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

第七章:天圣,二圣人也!

这些年我们一直都忙于内斗,没来及关注周围,你还以为是先帝在的时候吗?

你那位燕王兄在漠北做些事情难道你不知道吗?

上一任安北大都护死在乱军中,如果你没有丝毫怀疑的话,为什么要把安西大都护调过去。

伱的秦王兄,永徽三年后,连一封信也没有送回来过,妾身得到消息,仅仅永徽五年,他就和燕王恪通了十三封信,信能送到哈拉和林,却送不到长安吗?

元德元年的时候,吐蕃进攻青海道,结果青海道被攻占三州十三县,青海道上的王公六国,处于对吐蕃的第一线,却有四个几乎称得上毫发无伤,这其中的原因是什么,你不会不明白吧。

如果不是这些年府兵没有出征,同时实行分封制度,大幅度节省了军事成本,那现在从府兵开始,应该已经进入破产破家阶段,不仅仅是府兵,普通百姓也开始进入破产破家阶段了,大概二十年左右,就会开始出现大批流民。

同时基层的官吏已经换了不止一波,之前你说过的权贵太过昌盛问题,已经在基层出现,开始利用各种手段加赋税,十年到二十年内,就会有百姓不堪忍受。

这些都是随着时间推移,一个王朝注定会出现的问题,军事和经济上的崩坏,难以避免,这要看你的手腕。

政治上的危机则更为显著,我听薇薇说过,你很聪明,一眼就看到了分封对唐廷中央的巨大威胁,你不是天子,对李氏宗亲没什么感情,所以想要对他们开刀,整肃朝廷威望。

我并不反对你这么做,强干弱枝本来就是正道,维持中央朝廷的强大,是必不可少的,但我要说一些事情,希望你在挥舞刀子的时候,能够将这些考虑进去。

去年朝廷在军费上的开支,大概在岁入的两成,这個数字有多低,你执政这么久,应该很明白,能有这么低恶军费,就是因为边疆的大部分开支都由那些边境分封的王公承担了。

对于燕王你要谨慎,你可以将燕王看作一个李氏宗王建立的北境游牧帝国,历来都是中原的大威胁,开战要慎重,而且如果中原和燕王发生战争,让那些心怀复国梦想的突厥人和铁勒人,从中找到空隙,日后对中原的威胁更大。”

洛苏所讲的都是堂皇正道,和武曌的路子有些冲突,武曌喜欢剑走偏锋,但她听的很是认真,毕竟她现在是真正和李治并列的统治者。

武曌没说话,静静等待着洛苏接下来的建议,“让一个帝国保持政治稳定,只有两个办法,削弱周围难以做到的话,那就是增强自己,现在所有人都搞些小动作,而依旧臣服于朝廷,原因很简单,虽然经历了一番争斗,但结束的很快,朝廷所掌握的力量,并没有什么变化,只是将长孙一党赶走了。

你和天子能够和解,这非常好,不要耗在内斗上。

既然天子现在没有精力处理事务,你又有这方面的才能,而且我看你的面相,是长寿的面相,那你就要彻底确立自己的政治威望。

让臣民都知道天子的身体好坏,都不影响帝国的未来,名正言顺非常关键,你现在垂帘听政,这不够,要走向台前,不要让人认为你是借着天子的权威发令,而是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是你的意志。

先从年号上改变,元德可以废除掉,天圣,二圣人也,用这个年号来告诉所有人,现在大唐是二圣临朝。

而后就要从各种礼仪等方面,都将你的位格提升,你现在虽然是皇后,但位格却比天子差不止半截。

当初皇后是搭配皇帝的,本来就比皇帝矮半截,后来皇帝又矮了天子半截,导致皇后听起来不足以震撼人心,改成天后,冠上天这个字眼,就能让内外肃然,有利于增强你的政治威望。”

武曌听的眼中闪闪发亮,她和李治都有一颗艺术家的心,很喜欢改年号以及各种官职的名称,而现在洛苏所说的,就让她觉得很高级。

“你虽然不是君王,但现在已经和君王没有太大区别,那就要学会用增强神圣性的方法,来增强自己的统治,我给你举的例子,你举一反三,应该知道如何去做。”

武曌愉快的笑道:“国师放心,予知晓,当初国师和先帝分封诸王公,不知国师对诸王公的未来,可有什么看法?”

洛苏知道她这是在问,如果她用些酷烈的方法收拾那些外封王公的话,洛苏会不会阻拦,洛苏径直摇了摇头,“分封不是护身符,分封在青海道的那几个王公之国,如果是我的话,现在已经废黜他的封国,废为庶人,乃至于带回长安斩首了,现在还能活着,是天子和你手段太温柔了。

分封王公是让他们去做事的,做不了事的,甚至还要反咬一口的,该死就让他去死。”

武曌闻言顿时开怀,“有国师这句话,予就能放开手脚去做,不需要再畏首畏尾了。”

这话就有些杀气腾腾了,她早就看那些李氏宗亲不爽了,尤其是自恃在外有人的李氏宗亲,比如李泰就有两个庶子,并没有在齐国做官,而是在中原做官,这样的李氏宗亲不少,是朝廷中反对她的主力。

武曌认为这就是典型的内外勾结,如果抛去宗亲的身份,这就是内朝臣子勾结戍守边疆的藩王,无论在哪个朝代,都属于取死之道。

洛君薇见状带着些许担忧的开口道:“皇后,当初支持你的外朝宰相,有老死的,有被贬斥的,其余人都青黄不接,你在外朝现在的话语权降低,这是很危险的,你必须尽快在外朝补充力量,内外相合才能够稳固执政。”

洛君薇一提这件事,让武曌也有些觉得头疼,她情况比较特殊,能够支持她的力量并不算多,尤其是外戚力量,她和武氏的关系很差,她的那些异母兄,基本上都被她报仇一直流放到死,姐姐这边的贺兰敏之也是个不成器的,而且和她不是一条心,杨氏则根本看不上她,想到这里,她犹疑道:“似乎只能将我那些侄子们召回长安了。”

洛君薇一听立刻说道:“那些人都是你的仇人之子,而且你也知道,都是一群不成器的,召回他们还不如将你外甥女和外甥女婿召回来,起码我洛氏子弟的能力还不错,能帮你一把。”

洛君薇本来只是随口吐槽,但却直接让武曌眼中亮了起来,她目光熠熠的盯着洛君薇,“薇薇,你说的对啊,我之前怎么就没想到呢?”

诶?

洛君薇有些懵,“你的外甥女婿还没有加冠,就算是破格提拔也难以提拔到高位啊。”

武曌却已经兴奋起来,她越想越觉得合适,眯着眼笑道:“薇薇,你就等着我给你的惊喜吧。”

……

太极殿中,当诸位宰相走进殿中后,皆被殿中的格局所震撼,往日里天子坐在上首御座,皇后隔着帘子听政,但今日却连帘子都没有。

那里只有一个更大的御座,皇后就堂而皇之的和天子一起坐在上面,她穿着华丽的皇后服饰,显赫富贵堂皇。

宰相刘仁轨见状立刻厉声道:“皇后怎么能和天子一起坐在御座之上,这岂不是阴阳颠倒,天地失序?”

武曌眼皮都不带眨一下的,李治反而安慰道:“皇后知政事,朕身体不好,这般可以更快的和朕反馈诸位爱卿之事,为国事计,爱卿就不要在意了。”

武曌就好像没听到这些话一样,表情一变不变,刘仁轨还想要再说什么,直接被好友拉住,“算了,本来也不是什么大事,前些时日的传言,你忘了?”

刘仁轨立刻就是一个激灵,咬了咬牙,最终还是颇愤怒的坐下。

见到一场风波平息,诸位宰相都松了一口气,虽然现在政事堂中,站在武曌一边的宰相因为各种原因,已经几乎没有,但武曌掌权多年的威势,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喘不过气来。

在会议刚刚开始,所有人都没想到武曌就直接扔出了一个大事,将所有人都震住了,“英国公薨逝,先帝的三位顾命大臣,只剩下雍国公一人,雍国公永徽年间出镇安南大都护,数年过去,予以为,应当召雍国公回京,担任尚书左仆射,诸卿以为呢?”

把雍国公召回来?

所有人都不约而同的将目光投向了李治,当初长孙无忌被流放后,雍国公洛玄凌就跟着出镇了,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因为洛玄凌给长孙无忌求情而导致的。

现在皇后要将雍国公召回来,天子怎么看呢?

李治微微苦笑,朕能怎么看,现在事情还由朕做主吗?

他微微笑道:“皇后所言极是,朕也有多年不曾见雍国公,甚是想念啊。”

这件事很快就一致通过,谁敢阻拦雍国公洛玄凌回来,那可真就是找死了。

但所有人包括李治都在疑惑,皇后为什么要把雍国公召回来呢?

雍国公是先帝的忠臣,是不可能转向皇后的,就算是召回来,也给不了皇后什么帮助,她这种工于心计,心狠手辣的女人,怎么会做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呢?

武曌云淡风轻又开口道:“从贞观时,外镇大将立功后,就要入三省,所谓出将入相是也,陈国公洛玄云,历任安西大都护,转迁安北大都护,于大唐边境累功甚多,永徽以来,无出其右者,应当入掌宫禁,出进三省,诸卿以为呢?”

陈国公?

一个颇为陌生的名字,从贞观年间就已经不在长安,任谁都不会想到他也有进入三省的一天,而后诸宰相就想起来了,貌似皇后的外甥女,嫁给了陈国公的儿子。

幸好当初李治的龌龊心思只在少数几个人中知晓,即便如此,李治现在也有些坐立难安了,尤其是武曌还特意问他一句,“天子可是有什么看法,不如在诸卿面前直接说出来。”

李治讪笑两声后,连连摆手道:“朕没有什么看法,陈国公有功,入三省是应当的,朕看可以让陈国公掌宫禁,而后加同中书门下三品,以彰显尊贵。”

天子这颇为怪异的表现让一众本来想反对的宰相有些迟疑了,这里面貌似有故事啊,天子这心虚是在心虚什么,就是这么一犹豫,本来要反对的话,就已经说不出来了。

不过洛玄云一直以来都是武将,又仅仅是同中书门下三品,不掌握具体的三省六部事务,诸宰相都认为问题不大。

武曌却在心中冷笑,先给你插几颗钉子,以后让你们知道花儿为什么这么红,她从御座上站起,慨然道:“大唐自贞观以来,盛世煊赫,但却不曾封禅,予以为,如今大唐十几年不曾动刀兵,正是盛世景象,该是去封禅一番,拜祭皇天后土,山川诸神,以使皇天素王,知晓我大唐功业的时候了。”

说出这番话,她的声音极洪亮,殿中甚至都有回音,所有人都愣在原地,但李治却唰的一下就站了起来,一下子只觉得身体也不累了,精神也不疲惫了,毕竟都要封禅了,那身份必须没事啊。

谁都没想到武曌会在这个时候提出封禅这件事,她不是一直都要和天子争夺权力吗?

封禅这种事会增加天子的威望,这可不像是武曌的作风,今天的武曌,每一件事都让人出乎意料,就连李治都颇感意外,“皇后,朕实在是不知该说什么。”

武曌神情很是认真的说道:“贞观末年开启分封,自古以来分封总会尾大不掉,一旦朝廷势弱,就会掀起大乱,诸卿熟读史书,应当知晓,然诸王公皆是先帝和国师所封,又是宗亲贵戚,不应当怀疑。

予正是忧心于此,所以想要振作中枢,以安四方,仅此而已。”

武曌的高风亮节,简直让人刮目相看,李治乃至于诸宰相,都不得不承认,武曌这几件事办的真的让人拍案叫绝。

武曌将众人表情收入眼底,心中得意,现在笑吧,之后让你们哭都没地方哭,“封禅事关重大,距离上次天子封禅已经过去太久,礼仪之类都不全,予有一个上好的人选,可以作为此次封禅的主持官。”

李治好奇问道:“是谁?”

武曌微微笑道:“安乐郡主洛君薇,她乃是周武成郡王和平阳召公主嫡长女,宗家之内,没有比郡主更尊贵的,郡主从小便饱读诗书,想必诸卿都知晓郡主的文采,上官爱卿是文人应当最是清楚,先帝任命郡主为宫中女史,十几年来,未曾有纰漏,这件事交予郡主,诸卿和陛下,应当是放心的。”

一个完全无可指摘的人选,武曌从未像今天这么爽快,这种举荐一个人,从资历到能力都没有问题的感觉可真是太爽了,这就是大势在手的感觉。

“既然诸卿都没有意见,那便以安乐郡主为礼部侍郎,封禅总管。”

礼部侍郎?

礼部尚书当即就提出了反对,但他可能是没反应过来,竟然径直说道:“安乐郡主一介女流,怎么能够进入官署呢?”

武曌一听是又愤怒又想笑,愤怒于这厮对洛君薇的无礼,又觉得这人太蠢,“一介女流?

安乐郡主的母亲平阳召公主当初就在门下侍中和中书令的位置上一坐十年,诸项事务皆处理的井井有条。

有本事你到平阳召公主墓前去说一介女流这句话,看看会有什么结局?

况且,予对郡主和你都了解,就你的能力,连郡主的衣角都不如,井底之蛙竟然妄图评判天上之月,真是羞耻至极,若予是你,此刻便提出辞呈,还有什么颜面,能够堂而皇之的坐在这殿上。”

武曌也不仅仅是空话,她的目标自然不是让洛君薇仅仅担任一个礼部侍郎,她真正的目的是让洛君薇先成为礼部侍郎,而后再通过封禅的功劳,拔擢为礼部尚书,加同中书门下三品,正式成为宰相。

掌握了礼部之后,就可以主导一系列的礼制改革,洛君薇才是她真正的自己人,她并不局限于让洛君薇成为内相,她要让洛君薇成为真正的宰相,在史书上有列传的那种。

“皇后,岂能这样在公堂之上,侮辱国家大臣?”

“宰相,岂能这样在公堂之上,侮辱皇亲女眷,蔑视一位卓有才名的贵裔女子?”

武曌的针锋相对中充斥着冷意,殿中一下子安静了下来,大多数人都感觉心有惴惴不安之意,皇后有些不一样了,比之前还要难对付。

李治见到殿中冷场,连忙打圆场,却被武曌一个眼神压了回去,眼见武曌眼中已经闪烁起了凛凛杀气,礼部尚书也不敢再硬顶,他本来也就是随口一说,万万没想到竟然会搞到差点惹出杀身之祸的地步,实在是太丢人了,“陛下皇后,臣失言,臣知罪,还请陛下同意臣乞骸骨。”

他将冠冕摘下来放在地上,而后匍匐着说道,语中颇为萧瑟,李治还没有说话,武曌便应声道:“准了,从今日就致仕吧。”

因为一句话就罢黜了一位三品的尚书,这就是皇权,武曌手中的皇权,见到这一幕,其余宰相都生出一股危机感,这可真是祸从口中,这件事真正麻烦的地方就在于,这是礼部尚书自己觉得太丢人而主动辞职的,而不是皇后武曌逼迫,这让他们求情都张不开嘴。

会议就在这种氛围中落下,李治回忆着今日的会议,发现结果还不错,这也正是他一直以来没有和武曌撕破脸的根本原因。

武曌虽然架空他,但除了这一点之后,她做的所有事都很是不错,大唐的事务她处理的井井有条。

武曌喜欢权力,却又不能如同天子李治或者太子李弘那样,天然就合法的拥有权力,所以她要用各种手段将权力拿过来。

如果没有人反对她的话,一个将全部精力都放在国事上的武曌,能力是非常恐怖的。

“封禅。”

李治病恹恹的身体也不由直了起来,眼中有无尽的亮光,他的父亲没能封禅,大概会遗憾吧,他绝不让自己留下这个遗憾。

……

“封禅?”

从那日灵天阁后,洛君薇就一直都等待着武曌说的惊喜,等到这个惊喜真的摆在她面前的时候,她还是有些震惊,竟然是这样的国朝盛事,完全交给她。

“还有礼部侍郎,不,礼部尚书那个老家伙滚蛋了,现在薇薇你就是礼部尚书了。

你是继平阳召公主、以及玄镜夫人后,第三个正式在朝中任职高品官职的女人了。”

武曌脸上满是自豪和骄傲,李秀宁不提,洛玄镜历经江南道以及弘文馆,开府仪同三司等,都是正儿八经的的高品官职。

现在洛君薇担任三品的尚书,再进一步就是宰相,而且眼下就有封禅这件事,这件事一结束就是宰相,父亲、母亲、女儿都担任宰相,放在史书上,这也是足以流传千古的佳话。

武曌满脸都是你快夸我,我给的惊喜是不是很棒的表情,让洛君薇有些忍俊不禁,又很是感动,她留在宫中实际上也一样帮武曌,但武曌却费尽心思的让她入了外朝,这外朝是不一样的。

“妾身多谢皇后,皇后对妾身真好。”

洛君薇柔柔道,如同天边的云彩飘散,武曌很是受用,径直躺在洛君薇腿上,惬意啊。

(本章完)

武曌五分真情,五分假意,一下子就把李治整的愧疚起来了,但他有些担忧的说道:“媚娘,诸王都是我的兄弟和叔伯、子侄,不是狼虎,你别那么说。”

武曌闻言颇有些难以置信,你堂堂帝国天子,居然说出这么幼稚的话,“陛下,从开分封的那一天就注定要走到兵戎相见的那一日。

当初诸侯分封在外,是真的只能在当地发展开拓,而且都有生死危机,需要联合起来生存,所谓诸夏不绝若线,而现在的诸王,心中都怀着异心,大家都知道,分封就是因为朝廷控制不住这么大的地盘,既然如此,我为什么要听从你朝廷的命令。

李治脸色苍白,他又开始犯病了,武曌微微叹口气,连忙招呼宫女扶着李治去休息,她则离开宫殿,往灵天阁而去,走到现在这一步,她也有些迷茫了,不知道下一步该要怎么做。

说罢李治还咳嗽晕眩了一下脸色苍白,一句媚娘,一声夫君,让武曌也回忆起了当初二人所经历的那些压抑岁月,心软下来。

防人之心不可无啊。

“国师,如今我手掌大政,天下盛荣,百姓也称得上安居乐业,但我却觉得到处危机四伏,内外交困,但千头万绪,却不知道从哪里做起,还请国师指点迷津。”

武曌脸上带着深深的忧虑,洛君薇从后转出身来,为二人斟上茶,洛苏听罢武曌所言,“你看到并没有错,现在的大唐的确是盛世煊赫,你的嗅觉也很不错,现在的大唐的确是危机四伏,盛世下的危机,可不是谁都能看出来的。”

武曌一惊,连忙道:“还请国师指点。”

当初先帝把权力都分出去了,燕王和秦王倒也罢了,都是蛮荒之地,齐王泰当初想做什么,我们都是知道的,他凭什么拿到齐国这样的熟地。

二郎、三郎、四郎,以后还没有地方分封呢,妾身每日都在想这些问题,陛下却把妾身看作仇人,把那些狼虎看作亲人,真让妾身伤心。”

椒兰殿中颇为沉静,李治和武曌二人已经相望多时,夫妻二人闹了这么久,现在李治颇有几分尴尬的意思,又过了片刻,李治见到武曌没有动的意思,只能讪讪自己向前挪了几步,“媚娘,以前都是夫君的错,以后不会了,还望你能原谅夫君。”

不以雷霆手段,整肃这些藩王和大公,惊天裂变就在下一代了。

你把他们当作兄弟和亲人,等到他们率领着大军杀进长安,把我们的儿子和女儿都杀死的时候,你看看他们把不把你当作亲人!”

武曌毫不留情的话,将李治一直以来都想要粉饰的太平彻底撕开,现在分封和从前有一点不同,那就是人心不同。

洛苏轻抿一口茶,而后缓缓道:“问题很多,一桩桩一件件来说。

大唐建立从武德年间到现在,已经四十年了,这已经是一个很不短的时间,权贵、宗戚、官吏对普通百姓的侵占速度已经大大加快。

永徽四年后,每次朝廷召集诸王的时候,你的齐王兄都恰好在打仗,他还迫不及待的将王都迁徙到远离中原的岛上,又大肆操练水军,他都已经登陆瀛洲了,还训练水军干什么?

洛君薇陪在身边而且经历的苦难欺凌更少的武曌,终究没有变成那个纯粹的政治机器,心底自然有柔软之处,“陛下,你我夫妻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以后就不要再这样相互忌惮了。

弘儿身体一向不好,外面群狼环伺,他以后能镇得住那些人吗?

阅读祖宗保佑:我建立了千年世家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