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一世骁雄》
一世骁雄

第388章撒手

而一过了年关,在宣嘉二十七年的初春,又有“噩耗”传来,燕王吴仁光薨了。

这位只有十二岁的皇孙一向得皇帝和皇后的喜爱,也是唯一能时常得到召见的孙辈。

小郡王最终没能过了二十六年,在冬至前薨了。

不禁又让流言蜚语如蝗而起,民间流传着一个说法。

这不是天灾,而是人祸,是因为道君皇帝对佛不敬,惹怒了佛祖...

一时间崇政院大堂里气氛有些凝重。

这时候左相李辅之轻轻咳了一声,然后望着众人道:“虽说如今朝廷有难处,但如今却不是我等臣僚唉声叹气的时候,此时正该奋发,以安内外人心...不管时局如何,我等还是要按照陛下的旨意,谋划削藩事宜...”

李辅之的话音一落,自然有人纷纷应声附和。

这一干重臣云集在崇政院,自然不是来说闲话的。这个档口议事,所议之事自然是跟燕王吴仁光病逝有关。

那两个平日闭口不谈的字眼终于堂而皇之的出现在众人之口。

削藩。

先行下诏,令吴药师入京授封,若他来就扣在京城,以傅津川为节度使率大军入驻辽东。

接掌燕藩军力。

这是最理想的情况,朝廷兵不血刃的削藩。

但谁都清楚,这种情况不可能出现。

吴药师不会来。www.oaksh.cn 热血小说网

束手就擒这种事,就连燕藩的那些骄兵悍将都不会允许。

因此,朝廷要做的选择无非是两个。

一是诱其反叛,先以燕山山脉防线消耗其军力,再发大军征辽。

但燕藩是不会主动出兵的,不敢也不能。

理由有三。一是师出无名。

二是朝廷尚有威仪和百万大军。

三是燕山天险。

而傅家父子所做的谋划就是对于朝廷而言,最难情况,主动出兵。

以堂堂正兵,讨不臣燕逆。

总计三十万大军,兵分三路,以十万禁军和河北边军一部共计十五万人,出卢龙塞。

以河东边军五万人为西路军,出丰州。

以禁军七万,加上河北边军三万,为东路军,出渝关。

傅津川为讨逆大元帅,总领三军。

但众人将方略制定完成之后,还没递上去,就迎来了更大的问题。

道君皇帝的身体,越来越差了。

这个档口,不宜妄动。

“没想到,却是朕拖了后腿...”

躺病榻之上的道君皇帝赵令渊,极为无奈的跟坐在一旁的傅懋修和李辅之叹道。

“不过好在,总熬死了吴仁光这个老东西,剩下的,只能交给大郎了...哎大郎也难...”

赵令渊口中的大郎,自然是说太子赵元檀。

“陛下何出此言?不过小疾,旬日既安,陛下何必出此丧气之言...”

“吉人自有天相,陛下不必忧虑...”

傅李两人,自然是要劝慰一番,但心中也着实有些担忧。

“哈哈哈,自己的身体,自己知道,你们两个也不必出言宽慰了...”

赵令渊看起来倒是很豁达,与两人说着闲话,神智清明,到不像是外面传说的那般病入膏肓。

君臣三人说了几句闲话,最后又说了些最近需要皇帝拿主意的政事,这才告退离去。

李辅之和傅懋修出了寝殿,相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中看到了浓浓的忧虑。

等到傅李两人离开,一个道士出现病榻前,赵令渊这才叹了一口气。

“陶师兄,你与我说一句实话,我到底还能撑多久?”

“陛下是天子,此乃天数,贫道不敢妄言。”一派仙风道骨的大真人陶应真也难得的打了个马虎眼。

“陶师兄,你一向是不信这些的,今天怎么还拿这些搪塞我?你我也相交数十年,今日就算我有求与你,我总要在走之前,做些事...”

年近六旬的赵令渊在皇帝之中,其实已经算高寿了。

在大晋的历代皇帝之中,太祖和太宗都是未满五十就崩了,也就只有高宗活过了六十。

因此赵令渊也是没觉得自己真的能活万岁,甚至长命百岁都是痴人说梦。

陶应真也很是为难。

他算是道君皇帝面前,最为受宠信的道士,上知天文下知地理,通晓典章、医药、音律、术数,但他明白,皇帝更为看重的是他从不以鬼神之说自重。

但今天的话,天数之言也是无可奈何之言。

毕竟天子的寿数,那是能妄言的吗?

即便是他医术高超,通过脉象就可以断定道君皇帝的状况,但仍旧对此讳莫如深。

“陶师兄...”

赵令渊又唤了一声。

陶应真无法,只能背过身,做了一个手势。

“知道了...”

赵令渊轻声道,神情有些落寞,却无颓丧之意。

人终有一死。

可惜啊,有些事情,有生之年是看不到了。

宣嘉二十七年,五月。

入夜,收到一道来自宫中手札,让武安侯傅津川迅速穿戴好,随后带着数十个亲卫入宫。

刚一入宫,就立即以圣旨和符节,以大内都点检之职,接手了殿前班直和宫城防务。

咸阳郡王赵福柏副之。

随后,宫中下诏,诸王、公主、驸马,宰相尚书御史中丞以上的文官,殿帅公侯伯武勋等大臣入宫。

道君皇帝,已经到了弥留之际了。

寝殿外面,跪满了人,皇亲国戚和文武大臣。

最后被宣入寝殿听遗命的,只有寥寥十数人。

道君皇帝赵令渊枕在皇后的腿上,望着伏地啜泣的众人一一嘱咐。

“懋修,我与卿,总角之交,外托君臣之义,内有手足之情,我知尔慵懒,不喜庶务,但日后,我儿难为之时,你要多多提点...”

“李相,你我君臣相得几十年,互为知己,也算挚友,太子聪睿,日后朝中,还要多多辅左我儿...”

道君皇帝先是对着一干重臣一一作语,而后又把诸皇子皇孙叫到眼前,后面是公主和驸马。

看着子孙儿女笑道:“老二在江南,老六在蜀中,剩下的都在了吧?元惠?近前来...”

抱着儿子前来河阳公主赵元惠牵着刚回走路的儿子吴维走到近前,红着眼睛道:“阿耶。”

“我知道,你恨我,你这些姐妹之中,只有你的婚事最不如意,这些年朕不见你,是怕见你,心生愧疚,做皇帝朕不愧,但是做阿耶,有愧...元檀,日后,元惠你多看顾,这孩子,无论如何...”

“父皇,儿臣明白。”

这一刻赵元惠再也绷不住了,声泪俱下。

她是对身为皇帝的阿耶有些怨气,因为她的婚事,注定了她没法跟她的驸马相敬如宾,白头偕老。

而皇帝对她又几乎是不闻不问,甚是冷澹。她好像也跟皇帝置气,甚少入宫。

但此刻,弥留之际的父亲说出这些缘由,所有的怨气好像都烟消云散了。

而道君皇帝指着自己的外孙,无非是想告诉太子,日后无论吴家如何,这孩子让他活着。

此刻眼前的人,好像终于不再是高高在上的皇帝,而是幼时温煦的阿耶。

“兕子呢,近前...兕子啊,我要去见你阿耶了...”

“叔父...”带着长子蛮哥上前的赵元殊也是哭红了双眼。她是先帝的孤女,但道君皇帝对她一直视如己出,待遇在一众皇子皇女之上。她也视叔父为父,此时自然悲痛万分。

“我见到皇兄,会告诉他,他有个好女儿好女婿,还有好外孙...咳咳咳...总不负皇兄所托...”

见了想见的人,嘱咐完了该说的事,最后偌大的殿中只剩下皇帝和皇后。

这对夫妻相知相识数十载,却很久没有好好说说话了。

最后的时间,赵令渊仿佛想把没说的话说尽,握着皇后也同样不在年轻的手一直说着两人年轻的时候的事。

他没有在对着太子交代一番。

这天下,他终于不用管了。

少年时有兄长庇护,他只是个闲散宗室兄长壮年亡故之后诺大的天下就到了他的手中。

他只能亦步亦趋的,像是个湖表匠,勤勉数十年,毁誉参半。

九泉之下,无愧列祖列宗。

恍忽之间,他好像回到了二十七年前,皇兄武宗握着他的手。

“吾弟,今与尔天下。”

二十七年后,他终于可以撒手了。

天明,早上的第一缕阳光射进了大明宫。

宣嘉皇帝赵令渊,驾崩。

而临川郡王病重,更是让皇帝和太子,宫里宫外都为之心季。

临川郡王赵延煦,太子赵元檀和太子妃吴氏所出的嫡长子,按照《皇晋宗训所制,有嫡立嫡,无嫡立长。

这位国公爷自从回京之后就一直未曾在担任实职,偶尔会被宫中问计,却不比操心庶务,因此心宽体胖,身体一向康健。

“陛下应该已经动了心思了,燕王薨了,不管这几年吴药师收了多少人心,眼下撤燕藩绝对是良机,在等几年等吴药师坐稳了,更难图了...”

七月,青州蝗灾,遮天蔽日。

太子的嫡长子,只要没有重大过错,几乎可以肯定就是未来的太子。

侍中裴休明沉声说道,脸满是忧色。

一旁刚刚拜相不久的中书令牛道骞也叹了口气道:“侍中说的不错,但陛下如今身体欠安,此时朝廷也不宜妄动...”

“何止陛下,东宫近来因为临川郡王之事,也有些心神恍忽...”

同月,太师许崇简,薨。

接连的天灾和重臣故去,一时间让朝野内外人心浮动。

宣嘉二十六年,五月,华州地动,城墙震裂,民屋倒塌,死伤数千。

据说宫中的道君皇帝,“啜泣不已”“痛失柱国”...以至于“几近昏阙”...

至于这个话有几个人信,那就是仁者见仁的事了。

“几近昏阙?呵呵,陛下就差点笑出声了,这话都是谁传的...”身体一向康健的英国公傅懋修在崇政院大堂里当着几位同僚的面,对外面的流言,只觉得荒谬可笑。

武安侯傅津川这时候也添了一把火,他时常出入东宫,自然清楚太子的状况。

皇帝和太子都出了些状况,这时候良机,也说不准是谁的良机了。

而宫里也悄然传出一则令人感觉忧虑的消息,道君皇帝也生了重病,甚至无法起床视事了。

八月,湖州水患,淹没农田无数。

九月,唐王赵向河,薨。

阅读一世骁雄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