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

第253章 尾声(6)

还有,李贤在等科技的进步。

这是万万不行的。

“准了!”

这些年,工部和钦天监已经送来了数处龙寝圣地,都被李贤压下。

不是他忌讳这个,而是建都迁都,扩宽运河、扩建扬州金陵杭州等其他重大工程被安排在前面。

李贤得意地笑了。

特意为这个还未出现的湖泊,取名为北湖!

人们称之为北湖帝陵。

这个工程,巨大无比。

动用了二十万人来开挖北湖。

还有数十万人为北湖龙寝提供材料。

有了动力火车和蒸汽船,源源不断的巨石巨木,从四面八方运往北湖。

以如今大唐的财力物力,建造北湖龙寝,完全不在话下。

既不需要搜刮民脂民膏,更不需要劳役贫苦大众。

民夫的组成,七成是各国战俘,一成是各地罪犯,两成是招募而来的大唐百姓。

这两成大唐百姓的工作安排,不是做重活,而是充当各个环节里的团长。

为了支援皇兄建造皇陵,太平公主捐献了半个家当,舔着脸求皇兄,能否在边上也给建个公主陵。

有了太平公主开头,一个个的王公贵族跪求陪葬皇陵。

这北湖皇陵,十足十的是固若金汤。

没有谁想死后坟墓被挖,尸骨被扔。

陪葬皇陵,也是一份荣耀。

对后世子孙,也是一份保障。

“陛下,北湖有四条上游,四条下游,四条上游口不可妄动,四条下游口可陪葬王公大臣诸王公主。”

得到了肯定,李曜的心思也放开了。

既然如此,不如再搞大一点。

中央皇陵是李贤和皇后嫔妃,那么四条下游口,李贤就选定了一批王公大臣,只要他们愿意,可以自行在这四个区域建造坟墓。

这部分的钱,自行承担。

这一下,北湖就更热闹了。

增添了数万民夫工匠。

北湖的面积,更是硬生生地扩大了将近一倍。

为了自己的坟墓能够不被他人比下去,只要不超过陛下帝陵,各个王公大臣几乎都掏空了家底。

李贤下旨礼部成立编撰部,整编历代文献,陪葬帝陵。

下旨整理皇家历代宝物,陪葬帝陵。

下旨各郡县,整编历代郡县史料,陪葬帝陵。

下旨周边各国各部落,上供宝物,陪葬帝陵。

下旨所灭国家的象征性宝物、资料上缴,陪葬帝陵。

北湖陵寝的建造,不但没有对大唐经济造成什么影响,反而还极大地促进了北方经济的发展。.

跟关中长安洛阳和扬州杭州相比,兴建的帝都北平,无论人口、经济和文化都相差甚远。

持续数年乃至更长时间的北湖帝陵兴建,成为北平乃至整个北方发展的契机。

陛下虽说还健壮,可也是将近五十知天命的人了。

况且以陛下千古一帝的身份,这龙寝也不是三五年就能建成。

李贤也不希望自己的陵墓被盗,至少在技术没有达到保护文物前,不希望被挖掘出来。

李曜要为后世,留下足够多的历史资料。

“臣恳请陛下确定龙寝的地址!”

万一有个万一,难不成还要让陛下停尸数年不成?

李贤不打算将陵墓建造在关中。

既然迁都到了北平,那么明朝十三陵的地方就挺好。

之后数月,陵墓的位置选定,李曜提出了陵墓的建造方式。

历代皇帝登基,帝王陵就已经上马,如今陛下已经登基好多年了,依旧没有建造龙寝的意思。

这事绝对不能再拖下去了。

政和十年,三月初五,大朝会。

对于自己皇陵的建造,李曜也有他的打算。

自古以来,帝王陵寝不被盗的少之又少。

明清以前,除了元朝皇帝的陵墓以外,能保存的只有秦始皇陵和乾陵。

挖山建陵,等李贤驾崩入葬,陵寝成湖,留湖心岛建造地面建筑,供后人祭拜。

“老子挖一个比西湖还大的湖泊,让你们这些摸金校尉挖去!”

李贤知道,这件事的确是要提上日程了。

“臣等附议!”

工部尚书百里延提出的奏议,群臣尽皆响应。

阅读大唐:我和女帝斗智斗勇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