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篡明》
篡明

第十七章 政务缠身

胡一山进来说道:“禀皇上,郡主与李将军回来了。”

“惠丞相近日身体不适,可有派太医看望?”凡册说道。

胡一山听后,说道:“禀皇上,前几日惠相上奏,下身浮肿,走路需人搀扶,故请旨修养些时日;皇上仁慈,念惠相年逾古稀,已让卑职派孙太医前往诊治,并准其有事来殿、无事不朝,直至痊愈。”

不一会,宫女小青、小怡将御膳端了进来,同样试过菜后,恭请“皇上”用膳。

刚吃完午膳,门外响起了声音:“父皇,翠微回来了!”

仅大了许多,做法用料亦是皇家规制,着实大气。”

凡册感受到了古人对于家族墓地的重视,感慨的说道:“自敬、翠微,此去天保县着实辛苦,李家先祖在天有灵,知晓其后人有如此成就,定能欣慰!”

李自敬点头表示同意,说道:“禀皇上,臣此次回乡,李氏全族皆拍手称道,言皇上乃五百年不遇之圣君!”

三人又继续说了下回乡之情况,李自敬和李翠微准备告退。

凡册才想起自己一直想干之事,可以交给眼前的“三弟”来负责,因为李自敬绝对是可以信赖之人。

他说道:“自敬,朕有事与你商议,暂且不退;翠微,你且先回后宫。”

等李翠微退下后,凡册说道:“自敬,大顺三年之内均田免赋,财政困乏,恐难支撑;朕意组建发丘营,专事陵墓之发掘,以供军饷;你意如何?”

李自敬听见“皇上”说到此事,回复道:“禀皇上,臣闻三国时曹操因财政无以为继,任命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专掘皇室宗亲之陵;臣以为,帝王之陵实属正统,如掘之,恐招天下唾弃,但王侯之墓,等级次之,且多如牛毛,掘之不易察觉,可为首选。”

凡册觉得李自敬说的在理,帝王是天下之主,再怎么也是百姓之君父,还是王侯贵族之陵墓阻力小点。

另外为保密计,此营需用亲信之人担任统领,且需一位精通盗墓之人担任副手。

于是,他说道:“朕意,此营由你统领,中营二百精兵已调拨候命,另设都尉、掌旗各一人,此二人需精通掘墓之术,可在民间寻之。”

李自敬似乎想起了什么,说道:“臣遵旨!禀皇上,都尉、掌旗需训练全营,掘墓之时亦需亲临现场,以为指导,此位应由发丘之后充任;此次修缮皇陵,工部姚侍郎与臣说起骊山脚下有一张姓人家,祖上为掘陵之人,可去探之。”

凡册听了此言,说道:“朕调近卫营五十兵卒,与你前去骊山,快去快回!”

李自敬领命后,迅速出了门,前去吴德胜处调拨兵马。

这边,凡册翻看文书时,又看到了“惠世扬”所上之奏本,觉得还是应该去探望下他。

于是,他在胡一山、吴德胜及近卫营兵卒护卫下,去往右相府。

銮驾刚到门口,凡册就走了出来。

惠世扬则在仆人搀扶下等候在此,并下跪说道:“老臣恭迎皇上!”

惠相府众人也皆下跪,恭迎“皇上”。

凡册下车后,看到惠世扬确实满头银发,已逾古稀之年,不忍心让他久跪,说道:“快快搀扶惠相起身!”

惠世扬起来后说道:“老臣恭请皇上进府!”

二人一前一后走进大堂。

凡册坐到主座上,并请惠世

(本章未完,请翻页)

扬坐下,说道:“惠相近日休养如何?”

惠世扬答道:“禀皇上,老臣双腿浮肿,幸得皇上所派之太医诊治,有所好转;老臣叩谢天恩!”

凡册见他要起来下跪,连忙说道:“勿需行礼,惠相坐下便是。”

看见惠世扬坐下后,他继续说道:“惠相,朕知你于东林党中威望甚高,魏忠贤祸害朝政,实应铲除;但魏阉权倾朝野之时,明朝亦有天灾,其赋税仍较充足,不知是何缘由?”

惠世扬听到此问,长叹一声,说道:“禀皇上,老臣虽为东林人士,与魏阉势不两立,但魏阉独揽朝政时,对江南商贾征收重税,百姓田税从未增加;朝廷赋税亦较充足,尤以江南商贾繁盛之地缴纳甚多;天启一朝偶有灾年,朝廷亦有银两赈灾,百姓可勉强度日。”

史载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吏部官员顾宪成被革职,返回江南无锡老家,联合顾允成、高攀龙、安希范等人,发起东林大会,每年举行一至二次,小会则是每月一次。

由于大会主要讨论改变朝政腐败的现状,因此一部分在朝的正直官员,及一些上书直言而被贬的官吏纷纷加入。

这些官吏中主要来自江南各省,一部分来自北方,久而久之就形成了所谓的“东林党”。

刚开始东林党确实是在努力改良朝政,后来几十年间不断有官吏加入,而他们绝大部分来自江南,并出生于本地商贾之家(明末东南沿海工商业发达),自然也就代表了江南商贾之利益。

久而久之,随着各地官员加入,东林党势力已经渗透到各省甚至京师,但根基仍在江南。

随后他们参与了党争,后来在皇位之争中因支持“泰昌帝”朱常洛(崇祯之父),拥立“天启帝”朱由校(崇祯之兄)而得势。

后来“天启帝”朱由校继位后觉得东林党势力过大,又重用大太监魏忠贤,以打压他们。

于是两派一直从“天启”一朝斗到“崇祯”继位(公元1627年),而崇祯又觉得魏忠贤势力过于庞大,故利用东林党打倒了他,最终东林党取得胜利。

凡册大概回想了下这段历史,说道:“依惠相之意,魏阉虽然可恨,但并未增加百姓田赋,反而对江南商贾征收重税;故朝廷赋税得以保证,同时灾荒年景,亦有银两赈济饥民,不至流民四起。”

惠世扬接着“皇上”之言说道:“禀皇上,东林党与江南商贾勾结,抵制明庭对江南工商征收重税;而后崇祯妥协,只得向百姓征收田税,以姿军饷,但恰巧又遇连年天灾,故饥民群起而反之;臣虽身为东林党,亦为此汗颜。”

凡册与惠世扬又交流了一些政务后,启程返回乾清宫。

在銮驾上,他终于明确了大顺朝未来的财政之法,必须实行轻田税重商税之策,唯有如此,才能让封建时代的王朝根基更加稳固,走向更遥远的未来。

(本章完)

.

凡册回来这几日一直觉得,朝堂之上缺什么人,如今才知道是惠世扬。

他朝门外说道:“胡一山可在?”

而李自敬此人似乎不善带兵,虽被授予中营制将军之职,但并不领军,只是协助一品权将军田见秀处理诸营军务。

李翠微则在李自成于襄京称王时,被封为郡主。

凡册感觉有点饿,于是吩咐宫女小青、小怡去拿午膳,顺手去翻御案上的文书。

“禀皇上,卑职在!”胡一山走进来说道。

而今李自成虽在长安称帝,但并未举行登基大典,故未分封李自敬为亲王,亦未加封李翠微为公主。

凡册请二人起来后,说道:“自敬、翠微,快与朕细细说来。”

李自敬先说道:“禀皇上,臣此次奉旨回天保县修缮皇陵,还算顺遂;仅刚到时,暴雨连连,工部所派之人无法开工,幸得当地高僧开坛做法并指点一二,将周围参天林木一应砍伐,才使云雨散去,得以继续。”

李自成进长安后,派人请他出山,并封为右丞相,位在左丞相牛金星之下。

他打开奏本,上面写的大意是,惠世扬感到近日身体不适,行动不便,请旨修养十日,望皇上允准,再看落款是永昌元年正月初三,但并未朱批。

回到乾清宫,已过午时。

凡册立刻让他们进来。

二人走到御案前,下跪说道:“臣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万岁!”“翠微参见父皇,祝父皇龙体康健!”

史载,李自敬为李自成三弟,而李翠微则为李自成与原配所生女儿,只是原配在起义前就已去世,高皇后则为第二任妻子。

这时,李翠微又接过话头说着:“禀父皇,皇曾祖父、皇祖父之陵寝均已扩建,工部所派之人极尽用材,汉白玉、金丝楠木一应俱全;此次修缮,规模不

(本章未完,请翻页)

凡册没再说话,而是继续查看文书,胡一山也告退至大门外。

突然,一册奏本露了出来,上有“惠世扬”三字。

史载此人为万历三十五年(公元1607年)进士,后入东林党,斗败魏忠贤,但惹怒崇祯后被革职,遂返回陕西老家。

阅读篡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