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抽屉杂文》
抽屉杂文

/1

(本章完)

“户口制”取代了“井田制”,是社会的进步。就是不知道那个时候,分不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估计都是“农业户口”吧。

中国坚持得最久的就是“户口”制度,也是“最关心人”的制度。

24史除《史记》外,几乎都是“皇帝”们的家史,司马迁记录的东西,却有不少农业生产和农民的生活。

重庆最大的几个超大老板中,有几个一直坚持拥有农业户口,当农民真光荣……

战国七国,都是周天子的儿孙们。

秦只是地处西陲关中地区的一个小国,中原的各国一般都不屑这个“农民国”。可秦却来了一个“农村包围城市”,10年灭了那帮“穿皮鞋”的兄弟们。

以前农转非是梦想,现在非转农是空想。

商鞅率先建立了严密的户口登记制度,“四境之内,丈夫女子,皆有名于上,生者著,死者削”。

据说井田制是从商朝开始的,是中国土地最早的“国有制”,后来,“井田制”完全不适应社会发展,秦商鞅(公元前356年和公元前350年),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的变法。

都说中国封建社会几千年了,其实在周朝下的秦,特别是秦灭六国的时候,中国的封建社会就结束了。

当农民真的不容易。

.

司马迁的确是一个奇人。他在写《史记》的时候,能“知道”在他以前3000年的事儿。而且到现在,那些大学者还在引用司马迁记录的那些“跨越时空”的“证据”。

应该说,人类都是农民出身。

那个治水英雄大禹的老婆,就是我们重庆南岸区黄桷垭的“农业户口”嘛。

阅读抽屉杂文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