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存亡之秋》
存亡之秋

第1章动乱之后新局势

张通大悟,道:“原来如此。”张通又看着刘禅,道:“主公,臣愿随公一同东迁,护送至洛阳。”

当姜维被杀的消息传到这里,刘禅紧握密信,紧皱眉头,紧张颤抖,他想着信中道: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

刘禅又抬头,看着身前的郤正(字令先)、张通,握着密信的右手又突然颤开,只见信件掉落,郤正见况,赶紧拾起。

刘禅还未拿回信,张通向前一步,道:“郤秘书(郤正原为季汉秘书令)这话是担心卫瓘会加害主公。”

郤正道:“张督(张通原为季汉殿中督),非也,我之意是让主公做好赴洛阳之准备。”

胡烈道:“莫问真假,皆已作古也。”

卫瓘又担忧起来,道:“你我杀钟会、姜维,又命人去杀邓艾父子,师纂亦死,最终胜利成果归于你我二人,晋公得知,将如何对待?”

胡烈仰头一笑,后道:“卫监军难道忘了,钟会、姜维、邓艾皆为晋公所忌,今借你我之手除掉,晋公当心生爽快。不仅不会怪罪你我,更会褒奖你我平乱有功。”

卫瓘摸着胡须,微微点头,道:“胡将军言之有理。”

不久,卫瓘副官走来,道:“将军,有人求见。”

卫瓘道:“何人?”

副官道:“蜀朝大夫郤正、王崇、司马胜之。”

王崇,字幼远。原为季汉东观郎,长期负责国史修撰,校定文字。

司马胜之,字兴先。原为季汉秘书郎,与秘书令郤正共同处理机要事务,掌管宫中图书经籍。

这三人为何此时会一同来找卫瓘?因为在钟会之乱后,皇宫破坏严重,很多珍奇异宝被抢劫一空,而保留下来的历史档案,特别是藏于东观的诸多国家典籍,必须得到重视与保护,不然将损失殆尽。所以郤正离开大殿后便去找王崇、司马胜之商议此事,三人一见面,一拍即合,决定一同去找如今主持成都大局的卫瓘。

卫瓘于是接见三人。

郤正、王崇、司马胜之走进中军营帐,见到了卫瓘。

三人拜见卫瓘后,卫瓘道:“三位大夫找我有何事。”

郤正道:“卫将军,钟会作乱,数日乃安,宫中楼阁,多有损毁。将军乃名门之后,天下大儒,请求约束军队,保护蜀之古籍。如南宫东观,此观收藏有蜀中经典,诸多蜀朝文书档案,格外珍贵,若有损坏,难以挽救,此乃国之大损也。”

卫瓘点了点头,道:“我军入蜀,乃为伸张大义,无意破坏经典。既然郤大夫提出此事,当与办之。这样,就由郤大夫等负责东观事宜,再待天子降旨,另做安排。”

郤正等人道:“谢卫将军。”

卫瓘对胡烈道:“胡将军,向全军下达军令,禁止一切破坏,没有军令任何人不得擅自离开军营,违令者军法处置。”

胡烈道:“遵令!”胡烈即领令而去。

胡烈离开后,郤正道:“卫将军,我等请求立即前往东观。”

卫瓘道:“好,那就劳烦三位也。”

郤正三人于是领令,前往东观。

此时东观,因钟会之乱,虽未被大火毁灭,但难逃乱兵劫掠。

郤正三人走进东观后,见东观中的字画、珍品皆被盗走,其余历史典籍狼藉一地,郤正感叹道:“来迟矣!”

只见从里走出一人,道:“未有来迟!”

郤正三人一看那边,惊讶道:“陈承祚!”

陈寿,字承祚,蜀汉灭亡后,因之前出任过东观郎,所以他很担心东观里的国家档案会受到破坏。于是立即离开老家,奔赴成都。可他刚来之日,便是钟会作乱之时。躲藏三日后,他见兵乱平息,便走小门,来到东观,所以他比郤正等三人稍早一些到来。

一听陈寿来到这里的动机与方式,郤正等人无不佩服。

王崇道:“居然躲过兵乱,走小门而入,真不简单。”

司马胜之道:“你虽被贬职,但不忘国家,以后定能成就一番事业。”

郤正道:“你文采出众,当由你来编着国史。”

陈寿感叹片刻,道:“感谢三位美言,承祚如今无官一身轻,只是在做自己认为应做之事。至于将来...”陈寿指着窗外,道:“听天由命!诸位赶紧收拾,这里很乱,虽珍贵字画名篇已被掠空。但最重要之国家档案,藏于密室之中,皆得保留。”

于是四人来到密室,见这里文书档案保存完好,郤正等人大舒一口气。

这时郤正从衣中拿出姜维密信,他没听刘禅之言烧毁,便想交给陈寿或王崇,但又觉得不合适,想了许久,便把密信放在一个他认为较合适之处。他希望多年之后的人,还有机会阅读此篇:愿陛下忍数日之辱,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欲伪服事钟会,因杀之以复蜀土。

长安方面。

蜀中局势不断变化,邓艾谋反被抓,钟会叛乱被杀,邓艾父子被杀,师纂被杀,卫瓘主持成都等消息源源不断传往长安。

如此变化,让老谋深算的司马昭也一时缓不过来。

当卫瓘稳定成都局势后,又该如何治理蜀地,成了当下司马昭最大的困惑。

于是今日,司马昭召集心腹主簿郭奕(字泰业)、参军王深(字道冲)、参军司马楙(字孔伟)、西曹属邵悌(字元伯)、记室荀勖(字公曾)等人商议此事。

司马昭将蜀中传来的最新书信传阅众人,并道:“今钟会、邓艾谋反已死,暂由卫伯玉主持成都诸事,依诸位看来,后事当如何?”

众人一听,竟无人敢言。

见况,司马昭只好点名道:“元伯。”

邵悌只得出列,拜道:“晋公。”

司马昭道:“事已至此,元伯以为如何?”

邵悌难以拒绝,思虑片刻,道:“晋公,依在下之见,当褒奖卫瓘、胡烈等,依功劳大小授予诸将士刺史、太守,拜将封侯,金银重赏。”

众人一听,纷纷点头称好。

司马昭微微一笑,感到满意,道:“让卫瓘、胡烈出任梁、益二州刺史,妥当否?”

邵悌道:“自然不妥。”

司马昭又感疑惑,道:“为何不妥?”

邵悌道:“梁、益二州将士与蜀中降卒有二、三十万之众,不宜久留于蜀。王师当返关中、河洛与荆州,仅留数万足矣。而蜀中降卒可遣散乡野,蜀旧臣及家族则应立即内迁。之后之事,应由朝廷新选官吏赴蜀地,出任刺史。”

司马昭又一想,追问道:“依你之言,卫瓘、胡烈当授何职?”

邵悌看了下周围众人,对司马昭道:“在下斗胆,可上表天子,以卫瓘为镇西将军,北返关中。以胡烈为荆州刺史,东返荆州。”

司马昭道:“由谁出任益州刺史之职?”

邵悌思索片刻,道:“东郡人袁邵,心胸宽厚,可安蜀民,宜携诏书入蜀就职。”

司马昭看着众人道:“元伯之意,诸位以为如何?”

郭奕、王深、司马楙、荀勖等皆表示赞同。

商议完毕,司马昭让主簿郭奕持笔,写下表文,决定明日上奏天子,处理诸事。

数日之后。

袁邵携诏书来到蜀地,入成都,进官府,召集众人开会。

会议上,袁邵宣布朝廷诏令,主要有三项。

一、以袁邵为益州刺史,以卫瓘为镇西将军、使持节、都督关中诸军事。以胡烈为荆州刺史。以牵弘为蜀郡太守。以杨欣为犍为太守。王颀以下诸将士依功劳大小受封获赏。魏军将士返回中原各地,少部留蜀。

二、蜀主刘禅及宗预、廖化及诸葛显等三万余家蜀朝旧臣全部内迁河东及关中,免除二十年田租。

三、特赦益州士民,蜀兵遣散,务农增加,五年内免除一半租赋。

诏令一下,有功之人,投降之人,蜀中之人,诸问题全部给与解决。

袁邵将诏书放于案几,道:“卫将军,胡将军,恭喜二位,立下不世之功,从此镇守一方,保境安民。”

卫瓘道:“惭愧,惭愧。平蜀乃将士用命,而邓艾、钟会专横跋扈,属自取灭亡,我虽出计献谋,而无拔旗斩将之功也。我本上奏朝廷,不接受封赏,但陛下与晋公坚持封赏,我不好不受也。”

胡烈道:“我亦如此。竟能官居刺史之位,只因陛下圣明,晋公英贤,胡烈感激不尽。”

袁邵乐道:“二位将军不必如此,二位乃国家栋梁,朝廷所重,自然给与妥善任用,合情合理也。今后我等三人各守一方,还望多多关怀,互相照应。”

卫瓘道:“应该也。”

胡烈道:“好说,好说。”

袁邵道:“我听说蜀有一人,名为常勖,邓艾伐蜀,威振西土,诸县长吏望风降下,唯有此人固城拒守,直至旨令而降,使全城吏民钱粮得以保存,此人今何在?”

卫瓘道:“我立即派人传唤常勖。”于是卫瓘派出传令者,不久,常勖到来,拜见袁邵。

袁邵因常勖志向节操,又仪表堂堂,可为表率,于是立即辟为益州刺史主簿。

就这样,随着新任益州刺史袁邵的上位,魏廷也正式开始治理蜀地。

在季汉灭亡,钟会之乱的动荡之际,东吴方面又在做什么,之后又将发生哪些事,请看下一章:罗宪大破东吴兵。

一个时代,最终还是落幕了,多少会令人产生遗憾,甚至颇为难过。

然而,这就是现实。

郤正走后,张通继续守护刘禅。

走出寝宫,郤正见此时宫中已平静许多。走到皇宫正殿外,正殿殿门外的镇国神兽石犀牛已被掩埋,正殿也被大火烧毁,见此情景,郤正老泪纵横。不久,他想起一件事,于是立即去找人。

曹魏景元五年正月十八日,公元264年3月3日,钟会之乱爆发。

此时刘禅寝宫。

此时卫瓘(字伯玉)、胡烈(字玄武)等人正在收拾残局,处理宫内外尸体,约束军队返回城外军营,收敛各类兵器。

当卫瓘、胡烈二人站于军营大门外时,胡烈叹道:“若钟会及早采纳姜维之计,死之人便是你我。此次取胜,可谓险胜也。”

卫瓘道:“确实好险!钟会尸体已被向雄收殓,姜维尸体已暴晒数日,可命人扔至荒郊喂食野兽。”

成都动乱三日,魏监军卫瓘出面约束诸将士,钟会之乱平息。

关于这次动乱到底死了多少人,很难有准确数字。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钟会再不能割蜀自立,姜维也再无复国可能。

季汉景耀六年、炎兴元年,公元263年,季汉灭亡。

郤正道:“主公,我亦愿往。”

刘禅看着二人,叹了口气,又看着郤正手里的密信,于是放弃收回,退后两步,道:“令先,找个无人之地,将此信烧之。”

郤正惊讶,一时没有回话。见况,刘禅又道:“令先,这是君命,宜早去办矣。”郤正这才回道:“是,主公。”郤正道后将密信藏于衣中,于是离开。

胡烈道:“是。我听说士兵剖开姜维尸体,见胆如斗大。”

卫瓘惊讶道:“可有此事?我未亲眼所见,若一传十,十传百,便为真也。”

郤正将信拿到刘禅身前,道:“主公,钟会作乱,大将军姜维,太子与张翼,蒋斌、蒋显、卫继,汉寿亭侯关彝等皆被诛杀,今当作准备也。”

成都皇宫之中火光冲天,数万魏军争先钞略,死丧狼藉。

最终魏司徒钟会及姜维等十余将领皆死于兵变。

阅读存亡之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