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周守藏史》
大周守藏史

第二百五十七章:典籍宫·道书

争道之法,就是使用一道,相互而争在此世之人族,胜者为大,是为此道主宰,修行裨益巨大,突破先道极限,达过去之不可能。

风允颔首,遂上前一步,对底下身份高贵的异人们道:“今日暖春之初,允在此开风祠之门。”

“风祠之中有异术,容纳数万人而不逼仄,诸位可随法伯入殿,寻缘法,入道天与先贤争论人道,得何考核,得何机缘,皆靠诸位。”

争道、论道也。

争道——正如周公与召公、毕公对礼道的争锋,周公为先道者,若是召公与毕公的后道凌驾于先道,那在礼道一途中,召公与毕公的地位就将高于周公,若是以碾压之势,那恐即使周公为先道,也将被压入尘埃,世人只知晓后之礼道。

“诸位且随老夫来,人人皆可进,与先贤争论人道,非一时能毕,遂不必匆忙,应小心梳理自身所学才是。”

此言出,那期待之异人们,多忐忑,但无一人迟疑,皆遂法伯绕行正殿,前往风祠。

而正殿中,已经备好席位。

风允随之入殿,在其后,数十人也随之入殿。

其中,不乏有如桐国君这样的君主,或是屈原、管仲这样的一国大臣,或孔丘这般的方入仕者,或者是如庄周这般,悠然自乐,轻快的游士……www.xinminlan.cn 老幺小说网

无一例外,这些都是能依靠自身,入道天者,他们身上或许已经有了题,在此世做解,无需风祠沟通道天。

“风圣。”欧冶快步,其非礼士,出声禹越,此番激动下,却是显得莽撞了。

但入殿之中,却无人刁难,要知晓,能入此殿者,皆是在自己道内,先天拔顶之辈,此世中,难出二者。

“欧冶先生。”风允笑而安抚,欧冶这才恍然,对风允一礼后道:“风圣,欧冶如今已离开了禹越,欲在风都久居,还望风圣方便。”

“欧冶先生,风都之地虽小,但欢迎有学之人,能学之人,教学之人,此三学,欧冶先生皆有之。”

周围人闻声,思索风允之意。

不消片刻,皆明白——风允之言是说,风都地界不大,无法容纳天下所有人,所以只留三种人,以免浪费其地界。

其一就是有学识的人,这样的人能为风都留下更新,更适合的道,这样的人可以在风都作为隐士,不为学宫之弟子,但可以借助典籍宫之书,或是风祠之道天,以进修其道。

其二是能学之人,就如风都学宫只招收通过道天一重考核的异人,或是聪敏之有望异人者一般,能学之人才不会浪费风都有限的位置,也是免得人看不清自我,徒劳一生,不得学,却不得其解,困死在风都内。

其三是教学之人,这个就是得道之人,可教学学宫弟子,为弟子传道,为风都留学问。

欧冶目光微动。

“风圣,老夫欲在城西街开办一铁匠之所,传授铸造之道,还望应允。”

风允闻之,点头。

“自无不可,铸造,兵之矛戈所出之地,行军无器,如何攻伐呢?”

“之后还请欧冶先生著写铸造之书,留于风都典籍宫,以做传世之学。”

欧冶自无不可,行礼称诺。

风允回礼。

诸位才纷纷落座。

“诸位皆能见道天,此番来风都,不知为何?”风允率先一问。

其中欧冶自不必说。

而另外之人,大多是来结交之意。

比如屈原。

“风圣,楚国欲行人道,每年以聪慧子弟入安地求学,出异人后入风都求学。”

风允闻,颔首。

“自无不可。”

“九州之异人,只要能入道天一层后,即可入外学宫,观阅典籍宫之典籍而进学,完成道天之考核。”

“考核后,则可入内学宫进修,并再入道天一次,之后与诸多同行者论道,以精进……每每完成一次道天考核,就可一入道天,直到能自我入道天……”

“允也不吝啬,允虽未死,但也留了一魂在道天,允之所学,其魂皆有,若是学子能达一定境界,可进风祠,以二鼎,入道天,得允之亲授。”

“而允在风都典籍宫中,也将留下传世之学,达一定实力后,也可以允所留阴阳五行之幻咒,助其入道法术界,得其传世之精要,领悟异术、异法、异道。”

何为道法术世界,就如当初风允与老子观《周易》而论道,进入周文王所创的周易世界一般,其天地皆为周易所变化,风允与老子在其世界中,领悟了完整的周易六十四卦。

而后风允加之自己的感悟,以成《周易·风子六十四卦》,并且,虽之此书出现,风允也祭道为器,此时已经化作了一六爻之盘,只是不曾动用罢了。

如今,只要以自己所感悟的道,亲写一份原本,即可加以幻咒,阴阳双鱼,五行之气构建出一个可供观道韵的小世界,方便后人学其道。

而风允如此的言论,殿中的诸位虽还不清楚术法道界为何状态,但也都明白其中好处。

风允在英、六、桐等地,就得其知,遂即使在道天未见过,也能依靠此缘法而通灵。

此刻皋陶化作一白须老者,慈眉善目,头戴冠,玄端加身,一副亲和模样,但眼中隐隐的坚韧锋芒,却若隐若现。

所以在论道之后,先贤会拿出自己道的一部分,赠送于后辈,无私助力后辈之道,以全人族之繁盛。

争道、论道,皆以人族为大,是为人族道天之使命,人道之本源。

正殿之外,风允站于殿前,望着这一片如汪洋之海般的异人气息,其下多中年,不乏老者,位高权重,在各国之间都有着自己的名望。

“允能将此交托老夫,老夫自然秉承公正之理念,为风都看守风祠,绝不会徇私舞弊。”

根据三祖隐隐透露,这道天是伏羲与女娲氏所创建……

“拜谢风圣!”

这些已知晓道天为何,德高望重,名望不菲的异人们,纷纷在殿前低首而礼,此为敬道天,也是敬风允为人族所做。

“法伯,风祠之事,就交给您了。”

法伯,先贤之通灵,是为皋陶也。

“风子安好!”

这就是所谓——道无先后。

而论道——坐而论之,就如三祖对风允设题,以在当世之情况,解此题,就为论道。

论道不必为同道者,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论而触及旁内,以补全自身之道也。

风允不语,而是对法伯颔首。

法伯笑而上前。

何为争论?

但齐聚在风都,皆为这风祠道天而来。

对此,风允依照定立之规矩。

阅读大周守藏史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