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

第112章 望而知之谓之神

周书记躺在床上,一直侧着身子,捂着胸口,额头上满是虚汗。

说的就是他欲念太强烈了,心火太旺,以至于烧黑了。

佛家说静生智,一个人心里想要的东西太多,思绪不宁,动则有悔,难免就会失了智。

为了证明自己的高明,过于笃信数据,已经听不进人言了。

大家伙围在门口,静静的等待着。

当即,仰起脑袋,吃力的看着门口,说了一句。

到这一步,即便许医生自尊心再强烈,也说不出话了。

毕竟,怎么说他也是个医生,病人的安危或许比自己的面子更总要一些吧。

只是,一张脸黑得好似锅底。

面无表情的推了下自己鼻梁上的眼镜,抿着嘴唇。

王承舟终于松了口气,连忙走了进去。

还好,前世养成了随身携带针具的好习惯,就像绝世剑客,剑不离身。

于是,二话不说,按住老周的脚丫子,在次趾上的厉兑穴,针了下去。

井主心下满。

厉兑是足阳明胃经的井穴。

大家伙都说老周是胃病,那么,在此穴上下针自然完全没有问题。

其实,络过胸口的正经有好几条。

比如足少阴肾经、手少阴心经、足太阴脾经。

对应的井穴分别是涌泉、少冲、隐白,都在十指末端。

其中,涌泉又是急救的大穴,在脚底板儿上。

俗话说,十指连心。

井穴之所以能作为急救的穴位,进行十宣放血,正是因为如此。

一针下去,周书记立刻就躺平了身子,神色肉眼可见的舒展开了。

没多大一会儿,竟然坐起来了。

如此奇异的效果,不由得让门口的众人瞪大了眼睛。

许医生更是推了下眼镜,微微张开了嘴巴。

“小王,再别说了!”

周书记长长松了口气,不住地摇头,“今儿个,老头子我是真的信了你的医术了。”

“这不比吃药打针管用啊?”

“早知如此,何必再麻烦许医生大老远的从县里头赶过来呢?”

这话说者无意,听者有心。

许医生的脸色当时就不好看了,皱着眉头道:

“周书记,现在下判断,为时过早。”

“你之前说过,自己的胃病犯起来,一阵儿一阵儿的。指不定,这是你的身体自行缓过来了呢?”

“在脚趾头上扎两根针,就能解心痛,这是哪儿门子道理?”

众人禁不住点头。

讲道理嘛,病来如山倒病去如抽丝,哪儿有即刻就把人治好的医术?

若是有,怕是就不能称之为医术了,或许,叫仙术更加合适一点儿。

不过,自己的身体自己清楚。

周朝民可是知道自个儿身上发生了什么。

原本,心口窝阵阵刺痛,仿佛被什么东西堵到了,王承舟一针下去,仿佛突然有个小人儿,拿着扫把,开始疏通垃圾了,说不出的舒爽。

折磨自己半天的痛楚,一下子就减轻了。

可是,话又不能说得太过,还要给许医生留点儿面子,是不是?

周书记当即道:

“甭管是啥,反正,小王可是我的福将啊,他一到,这病魔立刻就消停了。”

“干脆,今儿个伱们两个大夫双管齐下,各凭本事,就给我治吧。”

“我这百八十斤也就这样了,死马当活马医就行啦。”

众人闻言,连忙劝阻。

开什么玩笑,两个大夫下的诊断都不一样,一个放火,一个抽水,那身体能有个好吗?

“周书记,治病不是胡闹,要讲究流程和方法。”

许大夫始终不认可王承舟的手段,整理了一下输液瓶,“缺少必要的诊断,不依靠药物,就能随随便便下结论、治好病?”

“现在,我甚至认为,正是因为药品起了作用,才缓解了你的胃痛。”

“我觉得,你应该坚持科学的疗法,不应该三心二意。”

众人不由得点了点头。

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王承舟给周书记号脉的事情。

亲眼见到的,只是他稀里糊涂的在人家脚趾头上扎了两根针,然后病就好了。

过程实在是太玄乎了。

武国山一听,有点儿不高兴了,板着脸道:

“许大夫,明明是王承舟给周书记扎了两针,他的症状才减轻的,咋能把功劳算到你身上?”

“没看你刚才又是让吃药又是挂点滴,效果却半点儿没有吗?”

“治病救人讲科学是没错,但也不能忽略事实吧?”

“事实?事实是什么?”

扫了一眼门口的一众乡干部,许医生彻底豁出去了,“我知道的事实就是前几日,周书记在县医院做的胃镜,得出的检查结果是胃溃疡!”

“你所谓的事实是什么?”

“就但凭着一张嘴,两根针,就要把胃病胡搅蛮缠成心脏病?”

“要是如此,国家和医院还耗费重金,从国外进口先进的医疗设备做什么?请一个算卦看命的大仙儿,往科室里一坐,请病人磕头烧香不就结了!”

众人咧着嘴,不住的点头。

甚至还有人打趣道:

“老武,这位小同志年纪轻轻的就能当上村卫生员,或许是有点儿本事的。但是,人家许医生说的在理呀!”

“仪器和数据可是不会说假话的,要不然,大家伙费那劲折腾它干啥?”

“你这是孝心没尽到,便恼羞成怒了?”

“放你娘的屁!”

武国山涨红了脸,怒骂了一句。

可是,一时间真不知道该如何辩驳了。

自从上次在大街上见识过王承舟的手段之后,他是打心眼儿里佩服这个手段奇妙的小同志的。

心里,更是一心一意想让周书记赶快好起来。

蒲山乡,离不了这个俯首甘为孺子牛的老公仆啊!

王承舟原本也是抱着,黑猫白猫逮着老鼠就是好猫的心思,不想跟县城里来的大夫争论什么。

大家无论是谁,只要是能给病人治好,就是好事。

哪知道,此人出言不逊,先是混淆黑白,又是诋毁自己。

把自己前世今生辛辛苦苦学来的东西,描绘成封建迷信,放在人前取笑,是可忍孰不可忍?

见武国山气得直喘粗气,便忍不住上前一步,沉声道:

“望闻问切,合称四诊。”

“最早见于《难经》,曾言望而知之谓之神,闻而知之谓之圣,问而知之谓之工,切而知之谓之巧。距今,已有近两千年历史。”

“中医在诊断上,向来追求的就是由繁入简,为的就是避免病人不必要的开支,以最小的代价,找到病因病机。”

“你所说的医疗器具,我原本并不抵触。毕竟,古往今来,医者亿万,并不是谁都可以成为圣贤。”

“可拿着下下之策,来诋毁先人的智慧,是否太过傲慢和无知了些?”

众人见他神情严肃,言辞犀利,一下子便不敢言语了。

听他如此直白的斥责自己,许医生的脸色一下子涨红了,眼底闪过一丝愤恨,冷笑道:

“你引经据典,说的倒挺好听。”

“但是,还是那句话,你拿出具体的事实出来呀!”

“我说周书记是胃病,有做胃镜时留下的检查数据,你说周书记是心脏病,便拿出令人信服的凭证来。”

“别说什么号脉。咱都是现代人,不懂那些稀奇古怪的东西,少拿晦涩难懂的话忽悠人。”

众人一听,不由得愣住了。

武国山更是勃然大怒,没想到此人如此无耻!

中医不号脉,让人如何看病?

不是摆明了为难人家吗?

王承舟都说了,只有圣贤之人,能够通过望和闻知晓一个人的病情,一般的医生,只能依靠问和切,你听不懂人话?

大家伙儿一听,禁不住笑了。

原本是来慰问周书记的,哪知道,遇上了如此好玩儿的事情。

中医和西医斗法来着了。

一个个看热闹不嫌事儿大。

周书记见状,神色不悦,可还是温言道:

“许大夫,小王同志曾经为我号过脉,做出的诊断我是信服的。”

“你就不要为难人家了。”

“一个吃五谷杂粮的血肉之躯,还能像机器似的,咯吱咯吱的给你吐出一张单据出来呀?”

不好意思,晚了一点儿。

1秒记住:。手机版阅读网址:

心属火,火可以烛照万物,宵小无匿;又可以温煦百骸,旺盛生机。

一方面掌控着人的精神情志,一方面控制着人的生理机能。

阿司匹林虽然有镇痛的效果,可痛是分很多种的。

比如房颤的病人,心脏或许并没有太过剧烈的疼痛,可那股子难受,简直就像在经历地狱一般。

许大夫作为县医院里的医生,自然是有一份骄傲在的。

俗话说,某个人是黑心仔。

“周书记,能行不?”

武国山终于看不下去了,拧着眉毛,问了一句。

“要不,还是让小王给我扎两针吧。”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何谓神明出焉?

第112章望而知之谓之神

乃是心慌心悸心痛所致。

直直过了一刻钟,吊瓶里的水都下去了一半儿,老周依旧脸色苍白,没有丝毫减轻的迹象。

本就是心脏上的问题,按照胃病来治,怎么可能好。

周书记是个厚道人。

可厚道人也不可能拿自己的生命开玩笑。

许医生,现在就属于失了智的状态。

下乡为公社书记治病,当着如此多的人,若是被一个毛头小子三言两语就唬住了,颜面何在?

人心可是很复杂的,不仅仅表现在病理上。

阅读中医:回到知青下乡那些年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