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日不落,从木匠皇帝开始》
大明日不落,从木匠皇帝开始

52章统1货币

大明有铜钱,宝钞两项官方货币,还有银票这种民间流通货币。

上一次当之后,不管朝廷如何补救,都不会挽回彼此之间的脆弱的信任。

“朕不光是要铸造一两之钱,还要铸造半两,一钱,半钱,一分,两分之钱。”

朱由校说的豪情万丈,御书房的内侍,中书舍人们,也齐刷刷下拜,高呼天子圣明。

统一钱制,没有什么不好的,在王体乾看来,是百利而无一害,无他,实在是大明的钱制实在太混乱了。

不行,银局是内帑的分支,这位置,如果让旁人夺了去,自己也无颜面在内帑提督的位置上干下去了。

“皇爷圣明,统一钱制后,天下百姓都会受到恩惠,必称赞您为圣明之君。”

“为了助皇爷达成不朽之功绩,奴婢举荐一人,乃是内帑常随郑晟。”

“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此人是内帑第一金算盘,算过的账,就没有一处出过问题,还代表过大内,与红毛鬼们做过生意。”

“此人如果担任银局主事,有能力帮助圣上厘清万难。”

王体乾先是夸了一大通皇爷的马屁,而后话锋一转,就把自己的心腹推了上去。

金算盘?

还跟红毛鬼做过生意!

这是个人才啊!

“准奏。”

“根据朕的图样,先把样钱打造出来,至于说衙门设立之处,就放在正阳门外,临近户部之地。”

“继续叫银局,有点小家子气。”

“改为大明银府,总管大明钱制,要尽快在各省建立银局,方便发行新制银钱。”

“太仓银库划归银府,样钱制订完成之后,太仓银库之银两,全部铸造成新银钱。”

“银库之后,便是大内,但大内之钱,还由内帑管理,宫中禁地,外臣不得入内,内侍,宫人之月俸禄,由内帑发放。”

“如之前朕旨意,内帑要制定全年内侍、宫人月俸,衣袍用度,御膳房供应宫中伙食的米面粮油柴。”

“后宫用度,太妃,皇后,嫔妃,皇子皇孙花销。”

“统计完出结果后,上报于司礼监,朕批示完,即为一年之用度,不可更改。”

朱由校又说了一大堆,表示大内从今之后,要有计划,要有预算,一切按照规矩来。

在场众人再次下拜,领旨,高呼圣上英明。

银局,不,大明银库的差事终于落在内帑手中,王体乾得意洋洋,继续询问道:“皇爷,大明银府兹事体大,不知郑晟该担任何官职?”

“还有便是,民间有不少票号,既不交税,也不遵循大明律法。”

“朝中百官贪污来的银两,全都藏在这些票号之中。”

“奴婢愚见,怕这些票号坏了圣上的伟业,是不是应该将他们统一管理,省得他们生出事端?”。

王体乾说的,倒也没错。

天下的票号,北方是由山西人掌握,南方则是江南士绅掌握。

这两伙人,都不是什么正经人,必须要认真管理。

尤其是平遥县城,那里就是卖国通鞑子的大本营,银子,军械,粮食,就没有这帮山西商人不敢卖的。

必须要把走西口这条线堵住,让鞑子没处获得战略物资。

当然,这件事还得等魏忠贤回来办,这柄刀够快,即便是坏了,也不可惜。

“史宾。”

刚刚荣升司礼监掌印的史宾,立刻站出来,弯腰行礼,口称:“奴婢在!”。

“银库构成,你司礼监要在明日前就要拟出来。”

“原来银局的工匠,愿意继续在银库继续干的,就要按照市价发薪水。”

“不想干的,想要回家养老的,就从皇庄分地,每人三亩,让顺天府登记好地契,朕也算没有亏了这些忠仆们!”

“至于说天下之票号,那都要尽归大明银库管辖,由银府办发营业之证。”

“一证可用终身,但需要向银库存入保证之金,按照规模算,一县之证,保证金一万两,证件费三千两,只可在一县经营,不允许走出证件属地。”

“一府之证,保证金五万两,证件费六千两,可在注册证件之府中各县任意开设票号。”

“一省之证,保证金八万两,证件费一万两,可在注册证件之地,各府各县,随意开设票号。”

“天下票号,保证金十五万两,证件费两万两,可在大明,以及属国番邦,开设票号,允许参与海贸生意。”

“为了不出现恶意挤兑之风波,每县票号不能超过三十家,每府票号不能超过二十家。”

“每省票号不准超过十五家,汇通天下票号,不能超过十家。”

“每月各合法合规票号,需要上报当地之银局发行银票,储存新制银元情况,金条,银锭,也在申报之列。”

“票号之证,三年一查,审查费分为县级一百两,府级三百两,省级六百两,天下级一千两。”

“统统记下来,送到内阁,之后昭告天下。”

“各地如出现无证票号,以各种形式、名义存在的鱼目混珠之票号,当地主官降级查办,三年考核为差,五年之内,不得升迁。”

朱由校说完之后,赶紧端起茶盏,喝了一大口,润润喉咙。

天下老百姓,最看重的就是钱。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

如果有了统一汇率的国家货币,商业上减少了人为障碍,市场会更加繁荣。

“大明的铸币权,朕转移给银局,从此以后,只有银局才可以合法铸造银钱,私铸者,一律处以极刑。”

(感谢大家了,不能再切了!)

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以后内阁六部九卿,各省、府县俸禄,各地军饷,都由银局发放。”

“天下赋税,也全归其储存。”

“宝钞全部回收,不允许再发了,朕有其他用处。”

王体乾之前是银局管事少监,不能说是精通铸造之法,但也算是半个行家,所以才要问个清楚。

“不可,这是朝廷的信用,不能因为蝇头小利,失信于天下。”

(各位大佬,各位大佬,阿咸求求大家了,别再养书了,一轮晋级差点都没过去,收藏多了,追读反倒少了。)

这三项除了铜钱之外,其他两项根本不接地气,老百姓还是更喜欢以物易物。

毕竟银贵铜贱,铜贵银贱这种高端玩法,老百姓根本把持不住。

加之地方上还有私钱泛滥,所以现在主流玩法是用银子,靠重量区分金额。

制订好规则,才能推行国政,朱由校准备把银局,打造成大明版的国家银行。

王体乾听到皇爷的想法,也是激动的够呛,傻子都能看出来,银局的差事是有多肥,跟丝布局不相上下。

“争取十年之内,淘汰铜钱,让银钱流通大明大江南北。”

“皇爷是想铸造银钱?”

“此法可行,但就是不知道往里掺铅锡等物?”

阅读大明日不落,从木匠皇帝开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