卫队士兵汉语之余,专门教淡水社的那群半大小子汉语和简单的算数。

朱林闻言也是心中一喜,苏南带着价值十几万的货物去了山里已经二十多天了。既然他回来了,如果不出意外的话,他应该是完成了和泰雅族的交易,这也意味着朱林又要发财了。想到这,朱林突然归心似箭,给负责熬盐的巴赛族妇女简单的交代了一下,朱林骑上自行车载着乌玛朵就往坞堡骑去。

不到五公里的路朱林不过十五分钟就到了,刚进坞堡就看到被堆得满满当当的演武场,全是用麻绳捆好的各种毛皮和成堆的骨头。好家伙,直接给朱林看蒙了,苏南这是把泰雅族的老巢抄了吗?

朱林揉了揉她的头发,继续给她讲中国历史,主要是中原王朝的强大和中原和台湾的关系,比如卫温两万大军来台湾,然后到老朱撤侨,中原才失去对台湾的统治两百年。

反正乌玛朵早晚都是自己的人,主要是现在缺乏小雨伞之类的保护措施,而且缺乏现代的医疗条件,太早生孩子那简直就是跑到阎王殿在阎王爷脸上扇一巴掌,至于能不能回来那就看阎王爷心情了。本来朱林是抱着提前收点利息的心态,偶尔调戏一下这个小妮子,没想到把她教坏了,现在居然会反过来调戏他了,经常搞得他不上不下的。

狠狠地在乌玛朵的小屁屁上抽了一下,这小妮子完全没有初见的那种清纯初恋模样了,现在更像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妖精。

阅读皇明爸爸,你们的皇帝回来了!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