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我只想回太行山种田》
我只想回太行山种田

第三章 解决温饱

因为昨天太晚没有细看,今天到了以后郭秉才清晰的看到煤炭的情况,这片煤堆在最深处的一个山涧里,而且靠近山涧最里侧,涧里一堆杂草,煤堆就藏在沿着山体最下面一排杂草里,怪不得一般没有人发现。

“哦!哦!有糖葫芦吃喽,二哥我还有力气,还需要我干什么?”

郭秉笑着摇头道“去再找些柴火来,越多越好。”

干完这些,郭秉把剩下的泥土又加了些细沙土,慢慢捏成了一些盆、罐、壶,由于上世没有经验,浪费了很多泥土才捏好,而且形状也不太好看。

把泥土用完,郭秉把成品埋在了雪堆里,喊上迎春,背着篾框拿上铁镐走向山里,半框煤炭一晚上就用完了,今天要再多刨点。

一切安排妥当后,郭秉找到郭父郭母,“爹、娘,我自己烧了些陶品,这几天还去山里采了点菌子和草参,天气越来越冷,我想趁着还没进三九去一趟城里,把东西卖一卖换点冬天吃的东西。”

郭父自从上次把儿子救回来后就觉得郭秉行事风格和之前不太一样,知道他有自己的想法,大儿子也在城里,郭秉去城里也有照应。便开口道“去城里可以,但是这次再喊上铁牛好有个帮衬,正好再给你哥捎几件衣服。”

郭秉点头“放心吧爹”。  22319/10860775

这时候,太阳也升了起来,吩咐迎春烧了几壶热水,郭秉就开始和泥了,又吩咐迎春找了几块儿平整的石头,和着胶泥搭起了半米高的台子,随后又在胶泥土里撒上能增加强度的野山椒,慢慢垒起了一个圆顶窑。

“二哥,你弄这个是干什么用的,可以吃吗?”

郭秉心想,只有煤还不够,敞口的火盆太浪费了,热能跑的太快,经过一番回忆,郭秉在心里构思好了现代农村地区用的山西炉结构,随后翻箱倒柜找出了在姚济学堂学习时候的草纸,随便拿了一块儿煤就在草纸上开始勾勾画画,终于在半个时辰后画好了所有的结构图。身为文科生的郭秉看着自己的“大作”很是满意,心里想到现代人的生产力真不是白吹的。

之后的几天,郭秉就是在等待土窑彻底风干,几天里又抽时间把山里走了个遍,顺便还把父亲唯一的板车修缮了一番。

雪停后天气更冷了,张嘴就是满满的哈气,房梁上挂着小冰滴,要不是昨天晚上的半框煤炭,估计半夜都会被冻醒。

“迎春,兔子还没吃饱吗?二哥就要用这个东西让你吃糖葫芦。”

七日之后,是个不错的大晴天,郭秉看土窑已经彻底风干,就开始准备烧制的事情。先去村后的林子里找来一堆枣木枝和槐木枝,又从土坑里挖出来三筐煤,烧制正式开始。

郭秉先用耐烧的树枝引燃,随后又用大些的柴火把窑体烧热,下面就是放入胚子,再一次性加入煤炭,闷上盖子开始了烧制。

郭秉的第一窑制品从卯时一直烧到了酉时,由于加入了细沙和野山椒碎,成品出炉后,表面渗出了些许晶状物,虽然没有将罐身全部包裹,但摸起来手感不错,加上煤炭的高温,郭秉的陶制品比自己家用的更加坚硬,第一锅成品算是成功。

房后有一片低矮的灌木丛,之前年景好的时候郭母喂过两头猪,后来赋税连年增重加上经历了两次战乱,这片猪圈就闲了下来。往年还能种点豆子,可是最近几年天气就像抽疯一样,种了豆子八成都不会结果,后来村民干脆放弃了清明期间种瓜种豆,只能种高粱为果腹。

郭秉拿着镰刀清理出一片空地,把胶泥土倒在地上,估摸了一下分量,随后又换上大篾框走向山口,一会儿的功夫,郭秉背了五六框胶泥土。

第二天一早,郭秉被迎春的喊声吵醒,原来是郭母正在准备炖昨天晚上猎的野兔,迎春非要抢着剥兔子。

郭秉嘱咐迎春在涧口处望风,自己抗起铁镐开始挖最底层的煤,而且只挑光滑的拿,不一会儿就装满了一筐。随后用杂草盖住了挖过的痕迹,带着迎春回了家,因为正值中午吃饭的时间,一路上也没有遇到人。

到家后,郭秉和父亲商量了一下,在上午垒的土窑后面挖了一个土坑,把煤炭放了进去。

吃完午饭,郭秉又扛起篾框去挖了几趟煤,直到把五尺深的地坑填满才停。

郭秉非常满意自己的作品,拉来板车,在板车铺上稻草和篾席,将三十多个陶、盆、罐、壶空隙也都塞入稻草,一次放到了板车上,为了防震,郭秉还用草绳一对一对的将制品捆在了板车上。

板车前排还有一些空地,郭秉搬来三个篾筐,在筐里装上煤炭,又在煤炭上面铺了一层最近几天在山里采到的菌干和草参。

柴火抱过来以后郭秉围着土窑点起了火堆,用温度慢慢让窑体干燥。

起床后郭秉没有吃野兔只简单吃了个黑面饼子,随后就拿上昨天晚上的半框胶泥土向房后走去。

郭秉家的房子在太行山外围的低山处,村落依着一条小河而建,郭秉家在村子的最北边,距离山口很近。

阅读我只想回太行山种田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