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道善文化》
道善文化

第九章 读水知道答案有感

(本章完)

.

(本章未完,请翻页)

需要圣贤?因为人的改变是从接受信息开始,但是由于人的天性有“恶”的一面,有时候对“善”的信息有一定的排斥,因而如何启发人本身的思考从而改变想法是最重要的,圣贤往往是善于启迪人思考的教育家,比如孔子被称为“千古圣人”,除了诲人不倦、热心教育以外,更是非常善于举例从而启迪学生的思考,从这个角度来说,圣贤就是善于开启众人智慧从而觉醒其内心之“善”的人。

《水知道答案》的作者江本胜(1943年7月22日-2014年10月17日),日本作家、科学家、商人,出生于日本横滨,合同会社江本胜办公室董事长,ihm研究所所长,国际波动之友会会长。1942年毕业于横浜市立大学文理学部国际关系论学科。1986年他创立了ihm株式会社(instituteofhadomedie,波动医学研究所),1992年获得印度开放国际大学的代替医疗学博士认定。

科学界对水知道答案争议颇大,让人觉得神奇的是相信该书理论的人去做同样的试验会得到类似的结果。笔者认为宇宙的本质就是一个逻辑,道家的理念“道法自然”就是提示我们自然界蕴含了宇宙的奥秘,比如笔者观察到自然界的道德现象:人的道德指数普遍高于陆地动物,陆地动物的道德指数普遍高于海洋动物,海洋动物道德指数普遍高于植物,植物的道德指数普遍高于病毒、细菌这些微生物。这些现象提示了伴随着“微生物--植物--海洋动物--陆地动物--人类”的生物进化过程,道德指数也是逐步提高的,进化的方向是“向善”,说明自然界蕴含了宇宙的“道”——“向善”。江博士关于水的研究也再次印证了宇宙的根本法则就是“向善”,可以说笔者的理论得到了江博士做的“水知道答案”实验的支持,弥补了笔者理论是建立在假设上而缺乏实验的不足。当然由于笔者并非科研工作者,引用的相关资料并不严谨,本文观点,仅供学术探讨!

博士还用波动理论来解释“水知道答案”,世间万物都处在波动的状态中,各自拥有一定的波长和固定的频率。不仅人们周围的物体呈波动状态,就连各种文字、声音、图像,以及我们的心理变化和情感活动也呈现为一种波动状态。而构成人体的60~70%是水,地球表面也有70%被水覆盖,所以当人们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波动的时候,水却能感受到,并且受到强烈的影响。水结晶也许正是这些影响的信息记录。江博士认为“水接受不同的信息,结晶就会呈现出不同形状”的观察结果能够启发人们重新思考很多社会现实。比如,当水‘看’到‘爱与感谢’时,会呈现出几乎接近完美的结晶,让人们联想到‘爱与感谢’本是宇宙存在与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而‘看’到‘感谢’水的结晶比‘看’到‘爱’水的结晶更为神圣,说明‘感谢’比‘爱’更重要,人际关系多一些感谢,纷争会少很多。

笔者对读《水知道答案》的感悟是意识系统是虚物质,以信息为主,处于虚数时空,会对物质世界(实数时空)造成一些影响,江博士用波动理论来阐述这一现象,这种波动可以看作是信息的频率,而信息的根本属性就是善与恶,因此信息会带着善意或者恶意,从而对物质世界形成干扰。笔者认为宇宙的根本法则就是“向善”,而水是生命的起源,是一种介于生命与非生命之间的物质,因而自带了宇宙法则的原始密码,‘感谢’本质是一种善意的表示,水对‘感谢’的结晶表现得最为神圣这一现象反映出宇宙的最根本规则就是“向善”,从这个角度说水向我们阐述了宇宙的终极奥秘“向善”。另外,也让我们明白了为什么人类

第九章读《水知道答案》有感

《水知道答案》中,江博士通过高速摄影拍下的水结晶照片,试图向读者展示“水能听,水能看,水知道生命的答案”。这项实验由江博士主持,所有的这些水结晶照片都是在零下5度的冷室中以高速摄影的方式拍摄成。在最初的观察中,研究员发现城市中被漂白的自来水几乎无法形成结晶;而只要是天然水,无论出自何处,他们所展现的结晶都异常美丽。当研究员在实验水两边放上音箱,让水“听”音乐。听了贝多芬《田园交响曲》的水结晶美丽工整,而听了莫扎特《第40号交响曲》的水结晶则展现出一种华丽的美。听了作者不喜欢的摇滚乐时,结晶就显得丑陋。研究员进而在装水的瓶壁上贴上不同的字或照片让水“看”,结果不管是哪种语言,看到“谢谢”的水结晶非常清晰地呈现出美丽的六角形;看到“混蛋”或者“烦死了”的水结晶破碎而零散。简而言之,江博士认为只要水感受到了美好与善良的感情时,水结晶就显得十分美丽;当感受到丑恶与负面的情感时,水结晶就显得不规则且丑陋。

(本章未完,请翻页)

阅读道善文化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