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

第八十四章 或许有朝一日,我之性命,系于你一身

一名香客模样的人从外面进来,走到佛像前拜了拜。

毕竟,道衍真的读过很多书,儒道释三家,他都有涉及。

哪怕他不喜欢佛经,但读过的佛经,仍然超越绝大多数的和尚。

佛殿内除他之外,再无其他人。

空旷而幽静。

果然。

只见街道上,人潮汹涌,无数的人载歌载舞,正在庆祝。

也难怪百姓们如此高兴。

自古至今,由百姓上书推选储君的事,还从来没有发生过。

如今,朱元璋真的下旨立朱允熞为皇太孙。

每一个参与上书的百姓,顿时都觉得自己太荣幸,太牛逼了。

未来的皇帝都是我推举出来,还不够牛逼吗?

以后和别人谈起来,谁敢不敬。

推举出未来天子啊,这牛逼还不能吹一辈子吗?

甚至,那些没有上书,仅仅是口头上议论了两声的人,也都一个个兴高采烈。

好像朱允熞能立为储君,自己都立了多大的功劳似的。

储君啊,那可是未来的天子。

在“我们”的推拥下,就这样诞生了!

谁不觉得骄傲?

谁不引为自豪?

此际,金陵城中百姓,几乎都上街了。

整个金陵城,变成了一遍欢庆的海洋。

这情形,比过春节还要热闹许多。

道衍深吸了一口气,缓缓闭上了眼睛。

到了此时,他哪里还能不明白,各方势力,包括他自己在内,都被老朱耍了。

从头到尾,这就是老朱布的局,就等着他们跳进来。

南王,南面而称王。

老朱在用这个名字册封的时候,就想到了下一步,所以才用这种名字册封。

就是让世人误会,让大家都明白他的心意,让反对者兴风作浪。

帝王手段!

高高举起,轻轻放下,运筹帷幄,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而包括他在内,各方势力,都被“骗”了。

无形中助推了一把。

道衍的眼前,又慢慢浮现朱允熞的身影。

那道年岁幼小,形容不长的身影。

朱允熞的身份,本来十分尴尬。

非嫡非长,排行在四。

在争储的路上,甚至可以说还不如燕王占优势。

在此之前,没有人会注意到这个年幼的孩子。

但自从朱标薨,朱允熞出现在人前,表现就非常惊艳。

诗文,谋略,心志……

各方面几乎都堪称完美。

他谋划了许久,最终还是不能帮燕王夺得储君之位。

可朱允熞……

一转眼,他已是皇太孙了。

老朱要立朱允熞为储君本来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但这番谋划,竟令他变成了天下共拥之主,储君之位,顺理成章。

不仅如此,还获得无双的声望。

道衍默默思索着,反思自己的错误。

朱允熞的背后,真的有人吗?

如果没有,那此子的妖孽,就委实太过了。

道衍自视甚高,自认自己不弱于天下任何人。

但如今回想朱允熞的种种,竟越想越觉得他太过于恐怖。

“有此人在,燕王想夺天下,难于登天。”

他思考着,下了如此结论。

“当务之急,是必须要将他的底细完全摸清楚。”

“可我两次试探,竟没有看出深浅。”

他想着想着,忽然眼前一亮。

“来人,召马和来见我。”

道衍吩咐了一声。

暗中立时有人前去。

不一会儿,马和就到了。

他被留在金陵城,一直就住在天界寺附近。

“大师,有何吩咐?”

马和恭声问道。

朱棣离开后,道衍便是主事人,包括马和在内,朱棣留下来的所有人,都由道衍指挥。

道衍看着他道:“陛下已下旨立南王殿下为皇太孙,想必你也知晓了?”

马和点了点头。

此事金陵城中早已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他当然知道。

道衍道:“那日狩猎,皇太孙射箭之时,险些坠落下马,幸亏你眼疾手快,将他扶住。”

马和微微怔了怔。

那天的事,他当然记得。

但在马和看来,这本就是他应尽的责任,份内之事。

道衍此刻为何特意提起呢?

难道是责怪自己不该救他吗?

若是当时不出手,朱允熞坠落下马,也许会严重摔伤,甚至可能摔断手脚。

大明当然可能立一个残疾当储君。

若那样的话,朱允熞就不能成为皇太孙了。

马和越想越觉得可能是这个原因,道衍要向自己问罪了?

他心中顿时忐忑不安起来。

但一转念,又觉得自己并未做错。

燕王本就有令,要他注意照看四皇孙,他只是尽责而已。

何错之有?

再说,他也不能眼睁睁看着朱允熞掉落下马,袖手旁观啊!

这有违他的本心。

救人没错!

一念及此,马和坚定望向道衍。

道衍笑道:“贫僧察言观色,皇太孙对你的态度,似是颇为不一般,对伱很是敬重,有拉拢之意。”

那日朱允熞见到马和,自然想到他是出使西洋的最佳人选,对其不免另眼相看。

实际上,朱允熞做得也不是很明显。

就连马和自己,都没有察觉到有什么不对。

只觉四皇孙极有礼貌。

温润谦和,有君子之风。

但落在道衍这种人精眼中,却是截然不同。

“属下并没有察觉到皇太孙有此意。”

马和细细回想了一下,摇了摇头。

“他表现极为隐蔽,但贫僧断然是不会看错的。”

道衍对此十分有信心。

朱允熞确实妖孽,谋略过人,才华横溢。

待人接物,都表现出十分高超的水平。

但当着自己的面,这一点若是都看不出来,那他也枉被人称作是“妖僧”了。

“眼下他虽被立为皇太孙,声望一时无双,但势力却极其单薄,手下几无人可用。”

道衍看得很清楚。

朱允炆的背后站着文官集团。

朱允熥的背后是满朝勋贵武将。

唯独朱允熞,孤家寡人一个,没有任何势力支持。

他有的,只是老朱的宠爱,以及自身过人的才华能力。

若他只为南王,也足够了。

但身为皇太孙,要执掌朝政,继承大统,这就远远不够。

他需要培养自己的嫡系人马。

可眼下朱允熞身边,只有一个徐妙锦。

虽然有中山郡王之女的背景,但却是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又能有什么用呢?

“贫僧想让你投入皇太孙门下,你可愿意?”道衍问道。

马和闻言一惊,当即跪了下来:“属下幸蒙燕王殿下知遇之恩,绝不敢背叛燕王。”

“皇太孙虽是储君,马和却绝非只知攀高枝,忘恩负义之人。”

道衍哈哈大笑。

“贫僧知道你对燕王的忠心,否则,也不会将这个任务,指派给你。”

“贫僧之意,让你潜伏到皇太孙的身边,将他的情况都探明清楚,回禀燕王,这才是你对燕王最大的忠心。”

说着,他伸手在跪地未起的马和的肩膀上拍了拍。

“潜伏?”马和身躯猛地一震。

没想到,道衍竟给他下达这样的任务。

“不错!”道衍点了点头。

“皇太孙年仅七岁,就有如此之能,他的背后,到底有没有高人指点呢?”

“眼下我们都不知道,更不知该如何应对。”

“只有你去他身边,为他办事,才能查探清楚。”

马和垂头,半晌方道:“属下遵命!”

“恩!”道衍应声,不再停留,走了几步,就待离开,却又忽然转头。

他轻轻叹道:“你虽是去他身边潜伏,却也一定要尽心实意,为皇太孙办事。”

“或许,有朝一日,我与燕王的身家性命,就全系在你身上了。”

声音虽轻,言语不轻,吐气之时,感慨万千。

马和顿时怔住,抬头望向道衍。

一时之间,不知如何回复。

道衍也不再多言,飘然离去。

……

(本章完)

又花了大量的时间,学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

其实道衍心中,对佛门经义,大多不以为然。

“陛下刚刚下旨,顺应天意民心,立四皇孙为皇太孙。”

“什么?”

道衍盘坐佛前,手中拿着一串念珠,一边转动,一边闭目养神,念着佛经。

但话说回来,如果有哪个和尚,真要向他挑战一下,看谁掌握的佛经更多,看谁悟佛更深,那百分之九十九点九会被道衍按在地上摩擦。

道衍惊呼失声,不复之前的从容淡定。

那名探子道:“今日朝堂上,百姓呈万民书,学子集体请愿,军士陈情,文武百官一齐请求立南王为储君,声势浩大,陛下已经应允了。”

“现在金陵城内锣鼓喧天,百姓们都在街上庆祝呢。”

后来剃度不久,他就拜道士席应真为师,学习阴阳术数。

佛经什么的,早丢一旁了。

天界寺。

这才俯身来到道衍身旁,轻声道:“大师!”

道衍的念经声,戛然而止,睁开微闭的双目,问道:“如何了?”

这人自然是燕王留在城中的探子,如今受道衍指挥。

道衍侧耳听去,果然隐隐听到敲锣打鼓的声音。

他“涮”地一下,站起身来,很快走上旁边的楼梯,“踏踏踏”登楼一直走到高楼之上,远远眺望。

更别说他悟性过人,对经书的理解,远超寻常僧人了。

说起来,道衍实际上是一个十分不虔诚的和尚。

当初十四岁出家的时候,完全是因为穷得没饭吃了,才入庙逃难。

阅读我才七岁,老朱你让我监国?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