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盛世华唐》
盛世华唐

0185 英明神武李明达

宰相们也知道,这个锅他们必须背,所以都选择了无视。

然后弹劾诸位宰相的奏折,如雪花一般向着辽东而来。

为啥皇帝的政令,那么多人弹劾宰相呢?

且还是刚刚覆灭的辽东强国高句丽的,英明神武的贞观皇帝,更不会错。

那么错的一定是诸位宰相,他们没有好好辅左皇帝。

等他们反应过来,事情已成定局。

李世民的第二条政令是,把所有缴获的粮食全部分发给百姓,并且许诺每年都会往辽东输送百万石粮食平衡粮价。

此令一出别说是高句丽了,就连新罗、百济乃至契丹、奚人等部族也都狂喜起来,纷纷高呼天可汗万岁。

这下高句丽国内最顽固的读书人,都不得不站出来说一声,天可汗真仁君也。

一百五十万石粮食投入市场,直接解决了辽东粮荒问题,缓解了百姓眼前的压力。

而每年百万石粮食的输入,则解决了长远问题。

辽东土地虽然肥沃,然而天寒地冻又缺少良种,产出其实并不多。

百姓辛辛苦苦干一年,连肚子都填不饱,还要缴纳各种赋税。

所以粮价居高不下,辽东百姓深受其苦。

百万石粮食的输入,虽然不能完全解决这个问题,却给了百姓喘息的余地。

高句丽作为辽东大国,它的粮食问题得到缓解,周边其他各个势力的日子也会好过许多。

可以说,此举惠及的不只是高句丽一家,而是整个辽东。

但关于陈景恪的那个‘熟记箕子和辽东简史者方能取粮’的提议,李世民并没有这么做。

他去请教原因,李世民也没有解释,只是让他自己思考。

陈景恪想了半天都不得要领,不过没几日就有人送来了答桉。

李明达来了。

这位小姑娘日子过的可谓是非常悠哉惬意,在苏定方的保护下四处游玩。

甚至还攻打下来了几座小县城,过了一把女将军的瘾。

而这种特立独行的做法,也让她更受军方的喜爱。

如果不是因为天气逐渐转凉,不再适合到处乱跑,她还不准备过来汇合。

对此陈景恪也是相当的无语,这个媳妇貌似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安分啊。

不过……他反而觉得这样的她更有魅力了。

然后他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句话:制服诱惑之将军限定。

嗯,嘿嘿……记小本本上。

李明达可不是空着手回来的,而是带了大包小包的礼品。

“耶耶,这虎皮大氅是送给你的。这可是用完整的虎皮制作而成的哦,浑身上下没有一处伤痕。”

李世民高兴的嘴巴都合不拢了,道:“好好好,还是小兕子孝顺。”

披上大氅左看看右看看,碰到个人都会炫耀一番。

李绩:“陛下,扶余城的叛乱已经被平息,扶余城主在内七百余口……”

李世民:“哎呀,懋功你怎么知道这虎皮大氅是明达送给我的,这勐虎还是她亲手射杀……这孩子真孝顺呐。”

李绩:“……”

“是吗,哎呀公主的勇武直追当年平阳昭公主啊,孝顺不让缇萦。这虎皮大氅,臣看了都羡慕。”

李世民:“嘿嘿……”

除了李世民,还有很多人都收到了礼物,其中就包括李绩。

全部都是她带队猎杀的猎物制作而成,贵不贵重且不去说,这份心意很让人受用。

陈景恪的礼物自然也是少不了的,好几大车的东西。

“我们还猎杀了几头熊,本来想给你做一个熊皮大氅的,可是我不能接触皮草,就没给你做。”

陈景恪抱住她,在她额头上亲了一口,说道:“不做是应该的,否则我还怎么靠近你。”

李明达眼珠子一转,道:“不过苏将军也给你准备了一样礼物呢,说是要亲手送给你。”

陈景恪大为惊奇,道:“哦?苏将军也给我准备礼物了,那多不好意思。”

很快苏定方就走了进来,把一个坛子放在桌子上,表情怪异的道:

“陈医师,这是公……额,是某送你的礼物,别嫌弃。”

陈景恪高兴的道:“将军说的哪里的话,你能给我准备礼物,我已经非常感动了,哪敢嫌弃。”

等他打开摊子,一股浓烈的酒气扑鼻而来。

果然,应该是泡的药酒。

不知道里面泡的什么,不会是人参什么的吧,长白山的人参、高丽参可都是泡酒的好东西。

只是等他看清楚里面是什么东西的时候,脸瞬间就拉了下来,道:

“苏将军,你觉得我需要这东西?”

苏定方偷偷看了李明达一眼,说道:“此物能强身健体,有病治病没病防身,吃了也没坏处。”

“且这是从公主亲手猎杀的那头勐虎身上所取,更是意义非凡。”

这会儿陈景恪哪还不知道是谁的主意,对苏定方说道:“辛苦将军了,东西我收下了。”

苏定方见任务完成,逃也似的离开了。

等他离开,陈景恪脸一拉,道:“李明达,你什么意思?”

“哈哈……”恶作剧成功,李明达笑的直不起腰。

不过下一刻她就笑不出来了,因为嘴巴被堵住了。

过了许久,陈景恪才得意洋洋的道:“现在知道我的厉害了吧。”

李明达把头埋在他怀里,晕红从脸颊蔓延到脖颈。

医师真是太坏了,怎么可以这样……嗯,下次一定要组织他。

亲昵了一会儿,两人恢复正常,李明达开始滔滔不绝的说起这一路的见闻。

“这里有一种叫狍子的动物,好傻啊,见到人竟然不跑,还主动凑上来。”

“鱼也很多,有水的地方就有鱼……对了我还抓了两条红鲤鱼,让人养着呢。”

“如果能活着带回长安,可以和我们家里的多子鱼放在一起养。”

“各种猎物随处可见,我们出去转一圈就能带回好多吃的,将士们都长胖了。”

“不过凶险也是真的凶险,蚊虫勐兽遍地,丈长的勐虎随处可见。”

陈景恪心道,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这可不是开玩笑。

此时的辽东大部分地区都还未开发,最不缺的就是各种各样的野生动物。

说起吃胖,他看了看李明达的小脸,皮肤比以前黑了一些,但看起来更加的健康。

不知道是吃胖了还是长开了,脸也变得圆润起来。

不过总体来说,她的身体状况比之前好了太多,表面看起来就是一个活泼少女。

这纯粹是意外收获。

最初大家都担心她会不会受不了长途奔波,哪知道不但没有出问题,反而完成了一次蜕变。

现在陈景恪已经有七八成把握,能完全控制住她的病情,让她如正常人一般活到寿寝正终。

听她讲完自己的经历,陈景恪也给她讲了一下当前的高句丽情况,以及朝廷的各种政策。

对于陈景恪提出的免赋税徭役、分发粮草建议,她自然是赞同的。

“医师真是个善良之人呢……此法效果确实很好,我在路上特意着人打听过,高句丽百姓对大唐其实并无多少仇恨。”

“尤其是此两策施行以后,百姓对大唐,对耶耶更是心怀感激。”

对这个结果陈景恪并不意外,道:“百姓不讲大道理,只看谁对他们好,只有权贵、官僚和读书人才会重视这些东西。”

“所以我想不通,圣人为何不宣扬箕子和辽东简史,本来说好的要一并施行的……”

他把当初的对话一五一十的讲述了一遍,并说出了自己的疑惑。

李明达略微思索后说道:“耶耶是不想将善政变成一种交易,善政就是善政不能附加任何条件,否则容易变味。”

“箕子故事和辽东简史,也无需用这种方法宣扬。”

“你说过,百姓肚子空空,精神需求也处在饥渴状态。”

“任何具有传唱性的故事,很快就能传扬开来。”

“既如此,我们就把箕子的故事写的精彩一些,然后四处宣讲。”

“精神饥渴的百姓,听到如此精彩的故事必然会很喜欢。”

“无需任何利诱他们就会主动来学习,并传唱给更多的人。”

“所以现在耶耶应当正命人编写故事,过几日就可以拿出来了。”

陈景恪恍然大悟,道:“原来如此,是我见识短浅了,善政确实不应该附加任何条件。”

“小兕子真是我的贤内助啊,以后咱们家你主外,我主内好了。”

李明达好笑的道:“哪有这样的呀,都是男主外女主内.若我主外你主内,就是乾坤倒转,别人会笑话你的。”

陈景恪正色道:“在这方面你懂得比我多,先天条件也比我好,由你出面我一点意见都没有。“

“不要在意别人说什么,日子过的好不好只有我们自己知道。”

“而且别忘了,我可不是那种一事无成的人,三绝郎君的风头不是那么好压下去的。”

“你去做你擅长而又喜欢的事情,我在背后支持你。”

“而我这去做我喜欢的事业,由你在背后帮助。”

“咱们两个不存在谁主谁次,我们要的也不是举桉齐眉相敬如宾,而是相辅相成,乾坤相合的一个整体。”

举桉齐眉听起来是个很美好的故事,实际上却包含着男女之间最大的不平等。

为什么?

女人给男人递东西的时候,必须双手平举和眉毛一般齐。

这种姿态代表着什么就不用多说了吧。

所以陈景恪才说,他不要举桉齐眉。

李明达自然也听懂了他的意思,既激动又高兴,道:“医师,你对我真的太好了。”

……

果然如李明达所猜测的那般,没多过久李世民就拿出了一本并不厚的书册,里面有十篇故事。

这十篇故事以箕子为开头,以荣留王高建武和渊盖苏文两人为结束。

故事里把箕子塑造的相当完美,前半生辅左商纣王,郁郁不得志之下远走辽东建立朝鲜国。

后来殷商亡国周朝建立,他心心念念的就是回归故里,只是以为种种原因未能成行。

在箕子故事的末尾,箕子临死前抓着他儿子的手说:“故里,故里……”

然后遗憾而终。

别人怎么评价不知道,反正陈景恪觉得这个故事很有扇动性。

还有面几个故事里的主角,都是朝鲜的英雄人物,他们的最终愿望依然是回归故土。

但随着时间流逝,箕子朝鲜被篡国,分裂成了三韩……

这几个国家的权贵为了自己的私心权欲数典忘宗,开始和中原敌对。

这些内容都不出陈景恪的预料,真正让他意外的是,在最后一篇故事里高建武竟然是正面形象。

仁慈、善良、心向大唐……

其中尤以薛延陀的夷男可汗最为高兴,对于李世民的政策他给的评价是:

“天可汗老矣,仁德虽在,然王霸之心不复。”

就连读书人群体也不得不承认,李世民的仁德世间少有,远非荣留王、渊盖苏文之流可比。

真正掌握话语权的权贵、官僚阶层则不然,他们很清楚这么做的后果,对大唐釜底抽薪的行为非常不满。

先是宣布免除赋税徭役三年,此举一出天下震惊,把这些都免了大唐准备怎么建设辽东?

大唐国内也是一片哗然,从未见过如此政策啊。

但他们却并没有采取任何针对性措施,来破坏大唐的这个政策。

在他们看来完全没那个必要,高句丽的民心能不能安抚不知道,大唐首先就会被拖垮。

他们在等着李世民自己食言的那一天,到那个时候才是反击的最佳机会,说不定一举复国都不是没有可能。

要是大唐真的被高句丽给拖住后退,无力兼顾其它,那他们就能获得相对宽松的发展环境啊。

薛延陀、百济乃至新罗,都是看在眼里笑在心里。

大唐创业集团再次展示了自己的素养,会议结束之后,李世民的各项政策迅速得到执行。

李世民自然不会因为这些弹劾,就更改自己的政策,朝令夕改问题更大。

与之相反的,高句丽国内的百姓纷纷感念天可汗仁慈。

涌动的暗流在短时间内缓和了下来,高句丽的普通百姓,对唐军的态度有了明显好转。

之前一直都是傀儡的高藏王,也停止了私下串联,老老实实的当起了安乐王,坐等时局变化。

也正是因此,当李世民的第二条政令颁布的时候,他们未能及时应对。

原因很简单,皇帝怎么可能会错?

纯靠关内输送物资吗?那海量的物资能把大唐拖垮。

一想到这种未来,许多国家的和势力都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阅读盛世华唐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