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明末历史之共和天下》
明末历史之共和天下

第三十章 细盐

吴孟达吴宪达相视一眼,怎么又是郑家的产业?有心另寻客栈,一来天色已晚,二来正逢赶考季,客栈比较紧张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客栈。两兄弟倒也心领神会,相视之下即便决定住在了这间东升客栈。

傅山闻言不由得大笑起来,这个四弟调整气氛的手段确实高明,往往一眼之间就能偷偷转换话题。

“掌柜的!两间上房。”随着一声刺耳的男音,一个獐头鼠目的青年男子走进客栈。“哟呵,这不是咱们县的案首小子嘛,真是......真是不是冤家不聚首啊。”

“呵呵,我说怎么树上的灰喜鹊一直在叫,是贤昆仲到了。赶快安排住下吧,上等客房两间。”郑正明后边一句话却是向掌柜的说的。

“得嘞,小老儿这就安排。两位里面请。”掌柜的头前带路,向后院走去。

第二天一早,施元起床后书童李大业立马递上一包刷牙用的盐和柳树枝,一脸谄媚的侍立一旁。施元见状皱了皱眉头,自己用猪鬃做的牙刷没带?自从来到这个时空施元真的很不习惯,用盐刷牙也就算了,还要用树枝在嘴里捅来捅去,于是乎施元在八岁时就施展主观能动性,亲自动手制作了第一把猪鬃牙刷。以前出门都是自己动手收拾东西,所以牙刷从来没忘记,这次有了书童自己就没去管那些闲事,没成想一个想不到就出岔子。

李大业见到施元皱眉,赶忙说道,“少爷,出门一时疏漏忘记了带细盐,客栈只有这种粗盐,我又细细的磨了一次,您就凑合着用,回头我去买好一些的细盐。”

施元不由得苦笑一声,这个李大业初来乍到是不知道自己的刷牙神器啊,还以为自己不满意盐的粗细。于是摇摇头说道,“不碍事的,粗盐细盐都一样用。”

啊,呸!施元将刚刚放进嘴里的盐吐了出来,这是什么玩意,又苦又涩,哪里是盐啊。李大业见状一时手足无措,呆立当地。

“你这是在厨房拿的盐?这是人吃的盐?以前吃的都是这样的盐?”施元吐完放进口中的盐之后立刻发出了三连问。

李大业张口结舌的看着施元,不知该怎么回答。自家公子这是咋了,难道以前吃的不是这样的盐吗?好像盐没有什么不对,李大业反复看着手中纸包里剩余的盐。

其实李大业还真的不知道,施元这个隐形富豪家里从很早以前就一直吃的是比平民家粗盐贵十几倍价格的细盐。不但是李大业不知道,施元在这之前也没注意这个细节。

.

“大哥这都看得出来。”刘东方不知何时走回客栈。

“也不是愚兄眼光多么老道,也是画这个的仁兄胸腹浅薄了一些,没有隐藏住。假使再过些年月,经过时光锤炼恐怕就很难看出其中端倪了。”傅山说着又转头看向施元,“四弟有意结交此人否?”

“长幼有序,礼不可废,既然结拜诸位兄长,定然侍如父兄。”程康庄说完坚持作了一个罗圈揖。

“哈哈哈,到时候你可别说——恕小弟甲胄在身不能全礼,如果那样二哥可不依你。”刘东方难得的开怀大笑着说。

“这位公子,小老儿也不通文墨,小店的书画皆是出自一位书生之手,那位书生公子病倒在小店已有月余,盘缠耗费一空,就画了这些书画让小店寄售。公子如果看上了,不防赏下一点银钱,小店也好给书生求医寻药。”掌柜的一脸憨态中倒有些悲悯之色。

“嗯?”施元闻言不由一怔,随即明悟道,“大哥言下之意小弟明白,你啊,太不安分了。”

“好了好了,都别闹了,饭菜已经齐备,几位入席吧。”郑正明假装一本正经的说道,脸上的戏谑之情确实难以掩盖。

“有酒席啊,来得早不如来的巧。咱们都是乡党,我们兄弟就不客气了。”话音未落吴宪达那獐头鼠目立刻出现在客栈大堂,“明天,明天我们兄弟做东,咱们去翠柳楼走一遭。”

“呵呵,既然来的巧那就请一起入席吧。”郑正明环顾了一下其他四位,无奈的应承道,“只不过这次出门可没带好酒,贤昆仲莫怪才好。”

“大哥,这些书画可是精品?”施元低声的问傅山道。

“精品也算不上,不过笔者作画之时却是满腹牢骚啊。”傅山摇头说道。

第三十章细盐

刘东方见状摇摇头,“这种臭虫到处都能见到,是躲也躲不开的。”

“几位兄长别来无恙,”早就住在客栈的老五程康庄却是从门外回到客栈,见到众人急忙施礼,“小弟去探望一位亲戚,没能在客栈恭候各位兄长,还请海涵。”

“就你礼数多,我们自己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到,怎么能让你在客栈守候,如果那样倒是我们的不是了。”施元一把拉住程康庄,这古人的礼节也是繁琐。

“不打紧不打紧,回头咱们中了秀才,一起去施元兄弟家喝酒好了,那不是喝多少有多少。”吴孟达接口道,貌似中个秀才如探囊取物一样。

“对对对,有多少喝多少,施元兄弟家的酒那是真的好,自从上次喝过之后真是难忘,我都想去睡在酒缸里了。”说到酒吴宪达本来就小的眼睛乐的就剩下一条细缝。

“哥,你用错典故了,是有缘千里来相会。”紧随鼠目男子进店的男子赶忙纠正道。

“掌柜的,这里有十两银子,你先去给书生寻医生,书画的事回头再说。”郑正明见傅山非常专注的鉴赏墙上的书画,心中有所觉悟,拿出十两银子递给掌柜的。

掌柜的眼见几个少年穿着也不怎么华贵,却是出手如此大方不由得暗自吃惊,赶忙伸手接过,一边招呼店小二去医馆请大夫。当下银子的购买力很是强势,比之明朝中叶的一两银子一千钱升值了不少,基本上民间执行的兑换比率为一两银子一千二百钱。一般平民购物使用的基本都是铜钱,也之所以掌柜的见到十两银子有所吃惊了。

阅读明末历史之共和天下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