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第165章 三生饮

这丫头,一个麦收的功夫,就弄回来了一大堆的半夏……

而且,对于最初的那位敢于反抗的小媳妇也心存敬佩。

瞅得王承舟心里一突,只能祈祷李玉珠自求多福了。

一是寻常人不接触中药,是很难了解生半夏的药性的,二是即便懂得药性,生在闭塞的乡下,一时半会儿也不好找来。

可栾红缨不一样。

“像一些明显有毒的药,可以运用‘七情’中的相杀和相畏关系化解毒性。比如:生姜和半夏,砂仁和熟地黄。”

“而且,有的时候,咱们需要的恰恰就是那一点毒性。不能一听说某个药有毒就畏首畏尾,避如蛇蝎。否则,可是治不了大病的。”

栾红缨歪着脑袋,听得有点儿小迷糊。

可还是乖巧的点着头,认真的记了下来,装出一副很懂的样子。

惹得王承舟一阵大笑。

而后,叹息道:“其实,关于半夏,还有一个非常厉害的方剂,叫‘三生饮’。”

“三……生……饮?”

栾红缨今天可是真的长见识了,不明白小师弟为什么突然开始教自己草药方面的知识了。

“对!”

王承舟点了点头,这个名字乍一听,好像很浪漫的样子,很容易和三生三世联想到一起,“其实,就是三味生用的药材。”

“分别是:生半夏、生南星、生附子。这三味药都有毒,组合在一起,是一味很厉害的急救方,可以治疗痰厥气厥,能把人从死亡线上拉回来。”

“但是嘞,正因为有毒,很多医生都不敢用,很多药铺也不敢卖啦。”

其实,不只是药材,甚至连剂量,后世的大夫在使用的时候都开始畏首畏尾,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了。

结果,就造成中医治不了大病的窘境。

说起这个,王承舟一阵心烦。

便岔开了话题,抓了一把远志,拉着她坐到溪流边的大青石上。

拿在手里,得意的摇晃着,问道:“小红缨,远志的药性还记得吗?”

“叫……师……姐!”

栾红缨佯装生气,抿着红唇,一眨不眨的瞪着他。

有的地方,王承舟可不能推让,嬉笑道:

“不对不对!”

“从师父那里论,你确实是我的好师姐,可从医药方面论,你就只能当我的乖徒儿啦!”

“嘿嘿,咱们各论各的。习武的时候,我叫你师姐,学医的时候,伱叫我师尊,可好?”

“不……好!”

栾红缨眨着美眸,皱了下小鼻子,她又不傻,哪里听不出王承舟的强词夺理。

“叫——嘛!”

王承舟嬉皮笑脸的,毫不退让,“师尊教你医术,等将来,咱们走出大山,找一片儿杏林,盖上几间白墙黑瓦的院落。”

“然后,再找上几个学徒,把咱们的武艺和医术都传承下去。”

“到时候,我来诊病,你来抓药,我就是堂里的师父,你就当堂里的师娘嘛。”

栾红缨听得俏脸儿上满是向往,稀里糊涂的点了点头。

根本没发现问题所在……

“那,你这个小师娘要想当得称职,不在学徒们面前丢脸,不得好好跟着我学习草药?”

王承舟循循善诱,仿佛一个拐骗良家女孩儿的小淫贼,“所以说,我把毕生所学都传授给你,都配不上一句‘师尊’吗?”

说完,一脸悲怆,直视着她的眼睛。

“师……尊……”

栾红缨忽闪着大眼睛,十分无奈,只得满足他的变态嗜好。

“诶嘿!”

王承舟开心得跳了起来,差点儿就手舞足蹈了。

“咳!”

哪知道,正在这时,栾修武从外面回来了,正好听到两人的对话,鼻子差点气歪了。

可当着自己宝贝孙女儿的面,又不好直接叱责他,只能没好气儿的瞪了他一眼,嘟囔道:“小王八羔子!”

王承舟脸上一红,只当没听见。

甚至,还热情的打起了招呼,“师父,我等你半天了,你干啥去了?”

“我干啥还得跟你交代交代?”

栾修武瞥了一眼满脸呆萌的栾红缨,无奈的摇了摇头,“队里不是分麦子嘛,我自然得去把俺们爷孙儿俩的那份领回来。”

“要不然,不吃上一点儿面食,天天吃肉,总归对身体不好。”

“大队院儿乱得跟打仗一样,風雨文学八道!我见你爹娘和你妹子拉了一车的麦子回去,估摸着,也有六七百斤,可不少。你就不回去帮个忙?”

他这话,要是让许万年听到了,不知道能不能直接把病给气好了。

三个男知青,熬渴得一只兔子,就跟过年了一样。

哪里会想到,住在山里的老栾头爷孙俩,差不多每天都能吃上野味。

而且,这老栾头,话里话外都有驱赶自己的意思。

王承舟心中暗笑。

这是撞见了自己公然调戏他小孙女儿,急眼了。

不过,王承舟是谁?

而且,以他对栾修武的了解,他要是真生气了,早就吹胡子瞪眼的骂自己了,即刻动手了都说不定。

哪里会好商好量的跟自己说话?

于是,死皮赖脸道:“就六七百斤的麦子,三个大活人,哪还需要我帮手呀?等将来地里打出来六七千斤,我再回去出力也不晚。”

“哼,你小子!”

栾修武斜了他一眼,嗤笑道:

“净搁这儿白日做梦。”

“一家分六七千斤粮食,干脆,大家伙儿都喝西北风,队里产的麦子全分给你家得了。”

“你当老头子我是小红缨,心里头没个黑白是非,你说啥就信啥?”

王承舟咂了下嘴。

这老头,对自己的意见可是有够深的,生怕自己把他的小孙女儿给骗了去,处处想要点醒栾红缨。

究竟是为啥?

王承舟自觉还是挺优秀的,对栾红缨更是一往情深,老家伙不应该看不到才对呀!

不过,他说任他说,王承舟继续装糊涂。

纠正道:

“师父,我说的可不是队里分的粮食。”

“等将来,各家各户都有了自己的地,自己给自己干活,不用再偷奸耍滑磨洋工,说不定,一亩地就能产出上千斤的麦子哩。”

“到时候,想包饺子就包饺子,想烙油馍就烙油馍,白面吃到吐,狗都不稀罕了呢。”

“噫!”

听他胡连八扯,栾修武简直气笑了,“得了吧,越说越离谱了。”

“还狗都不稀罕,明天老子炕烙馍,你小子有种别过来吃!”

“一亩地产上千斤小麦,你咋不上天嘞?”

听着爷爷的吐槽,栾红缨盘坐在大青石上,仰面朝天的笑了起来。

青丝散落,白皙的脖颈仿佛天鹅一样。

还歪着脑袋,偷偷瞄了王承舟一眼,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心说:让你胡说八道,挨爷爷骂了吧?

王承舟深吸一口气,无奈的笑了起来。

包产到户之后,没过多久,各家各户都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不说多有钱,起码不会再饿肚子了。

当地,甚至还创造出了一个谚语,叫“人勤地不懒。”

只要肯放下身段,好好干活,仔细照顾庄稼,吃喝基本上就不用再发愁了。

“师父,为啥是明天,就不能今天吃吗?”

王承舟不可能把未来的事儿说出来,不然,就愈发显得云山雾罩,让栾修武厌烦了。

当即,开始转移话题,咽了下口水问道。

见他一副迫不及待的样子,比狗都馋,老栾头指着他笑骂了一句,宠溺道:

“今天白面没磨好,老子拿屁给你炕烙馍啊?”

“俺爷儿俩分了三百多斤的小麦,总不能全部扛到后山来吧?我寄存到大队院儿了。”

“等明天,公家的石磨闲出来了,我去推出来,背到山里一些,咱下午就能吃上了。”

王承舟一听,有点儿无奈。

皱着眉头道:

“师父,要不,你和师姐搬出去吧。”

“以前是为了躲避那些闲言碎语,现在有了我,师姐的病症又痊愈了,继续住在山里就不方便了。”

“连吃个白面都得来回倒腾,累不累呀?”

栾修武一听,沉默了下来。

咳咳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栾红缨俏脸上满是惊愕,张着小嘴,半晌,才咬着红唇笑了出来。

小脸儿红扑扑的,又是新奇又是崇拜。

要是真的把婆婆毒哑了,不管对方有多坏,或许她都会于心不忍。

“解药其实很简单。”

“对的!”

显然,对于这个稀奇古怪的偏方,栾红缨同志很感兴趣。

王承舟探着脑袋找了一圈儿,一直没有看到栾修武,心中好奇,随口道:“嘴里含一片儿生姜,不大的工夫,就能恢复过来了。”

“生……姜?”

栾红缨瞪着大眼睛,想不到解毒的方法如此简单。

“吃了这玩意儿之后,喉咙就会莫名其妙的哑掉,如果不用对应的药物截一下,需要几天才能恢复。”

“估计,第一个使用生半夏给婆婆下药的小媳妇,也是个古灵精怪的女人,迫不得已才憋出来的损招。”

第165章三生饮

贼心有了,工具有了,就看将来过门儿之后,有没有贼胆了。

“解……药?”

不过,栾红缨性子冷清,却非刻薄歹毒之辈。

“这有啥呀!”

王承舟回过头来,笑眯眯的看着她,“咱们中药讲究配伍,也就是行家说的君臣佐使。”

别人想要用这招怕是有心无力。

王承舟弹了个响指,轻笑道:

“生半夏味道很淡,放进汤里煮,一般人很难发觉。”

阅读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