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三国]对酒歌》
[三国]对酒歌

第 55 章

不过短短数日,为何情形会如此突变?

见刘辩终于不再纠结此事,崔有仪总算松了口气。不管怎么说,此时她被困在宫中,和袁绍隔着一堵高高的宫墙,刘辩又什么都不肯与她细说,对她而言,眼前局势尚未分明,她不敢妄动,也找不到能让她妄动的法子,只能将希望寄托于朝中臣子微渺的力量之上。

自打她离家以来,竟是头一遭这般一筹莫展。

然而,崔有仪不知道的是,就在宫墙之外,袁绍和曹操此时同样也将希望寄托在朝中大臣身上。他们的愿景很美好,自古以来,文人忠君死谏,自然不会允许董卓擅掌朝政,只要董卓尚有几分顾忌,想来就不会轻举妄动,再想要废立天子,总也要思量忖度一阵。更何况,那日董卓深惧吕布之威,短时间之内应当也不会旧事重提。

可谁也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两日之后,董卓便在禁省之中设宴,再度会集公卿。袁绍和曹操接到消息,匆匆赶去后,这才发现,之前还站在丁原身后为其保驾的吕布此时竟然已经按照董卓的命令率领千馀披甲执戈的将士,在董卓左右两侧步道之上严阵以待起来。

董卓听闻此言,更是气急败坏,挥剑便要向袁绍砍去,还是一旁的李儒眼看着此时尚且众目睽睽,人言可畏,连忙伸手虚拦一下,说道:“如今大事未定,袁绍又出身四世三公的汝南袁家,相国大人切不可妄杀其人。还请大人待到另立新帝,诸事已定,那时再去追其过咎也不迟。”

说话间,袁绍已经提着剑,拂袖而去,董卓索性便也不再管他,只阴沉着面色扫视一圈尚在朝堂之中的人们,说道:“废立之事已然定下,若是还敢有阻挠我的,便都以军法处置!”

一时之间群臣震恐,纷纷低下了头,响起一片诺诺连声的称是回应。

再无一人敢出言阻挠。

袁绍辞别百官,悬节东门,一路疾奔出了汉宫,便回了自家的府邸,直待得朱漆大门在他身后缓缓合拢,他这才缓缓松了口气,紧跟着他才后知后觉地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被冷汗浸透。

这时候他才有些后悔自己妄动,于朝堂之上公然挑衅权威,只会牵连到自己的兄长,百害而无一利。纵使他与袁家情分浅薄,但他的兄长对他却始终是没话说的。如此一来,势必会将兄长置于不利地位。可是眼看着刘辩要被废黜,他岂能坐视不管……

袁绍叹了口气,这才对着家中低头立于步道两侧的仆役抬了抬手,见他们纷纷朝自己望来,这才温声说道:“诸位跟着我也都有些时日了。如今时局不稳,朝中动荡不安,不知何时会有祸事牵连到我们袁家。今日我在朝中冒犯了不可小觑的大人物,只怕自身难保,所以,想要去远处去避难。我不忍心牵累你们这些下人,今日便都领了赏钱,能还乡的还乡,不能还乡的,便找些营生糊口,各自散了吧。”

听到袁绍这样说,府中仆妇也是各有各的哀戚,有的担心自己未来要如何过活,也有的只觉得这袁家的公子光风霁月,御下宽和,今日阔别,一是不知是否还能再见,二来便也是不知自己是否还能再遇上这样好的主子了。

其中绿绮跟着袁绍最久,打从她十岁那年刚刚入府,就一直跟在这袁公子身边伺候,那时候她笨手笨脚不会做事,险些就要被赶出去,还多亏了袁绍轻飘飘一句,不如就留在我身边,她才保住了饭碗。在袁绍身边待着,平日里也是颇得他照拂,哪怕是当年袁绍跪在灵堂前守了六年丧,也不忘在天寒地冻的时节给绿绮添置一套暖和的裘衣来。后来袁绍要到洛阳来,绿绮虽不知道袁公子要做些什么,可她知道袁公子是好人,所以,她也义无反顾地跟了过来,想要伺候袁公子。

只是,为什么好人还要落得如今这个下场,仓皇逃走,遣散仆役,只留下一个空荡荡的宅子?

绿绮想不通其中关窍,却只知道自己舍不得袁公子,今朝一别,她会沦落到何处,谁也不会知道,她亦不敢想象。是以她没再多想,直挺挺地便跪到了袁绍面前去,开口说话时她的声音被风吹得支离破碎,乍听上去,似乎还多了几分哽咽。

“袁公子,我不想走,当初我便是跟着您来到洛阳的。如今你要离开洛阳,我自然也要跟去。我虽不懂朝堂之上的恩恩怨怨,可是,我晓得我是袁公子身边的下人,自然是要跟在袁公子身边的。而且,我知道袁公子今日离府,不是为了逃难,是为了成就一番英雄事业。所以,我想跟着袁公子,还希望袁公子能将我留下来!”

她和着冷风讲完这一番推心置腹的话,便被呛得喉咙生疼,眼底也跟着涌上一层模糊的泪来。袁绍没说答应,却也没说不答应,只是看着绿绮,向来没多少血色的唇瓣翕动片刻,这才喃喃自语一样吐出一句话来:“好、好……”

“既然你愿意,便为我收拾行囊吧。”

【1】出自《三国演义·第三回·议温明董卓叱丁原,馈金珠李肃说吕布》

为您提供大神 骨中香彻 的《[三国]对酒歌》最快更新

第 55 章 免费阅读.[www.]

直到今天,有人跟他说,希望他成为众望所归的君主。就像是有人愿意提笔蘸墨,一点一点为他完完整整地勾勒描摹出属于一个君王的具体形象一般。

他人生之中所有被赋予的那些空洞形象,在见到她之后,终于一点点完整起来。

想到这里,董卓不禁哈哈大笑起来,又猛地振袖挥臂,对堂下众人说道:“如今陛下昏庸暗弱,难奉宗庙,承继大统,不如由我效仿当年伊尹、霍光故事,废帝为弘农王,立陈留王为帝。诸位公卿,若是再有异议……”

“不从者斩!”

听到刘辩这样说,崔有仪只能沉默,她一时也有些黯然,为这个孩子未曾得到偏爱的一生。哪怕当初她这个“阿竹”的身份,是何太后入宫前的同乡手帕交,可她比刘辩也只不过大了五六岁,看着这个孩子,倒是觉着和自家弟弟没什么区别,更是多了几分姐姐样的关爱来。是以哪怕现在的崔有仪知道,随着董卓在朝中势大,废黜刘辩早晚会成为大势所趋,她也没办法再对着这个孩子说什么疾言厉色的重话来。

刘辩这样想着,冲着崔有仪点了点头,说道:“好,我答应你。”

董卓话音刚落,站在他身后的吕布就猛地掷出一个包裹,那包裹顺着殿前的阶梯一阶一阶滚下去,层层缠裹着的丝麻布面就这样一点点变得松散,一个染血的人头露了出来。那人头怒目圆睁,对着惶怖的百官群臣发出无声的呐喊。

正是丁原。

然而,就在众人抖如筛糠,战栗而不敢出言回应的时候,袁绍和那被扔在大殿之中的那颗人头对视许久,竟然忽而挺身跃出,怒而剑起,断喝道:“如今陛下即位不久,又并无失德之处,你却想要废嫡立庶,不是乱臣贼子又是什么?”

崔有仪染着蔻丹的指尖在刘辩面前带起一片清脆的响声,刘辩竟忽而生出一股想要流泪的冲动来。

他自己一个人孤零零地活了十五年,有人盼着他成为天子,自然也有人不希望他成为天子,朝廷内外的两股暗流较着力,将他裹进命运的漩涡中去,他飘飘荡荡地在这漩涡中转了很多年,暗流之中推举着他前行的人变了又变,他仍旧是孤身一人。“天子”二字并着他的名字被刻在沉甸甸的印玺上,最后又变成轻飘飘的诏书之上一抹模糊的印痕,他不过是一个高高在上的象征,青史之上一个模糊得不能再模糊的意象。

“我只是想送你一份礼物。一份能以帝王身份送出去的礼物。”

一时之间,群臣惊怖,默然不言。

董卓见此情形,不由得暗自得意,心说还要多亏了李肃和这吕布是同乡,深谙这家伙有勇而无谋,见利忘义,赠他赤兔宝马,又毫不吝惜地送给他黄金千两,竟然真的说动吕布斩了丁原的脑袋,提着一颗血淋淋的人头来到他军帐中投奔。而董卓倒也不含糊,当即以金甲锦袍赐布,畅饮而散。又为吕布加官进爵,封他为骑都尉、中郎将、都亭侯。

吕布果真没让他失望,只是站在那里,就能让百官公卿噤若寒蝉。

董卓听了,不由得勃然大怒:“如今天下大事皆由我决断!我今日想要废嫡立庶,谁敢不从?看来你也是想要以你的骨血来试我的利剑了?”

袁绍亦是不曾犹豫,想也未想,便拔了长剑,厉声说道:“汝剑利,吾剑未尝不利【1】!”

崔有仪深深地叹了口气。

于是,崔有仪这样想着,只是伸手拍了拍刘辩的肩膀,难得柔声细语地说道:“这样的事情先不急。你难道忘记了吗?我帮你,从来可都不是为了什么郡主之位。待得你成为众望所归的君王,天下千里同风,四海升平,再为我选一个富庶之地,让我当郡主,你说好不好?”

崔有仪说着,竟然伸出了手去,似乎是想摸一摸这少年天子的脑袋,可谁知道,她刚一伸出手,这才意识到刘辩此时还带着象征天子身份的冕旒。她只好苦笑一下,伸出来的那只手轻轻碰了碰垂在刘辩额头前的玉珠串,便又缩了回去。

阅读[三国]对酒歌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