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我有成仙道,道名不可证》
我有成仙道,道名不可证

第6章 步天歌

因此开天关又叫“点星”,或者“启明”。

与灵修不同的是,星修的识海中自带一张巨大的星图,如星空一般倒扣在识海上空。

星图上布有诸天众星,其中二十八星宿最为明显,称为二十八座“星官”。

开天关时,有二十七座星官都是黯淡的,只有一座是一开始就亮着的,这一座便称之为“主星”。

之后,随着修为的提升和因缘际遇,会逐渐点亮其他星官,这些星官皆称之为“辅星”。

星子破碎,那点星韵初生便如同指间之沙,倏忽就散尽了。

她每每痛得失去意识,也不见体内留存半点星韵。

心法的第二卷为《句陈篇》。内含六道法术,引星术便是其中之一。

剩下的分别为“清星术”、“去尘术”、“星行术”、“占星术”和“斗转星移术”。

但是楮语一道都无法修习,一道也使不出来。

两年来,她的修为无丝毫进益。

无数次夜深梦醒,一遍又一遍施展引星术,一遍又一遍痛到昏厥。

只见大雾茫茫,不见前路。

又孤身隐在莱洲芸芸凡人之中,热血渐凉,几乎失去向道之心。

直到祝枝等人寻来。

此刻,天舟起航,驶出莱洲。

她黯沉的主星居然重新亮起高升,并点亮了一座辅星。

《镜步天歌》也开启了一卷新篇章。

楮语不知该如何形容此刻的心绪,只觉它纷杂如乱絮,便直接尽抛了去。

然后她才发现自己不知何时已经入定,站在了识海的中心。脚下是一层浅浅的微凉的水,漫无边际,与远天相接。

她仰头看去。

两座星官高悬于裂缝斑驳的夜空。

主星商星虽恢复明光,星子依然碎散。

新点亮的辅星由足足九枚星子连成,其状是为“室宿”——

室宿的每一枚星子都是完好的!

她立时毫不犹豫地、像两年间那失败的每一次一般、决然地施展引星术!

浅金色的光在她指尖亮起。

识海高远的夜空中隐有什么闪烁着靠近,越来越近,越来越近——

一道金色流光划破天际,轰然砸在室宿星子之上!

熟悉的刺痛感并没有出现。

流光也没有散开,而是被闪烁着的室宿星子一点、一寸、一团,尽数蚕食!

被蚕食的流光在星子中如沸水翻腾不已,一息、两息……

数息之后彻底失去了动静。

楮语的手指因激动而发颤,指尖金光更盛。

漫天流光呼啸而来,然后尽数被室宿星子吸收转化为星韵。

楮语如食髓知味的顽童,贪婪地引辰宿之力入星子转化成星韵,储存到每一寸骨血之中。

丝毫不觉时间的流逝。

直到室宿的每一枚星子都星芒大盛,无法再吸收辰宿之力,楮语才回过神来,恋恋不舍地停下。

她终于再次获得星韵充斥四肢百骸与她血液同流共存的感觉。

像是涸泽得雨,枯木逢春,千里荒土中破岩钻出一株草,万仞绝壁上逆风绽开一朵花。

像是师父带她离开人间时穿过的层云,天舟载她飞离莱洲时路过的天风。

这种感觉,像是她的新生。

楮语长望夜空中明光熠熠的两座星官,直至心情平复,才低下头来。

她抬起手,淡淡的金光还在双手指尖流淌,未尽散去。

这一瞬间,她似乎明白了什么。

两年来,她星子破碎,如一尾被网缚住的幼鱼,囿于莱洲这方浅塘,拼命地想挣脱束缚,却始终原地打转。

只觉得连这层网都挣不出去,便从未想过要带着网去浅塘之外宽阔的江河湖海中看看。

直到此番出莱洲,这层网破了。

她才知道,纵是天骄,固步自封者亦无机缘。

更隐隐感觉到,若自己只因星子破碎和这无数次的失败便失去向道之心,不出莱洲。那她穷尽一生,也就只能是个堪堪练气的修士,待百年寿限至,便彻底消散在天地间了。

世间机缘,玄妙无边。

一念之差,可决生死。

这便是——修行吗?

“哗啦啦——”

脚下的浅水突然上涨,数不尽的矮浪自天边翻涌而来。

一浪又一浪,层层相叠,在楮语的面前,在这片识海天地的中心,逐渐堆出一栋百丈高宽阔的浪台。

浪台隐有分层,但未待楮语看清。

“轰——”

浪台轰然坍塌。四溅的浪花拍打在楮语身上,也模糊了她的视线。

数息之后,方才浪静。

那座浪台坍塌的地方,数十丈方圆的水面静止犹如实质,不再流动。

静水高约二尺,如百丈浪台的底基。

而楮语,已经不由自主地向那静水之台走去。

一步,两步,三步……

抬步,登台!

瞬时,楮语感觉有许多东西都变得不一样了,视线更明远,耳力更阔达,整个识海世界与她的联系亦更加紧密。

一个模糊的想法在心中乍现。

转眼之间,愈来愈清晰,愈来愈坚定。

这是——

一念筑基!

楮语心有所感,豁然抬头。

默念引星术法诀,毫不费力地便有无数化作金色流光的辰宿之力自远天而来,落入之前明明已经饱和的室宿星子之中,不过一息便被转化为星韵,流过她的每一寸肌骨,没入她的血肉之中。

楮语心念一动。

一枚泛着莹莹白光的玉简出现在她面前,悬在空中,上刻四字:镜步天歌。

玉上有淡淡的纹痕,形似篆文,像一种神秘古老的文字。

是楮语以前从未见过的,新出现的文字。

可当她看清完整的字纹之后,似是天生认识这种文字一般,直接便看懂了。

这几个古字是:镜步天歌。

这是什么文字?为什么一枚玉简上要使用两种文字?

楮语打开玉简。

果然,第一卷《序篇》中的第一章《序章》,出现了新的内容。

上面画了玉简上纹痕模样的古字,后附一段解释,笔划飞扬肆意,像是手书。

「此文字名为“镜篆”。顾名思义,就是我——镜君,创造的文字(不是)。

是这样的,当我们星修修为有所成,大概一般约莫是明确道心之后,眉间会出现一个形似篆体的纹印,这个纹印呢,我将它称之为“天印”!是不是十分气派!」

看到这手书与原先《序章》全然不同的行文风格与语气,楮语颇感新奇有趣,往下读去。

「每位星修的天印对应的是各自的主星的名字,比如我的天印就是“室”字。小道友,你的主星是什么呢?」

楮语瞬时抬眸四下环望,识海内空空荡荡,只有她一人。

静默几息,低头继续看去。

「哎呀,开个玩笑,拉近一下作者我和读者小道友你的距离。不管你是谁,在什么时候看到这段文字,我都已经不在你那个世界里了,因为我肯定早就飞升了(我这么厉害应该能飞升吧?)」

楮语低笑一声。

「回归正题,我呢,就根据这些古字,创造了一套文字,名为镜篆。

其实,世间星修能点亮的主星不只有二十八星宿,还有三垣五曜诸星也可能被点亮为主星。但是三垣诸星力量太弱,无法支撑修行;五曜力量太强,修士之身无法承受,或许飞升后可以。

我这本《镜步天歌》心法,便是以主星为二十八星宿的星修们为主要对象写就的。共有九卷。

第一卷中的第二章《丹元子步天歌》是我背下来的他人的著作,方便小道友们了解诸星。

其余都是我自己写的,算是我毕生所学。

第二卷《句陈篇》中我总结了几道基础法术,除“斗转星移术”外,其余的所有星修都可以修习。

而后面七卷呢,就混有许多基础功法和密法。我用镜篆写就密法,只传我步天门宗内门以二十八星宿为主星的弟子(不加入我步天宗,还想得我密法?)。

(补充:如果万一哪天一不小心灭门了,那麻烦小道友还是帮我外传一下,多谢,祝你飞升。)」

辰宿之力的修行,首先需要有“天关”,如同灵修需要有“灵根”。天关与灵根不共存。

然后要“开天关”,意同于“开窍”。

辰宿之力在主星的各枚星子中转化成更为精纯的力量,名为“星韵”。辰宿之力转化为星韵后,便储存在体内。

星子与人全身的经脉窍穴有莫大的联系,因此星子的星芒越盛,也就是说星子越亮,星官越亮,就代表体内储存的星韵越多。

名为《镜步天歌》。

开启天关后,脑中便有了识海。

引辰宿之力入体再转化为精纯的星韵存在体内,便是星修的入门功法,名为“引星术”。如同“练气”。

灵修则是引天地灵气入体,然后转化为精纯的灵力储存在体内。

星韵和辰宿之力的关系,就如灵力和灵气的关系一样。

《序章》的落款为“镜君”,章内是关于辰宿之力的相关描述。

修行辰宿之力的修士可称为“星修”。自然,修行灵气的修士可称为“灵修”。

两年前入道时,楮语的师父传给她一本心法玉简,种在识海之中。

两年前师父带楮语入道,为她开天关。

她点亮的主星是一座由三枚星子组成的星官,乃二十八星宿中的“心宿”,又名为“商星”。

星修通过天关引辰宿之力入体,而后汇聚到识海星图点亮的主星上。

重伤后,楮语识海星图开裂,星子破碎,主星黯沉。

她引入体内的辰宿之力汇聚到识海之后,一旦尝试在星子中进行转化,就会感到剧烈的头痛。即便她强忍剧痛将辰宿之力转化为极少极少的星韵之后,也无法储存在体内。

每座星官都由不同数量的星星连成,这些星星称之为“星子”。

初得心法,内含两卷。

第一卷为《序篇》,内有两章,分别是《序章》和《丹元子步天歌》。

阅读我有成仙道,道名不可证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