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

第687章 陛下,微臣奏请编撰大典

朱棣喃喃自语道,有些意动。

只是,那会朝堂事务众多,而郭安与太子两人,花钱如流水,他准备大明再富裕了一些,再编撰这种百科全书。

“也可!”

等到朱棣与朱高炽都离开顺德郡王府后,郭慎便连忙朝着郭安问道。

郭安微微点头,一脸自傲。

“嗯!”

只是,出于种种原因,并未成功。

郭卿不愧为大明重臣!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备辑为一书,毋厌浩繁……”

“可是……”

“此事重大,郭卿需上奏!”

若是提出洪鼎大典,再参与编撰。

他即位之后,也有整理知识,修书的想法。

对于任何一个读书人来说,编撰一本书籍,尤其是这种可以名传千古、青史流传的大典,都是难以忍受的诱惑。

“陛下,如今我大明国库金银珠宝堆积如山,正是有钱编撰此书时机。

郭慎有些疑惑道,“爹不是一直说,我顺德郡王府已经是大明最富贵之家,当保持低调?

“不过,郭慎与咸宁也要及早完婚!”

“多谢陛下!”

没想到,他还未思索周全,郭安便率先提出来了。

“此书一成,必可彰显国威,造福万代!”www.zcwok.com 传奇小说网

为何今日,又提出了《洪鼎大典》,还要去亲自编撰?”

郭安也是脸色一喜,“陛下圣明,微臣明日去上朝!”

“在整个大明,还有何人在工匠上的技艺可超过我?”

“上朝?”

朱棣愣了下,怪异的看了一眼郭安,随即呵呵一笑。

郭安连忙感谢道。

听此,郭慎微微点头。

朱棣忍不住再次看了一眼郭安,无奈道:“可!”

“编撰这般的大典吗?”

“爹,您要去参与编撰《洪鼎大典》?”

而且,郭安好像已经想好了如何编撰!

如此,我顺德郡王府在文官士林之中的名声,便不会有多低!”

“但是,匠造技艺,乃是咱顺德郡王府的发家之根本。

因而,我一直在想着发明出更好的物件,来造福我大明。

我也知道,不论我发明制造出何等奇物来,陛下只会高兴,从不会有任何猜忌。

甚至,陛下还会一直鼓励我,去发明各种奇物!”

“《洪鼎大典》虽可壮我顺德郡王府在文官士林之中的威望,但并不会给我顺德郡王府上带来任何权势。

也只是让我顺德郡王的名声,可随着大典流传千古。

顺带着,让你这个顺德郡王世子,在进入官场之后,也会被那些文官认可,而不会太过于被那些文官排挤欺负!”

郭慎微微点头,他这下明白了郭安的意思。

“多谢爹,不过孩儿自信进入官场,足以应付那些奸邪小人!”

“那也无需劳心费神的去应对!”

郭安看着郭慎,嘱咐道:“不管如何,伱都是我顺德郡王府世子,日后必然是大明郡王。

你想做什么便做什么,无需与那些奸邪小人浪费时间,更没必要去和他们斗一斗。

你要知道,除非将他们一棒子打死,或是将他们抄家灭族。

不论胜败,只要你去与他们斗,最后他们总会得到很大的好处。

而你,不一定可以得到什么好处!”

“是,爹!”

郭慎目光闪烁,若有所思的点着头。

“行了,你去读书吧,我要去准备一番,明日上朝!”

“是,爹!”

郭慎恭恭敬敬行礼,然后告退。

而郭昂听到郭安明日要上朝之后,顿时大惊。

刘白薇与月兰等人,也是如此。

“殿下,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无甚大事,我只是想要奏请陛下,编撰一本书籍而已!”

郭安无奈道。

他这会,也有点后悔,不应该开口说去上朝的。

不提能不能早早起来。

就说,他这个常年都不怎么上朝的大明郡王,突然要上朝,他府上人都这般惊诧,那朝堂上那些文武百官,不得追着他问上一路?

不过,既然已经说了,他也不敢去放朱棣的鸽子,只能嘱咐郭昂与刘白薇等人,明日早点喊他起来。

……

“殿下,殿下,该起床了!”

天色还漆黑一片,在迷迷糊糊,郭安便被身旁的刘白薇给喊醒。

“几时了?”

张开眼,外面还是一片黑茫茫,哪怕是卧房内,也只是点着几个烛火,与他睡觉的时候,没有任何区别。

刘白薇道:“殿下,已经丑时了!”

郭安眉头微皱,“这才丑时,怎么就喊我起来?”

“殿下,您要上朝去啊!”

刘白薇无奈道,“您要早早起来洗漱更衣,用膳。

然后,还得去宫门外候着,您要是再不起,可就赶不上了!”

“唉……”

郭安忍不住抬手,给自己两巴掌,让你嘴贱!

随即,有气无力的爬起来,在婢女的服侍下,洗漱,用膳,然后再穿上朝服。

在徐勇等一队亲卫的护卫下,朝着皇宫走去。

这时,皇城门外,也陆陆续续聚集着无数辆马车或是轿子。

一众相熟的官员,在下了马车或是轿子之后,便三三两两聚在一块,互相打着招呼。

突然。

一些大臣好像发现了什么,忍不住抬头,眯着眼,盯着远处看个不停。

“郑公,出了何事?”

“夏公,怎么了?”

很快,一众朝臣也都发现了不同,一个个也都朝着外面看去。

然后,一个个也都微微皱起眉头,满脸迷惑。

“这是哪位的车驾?”

“是啊,从来没有见过!”

“郭……”

“顺德郡王?”

“什么?”

“怎么可能是顺德郡王的车驾?”

“是啊,整个大明谁人不知,顺德郡王生性……从来不上早朝!”

“停车了!”

一众朝臣吵吵闹闹,一直紧紧盯着马车。

等到郭安从马车内钻出来,围过来的百官顿时眼孔紧缩,有些不敢置信。

随即,一个个又满是惊疑。

“见过顺德郡王殿下!”

“见过顺德郡王殿下!”

“不知殿下今日怎么突然上朝来了?”

“是啊,殿下,可是出了什么大事?”

“殿下……”

一众与郭安关系较好的朝臣,顿时围了上来。

曹国公李景隆与魏国公徐辉祖直接开口问道。

金忠、尚可周、常过庭等郎中,也都围绕在外面。

至于与郭安不熟的朝臣,一个个也都是紧紧跟在郭安周围,试图听出一些事来。

郭安则是缓声解释道:“好了,好了,你们不要这般紧张,不会出现任何事!”

“那殿下此次前来?”

仍有官员不死心,在人群中喊道。

“本王只是想奏请陛下,编撰一本书而已!”

郭安说了一声,便径直往里走去。

他们还得穿过大半个皇城,站在午门外,静静等着鼓响,便开始排队。

接着。

钟声响起,宫门大开。

一众大臣,这才鱼贯而入。

这一过程,关于顺德郡王郭安前来上朝的消息,也已经在文武百官之间传遍。

因此。

早朝上,哪怕是亦失哈询问了几遍,可有人奏禀,所有朝臣都是静悄悄的,一直看着站在最前面的郭安。

气氛,怪异至极。

见此,龙椅上的朱棣也没说话,而是看向郭安。

“顺德郡王好久都没来上早朝了,今日上朝,有何事啊?”

郭安出列,拱手行礼,恭恭敬敬的禀报道。

“启禀陛下,微臣请奏陛下,今我大明在陛下治理下,吏治清明,百姓富庶,国库充裕,我大明已然盛世,远超强汉盛唐。

然,微臣观天下古今事物散载诸书,篇帙浩穰,不易检阅。

因此,微臣请奏陛下,采各书所载事物类聚之,而统之以韵,庶几考索之便,如探囊取物尔。

凡书契以来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

随着郭安的话语,整个朝堂上所有官员都忍不住瞪大眼睛,满是震惊。

这哪是修撰一本书,这是要修撰一本大典啊!

经、史、子、集,涉及天文地理、阴阳医术、占卜、释藏道经、戏剧、工艺、农艺……数千年来不知积攒了多少本书,要是都集融为一书,这需要花费多少年?

而此书若成了,那便是何等丰功伟绩?

堪比圣书!

而且,此书必然是歌颂陛下的丰功伟绩!

最重要的是,还能流传千古!

不论是何种,若是参与修撰,他们必可名留青史!

越想,一众官员越是激动。

“凡经史子集百家之书,至于天文、地志、阴阳、医卜、僧道、技艺之言,修辑一书……”

龙椅上,朱棣也好像是第一次听到这话,不由满脸惊诧。

喃喃自语了几句之后,便说道:“郭卿,若是我大明有此书籍,也是一件好事。

但修撰这么一本书,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又需要花费多少钱财?”

“这……”

下方,郭安也是一愣,“陛下,你的内帑……”

朱棣急忙打断郭安的话,怒声道:“郭卿,朕内帑是有些钱。

但是,你与太子为大明铺建了三条数千里的水泥直道,还要铺建铁路,铸造铁车,朕内帑哪怕是有几座金山,现在也要空了!”

听此,下方一众朝臣顿时明白了过来,目光闪烁。

不过,仍是没有人站出来。

郭安也是忍不住神情一黯,微微叹息一声,“如此,那只能再等上几年,微臣再多赚些钱财!”

“此法也不无不可!”

朱棣也微微点头。

这事,居然就这么草草了解了?

看着上面那位陛下,与郭安这个郡王这般草率的谈论,一众官员再也忍不住了。

尤其是郑沂与夏恕等上了年纪的老臣,也不敢再继续矜持下去。

“启禀陛下,修撰此种大典,乃是我大明一大要事,是彰显我大明国威,造福万代之大事,当可用国库钱财!”

“是啊,陛下,郑礼部所言极是!”

“陛下,可用国库钱……”

“用国库的钱来修撰此书?是了,征西大军从帖木儿国可是要来了不少赔偿!”

龙椅上,朱棣眉头舒展。

“郁户部,此事可否?”

户部尚书郁新连忙站出来,“回禀陛下,此书是消耗甚大,但我大明国库充沛,而我大明也一日比一日富有,完全可修撰得起此书!”

“那诸位卿家呢?”

朱棣微微点头,又看向下方一众朝臣。

“陛下圣明,微臣附议!”

“微臣附议!”

一众朝臣,自是齐刷刷的同意。

朱棣道:“既然诸位都同意,那便修撰此书!”

“陛下圣明!”

一众朝臣顿时大喜。

朱棣便再次看向郭安,“既然此书乃是顺德郡王提出来的,不知顺德郡王可有相应的章程?”

郭安拱手道:“回禀陛下,微臣觉得修撰此书,当设监修、总裁、副总裁、都总裁等职,负责各方面工作……”

……

(本章完)

不过,别看朱棣现在这会满脸冷静。

但是,心中却是掀起滔天巨浪。

而且,我大明一众大儒,也都还有余力。”

“嗯!”

郭安轻轻笑着解释道,“千百年来,万世乾坤,就出来陛下这么一位洪鼎大帝,可让我们中国王朝,百姓富裕,边疆没有任何边患。

他可是知道,他那位父皇在位之时,就有过编撰经史百家之言为《类要》的想法。

郭安微微一笑,道:“我让你保持低调,是不让你去争权夺势,不去广交好友!

如此,会容易给我顺德郡王府上引来灾祸。”

“多谢陛下!”

“继续说!”

朱棣一脸肃然,缓声道。

“陛下,这是一本大典啊!也可以说,是一本大型百科全书!”

“听从陛下吩咐,不过微臣想请陛下定下黄道吉日!”

郭安又道:“但是,我虽以工匠技艺造福大明万民,但在士林之中,始终没有多大的功绩。

听此,朱高炽与郭慎两人脸色大喜。

一旁的朱高炽与郭慎两人,也都是听的两眼放光。

朱高炽也跟着拱手道:“父皇,儿臣觉得顺德郡王所言可行!”

朱棣微微点头。

另,我大明还可源源不断的从海外诸蛮夷之国赚钱,使得我大明国库充沛。

现如今,国库金银珠宝堆积如山,正是编撰洪鼎大典之时机!”

阅读大明:混在北平当知县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