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维基解密之汉武谜团》
维基解密之汉武谜团

第二十三节 7年后姗姗来迟的太子之位

这是不给人活路啊,兔子急了还咬人呢,雷被就逃到了长安,向朝廷上书自我辩护,说明情况。刘彻下诏让廷尉、河南郡共同审理此事。河南郡也牛呢,下令抓淮南王太子来问讯。淮南王、王后打算不把太子交出去,就想发兵谋反。

刘安第一次谋逆是在吴楚七国之乱时,那时还是刘彻他老爸当权。吴国的使者来到淮南国,劝刘安跟他们一起造反,这话是正中刘安下怀啊,刘安立即就准备起兵响应。淮南国的相国看到这情况,就跟刘安说:“大王您一定要发兵响应吴国的话,我想当大将。”淮南王刘安一听,这小子不错,不怕死,于是就命令相国带兵。淮南封国丞相拿到兵权之后,立马就换了个态度,不听刘安的指挥,反而向着汉朝,守着淮南国的城池,防范造反的吴楚联军。后来汉景帝派曲城侯派兵救淮南。正因为封国丞相的所作所为,汉景帝没觉得刘安有造反的想法,在灭了吴楚联军之后,淮南国没有受到牵连,得以保全。(孝景三年,吴楚七国反,吴使者至淮南,淮南王欲发兵应之。其相曰:“大王必欲发兵应吴,臣愿为将。”王乃属相兵。淮南相已将兵,因城守,不听王而为汉;汉亦使曲城侯将兵救淮南;淮南以故得完。《史记.淮南衡山列传》)www.qixinyuan.com.cn 米妮小说网

刘安的第二次谋逆是在刘彻当皇帝的时候。因为刘彻即位后不得窦太皇太后的喜爱,又10多年没生儿子,刘安认为自己有希望和平继位,那颗当皇帝的心又活了。他重金铺路,与田蚡等朝廷重臣勾勾搭搭,还把自己女儿刘陵派到都城来打听消息,拉拢能人。没想到他等啊等的,等到的是刘彻的皇位越做越稳,不仅坐稳了皇位,刘彻的大老婆小老婆还替他连生四个儿子。刘安哪怕活一百岁,能熬到刘彻去世、刘彻的儿子去世,那刘彻还会有孙子、重孙子,他怎么也无法继承刘彻的皇位。好在刘彻当时还不知道他曾经谋划着想继位的事。

刘安的第三次谋逆机会很快到来了,这一次是步步惊心,一触即发。

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淮安国太子刘迁学习用剑,自己以为剑术高明,无人能比,听说郎中(官名)雷被用剑很巧,就召集他来与自己比试。雷被不想得罪刘迁,再三辞让,没想到刀剑不长眼啊,一不小心,还是刺中了刘迁。本来以为自己天下无敌的刘迁非常生气,雷被很是害怕。恰好这时候,京城贴出了召兵令,很多想要从军的人都去了京师,雷被也想借机离开,哪怕拼上一条命去打匈奴也不想在这儿呆了,打匈奴死了还能算烈士,被刘迁折磨死了只能算狗熊啊。没想到刘迁不想放过他,多次在刘安面前中伤雷被,刘安就让雷被的领导郎中令斥责他并免去了他的郎中职务,希望以此作为警示,保证以后没人再学雷被。

殷宏知道这一次比前一次还要危险,所以一进了淮南国的地界,就宣布说皇帝赦免了淮南王。

淮南王起初听说朝廷大臣请求诛杀他,但不知道要

(本章未完,请翻页)

削地,听到又有使臣来,担心是来抓捕自己的,所以又与太子商量按先前的布置来刺杀他。殷宏一到,立即就大声祝贺刘安,刘安再次放弃了动手的想法。但事后他还是很伤心,说:“我做的都是仁义之事,却被削地,真是太耻辱了。”这样一来,淮南王在削地之后,加快了造反阴谋的策划。

(元朔五年,太子学用剑,自以为人莫及,闻郎中雷被巧,乃召与戏。被一再辞让,误中太子。太子怒,被恐。此时有欲从军者辄诣京师,被即愿奋击匈奴。太子迁数恶被于王,王使郎中令斥免,欲以禁后,被遂亡至长安,上书自明。诏下其事廷尉、河南。河南治,逮淮南太子,王、王后计欲无遣太子,遂发兵反,计犹豫,十余日未定。会有诏,即讯太子。当是时,淮南相怒寿春丞留太子逮不遣,劾不敬。王以请相,相弗听。王使人上书告相,事下廷尉治。踪迹连王,王使人候伺汉公卿,公卿请逮捕治王。王恐事发,太子迁谋曰:“汉使即逮王,王令人衣卫士衣,持戟居庭中,王旁有非是,则刺杀之,臣亦使人刺杀淮南中尉,乃举兵,未晚。”是时上不许公卿请,而遣汉中尉宏即讯验王。王闻汉使来,即如太子谋计。汉中尉至,王视其颜色和,讯王以斥雷被事耳,王自度无何,不发。中尉还,以闻。公卿治者曰:“淮南王安拥阏奋击匈奴者雷被等,废格明诏,当弃市。”诏弗许。公卿请废勿王,诏弗许。公卿请削五县,诏削二县。使中尉宏赦淮南王罪,罚以削地。中尉入淮南界,宣言赦王。王初闻汉公卿请诛之,未知得削地,闻汉使来,恐其捕之,乃与太子谋刺之如前计。及中尉至,即贺王,王以故不发。其後自伤曰:“吾行仁义见削,甚耻之。”然淮南王削地之後,其为反谋益甚。《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其实这一次,是刘彻死活蒙上了自己的眼睛,放过了刘安。也就是说,刘安又逃过了一劫。

到目前为止,刘安实际上已经逃过了三劫。

按理说,刘安运气挺不错的,但是他的好运在两个儿子闹翻之后戛然而止。

公元前123年,刘安的庶长子刘不害和淮南国太子刘迁的不和摆到台面上来了,因为刘不害的儿子想让自己的父亲当太子。

刘安很不喜欢自己的这个小老婆生的大儿子,他和王后、太子都没把刘不害当成儿子或兄弟。刘不害自己虽然窝囊,却有一个儿子叫刘建。刘建很有材,但也有气,怨恨淮南王太子刘迁从来不关心自己父亲。他还怨恨刘安不执行朝廷的推恩令,其它的诸侯王都把子弟分封为侯了,而淮南王有两个儿子,一个做了太子,另一个却什么都没有。刘建觉得太不公平了,就私下里结交人,想要告发击败太子,让自己的父亲取而代之。

太子刘迁知道了这个事,当然气了,多次抓捕刘建并拷打他。你说这刘迁,要么不打,要么就往死里打,可他偏偏都是打过就算,想起来再拎过来打。这样一来,刘建就准备反击了,他对刘迁出谋划策想要杀中尉殷宏一事很是清楚,就派跟他关系好的寿春人庄芷在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向天子上书说:“毒药苦于口利于病,忠言逆于耳利于行。淮南王的孙子刘建很有才能,但淮南王王后荼、太子刘迁常常想害他,刘建的父亲刘不害没有任何罪,却被多次囚捕想害死他。请把刘建带到朝廷来审问吧,刘建知道淮南王的秘密。”

(王有孽子不害,最长,王弗爱,王、王后、太子皆不以为子兄数。不害有子建,材高有气,常怨望太子不省其父;又怨时诸侯皆得分子弟为侯,而淮南独二子,一为太子,建父独不得为侯。建阴结交,欲告败太子,以其父代之。太子知之,数捕系而榜笞建。建具知太子之谋欲杀汉中尉,即使所善寿春庄芷以元朔六年上书於天子曰:“毒药苦於口利於病,忠言逆於耳利於行。今淮南王孙建,材能高,淮南王王后荼、荼子太子迁常疾害建。建父不害无罪,擅数捕系,欲杀之。今建在,可徵问,具知淮南阴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刘彻一看,这是窝里反啊,情况严重了,当然把刘建召过来审。刘建正等着被审呢,立马就把自己的爷爷给卖了。

家里人是最清楚情况的,被至亲出卖了的刘安再也没有了退路,只能造反了。问题是,他造反都不会造,明明门客伍被给了他最好的建议,让他先造舆论将天下弄乱,混淆视听之后再起兵,刘安偏不听,坚持去以卵击石。伍被觉得刘安简直是不可救药,绝望了,不想帮他了,也跑到刘彻那儿去告发刘安造反。伍被比刘建还要靠近核心,因为刘安指望着伍被帮他起兵选择呢,伍被是什么机密都知道。

最后刘安自杀,王后、太子以及所有参与谋反的人,都被灭了族,淮南国被撤除,设为九江郡。

第二件事是衡山国内讧。

衡山国王刘赐是刘安的亲弟弟,跟刘安的家庭矛盾差不多,也是子女不和。

与刘安不同的是,刘赐两个闹矛盾的儿子都是同一个母亲生的,只是作为皇后的生母已死。他们一个是太子刘爽,另一个是刘爽的弟弟刘孝。

这故事可是集结了各种狗血剧必备的元素,包括黑心后母、蠢货亲爹、风流妹妹,各种明斗、暗斗,应有尽有,可见“艺术来源于生活”这句话果然不欺人。

情节其实不复杂,刘赐的原配王后乘舒生了两男一女,长子刘爽当了太子,另外两个分别是次子刘孝、女儿刘无采。刘赐还有两个小老婆,一个小老婆徐来生了四个子女,另一个小老婆厥姬生了两个儿子。(衡山王赐,王后乘舒生子三人,长男爽为太子,次男孝,次女无采。又姬徐来生子男女四人,美人厥姬生子二人。《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大老婆乘舒死去后,父亲刘赐就扶了小老婆徐来当大老婆,同时宠幸厥姬,自认为不偏不倚,名份给了一个小老婆,宠爱给了另一个小老婆。结果这两个原来的小老婆都不高兴,互相妒忌。徐来认为凭什么厥姬要得宠?厥姬觉得,本来大家都是小老婆,凭什么你就变成大老婆了?厥姬就挑拔后母徐来和大儿子刘爽的关系,对刘爽说:“徐来派婢女用巫蛊杀了太子的母亲乘舒。”这样一来,太子刘爽就怨恨上了徐来。(王后乘舒死,立徐来为王后。厥姬俱幸。两人相妒,厥姬乃恶王后徐来於太子曰:“徐来使婢蛊道杀太子母。”太子心怨徐来。《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后母徐来一看这情况不妙,赶快把原配的小儿子刘孝拉拢到身边,再把原配生的女儿刘无采也争取过来,一起来对付老大刘爽。

当然,后母是不可能真心对前妻生的子女好的,徐来的目的是先让刘爽和刘孝斗的你死我活,自己来个渔人得利,让自己的儿子刘广继承衡山王的王位。所以,她在陷害老大的同时,也给老二刘孝挖了个坑,让父亲的侍妾去把老二给勾搭上了。

刘孝很听话,跟居心叵测的后母保持统一战绩,跟自己的亲哥哥势不两立,连带着不学好的妹妹刘无采也跟哥哥刘爽

(本章未完,请翻页)

斗。

老大的亲弟弟、亲妹妹都说老大不好,再加上后母徐来在旁边不停地敲边鼓,再加上刘爽经常干一些二百五的事情,坐实自己的罪名,刘赐觉得这个老大真不是个东西。

公元前126年,衡山王派人向刘彻上书,就想把老大的太子位给废掉,立老二刘孝。

老大刘爽自然不愿意,马上作出了反应,立即也派日常关系好的白嬴到长安去上书。要说这徐来的离间计也真是到位,刘爽不告别人,就告自己的弟弟刘孝,说自己弟弟刘孝制作輣车镞矢,想造反,还与衡山王的侍妾不干不净,想以此来毁坏刘孝。没想到,白嬴到了长安,还没来得及上书,就因为被淮南王造反的事情所牵连,而被官吏捕获了。

原来啊,淮南王自己造反的同时,还发动了自己的亲弟弟衡山王刘赐一起叛乱。

刘赐听说刘爽派白嬴上书,他又不知道白嬴是去告刘孝的,他担心白嬴把衡山王参与造反的隐秘事给告发了,就上书反咬一口,说刘爽干了大逆不道的事,应该弃市。这事就被交给了沛郡审理。

到了元狩元年(公元前122)冬,就在两兄弟狗咬狗一嘴毛之际,淮南国兵败。负责办案的公卿大臣到了沛郡去搜捕与淮南王一起谋反的共犯,却没有抓到,反而在衡山王的儿子刘孝家抓到了一个叫陈喜的人。官吏就弹劾刘孝带头藏匿陈喜。

刘孝害怕了,他以为陈喜多次与衡山王刘赐商量谋反的事,恐怕他会告发刘赐。他听说法律规定,如果自首可以免除罪责,又疑心是刘爽派白嬴上书告发了造反的这件事,所以就先自首,告发和他们一起谋反的救赫和陈喜等人。负责调查的廷尉对这件事进行了查证后上报属实,这下子公卿大臣文武百官都要求逮捕衡山王来治他的罪。刘彻说:“现在还不能抓。”他派了中尉司马安、大行李息去向衡山王当面对质,了解具体情况。衡山王老老实实地把情况上报了,官吏就把衡山王宫给围了起来守护着。司马安和李息回来后,把了解到的情况汇报了,这下子大臣们可算抓着实锤了,都要求派宗正、大行和沛郡一起去治衡山王的罪。衡山王听闻这事后,为了防止被羞辱,就自杀了。刘孝因为第一个举报这事,算是污点证人,就不算他谋反的罪了,但刘彻可没有饶了他,以他和父亲身边人私通为由,将他弃市。王后徐来也因为弄巫蛊杀了前王后乘舒,太子刘爽因为被自己的父亲认为不孝,都被弃市。其他与衡山王谋反的人都被灭了族,衡山国也被中央收回,变成了衡山郡。

(元朔六年中,衡山王使人上书请废太子爽,立孝为太子。爽闻,即使所善白嬴之长安上书,言孝作輣车镞矢,与王御者奸,欲以败孝。白嬴至长安,未及上书,吏捕嬴,以淮南事系。王闻爽使白嬴上书,恐言国阴事,即上书反告太子爽所为不道弃市罪事。事下沛郡治。元年冬,有司公卿下沛郡求捕所与淮南谋反者未得,得陈喜於衡山王子孝家。吏劾孝首匿喜。孝以为陈喜雅数与王计谋反,恐其发之,闻律先自告除其罪,又疑太子使白嬴上书发其事,即先自告,告所与谋反者救赫、陈喜等。廷尉治验,公卿请逮捕衡山王治之。天子曰:“勿捕。”遣中尉安、大行息即问王,王具以情实对。吏皆围王宫而守之。中尉大行还,以闻,公卿请遣宗正、大行与沛郡杂治王。王闻,即自刭杀。孝先自告反,除其罪;坐与王御婢奸,弃市。王后徐来亦坐蛊杀前王后乘舒,及太子爽坐王告不孝,皆弃市。诸与衡山王谋反者皆族。国除为衡山郡。《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总结一下,淮南国和衡山国之所以覆灭,关键都是因为两个儿子之间的关系没处理好。

刘彻对淮南国和衡山国的事件处理非常耐人寻味。淮南国因为是直接造反,没得选择,灭国、灭族倒也罢了,而衡山国的事情说大也不算太大,衡山王老实坦白了自己所犯的错,就说明他还是认为自己可以坦白从宽的,结果刘彻仍然将他一家都杀了。特别是他那正宫生的两儿子刘爽刘孝,两人实在都够不上谋反罪,刘彻硬是另外找了两个理由,非得把这两兄弟全给杀了。

为什么?在相继看到淮南衡山两起事件之后,刘彻联想到自己的两个儿子刘据和刘闳,他害怕自己的儿子也会窝里斗。在立太子的诏书上,刘彻明确地点了淮南衡山两国的事情,只是没敢写得那么明白:“前些日子淮南王、衡山王又是修书又是通商,两国接壤,就都被歪门邪说所迷惑,结果导致起了谋逆之心,这是我德行不够的表现啊。(日者淮南、衡山修文学,流货赂,两国接壤,怵于邪说,而造篡弑,此朕之不德。《汉书.武帝纪》)

立太子是个喜事,刘彻却在诏书上自我检讨自己德行不够,这还真是独一份。其实并不奇怪,醉翁之意不在酒,而在乎山水之间尔。刘彻并不是认为自己德行不够让淮南、衡山两国都出了兄弟相斗的事,他是自我检讨因为自己太偏爱小儿子,家中也快有淮南、衡山之祸了。刘彻讨厌卫皇后而喜欢王夫人,违背自己当初的誓言,让一出生就有太子之名的刘据始终只是一个假太子,没有真名份,这7年下来,黄花菜都凉了,不仅是臣子发现了他的信心,连卫青都摆出姿势,给刘闳他娘王夫人送礼。如果再不动作,刘闳身边的势力很可能会迅速茁壮成长。到时候两个儿子被不同的势力所撺掇,会不会也离心离德,最后两败俱伤呢?

刘彻认为,绝对不能让自己的两个儿子也闹起来,所以他杀衡山王两个儿子就是一个警告,警告自己两个儿子内斗只有死路一条。同时,他自己也得纠正自己的错误,必须得赶快把太子给立了,而且立了之后,就一心一意地扶持那个被立的太子,防止另外的儿子有非份之想。

谁最合适当太子呢,当然还是刘据。

因为卫氏外戚已经成长成为一把锋利的宝剑,立刘据,这把剑砍敌如削瓜,立刘闳,这把剑就会黯淡无光甚至伤了自己人。卫氏外戚杰出的代表毋庸讳言,是卫青和霍去病。司马迁并不喜欢卫青,形容他“和柔媚上”,但哪怕不喜欢,出于一个史官的责任,司马迁还是为卫青和霍去病立传,肯定他们俩的成绩。没办法,卫青和霍去病两人让汉朝进入了“见证奇迹的时刻”。汉朝从建国之初就饱受匈奴的欺凌,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还曾经被匈奴给困住,如果不是贿赂了单于的阏氏,刘邦有可能就死在匈奴人的手上,汉朝将和秦朝一样成为一个短命王朝。可是,自从刘彻力排众议破格提拔了卫青和霍去病后,这种势力对比忽然颠倒。卫青与匈奴七战七胜,光敌人首级就拿了5万多,成为了“不败将军”,手下封侯的有9人,成为将军的有14人。霍去病与匈奴六战六胜,拿到了11万多的敌人首级,手下封侯的有6人,成为将军的有2人。

而此时,刘闳还没有什么势力,只要善加处理,以后他也不会成为刘据的对手,可以去当个富贵闲王。

来看看这些年卫氏外戚的锋芒。

(本章完)

.

第二样是养门客,传淮南王养了数千门客。

第三样就是造反。前两样都是为了第三样服务的,发表《淮南子》是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养门客是为了增加自己的势力,两者都为造反作准备。

要说刘彻对这个长辈还真是挺够意思的,都这样子了,还是没有批准朝臣抓捕淮南王的提议,只派了中尉殷宏去淮南国查询一下情况。

刘安听说朝廷使者来了,就按太子的计策做了准备。

刘据被封太子之前,连续发生了两起兄弟阋于墙的事情,让刘彻意识到,必须要下决心了。

要说这刘安还真像一只打不死的小强。当时的大汉天下一统,诸侯王对朝廷没有二心,老百姓对朝廷没有怨气,刘安想造反是既没有天时,也有没有地利,还没有人和。但他一生中明的暗的造反多次,虽然失败多次,居然都活下来了。

殷宏是个老狐狸,嗅到气氛不对,对刘安那叫一个客气,刘安看他的态度温和,只问他斥骂雷被的事情,自己揣测不会有什么意外,就没有动手。

殷宏回去后,因为啥也没做,很可能还收了刘安的礼,就把刘安让他在淮南国看到的那一面的情况上告了皇帝,替刘安脱罪。

原先要求逮捕刘安的公卿大臣就不高兴了,说:“淮南王刘安堵塞雷被替朝廷效命奋击匈奴等行为,这是让天子诏书在淮南国无法执行,应该判处淮南王弃市”。

刘安是一个儒雅书生式的人物,喜欢的东西有三样:

第一样是琴棋书画。他是个读书人,读书弹琴是他所好,还主持编了《淮南子》一书,至于什么骑马打猎的,那就不要了。(淮南王安为人好读书鼓琴,不喜弋猎狗马驰骋,亦欲以行阴德拊循百姓,流誉天下。《史记.淮南衡山列传》)。

虽然刘彻在公元前123年还在和稀泥,可只不过过了一年,也就是公元前122年,刘据就顺顺利利地当上了太子,为什么?

这反就反吧,刘安又犹犹豫豫的,过了十多天都没有定下来,当然太子也没有交出来。

这时,刘彻等得不耐烦了,又下了诏书,立即审讯淮南国太子。

正当此时,淮南封国丞相发现了朝廷送来的逮捕太子令,以为是寿春县丞扣下来的,就弹劾他犯了“不敬”之罪。刘安心知肚明是怎么回事,就请求封国丞相不要再管这事了,没想到人家不听。刘安很没面子,说起来封国丞相是他的下属嘛,所以他就派人下书向刘彻告状,当然是告丞相不听话,这事又被交到了廷尉的手上。这个廷尉就是先前和河南郡一起审理淮南国太子事的那个,感觉他对淮南国很有意见啊,查得很认真,查到了一些对淮南王不利的线索。淮南王刘安很担心,再派人暗中跟踪朝廷公卿大臣,结果发现朝臣向皇帝提议抓捕淮南国来治他的罪。刘安担心是事情暴露了,坑爹的刘迁给他出主意说:“朝廷派人来抓您时,你可以派人穿卫士衣服,持长枪立在庭院之中,您身边一旦发生什么不对的事情,立即就刺杀来人。我就派人刺杀淮南淮南中尉,一举起兵,这不算晚。”

刘彻下诏说不可以这样。大臣又请求废了刘安,不让他当王。刘彻再下诏说不可以。大臣最后又退了一步,说不行的话,就那就削刘安五个县,以示惩诫。刘彻这次听了,说也不要削五个县了,削两个吧。

既然要削淮南国的两个县,总得要有人去颁布诏令啊,倒霉催的殷宏又被派去淮南国。

按理说到了现在,刘安应该消停了,可是他很执著,已经付出了这么多的代价,就此罢手那所有的投入就打了水漂,所以他仍然首鼠两端,在反与不反之间拿不定主意。

第一件事是淮南王家内讧。

淮南王刘安在前面的章节里已经露过脸了。他本是汉高祖刘邦的孙子,淮南厉王刘长的长子,比刘彻还要高一辈。刘长家族有一种玩家家似的造反习惯,刘长因造反不成受羞辱而绝食死,造反的种子就种到了长子刘安的心中。

阅读维基解密之汉武谜团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