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明第一贡生》
大明第一贡生

第六百九十二章 一丘之貉

陈宽有些担心道:“陛下,若此事真与英国公有关的话,那是不是……”

“这……”陈宽不知该如何回答。

显然这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一旁的杨鹏道:“回陛下,有锦衣卫沿途护送,以他们所报回来的消息,英国公曾私下与此人见面,或促成其……身死。”

杨鹏道:“尚还不能确证此事。”

朱祐樘冷声道:“有臣子犯错,朕也没说要杀他或是抄他的家,他就在半途死了,死得还如此蹊跷,朕认为应当细查。着令让人一定把尸身给运回来,东厂严查此事。”

“杨公公,请留步。”就在杨鹏要执行皇命,人都准备不回司礼监时,却被陈宽叫住。

杨鹏道:“有事?”

陈宽道:“杨公公,你此行往西边去,可要留心了。”

“这……陈公公的话,怎让人听不明白呢?出到京师之外,一定是要小心谨慎的。”杨鹏笑呵呵道。

一旁的韦彬冷眼相向,随后韦彬快步走出去几步,把空间让给二人。

陈宽这才凑过去道:“也都知道,在此事上,英国公不可能什么事都没做,但只要没证据,最好还是不要把事态扩大。一个执掌京师军权几十年的老家伙,他再怎么无能,手上的人脉关系也是雄厚的。”

杨鹏道:“听不懂。”

陈宽冷声道:“你是聪明人,自然知道我说的是什么。一个能让大明侯爷身死的人,再想让别人丢个命,怕也没多难。咱家跟英国公也不是一路人,可要是把狗逼急了,他也会跳墙,更何况是人呢?”

杨鹏脸色沉寂。

他看出来,陈宽不但是在警告他,更好像是在树立一种主次的顺序。

就好像在说,你杨鹏还是太嫩,有什么事最好是听我的。

“有关安远侯的事,太皇太后一定会过问的。”陈宽再道,“英国公也一定会防着这一手,他做事为求滴水不漏,当然不希望旁人去嚼舌根。咱都是聪明人,一切都是要维持朝廷的稳定。到底是东边风大,还是西边的风更强,都不该影响到咱。咱又不是墙头草。”

杨鹏道:“以陈公公之意,咱这几人中是有墙头草吗?”

陈宽摇头道:“蔡国公多不理会都督府之事,都督府内部的事务,还是交给他们自行去解决。咱最好不要牵扯其中。言尽于此!希望下次见你回来,还是囫囵的。”

这话让杨鹏皱眉。

他感觉出来,陈宽这是在威胁自己。

不过随即杨鹏也明白,因为一些事跟陈宽起了冲突,现在陈宽完全不待见他,就算他杨鹏如今为司礼监首席秉笔太监,但在地位上仍旧不及陈宽,这是遭了上司的恨。

在杨鹏看着陈宽走远之后,嘀咕道:“本以为解决一个李璋,就能摆平所有事,看来大患不在李璋身上。”

此时的杨鹏眼神中,隐约已经透露出杀意。

……

……

进入二月。

港口这边已经开始进行春播。

新作物在北方进行推广,并不是好地方,毕竟北方的春播普遍较晚,但这里毕竟是天子脚下,张周也容易控制,推广试验的结果也能第一时间反馈。

张周带着人下到农田。

当天他要完成两件事,一是教农科人员完成玉米的播种,二就是去到港口的新火车站,完成奠基仪式。

在这之前,永平府铁矿场到港口的铁路已经在修建中,进展还比较顺利,按照预期,这条几十里长的铁路,将会在当年秋天的时候竣工运行。

“张兄,这东西能吃吗?华夏人没吃过这东西,别再有什么毒素。”

朱凤跟在张周后面,他就是出来看风景的。

走到哪,他都觉得很新奇,甚至有时候还会停下来,问问是怎么回事,再或是发出一点质疑。

现场也只有他敢当面去质疑张周所做之事,旁人都只是简单遵命办事。

张周没有理会朱凤的问题,等把一排田垄播种完毕之后,又跟农科人员做了一些讲解,随后才迈着沉重的步子从田地里出来,最后连靴子也给换了。

一旁摆着桌子和木凳,是专门为张周所准备的。

港口作为张周自己的领地,这里的官员也是知道巴结和逢迎的,他们知道张周出城劝农桑,也有不少人一早就在田地之外等候,希望能跟张周近距离沟通,主要还是为了体现他们的存在。

“就在这里坐坐。”

张周也没介意旁的,没到桌子板凳那边,就在田地边坐在枯草上。

朱凤也大大咧咧坐下,拿起水壶就喝起来,喝了几口才想到还有张周在,顺手递过来道:“张兄,要喝吗?”

张周道:“不用,我有。”

等二人喝过水之后,那边在农科人员的努力之下,第二排的玉米已经播种好。

“有你在,还用他们做什么?”朱凤问道。

张周道:“今年若是收成好,他们会下派到大明各个府县,以农官的身份,去栽培,一去可能就是一两年,要教会地方官府中人。从播种再到施肥,还有后续的各种事,都需要他们学会,并且能整理和总结。”

“施肥?”朱凤问道,“是说……”

张周摇摇头道:“很多东西,现在没法跟你解释。富国强军,我们现在只做到了第二条,富国的事一直没有做到。”

朱凤笑着道:“我觉得挺好的,这里多繁华?”

张周道:“要做到富国安民,最重要的是让百姓吃饱饭,并且让他们有能力多生产,如此大明的子民数量才会增加,以后遇到一些小的天灾人祸,才不至于酿成大祸。毕竟……没多少年了。”

“什么意思?”朱凤问道。

张周起身,拍拍身上的泥土道:“以我估算,再有个几十年,就会不断出现天灾人祸,到那时,若是百姓吃不上饭,就会成为流民,到时就会出现大的变乱。”

朱凤道:“有那么强的兵刃,不怕,就说那些火器,是一般小毛贼可比的?”

张周叹道:“最重要的还是人心向背。光靠武器的锋锐,解决不了问题的关键。知节,我们要做的,是替朝廷来收拢人心,而不是为了造杀孽,不是吗?想当年大秦是何等强大,还不是被一群斩木为兵的给颠覆了?仁义乃是立国之本。”

“哦。”朱凤道,“我不是读书人,不懂那么多大道理。”

张周突然发现,自己其实就是对对牛弹琴。

这会刘贵带着人过来,在孙上器随军出征到辽东之后,就是刘贵在忙前忙后当跑腿的,不过因为刘贵是张周的“家仆”,也导致很多事做起来并不方便,虽然刘贵现在也有锦衣卫副千户的名头。

“爷,京里来人了。”刘贵道,“您回去看看吧。”

“什么人?”朱凤问道。

刘贵道:“不知道。”

这就体现刘贵在某些事情上,光有小聪明,而不能做到尽善尽美,跟孙上器这种职业锦衣卫出身的相比,刘贵少了京城官场人际的历练,这种经验只能靠刘贵自行去摸索,且有很多事……在张周看来,刘贵可能是一辈子都学不会的。

张周道:“收拾一下,我先回去。让他们把田播种完毕,最近的差事,就是让他们到永平府各地,到不同的田地环境内去播种,同时教会各地负责农桑之人。”

……

……

张周在行馆内见了形成来使,由杨鹏派过来的太监苏用。

苏用年纪很轻,大概也就二十岁,但一副虎头虎脑的样子,看上去莽撞,但眼睛里带着精光,给人一种蔫坏的感觉,张周从此人身上仿佛能看到年轻时的杨鹏。

在苏用身旁,还站着个年轻人。

“这位是我家侄公子,杨志。”苏用赶紧给张周介绍。

杨志迎头给张周行大礼道:“晚辈杨志,参见公爷。给公爷您请安了。”

张周打量着眼前比自己小不了几岁的年轻人,一副纨绔轻佻之气,那感觉就好像是个浪荡公子哥,而作为杨鹏的侄子,这位杨公子也是大大的有名,就在于曾卷入到满仓儿案,也曾是风云一时的人物。

朱凤走过来道:“杨公子?久闻大名。听说你在京师里,混得很开啊。”

“这位是?安边侯吧?给两位爷请安了。”杨志倒是显得很高兴。

一次见到两位大人物。

张周笑道:“杨公公这是把自家子侄送到我这里锻炼来了?杨公子,可别说我这里条件艰苦,不比京师那繁华之地。就说这里的规矩,也是很熬人的,如果你做得不尽人意,可别怪我不尽人情。”

杨志显得很兴奋道:“知道,知道,能跟公爷您做事,是晚辈的荣幸。”

张周道:“什么晚辈的,你与我年岁相当。”

“不是,您与家叔乃平辈论交,就是晚辈的长辈,晚辈岂能在长辈面前失礼?您就是晚辈的再生父母,您有吩咐说话就行……小人父母走得早,在家中全靠叔父,出门在外,就靠公爷您了。”杨志脸上一副很开心的笑容。

朱凤皱眉道:“这嘴还挺甜的。”

苏用道:“这里有宫里的来信,小人也是给公爷您带来。公爷……都是铅封的,小人可未曾查阅过。”

“嗯。”张周把朱祐樘的来信接过来。

随后让人去给苏用和杨志安置。

……

……

等人出去了,朱凤道:“张兄,听说过满仓儿吧?头几年,在京中闹得沸沸扬扬。”

张周道:“听说过。”

朱凤道:“听说那杨公子,就是满仓儿的相好,本还想替满仓儿申辩,把朝中几个当官的都给拉下去!不过此人也骄纵跋扈得很,在京中可说是混世魔王,比之张家那两位国舅也不遑多让,他在这里,怕给你闹出什么事来。”

张周问道:“这一座城,这种闹事的人还少了?让我怎么办?”

朱凤笑道:“我就是提醒一下你。这种人,不能看他的表面,他看起来对你尊敬,但谁知道是什么心思?小心防备吧。”

从这副神情中,张周隐约觉得,朱凤这是怕失宠。

张周琢磨了一下,大概在吃喝玩乐这件事上,朱凤跟杨志其实也是一路人。(本章完)

这天朱祐樘一直到下午,才在西暖阁内召见陈宽、韦彬和杨鹏,本是想问问港口的事,谁知这边陈宽就给他带来了柳景嗝屁的消息,朱祐樘闻听消息之后,沉默了半晌,显然此事也超出了他的预料。

陈宽道:“以御史所奏,罪臣柳景从宁夏走的时候,身体便罹患疾病,一路上都不见好,也才刚撑过半途,人就已经……”

这会不但是陈宽,旁边两人也听出来,皇帝对张懋是有多不信任。

“马上派人去迎。”朱祐樘道,“一般的人,估计也不管用,杨鹏,你去一趟。”

朱祐樘在没有上朝的情况下,决定了两位会试主考,一位是翰林学士兼礼部右侍郎的王鏊,另外一位则是翰林院侍读学士刘机……至于刘健和李东阳所猜测的,皇帝可能从内阁现有三人中选一人出来当主考的事,并没有落实。

朱祐樘这才开口道:“没有什么蹊跷之处吗?”

“奴婢领旨。”杨鹏也有些疑惑,这怎么落到自己头上来了?

在京城呆得好好的,居然让自己去执行外差?

……

也近乎是与此同时,另外一个消息传到了京城。

因宁夏花马池一战中有懈怠军机之罪的安远侯柳景,没有撑到回京,而是死在了半途中。

二月初二。

“你想说什么?”朱祐樘道。

陈宽似乎意识到,自己原本要说的话,可能会犯冲,他急忙道:“奴婢之意,让柳景的尸身和英国公一路分开走。”

朱祐樘点头道:“这是为防止有人想毁尸灭迹!”

……

三人从西暖阁出来,后续皇帝连奏疏都不想批,只让司礼监内部自行商定,大有一种撂挑子的意思。

朱祐樘道:“你的意思是说,英国公为了逃避追责,让柳景一个人承担了过错,让他自裁了?”

皇帝此举似乎就是想告诉天下人,在这次会试中,他所信任的就是翰林院的人,而王鏊是可以作为跟内阁大臣近乎一样的待遇。

因为此事并不是经过廷议而出,消息公布之后,本来还算是合理的事,却偏偏不少人去解读,甚至很多人认为此二人不适合共同开主考这次的会试,形成了在京师官场中一次不大不小的清议。

阅读大明第一贡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