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重芯开始的人生》
重芯开始的人生

第7章三剑客之张如京

在湾湾半导体行业厮杀激烈之时,50岁的张京找到了投资人注资,同时利用自己在德州仪器的广泛人脉,德州仪器校友会里的高级工程师,在湾湾创办了“世大半导体”,挑战“台积电”和“联电”。

美日贸易战也爆发于那个时代。

德州仪器苦苦撑到1997年,最终放弃DRAM产业,这一年正好是张京效力于公司的第20年。

退休后的张京回到了湾湾,继续搞半导体,可张谋1985年就从德州仪器主动辞职,回到湾湾创办了台积电。

1997年的台积电已经颇具影响力了,和湾湾另一家半导体企业“联华电子”(联电)在激烈争夺半导体代工的江山。

台积电是当时的龙头企业,要并购成立仅3年的世大,这件事得到大多数股东支持(谁都知道并购后股东能拿到不少好处)。

那张京的态度呢?张京也并没有反对并购。

但双方在具体谈并购的价格时,张京就没参加谈判,最终台积电以50亿美元的高价买下张京创立仅3年的“世大半导体”。

那一年,是2000年。

并购后台积电直接掌控世大半导体,世大的工程师和管理层也大部分留任。

但此时的张京已经心生去意,当年他选择从德州仪器提前退休,就是为了去外面继续他的半导体理想的,在湾湾创办世大半导体,虽然3年就发展不俗,但在半导体行业前,始终有台积电和联电两座大山挡在前面。

这两家公司资金雄厚,技术实力也毫不逊色,世大想要弯道超车,几乎不可能。

所以也许在“台积电”筹划并购“世大”的时候,张京就已经知道自己未来的方向了。

台积电的并购案完成后,张汝京多次向张谋提出要去大陆发展,但张谋不置可否,始终没有个明确的态度。

张谋不表态也是情有可原的。

1990年后,华夏对半导体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华夏每年都要花巨资进口半导体产品,于是我们想发展属于自己的半导体产业。

但半导体是高科技产业,西方不希望华夏掌握,西方希望华夏永远是那低廉产品的代工厂,华夏做血汗工厂就够了,高科技的事,华夏人就别管了。

于是1996年以漂亮国为首的33个国家,共同签署《挖森那协定》,这个协定全称叫做《关于常规wuqi与产品和技术出口控制的协定》。

简单讲就是,禁止向比如华夏之类的国家出口junshi装备,同时对高科技产品则进行严格的审批出口。

对华夏出口的高新技术设备,都会以N-2的原则审批,所谓的N-2就是任何高新技术设备,华夏都将比西方国家晚至少两代。

N就是现在最先进的技术,-2就是比最先进的晚两代。

漂亮国对华夏施行“技术出口管制”,而当时湾湾当局的李登灰,以及后来的陈水鳖,自然紧跟漂亮国步伐,限制湾湾的高科技人才,前往大陆。

所以当张京和张谋谈论要去大陆发展时,张忠谋始终不明确表态,担心的就是这个东西,因为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高技术人才,流向大陆,都是非常敏感的。

但在这样的背景下,张京依然下了决心,抛售台积电股票,渡过湾湾海峡,来到大陆。

张京先去了京城考察,想在京城为他的投资选址,可在京城期间市长和主管科技的副市长都不在,只有一位无法做决策的官员陪同,最后定不下来,随后张京去了上沪。

张京和上沪经委副主任江shang舟是朋友,在得知这么一位人才要来大陆发展半导体,那必然是全力支持。

江shang舟力邀张京来上沪落地半导体产业,同时张京在上沪考察期间,上沪市长,副市长全都在场,一批大小官员陪着张京去张江选地。

2004年4月,张京在开曼群岛注册了“中心国际”,随后以外商投资的身份在上沪设厂。

肯定有人会问,为什么注册在开曼群岛?华夏的中心为什么国外注册?

1,避税,开曼是国际知名避税天堂。

2,西方国家忌惮华夏自己发展高科技,对华夏实施技术N-2的封锁,所以中心国际在开曼注册,用的是外资名义在大陆投资,这样可以更灵活的进行合资,参股,重组,合并等。

所以你就能看到,中心国际在注册后,他的首批投资名单中有华夏政府背景的上沪实业,北大青鸟,也有漂亮国高盛,湾湾的汉鼎亚太,还有新加坡的淡马锡投资。

这样,中心国际就是个在华夏的外资企业,而不是让西方国家敏感的华夏国企,这更有利于资本,技术,设备,人员等流入中心。

2000年4月公司创立,5月张京带领数百名工程师团队和技术来到上沪,8月就破土动工,可谓是全世界最快的芯片厂建厂记录。

在张京和华夏政府的支持下,中心国际扩张神速,中心在上沪一口气建了3座八英寸芯片厂,京城建了2座12英寸芯片厂,随后又收购了摩托罗拉在tian津的一家8英寸芯片厂。

你不可能看到比这更汹涌的投资手笔了,光一条8英寸芯片生产线耗资数亿美元,一条12英寸的耗资10亿美元。

中心这一上来没多久,几十亿美元就砸进去了。

中心国际汹涌的设厂扩张,让他的产能在极短时间内迅速冲入世界半导体代工行业的前三甲,仅次于台积电和联电。

面对中心国际如此的扩张冲击力,湾湾当局急了,陈水鳖亲自下令,以未经相关部门许可去上沪投资为由,重罚张京500万湾湾币,京城12寸厂建厂后又罚500万,收购tian津摩托罗拉后再罚500万。

最后湾湾当局见张京“不知悔改”,索性把他名字列入通缉名单,这让张京宣布放弃湾湾省护照。

当时张京发表一份公开声明:

我虽是漂亮国公民,但在湾湾高官大,对湾湾省感情深厚,1990年从漂亮国回湾湾省后,在湾湾省建造了4座芯片代工厂。

2000年开始在大陆兴建芯片代工厂,我为两岸的半导体产业同样尽力,为华人的半导体事业同样尽力。

我深信两岸同胞同根同源,一脉相承,唯有合作互助才能获得双赢,希望当局别再来打压我们在大陆的发展了。

在扛过台当局的打压后,2004年创办仅4年的中心国际赴美上市。

中芯在创办之初的成功有其特殊性,首先创办人张京是美籍湾商,其次中心国际的股东是全球资本,有大陆的,有湾湾的,有漂亮国的,有新加坡的,这都给芯片生产线的建立提供很大便利。

要知道,如果由一个大陆人,或者是纯国企背景来搞芯片代工厂的话,那漂亮国的技术封锁会把你弄死。

之前国企背景的华红,就打算整一条12英寸厂,可多少年过去了,漂亮国就是封锁着技术和设备不运过来,让你的厂没法建。

虽然中心的前几年发展神速,可以用汹涌来形容,但步子迈的太快太大,总会出问题。

上面说了中心国际是国际资本,美籍湾商带着一大批美籍和湾湾工程师搞起来的。

这就让中心内部存在着三股不同势力:

1,大陆势力,大陆扶植中心毫无疑问的是要做出属于大陆自己的半导体代工产业,完善大陆从设计到制造的整条芯片产业链。

可以这么讲,大陆势力是为了国家安全而存在的。

2,创办人势力,创办人张京不管是先前在湾湾搞“世大半导体”,还是来大陆搞“中心”,他的目的在于一个半导体梦,一个华人的半导体理想,他更注重于技术升级,也更希望中心国际成为能和台积电、联电相比肩的世界级半导体厂。

3,资本势力,资本的唯一目标是盈利,投资中心可以赚钱,赚大钱,要知道中心创建之初,漂亮国高盛,湾湾汉鼎,新加坡淡马锡,这都是只看重资本增值的投资公司。

让中心赚钱,是他们的唯一利益,他们并不在乎华夏人有没有自己的半导体产业链。

也正因此,公司内部的分歧越来越大,外资股东认为张京盲目扩张,从2000年创办到2009年,这接近十年时间里,中心没有一年是盈利的。

2000年中心创办

2007年,中心亏损1950万美元

2008年,中心亏损4.4亿美元

2009年,中心亏损8亿美元

这样一家公司就面临一个很现实的问题:钱,还能撑多久。

但张京是做技术出身的工程师,他思考的角度当然不是资本盈利,他说:

股东只看到中心业绩差,却不懂其他同行比中芯起步早了20年,中心国际是在用自身连年亏损,来拉动整个华夏半导体产业的快速升级。

但资本势力不会管你这些,更何况从2008年开始,存储芯片价格暴跌,中心国际陷入财务困局,急需新资本注入。

由于扩张太快,产品价格又暴跌,中心快撑不下去了,但中心并不缺来钱的途径。

包括黑石在内的多家国际著名私募找过张京,希望收购股权,入驻中心,同时多家国企也愿意出资,比如da唐电信,华润,华夏电子信息产业集团。

这时张京面临着一个重大抉择,是拿私募的钱,还是拿国企的钱,中心董事会当时为此事产生巨大争论。

最终张京决定选择国企,在da唐,华润,中国电子集团里选一个。

最终董事会选择了da唐电信。

2008年11月,国企da唐电信入股中心国际,成为第一大股东。

本以为这波财务危机过去了,可没想到更大的危机还在后面。

2009年,漂亮国加州联邦法院传来消息,湾积电起诉中心国际侵权的官司,中心败诉了。

90年代的大陆,是没有太多高端半导体人才的,2000年张京创办中心国际,是靠着把“世大半导体”(后来被湾积电50亿美元收购了那个)里的高端人才,一起带到了大陆。

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中心国际的管理层的核心,都是湾湾人马。

除了挖人外,中心国际的运营模式也复制自湾积电,工艺流程也模仿湾积电,于是湾积电一纸诉状,起诉中心国际侵犯专利,窃取商业机密。

2009年11月,加州地方法院判处中心国际败诉,中心在65个有争议的专利项目中,非法使用了61个,湾积电要求中心赔偿10亿美元。

面对10亿美元的高额赔偿金,中心国际希望和解,不过好在当时当局的领导人是马英,在马英和大陆这边领导的撮合下,湾积电同意就和解展开谈判。

你要和湾积电和解,当然要接受很多条件,和解协议公开的内容包括:中心分4年向湾积电赔偿总额2亿美元现金,同时中心交给台积电8%的股权,外加2%的认股权。

这份和解协议看起来从10亿减少到2亿,但湾积电将成为中芯的第二大股东。

当然湾积电无权向中芯董事会派驻董事,湾积电无法管理中心,只是中心的“被动投资者”。

在当时很多媒体都报道,湾积电同意和解的一个不公开条件就是,张京必须辞职,必须离开中心国际,如果张京还掌管着中心,那就不可能和解。

这也不难理解,在湾积电眼中,张京可能真的就是那根眼中钉肉中刺,他和他的团队用了十年时间帮助大陆建立起自己的半导体代工基础,虽然和湾积电还是有相当差距,但只要发展势头不变,总有一天能挑战湾积电。

在和解谈判的过程中,张京选择了辞职,在接受采访时张京说:

辞职决定是我主动提出的,我是觉得和湾积电的官司让我精疲力尽,而我尽力了。

张京提出辞职后,股东一致同意,就这样,创办中心国际,中心三剑客之一的张京辞职了。

中心国际的十年张京时代,正式告别历史舞台。

张京败在了一场官司上,中心第一剑张京的辞职,让中心立刻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局面,至此中心内部的矛盾就更加突显出来。

过去还有张京这个创办元老在董事会里压着,如今张京辞职而去,公司内部不同派系的势力,矛盾越发激化,越发公开。

大家还记得张京离开前做的最重大的一项决定吗?让国企da唐电信入股中心。

张京选择国企“da唐电信”入股中心,外界猜测的理由是,找国际私募注资,会加深企业内部对于连年亏损的不满,毕竟私募追求的也是盈利。

但选择国企这麻烦就相对小点,张京希望通过加大“国企股东”的力量,在公司内部抗衡“资本股东”。

但是等他辞职了大家才发现,这家国企“da唐电信”,根本不是什么善茬。

da唐电信是搞电信设备和技术的,他和中心,处于产业链上下游的角色,中心可以为他代工所需要的电信芯片。

而da唐入主中心一开始就动机不纯,带有想要中心成为其附属品的意图。

其他大股东在董事会只有一个席位,而da唐电信开口就要两个,他正积极发展4G业务,要通过控制中心来获得芯片代工。

另外那还是一个特殊时期,da唐电信需要利用中心,来加强他自己在国企中的地位。

当时国企da整合已经展开,上面下决心要精简国企数量,打算未来国企数量缩减到100家以内。(子公司不算在内)

da唐电信想要避免成为被整合的国企,就必须提高自身的价值,那么控制一家华夏最重要的芯片代工企业,就成了da唐电信,避免被整合的重要筹码。

张京还在位时,并不知道da唐电信的这些算盘,张京辞职后,对于中心控制权的争夺就更为激烈。

中心当然不愿意被da唐控制,为了平衡da唐在内部的话语权,中心决定再引入一家新股东,新股东一方面可以更扩大中心的资本实力,另一方面也能稀释da唐的对中心的控制。

时任中心董事长的江shang舟(2000年大力支持张京创办中心的那位上沪市副秘书长),利用自己多年的政商关系,找来了“华夏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入股中心。(简称“中投”)

2011年,又一家国企背景的“中投”向中心投资2.5亿美元,获得11.6%的股权,成为第二大股东。

原本中投集团打算给中心3.5亿美元,成为第一大股东的。

中投,是一家没有实业的投资企业,他不会在公司经营上干涉中心的发展。

但da唐是一家有实业的企业,他会不断干涉中心的发展,以为自己的主要业务服务。

中投入股中芯,一开始就遭到da唐的强力反对,da唐为了确保自己股权不被稀释,在中投入股之时同时拿出亿美元注入中心,将自己的占股比例提高到19%,大唐依旧是中心的第一大股东。

此时中心内部,这番国企间角逐很快就蔓延开来,这里大家要搞清楚一点,中心是不愿有太多“国企色彩”的。

一开始张京创立中心,就是一家外资公司,有意弱化国企在中心的角色,能避免国际社会对中心的“性质判断”。

“性质判断”非常重要,如果国际社会判断中心性质是国企,那就会受到西方很多的高科技技术管制,这将会对中心不断升级的技术进步,带来不好结果。

所以不要让中芯看起来太“红”,一家太“红”的企业,会遭到西方警惕和技术封锁。

但此时一个无可奈何的现状是,中心正变得越来越“红”,为了反抗da唐电信对中心的控制,公司又引入了国企“中投公司”。

如此一来中心的第一、第二,第三大股东,都是国企,这很不利于中心的未来发展。

但困难并不止这一个,与此同时中心国际内部管理层的派系矛盾也在不断加深。

十年前2000年,张京带领300位湾湾人才到大陆创办中心,这批湾湾人是中芯一开始的核心管理团队。

而当张京辞职后,湾湾派系势力受到打击,同时伴随着“da唐”和“中投”,两家国企的入股,大陆管理层的势力在中心逐渐扩大。

这就造成了中心内部,两派的矛盾。(大陆派系和湾湾派系)

2009年湾湾派代表人物张京辞职,张京辞职后中心还有个老大哥江shang舟在董事会撑着,江shang舟过去是上沪市政府高层,政商两界都要卖他面子,有他在中心坐镇,至少能撑着不让矛盾爆发。

但2009年江shang舟突然因病去世,这两位堪称中心元老级人物的先后离开,让企业内部没了一个能压得住场子的有威望的老大哥。

没了老大哥镇场子的中心,迅速陷入一场内部权力的恶斗之中。

大陆派与湾湾派有矛盾,大陆派内部也有矛盾,矛盾套矛盾,公司的稳定成了首要大问题,一家内部都无法稳定的企业,何谈向前迈进?

当时中心国际的湾湾派领袖是王国,王国和张京一样,出生在大陆,成长在湾湾,成功于漂亮国,随后回到大陆来帮助大陆发展半导体产业。

2009年张京被逼辞职后,就是这一位湾湾派人物王国,接替张京担任公司总裁兼CEO。

当时江舟也力挺王国,江舟的愿望是,让中心内部湾湾派和大陆派的势力友好相处,共同为中华高科技事业做出贡献。

可是当张京辞职,江舟去世,支持王国的大佬都不在了。

2011年,中心国际股东大会如期举行,大会将选举董事会成员,此时发生了一件让外界意外,却又情理之中的事。

在中心内部声望最高的总裁兼CEO王国,竟然在股东大会上,得到了%的反对票,这让王国落选中心总裁和CEO。

而这背后都是da唐在“搞鬼”。

da唐一直想让自己的人马当上中心CEO,以控制中心的发展方向。

当时的情况是,股东大会的参会股东持有的股份总数,仅仅占总股本的30%多,而这30%多里,光da唐电信一家,就拥有近20%的股权。

换句话说,只要da唐一家反对,那da唐的反对比例就能超过50%。

之所以参会的股东,只占总股本30%是因为大家都觉得王国继续担任公司CEO是顺理成章的事,毕竟是两位前公司大佬力挺的人物。

但da唐电信却不按惯例来了个突然袭击,内部倒戈,直击王国,要是其他大股东知道da唐要搞事,不可能不来参加股东大会。

da唐电信在内部的突然袭击,是为了逼走王国,然后扶持自己的人马杨宁出任中心CEO。

da唐的举动逼得中心必须召开紧急董事会议,根据公司规定,CEO是董事会聘任的,如果da唐对CEO不满,必须由董事会投票才能最后决定。

随后在中心的紧急董事会上,大多数董事不同意解除王国职务。

由此“王国”和“杨宁”,这两位所代表的两大派系势力互不相让,中心公司成了权斗的战场,这极大拖慢了中心在半导体领域的发展速度。

不可谓不可悲。

这两大派系的相互攻击发展到后来都公开化了,中心国际的内部论坛成了两派员工相互攻击的前线。

两派员工互不相让,相互指责和抨击。

为了避免内部员工相互攻击,中心关闭了内部论坛,但双方人马仍不罢休,战场从内部论坛,转到了度娘贴吧。

这进一步让这出难堪的权利恶斗公开化。

全国都在看着中心的这场内斗。

双方内斗的重大转折点,发生在一份内部审计文件上。

当时一位内部匿名人士在网上公开了一份“杨宁”涉嫌逃税漏税的内部审计文件。

文件清楚显示,杨宁年薪超过180万,但通过各种避税方式的操作后,所需要支付的税金仅仅只有5万。

赚180万,只缴5万税,这在互联网上一下子炸开了锅。

这一曝光让中心的内部恶臭上升到了全社会的层面,网民和社会大众纷纷炮轰中心高管用各种手段避税,着实无耻。

但其实虽然曝光的是杨宁的避税,但避税实则在当时的中心是普遍情况,多名外籍高管都在利用潜规则“避税”,这是内部高管都心照不宣的事。

而中心的“特殊身份”(华夏半导体制造之光,国企大股东,与上面千丝万缕的关系)也让中心在避税方面,一向“很大胆”。

事情发展到这一步,中心内部的权力恶臭已向外扩散,这场权斗最后谁又是赢家呢?

或许,没一个赢家。

很快王国递交辞呈,他不想再卷入这场风波中惹得一生臭了。

此时一个关键的人物出现了,张义出任新董事长,兼代理CEO。

张义是前董事长江舟的同学,前电子工业部副部长。

张义的上任是一个重要指标,张义和江舟一样,是前政府高官,在政商两界都有一定威望。

他上任中心董事长的最大任务只有一个,就是平衡公司内部各派势力,终结恶臭的权力内斗。

不管你是“湾湾派”还是“大陆派”,华夏派才是公司最大利益。

原本da唐发起的这场权力斗争,看着王国一帮人辞职了,以为就胜利了。

但最后经过多方博弈,真正当上中芯CEO的,不是da唐中意的杨宁,而是从外面空降而来的另一个人。

杨宁看到自己斗了半天,争了半天,这位置被别人给拿去了,也心生退意,不久后递交辞呈。

中心这场内部权力恶斗,由大唐电信挑起,最终内斗双方无一人得利,反倒极大破坏了公司内部的团结,更损耗了公司的发展。

此时张义推荐一人,让他从外面空降到中心国际担任CEO,这可谓是中心一个极重要的转折开端。

从混乱走向重新发展,再从发展走向强大,这幕后少不了中芯第二剑,邱云的功劳。

一个帮助大陆打下半导体代工的基石。

张京当时所做的是关于DRAM芯片的研发制造,可DRAM芯片市场被

当时“台积电”因订单大幅增长,产能跟不上,于是台积电要求客户提前支付订金,不然不给下订,这一做法让台积电口碑暴跌,遭到广泛批评。

在此机遇下“联电”展开凶猛的合并攻势,先后合并了联诚、联瑞、联嘉以及合泰等公司。

1977年张京进入当时声名赫赫的美国半导体巨头德州仪器,担任工程师,并且师从集成电路发明者“杰克基尔”的团队。

企业杀的支离破碎,80年代美企不是日企对手

联电的“合并攻势”目的很明白,通过合并快速抢占市场,趁台积电受困之际,打垮他。

当时联电通过一连串的合并,一跃成为了一家资本额高达八百多亿的半导体巨头。

在此情况下,台积电坐不下去了,对手在搞并购的把戏,台积电也必然要选择合并其他公司,以求抢占市场和技术,和“联电”决一雌雄。

张谋,资深副总

这两人在职位上天差地别,也没人能想到多年后双方成了“宿敌”,一个在湾湾创立了目前世界上最强大的芯片代工企业。

张京1948年生在南京,老蒋家败退后随着果党一起去了湾湾,台大毕业后去了美国,攻读工程科学硕士和电子工程博士。

世大半导体创办的那一年,台积电年营收13亿美元,并且在漂亮国纽交所挂牌上市。

而“世大半导体”,有着“德州仪器校友会”的支持,在技术实力上拥有相当实力,仅仅用了三年,“世大半导体代工”就实现了盈利,可谓神速。

但就在世大半导体正要蓬勃发展的时候,湾湾半导体代工双雄,“台积电”和“联电”的厮杀进入白热化。

很快台积电看上了才发展三年,但势头正盛的“世大半导体”。

选定了目标,台积电便派人多次与张京接触,进行合并前的“尽职调查”(谨慎性调查)。

在第20年,自己深耕的领域被公司放弃,张京也无心再逗留,他选择了提前退休,想回湾湾看看。

也许是命运弄人,张谋(台积电创办者)当时也在德州仪器担任资深副总裁,张谋手下管着4000多人。

张京,小工程师

阅读重芯开始的人生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