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我当探墓人的那些往事》
我当探墓人的那些往事

第134章潘家园

我也笑了:“行,以后跟哥混,保准你发大财。”

没成想,这家伙却不收。

“你先用着吧,鬼市那地,没钱可真不行。”

我看了他一眼,没有多说,只是道了句谢。

“谢个毛啊,咱俩谁跟谁。”诸葛狄笑了。

总之,这望闻二诀博大精深,需要时间沉淀。

我如今也只是刚刚踏进望字诀的入门。

……

我们仨吃完午饭就出发,到潘家园摊市的时候,刚好一点。

这个时候的潘家园,可不比二十多年后。

没有大棚,没有分区,所有人都是露天练摊儿。

一眼望去,除了成堆扎在一起的摊贩,就是琳琅满目的古玩,以及游客。

而这些路过的游人,不断的从一排排真假难辨的珠宝器玉中穿行,时常会被某些显眼,或是不起眼的物件勾住了眼,情不自禁的就蹲下来‘掌眼’,然后聊几句,再议价。

价钱合适便‘请’走,不满意就继续‘淘’。

我倒是早已司空见惯了这种场景,而诸葛狄和张书仪两人却是倍感新奇,左顾右盼,但又害怕走丢,紧紧跟在我的身后。

至于为什么要带张书仪一起来,是因为我想好了,带她盗墓肯定是不行的,而我又决心踏入这行,以后时常外出,肯定是在所难免的。

因此,我决定将掌铺的事交给她,自然要带她出来学习一下,好为日后打下基础。

走着走着,我们仨很快就挤进了潘家园的腹地。

至于外围的那些练摊儿,通常是倒卖旧货杂项,非遗手作,红色收藏,以及现代工艺品的居多,古玩也有,但大多是‘做旧’和‘今玩’,也就是赝品和半赝品的统称。

半赝品是指‘物件’保存不完整,有破损,一些手艺人便会用现代工艺将其复原,你说它的真的,它又不是。你说它是假的吧,但它身上确确实实又有真品存在。

所以,我们通常就叫这种半赝品为‘珏货’或是‘残炔’。

而我今天来的目地,是为了捡大漏(值小几万及以上的古玩)赚钱,自然不能把时间浪费在外摊边上。

进入‘内摊’,可比外围热闹的多。

随处可见青铜制器,名人字画,铜钱漆器,古玉瓷罐,令人眼花缭乱。

我领着诸葛狄他们‘随意’逛了一圈,虽说是仿件居多,但真品也不是没有,可卖家大多都是行家,眼睛毒的很,想从他们这里单独捡漏,可没那么容易。

好在之前我跟我爸学过‘捡漏’三板斧。

第一种是最普遍也最常见的‘声东击西’,就是故意买一个价格昂贵的赝品,然后让老板再捎上一个小物件送你,而这个送的物件,其实就是‘漏’。

第二种叫‘一枪走’,就是扮成外地同行,将摊上所有同类物件打包,其中,就包括那个‘漏’。

第三种则是叫‘出盲拳’,需要多人配合,兵分两路,一路人装成外行,去买摊子上最值钱的玩意。

在双方讨价还价之时,你再蹿出来‘捡漏’,老板要宰冤大头,自然不会注意你,随便开个价,就把东西卖你了。

当然了,想要实施以上三点。

你的眼光可得远胜摊主,不然的话,这反过来被骗的事,可没少发生在捡漏人身上。

就拿我刚刚提起的那个‘珏货’来说,其实有很多摊主,可都知道这捡漏三板斧,所以他们就会故意摆上这种‘仿’的极真的半赝品,引诱捡漏人入套。

毕竟能在这潘家园内摊里练摊儿的主,可没一个是善茬,除了极个别的是半桶水之外,大多数都是老江湖。

一旦钱货两清,也就只能认栽了。

所以,我并不着急。

我要先看看这内摊当中,有几个摊主手上有不起眼的真品。

而诸葛狄则是不明所以,一个劲的问我是不是没瞧见什么‘漏’?

我摇了摇头,走到人较少的地方,告诉他们这其中的奥妙。

张书仪显然是第一次听说这种事,兴奋的说,这古玩行当可真有意思。

“想学的话,哥以后慢慢教你。”我笑着说。

谁知,诸葛狄那个不要脸的一听,立马谄笑起来,声音发嗲道:“哥人家也想学。”

“滚滚滚……”我有被恶心到。

但很快我就恢复正常,手指着不远处的一个摊子说:“你们看见那边卖杂项(品种混杂的古玩摊)的摊子没有?就老板穿蓝色上衣那个。”

“看见了,咋了?”诸葛狄问道。

我就他们附耳过来。

一番嘱咐之后,诸葛狄立马自信的拍了拍胸腹:“没问题,包我身上。”

说罢,他带着张书仪,径直的朝那摊子走去……

“也不知道这钱够不够。”我不免有些担心。

因为老宋告诉我,鬼市这地方的东西,向来价高,尤其是越罕见的物件,往往能出天价。

我白了他一眼:“逛你个头,我是觉得这钱不太够,寻思着再搞点。”

“捡漏?”诸葛狄顿时来了兴致:“早就听说发丘门有‘一眼断代算岁年’的本事,可惜吏爷没教我,今天你可得让我好好见识见识。”

‘额,这是老宋补偿给咱们的。’诸葛狄解释道:“早上他问起那珐琅彩瓷碗的事,我就顺口一提,老宋立马就说这事是他的责任,所以就多拿了两万给咱们。”

随后,我将老宋给的两万,分出一万递给诸葛狄。

“可别。”我赶紧摆了摆手:“我就学了些皮毛,真假能看出来,断代算年我可不会。”

断代算年,其实就是我们这门的绝学,主要是靠‘望闻’,以及丰厚的历史知识,还有对各个朝代的古玩了解,最后才能做出精准的判断。

像我爸之前一眼断出那件珐琅彩瓷碗的出处和年份,也就是‘断代算年’中的望字诀。

不过也难怪,毕竟他日后还要靠我赚钱,这点小心思,我还是能看透的。

刚好眼下正缺钱,要不是我爸留了这么几件黄货在家,别说今晚要趟鬼市购‘药’,恐怕我们几个吃饭都快成问题了。

“怎么多了两万?”我问道。

“嘿,你丫的占我便宜是不?”

“行了,不开玩笑了。”我将钱收好,这才说:“走,趁还有时间,去潘家园转转。”

“你还有心情逛街啊?”诸葛狄不解。

而闻字诀,在《发丘秘籍》上,我有一位南北朝时期的老祖宗,就特别厉害。

仅靠鼻子一闻,就能知道这件古玩在地底下埋了多长时间,出土了多长时间,甚至就连古碎品(几个年代拼凑而成的半赝品)他都能精准的说出哪些部位,是出自哪个年代。

说着,诸葛狄将一叠钞票塞回我手中。

“原来如此。”

我点了点头,没想到这老宋还挺懂事。

阅读我当探墓人的那些往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