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精神的解放》
精神的解放

人为什么会孤独?

自由主义到底是怎么产生的?在西方文化里有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这两种命题判断范畴,而且成为了学生必须要掌握的一种逻辑思维训练的工具。这和自由主义的诞生有着很大的关联,在自由主义诞生之前的古希腊时代人们觉得追问幸福是什么和追问世界是有什么构成的是一样的,它们都有着明确的答案。希腊人认为什么是幸福、什么是自由、什么是勇气、什么是爱,这些问题和宇宙有多少星星、太阳温度有多少度一样,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实体,有标准答案。也就是说在古希腊时代,人们认为价值观和自然客体一样存在着唯一答案,只是说因为我们的智慧不够,暂时还没找到这个答案的本质而已。因为古希腊时代把价值观当成了实体,所以在中世纪以及中世纪后期的宗教改革中因为价值观的分裂,人们开始为了捍卫自己的价值观而展开了漫长的斗争。宗教战争彼此起伏,人们生活在动荡、困苦和信仰危机中,人们的价值观经历了巨大的碰撞、对抗和融合。所以欧洲人开始反思,我们内心追寻的价值真的是一种实体吗?它有标准的答案吗?天主教和新教的分歧是不是真的不能调和吗?基督教和***世界有达成共识的可能吗?在这样的一种反思下,自由主义在欧洲诞生了。

而自由背后的代价又主要由第九章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带来的分裂”和“自由主义的威胁”两小节所构成,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在此再次的将这两小节引入:

—————————————————————————

有了自由主义后为什么世界和社会的分裂越来越严重?为什么自由主义能将一个世界分裂成无数个世界?

为了更好更容易的揭开这个答案,首先我们要先知道自由主义的起源。

而对自由真正的威胁正是那些标榜着自由的新自由主义者对自由的伤害。因为真正的自由主义者为了不和那些正在毁灭自由本身的新自由主义者混为一谈,所以他们无奈被动的一再更改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才叫自己“古典自由主义者”、“保守主义”等等。而所有那些对自由的毁灭都起源于那些高喊着自由的激进主义者的一腔热血,比如法国大革命,它对法国的伤害到现在也没能完全的恢复。正式因为这样的原因让有过亲眼目睹法国大革命的英国保守主义大佬爱德蒙伯克都无奈的说到:为了真正的拥有自由,我们必须约束自由。但巧的是阿克顿勋爵也是继承了洛克和爱德蒙伯克的自由主义精神的人而且也传承了英国自由主义精神根植于传统这一习惯。所以我们再详细的讲下阿克顿勋爵的自由的四大威胁。

在关于阿克顿勋爵的自由的四大威胁中,强人对权力的集中渴望这一点光从字面上就非常好理解也无需多解释,同时这也是任何一个时代都无法逃脱的宿命,包括欧洲也会经常出现拿破仑和希特勒这样的人。所以关于四大威胁中的第一条我们就不多解释。

接下来我们解释四大威胁中的第二条: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底层老百姓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其实是社会最大的不稳定因素。尤其是这从最近几次的美国大选就可以明显的看出底层百姓选民表现出了明显且强烈的撕裂和对抗。而这归根结底就是公平和自由的撕裂、穷人和富人的撕裂、均贫富和保护私权的撕裂。尽管如此到最后美国上层们依然是分田分地一片忙,基本每次都是老一套,所以美国的新移民和底层百姓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可能会是美国未来衰败最大的原因之一。因为人们的思维总是容易掉进一个陷阱会觉得自己的不幸总是他人造成的,尤其是最容易怪在那个比自己富有的人身上。其实跟他人半点毛关系都没有,因为一个人的绝对选择权掌握在自己的手里。所以,只要底层人民的这种思维意识不改变,只要底层人民的这种思维基础还在,那么当贫富差距达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自然就总会有平均贫富的冲动和想法。为此阿克顿勋爵觉得:穷人对不公平而导致的财富不平均的怨恨是和平时代自由面临的最大的危险。

第三条:无知和迷信者对乌托邦的向往。其实从柏拉图那个时候开始,人类的每一个历史阶段都有无数的乌托邦爱好者,那到底什么是乌托邦呢?其实乌托邦就是人类自己想象构建出来的一个理想的完美的天堂,那里和谐共处、人人平等、没有压迫,是人们典型的衣食无忧的世外桃源,这个天堂类似于太平天国塑造的乌托邦一样所有的一切都是平等均匀的。但不管是太平天国还是柏拉图、傅立叶、拉伯雷,乌托邦看起来都是那么的金光闪闪温暖的像个太阳让人向往和期待,而结果却只有一个那就是被无情的打脸而且是往死里打的那种。比如拿我自己来说,活到现在工资没有超过一千八,每天永远吃不完的沙县国际和猪脚饭。那么乌托邦的构想为什么永远无法实现呢?乌托邦之所以无法实现的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人性恶或不着边际的空想而是因为其底层逻辑是构建理性的问题,人类所有存在的制度都是演化出来的并不是人类理性设计出来的,因为人类社会的复杂性是远超人类理性本身的,所以基于人类理性设计的乌托邦怎么可能实现?因为它根本不符合自发秩序,所以它注定是会失败的。

那么自由的四大威胁的源头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就是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理性主义最大的问题是理性的自负,不管科学怎样的发达也不管科学发达到了什么程度,这个世界都有一种不是人力能驱动、控制、改变的终极驱动,而这个终极驱动在经济学里就是市场,在物质世界里就是自然,在精神世界里就是上帝,而人类的理性主义是不可能可以僭越这个终极的。因为,人类的理性怎么僭越市场无形的手,又如何做到洞悉真正的客观本质,也不可能在精神世界达到神的高度,所以人类的理性主义是无法僭越这个终极驱动的。但是激进主义和理性主义他们就是觉得可以人为的设计一个完美无瑕的世界,比如柏拉图的理想国、傅立叶的乌托邦,他们所有一切的制度都是最优的理性设计,而他们为了实现这个目标甚至可以用集体的名义去牺牲个体以及个体的利益,因为这是为了他们崇高的理性而必须付出的代价。而阿克顿勋爵却认为:那些以集体的名义牺牲个体的伟大口号都值得怀疑和不值得推崇以及需要重新审视。阿克顿勋爵之所以这样认为是因为任何人都可能或者可以压制自由,不管他是权力人物还是宗教领袖,哪怕是普通的底层百姓都有可能或可以压制另一个普通底层百姓的自由。所以为了保障自由,在任何情况下个人自由都应该优先于集体利益,说白了就是个人的自由要比集体的利益更加重要

第四条:无信仰者把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无信仰者把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这一条牵扯到信仰、以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为了更好的阐述和理解,所以把第四条分成三部分:信仰、积极自由、消极自由;来分别阐述。

信仰:要知道一个人有没有信仰,首先需要知道信仰的定义。信仰指的是:一个人自发对某种思想或宗教或追求的信奉敬仰。顾名思义,如果一个人有对一种思想或一种宗教或一个追求的信奉敬仰,那么这个人是可以被定义为有信仰的人,反之,如果一个人没有对任何一种思想或任何一种宗教或任何一个追求的信奉敬仰那么可以被定义为没有信仰。说直白了既没有思想又没有宗教又没有追求的人是没有信仰的,在思想、宗教、追求这三样中有任何一样是信奉敬仰的那么就是有信仰的。所以说没有任何追求的人是没有信仰的。比如生活中那种没有自己独立思考能力他的思想完全是随波逐流、见风就是雨、道听途说,又没有任何的宗教,对自己对生活也没有追求过一天是一天的人,这就是典型的没有信仰。

在阐述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前先介绍下以赛亚柏林,以赛亚柏林是20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政治哲学家也是西方思想史领域的奠基者,而他的两种观念“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已成为现代文明的共识。所以以赛亚柏林也因此被誉为20世纪最后一位伟大的自由主义知识分子和欧洲的良心大神。自由主义是西方最重要的思想流派,他深刻塑造着我们的世界,从最早英国洛克的古典自由主义的奠基到约翰斯图加特密尔对自由系统的阐述再到以赛亚柏林对自由的分类,英国一众思想家对自由主义的产生、发展做出了深刻的贡献。自由主义其实说白了就是英国的一脉流传。以赛亚柏林提出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概念则是当代社会对自由主义最深刻的洞察。

积极自由:说白了它是一种主动的状态,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想法主动的实现某件人们想做的事情。比如说你妈觉得你瘦,她不管你吃得下吃不下、想吃或不想吃她都要让你吃两碗饭和她觉得有营养的菜。比如你妈觉得你冷或者她怕冷,她不管你冷不冷也不管你愿不愿意、想不想,她都要强制性的给你穿上大棉袄。比如你爸不喜欢这个工作或者觉得你不适合做这个工作,他不管你喜不喜欢也不管你到底能不能胜任这份工作他都要强制性的让你去做他喜欢的他觉得能赚钱的工作。再比如你爸不喜欢你的对象或者觉得你的对象配不上你,他不管你到底爱不爱你的对象也不管你的对象是否真的配得上你,他都要强制性的把他喜欢的他觉得配的上你的对方介绍给你。以上这些例子这就是典型的积极自由的代表,因为当他完成了这件事情后他的愿望就达成了,他也实现了自己的积极自由。说白了就是你去哪里、想干什么、吃什么东西,在这整个过程中没有人干涉你,这些完全是由你自己的意志去决定的,所以积极自由就是主体如何通过行动去实现意志的这样的一个过程。

消极自由:以赛亚柏林认为消极自由就是一个人有免于被干涉的自由,不管你想不想、愿不愿意做一件事情,你都不应该被外界所干涉。如果你为了好看不想穿棉袄,那么不管是谁都不能让你穿棉,如果你不想吃、不喜欢吃某样食物,那么不管谁都不能让你吃这种食物,如果你不喜欢、不愿意做某份工作,那么是谁都不能让你做这份工作。而这个时候你的愿望达成了,你也实现了你的消极自由,消极自由就是不管外界有多大程度的控制你的内心,你都保持自己的选择,它是一种主体和外部世界的对抗。所以根据消极自由的特性,消极自由也有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你的意志不一定是最完美的理性,也就是说你的理性所作出的这个决定不一定完全是对的。但是你坚持自己的自由并不是为了完美而是为了避免外部世界对你个人意志的强制而导致恶的发生。比如某个人为了实现自己的消极自由他对抗外界的控制保持自己的选择,虽然他的选择不是完全对的,而外部世界对这个人意志的强制,最后遭到这个人违反法律的报复,这就是外部世界对个人意志的强制而导致的恶的发生。就像你爸觉得做金融能赚大钱,他不顾你的反对不顾你的意志强制性的一定要你选择报考金融专业,虽然这看上去是你爸的一个完美理性决定,但是这会导致你失去真正适合你的真正你热爱的职业。这种对个人意志的僭越是人类社会发生一切胁迫、绑架的罪恶的根本。外界可以不知道不了解你的意志是什么但是可以引导你朝着多元化方向去接触从而达到让你自己筛选出符合你自己意志的选择。在以赛亚柏林的观念中,消极自由是更高级的自由,因为它避免了个体被一群积极自由的人去绑架的罪恶。比如抽烟有害,全世界的政府都不提倡人们抽烟,但是不提倡不代表可以剥夺人们抽烟的权利不代表可以把烟民手中的香烟夺走,抽烟是你自己已经认识到了抽烟的危害后自我意志的选择,你知道这不是件好事,你也知道政府是为了你好但是你依然有抽烟的权利,外界可以劝导你但是他们不可以强迫你,你抽烟的权利不可以有任何人干涉也不可以有任何人走到你面前说为了你好把烟掐灭。但是你抽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恶果必须要你自己承担。但在社会实践中,消极自由会带来很多灰色地带和行为,比如抽烟、喝酒、堕落、颓废、放纵或者过着某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所以有人就会觉得我们必须强制他们改变,而这时候人们对消极自由的干预就产生了,比如成年人玩游戏就是典型的社会对消极自由的一种干预。既然是这样,那么为什么以赛亚柏林还要推崇消极自由呢?确实,消极自由并不是一种最佳的理性状态,但是它能避免恶的发生,消极自由并不是为了建立一个柏拉图的理想国也不是为了拥有一个傅立叶的乌托邦,而是你可以拥有不认同、不住在这个理想国和乌托邦的权利。古往今来,悲剧都是人类一群自认为完美理性主义的人所一手造成的,他们用自己的理性为了实现自己的积极自由而去绑架他人的消极自由,比如希特勒就是用自己的意志把德国人民拖入到万劫不复的地狱。而库布里克的《发条橙》对消极自由的探索到了一个极深的地步,这个电影提出了很多极为深刻的问题,比如一个人的内心有没有邪恶的自由,法律惩罚犯罪是对行动的惩罚还是对意志的惩罚。一个人犯罪自然是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但是通过强制性的洗脑把一个犯罪的意志给洗掉,这是不是属于对自由的干涉。提倡消极自由是为了保持一种个体意志的独立不让外部世界干涉个体的意志,但是消极自由不是为所欲为。所以消极自由也必须遵守约翰斯图加特密尔的自由定义,那就是你的自由不能妨碍和伤害他人,你的内心可以保留自己的世界,不管多黑暗多邪恶那仅仅只是你的内心而已,因为法不诛心,但是你把内心黑暗邪恶的观念付诸行动伤害到他人那就必须要面临法律的惩罚。以赛亚柏林对消极自由做了一个非常好的诠释,他说:解放一个人就是把一个人从偏见、愚昧中解脱出来,让他自己做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告诉他你应该拥有什么样的命运。

从以上以赛亚柏林的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我们可以总结出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是积极自由和消极自由的混合体,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积极自由体也没有任何一个人是绝对的消极自由体。因为人会根据时间和空间的不同改变自己的意志,而这个意志有时候是积极自由的有时候是消极自由的。但不管我们是处于何种意志何种自由状态,我们都不能没有信仰的把放纵和自由混为一谈。因为积极自由有积极自由的好坏,消极自由有消极自由的好坏,不管你是处于何种自由状态,你都不能绝对的偏左或偏右,因为任何的绝对都是掉入深渊的开始也是放纵的代表与开始。只有遵循规则和秩序的基础上内心保留自己的世界,不把自己的意志建立在妨碍和伤害他人的基础上才能尽可能实现真正的自由,否则终将迎来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一个没有任何追求的人怎么会有信奉敬仰,一个没有信奉敬仰的人怎么会有信仰,一个连信仰都没有的人又怎么能分辨出放纵和自由的区别,一个分辨不出放纵和自由的区别的人又怎么会有信仰,所以无信仰者将放纵和自由混为一谈是对自由最大的威胁之一。

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导致了个人主义的崛起,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又产生了自由主义的崛起,人类也从此摆脱了神和自然的双重枷锁,我们的意志从此也不再被神控制,我们的肉体也摆脱了自然的禁锢。而当身体和精神真正出现自由的时候,孤独也伴随而生。科技革命也导致大规模的城市化得以实现,而城市化又带来了必然的分工。因此,就是因为这样的双重改变,带来了人类组织形式的重大变革,以往基于血缘和宗族的组织形式也走向了坍塌,从而转向了基于个人意志的社群主义。宗族主义和社群主义是迥然不同的,宗族是基于血缘关系的群体,而社群是基于价值观和自由选择的群体。就像现在每个视频号下面的粉丝都是没有血缘关系的,但是他们却代表了一种大体相近的价值观,而这就是社群主义。社群主义是基于价值观的认同,所以理论上现代人应该在社群主义里找到归宿感和家园,但是为什么人们依然还是普遍的感到孤独、存在孤独?因为和宗族主义客观存在而超稳定的血缘关系不同,在不同的认知能力环境中,人的价值观总是在不断的流变迭代,正是因为这种价值观的流变让人们的孤独感愈加愈重。从宗族主义到社群主义的转向中,人们打破了原有宗族和集体的束缚走向了原子化的个体。原子化个体让人获得自由,但也意味着丧失了身后精神母体的支撑。当你从一个由亲戚朋友关系网编织的小县城来到一线城市,在打破原有宗族束缚的同时你获得了个体自由,但是从此你必须一个人吃饭、一个人睡觉、一个人上班、一个人做所有的事情同时也一个人解决前所未有的人生难题,一个人形单影只的挑战巨大的森林城市。现代性确实赋予了我们自由,但是也带给了我们无尽的孤独,并且是毫无选择、强买强送的那种。而现代性也即将摧毁婚姻和家庭这个人类最古老而又稳定的组织形式,在个人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不再结婚,即使结婚,多数个体也只是把婚姻当作成实现个人主义目标的工具和方式。当然,在这里作者本人个人看法是:虽然婚姻是爱情的坟墓,但没有婚姻的坟墓倍感孤独,且个人认为没有婚姻、爱情的人生也是残缺不全的人生,但是不管何种形式的人生,都是独特且唯一而又珍贵的人生。

欧洲一项社会学研究表明:1960年,94%的成年人都结过婚,而到了2009年,只有52%的人有过婚姻经历,与不婚现象同时发生的还有人们结婚的年龄越来越大、离婚率越来越高、人口出生率越来越低,光单单在日本每年就有超过3万名未婚孤独老人死在家中无人知晓。个人主义对婚姻和家庭的颠覆正在逐渐成为人类文明的一个不确定性变量,作为古老的且人类最基本的构成单元,家庭所承载的繁育的价值正在被个体价值所取代,个人主义催生了普遍而浪漫的爱情观,但这却和婚姻毫无关系。婚姻只是保证了女性生育和抚育后代的稳定性,和个人主义基本上是毫不兼容,个人主义的终极价值观是今生今世已经足够,不再愿意承担牺牲自我去铸就人类基因长城这一伟大责任。现代性铸就的孤独的囚笼我们无法通过回归到宗族时代去破解,因为人类一旦看到广袤的世界就没有人愿意再回到洞穴时代,而现代性难题只有通过现代性本身去解决,因为现代性是一曲写满孤独与自由却不可回放的乐章。

但人类向内的探索似乎没什么起色甚至是到了举步维艰的地步。因为自由主义对不同价值观的尊重,为此世界产生了越来越多的对抗、纷争、矛盾、猜忌、战争。包括直到今天宗教战争的阴霾依然笼罩着全人类,不同意识形态的斗争依然是如火如荼。为此人们越来越陷入自我的价值观而不想去再听别人的解释,而信息茧房也就是这样慢慢形成的,因为价值观成为了一道永恒的高墙让无数人身体近在咫尺而心灵却相距万里千年。

自由主义提倡个人自由、个***,它主张个体的意志和精神,这种自我意志的张扬和西方的后现代文明融为一体。比如西方的那些颓废的嬉皮士、堕落的朋克青年似乎都成为了自由主义的典型反面教材。在自由主义之下,因为价值观的相近又形成了所谓的社群主义,但是不同的社群主义又因为价值观的分裂而导致产生更加尖锐的对抗。于是无数的粉丝、后援团、饭圈人开始了他们的征服之旅,这些人往往以键盘为武器以文字为炮火开始了每日孜孜不倦的互联网世界大战,就这样世界被他们分裂成了无数个平行宇宙。从此大家渴望的统一的价值观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难道这全是自由主义导致的错吗?并不是!这都是人们对自由主义的定义和认识不够清晰明确的情况下滥用自由主义观念而导致的结果。自由主义的多元价值观导致现代人被逐渐原子化,而原子化又是现代人中人们普遍孤独的深层原因。

所以很多人对看书本身就是抗拒的,更多的人还是喜欢娱乐,基本上没有什么太多的人去抗拒娱乐,所以你让他去学习这本身就是逆道而行。这就相当于我们幻想着改变世界,到最后却变成了拯救自己,而拯救自己的出路就是要与大众同频,不然你就会面对孤独。孤独其实并不是多数人所了解的因为自己是一个人而感到孤独,而是就算你身边有很多人,但是你无法跟他们进行思想上的沟通,说白了就是当思想不能流通的时候这才是人类孤独的根本。而这根本的背后是什么?是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代价,而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的关系是自由主义是建立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之上的。现在我们来说说个人主义和自由的代价:

300万年前那个跨过红海的非洲智人面对西亚一望无际的大漠孤烟会怀念自己草木葱茏的故乡,就像奥德修斯走过死亡之海的惊涛骇浪,却依然坚定回家的方向,人类从脱离母体那一刹那起就注定了孤独,而这就是自由必然的代价。

自由主义导致了人与人之间形成了永恒的心灵孤岛,而这又到底是文明的进步还是倒退?关于这点我们需要再次引入第九章自由主义——“自由主义的威胁”

————————————————————————

自由主义的威胁

再到中世纪时期,人们同样也不会产生普遍的孤独。因为除了奥古斯丁、阿奎纳等等这种吃饱了没事干的知识分子、神学家,神的意志笼罩着全人类,人们把所有一切的心灵观照全部毫无保留的奉献给了神,所以导致那时候一切都是神的意志、一切都是神的安排。就这样那时候的人类被弄的每天稀里糊涂的跟着神过日子,个体更是不需要去思考,即使思考也是毫无意义思考了个寂寞而已。在这个时期内,神性用前所未有的体验消极了个体自我的审视,让人类在压抑的中世纪活出了云淡风轻、随风而去的佛系人生,因此中世纪人类的活法不知道你有没有看懂,反正我是看不懂。

直到近代,大众的孤独感才开始真正的萌芽,甚至到现在大众的孤独感都已经是长成了参天大树了。因为,近代科学革命以超强的物质创造力几乎让所有人摆脱了繁重的体力劳动和温饱的困扰。所以,精神思考已不再是金字塔顶端的贵族和知识分子的专利,相反,成为了大多数人都面临的一个考验和问题。

人总是喜欢说教,我们总是喜欢教育别人,而这种习惯可能来源于基因的传承。但有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大众喜欢学习吗其实学习对他们来说只是挂在嘴上为了彰显自己与众不同的台词而已,即使买了书也是放在那里的一个摆设而已。

而自由主义就是提倡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多元、尊重不同思想、尊重不同信仰人的内心秩序。把所有的美好、幸福、审美价值偏好等等全部交给个人去选择。自由主义实现了一个伟大的转向,它把公共权力赶出了人们的内心,从此公共权力只关心秩序和安全,它不再涉足人们的内心。当然,自由主义的起源还有另外一种观点:他们认为自由主义的诞生和西方个人主义的诞生同时发生。它们都起源于亚理斯多德逝世到斯多亚学派崛起的这段时间。这段时间是希腊化时代,随着亚历山大的征服,欧洲战火蔓延,人们从关心城邦政治到退缩到只关心自己的内心世界,于是就这样个人主义诞生。而自由主义也在个人主义的基础上诞生,可以说没有个人主义就没有自由主义可言。自由主义的诞生是人类文明的一个伟大时刻,因此人类文明产生了一个划时代的转向,人们开始知道自己内心的认知不是一种实体、不同的人不需要遵守一套共同的价值观。人们把内心的价值从科学和政治哲学中抽离出来,科学和政治哲学负责外向探索自然的本质和秩序而另一条是通往人们内心的探索,关于幸福、爱情、美、自由等等,这条路正好就催生了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

不管是源于宗教改革还是起源于希腊时代,自由主义的诞生都是人类文明漫漫长夜的第二盏灯塔。在自由主义诞生前,没有一种文明、一种宗教会把价值层的认知和自然客体的认知区分开来。大多数文明不能容忍不同的意见和价值观,他们认为价值观就是一种实体,有标准的答案,而不符合标准答案的就被他们列入异端邪说的范围。因为这种认知,所以导致多数文明不允许不同的价值观存在,而世界也因为这样的原因出现了诡异又沉默的大一统。这种向内和向外的分离、心灵和物质的分离和笛卡尔的身心二元论、康德的物自体现象二元论都有着密切的思想关联。

在笛卡尔后的400年里,人类的外向探索可以说是硕果累累,它产生了辉煌的现代科技也征服了星辰大海。比如现在美国的马斯克要殖民火星这就是一种典型的外拓的伟大的胜利。

阿克顿勋爵说:每个时代,自由都面临着四大威胁。强人对权利集中的渴望,穷人对财富不平均的怨恨,无知和迷信者对乌托邦的向往,无信仰者将自由和放纵混为一谈。

阿克顿勋爵的关于对自由的四大威胁说的可谓是真知灼见极有先见之明。因为我们反观整个19-20世纪全球民族主义的激进、狂奔,又再看21世纪西方社会的大撕裂和新自由主义对自由的伤害,可以说我们社会的一切问题全部在阿克顿勋爵的这句话上体现的淋漓尽致也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自由主义带来的分裂

现代人的普遍孤独到底是有什么造成的,当我们追溯人类文明的时候会发现一部文明史就是人类走向孤独的历史。在史前期人类不会孤独,因为采摘打猎寻找植物碳水和动物蛋白是每个人都要面临的考验。所以,一个人所有的时间都在和自然抗争,生存永远是放在第一位,哪有时间和精力来孤独呢,就算有也早就被饿死了,而且基因也不会传承下来。至于爱情的孤独那就更不存在了,那时候没有谈恋爱一说,所谓的恋爱也是简单直接直奔主题,看中了哪个姑娘都是直接敲晕了然后扛回洞里去的。因为大家都是原始人,忙得很。

而到了农耕时代,孤独也和大众没半点关系,因为农耕时代的生产力虽然大幅提高了,但是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样会泯灭大多数人的思考和想象。同时,农耕时代人类也进入了血缘宗族关系,因此,等级、礼制同样也会消灭大多数人的孤独感。所以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只有真正的上层人才有独立思考的时间,比如古希腊的各大圣贤们以及中国的孔子等等,因为他们绝大多数都是贵族,因此孤独就这样出现在一个非常狭小的精英阶层之中。

阅读精神的解放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