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宅居识风水》
宅居识风水

3.紫禁城现风水

“紫微正中”之说。封建皇帝自称是天帝的儿子,是真龙天子;而他们所居住的皇宫,被比喻为天上的紫宫。

“后寝”。前后两部分宫殿建筑总面积达163,000㎡。整组宫殿建筑布局谨严,秩序井然,寸砖片瓦皆遵循着封建等级礼制,映现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威。

在封建帝制时代,普通的人民群众是不能也不敢靠近它一步的。明清两代皇帝居住的宫城叫做紫禁城。

原来,中国古代天文学说,根据对太空天体的长期观察,认为紫微星垣居于中天,位置永恒不变,是天帝所居。

因而,把天帝所居的天宫谓之紫宫,有

整个营造工程由侯爵陈圭督造,具体负责是规划师吴中。紫禁城位于都城正中,中轴线穿过皇城正中,也就是穿过紫禁城中三大殿、三大宫。

紫禁城正门为正南面的午门,也被称为

“五凤楼”。午门是宫城中最高的一座门,朝中大赦、献俘等重大仪式都在午门举行。

其北门为神武门,东门为东华门,西门为西华门。紫禁城作为明清两代的宫城,分为外朝、内廷两个部分。

外朝是皇帝办公的地方。举凡国家的重大活动和各种礼仪,都在外朝举行。

外朝由天安门——端门——午门——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组成的中轴线和中轴线两旁的殿阁廊庑组成。

内廷是皇帝后妃生活的地方,包括中轴线上的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御花园和两旁的东西六宫等宫殿群组成。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皇帝的宫殿。从明永乐五年(公元1407)年起,明成祖集中全国匠师,征调了二、三十万民工和军工,经过14年的时间,建成了这组规模宏大的宫殿组群。

清朝沿用以后,只是部分经过重建和改建,总体布局基本上没有变动。

它集中国古代建筑艺术之大成,是中国二千多年专制社会皇权思想的集中体现。

与中国历代皇宫一样,故宫的总体规划和建筑形制完全服从并体现了古代宗法礼制的要求,突出了至高无上的帝王权威。

全部宫殿分

“外朝”和

“内廷”两部分。外朝以太和、中和、保和三殿为主,前面有太和门,两侧又有文华、武英两组宫殿。

从建筑的功能来看,外朝是皇帝办理政务,举行朝会的地方,位于紫禁城的前部,而内廷则包括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是帝后居住的地方,位于紫禁城的后部。

这组的殿的两侧有居住用的东西六宫和宁寿宫、慈宁宫等;以及分布在内廷各处的四座御花园。

宫城内还有禁军的值房和一些服务性建筑以及太监、宫女居住的矮小房屋、宫城正门午门至天安门之间,在御路两侧建有朝房。

朝房外,东为太庙、西为社稷坛。宫城北部的景山则是附属于宫殿的另一组建筑群。

太和门建于永乐十八年,是外朝三大殿的正南门,明初称"奉天门",清代改名"太和门"。

它坐落在高三米高的一层石须弥庭上,面阔九间,进深四间,通高23。

8米,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最高,最大的门。它的屋顶形式为重檐歇山式。

门前摆著一对高大的青铜狮子。太和门两侧还有昭德、贞度二门;庭院的东西面有协和、熙和二门;各座门之间都有庑房相连,在东北、西北两个角上建有祟楼。

所有这些门、楼和庑房的尺度、体量都比太和门小,使太和门在整个广场中显出突出的地位。

进太和门之后,是更大的庭院。东西宽仍是二百米,南北深约一百九十米,足以容纳万人的仪仗队伍。

广庭中是外朝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和保和殿。太和殿俗称

“金銮殿”,是明清两代北京宫城内最高大的建筑,包括三层须弥座高35。

05米,加上正吻总高37。44米,每层都是须弥座形式,四周围以白玉石栏杆,栏杆上有望柱头,下有吐水的螭首,每根望柱头上都有装饰。

其殿面阔十一间,进深五间,建筑面积达2377平方米,也是我国现存古建筑中规模最大的木结构殿宇。

大殿的屋顶重檐庑殿式,即殷商时的"四阿重屋",为"至尊"形制。

屋顶的角兽和斗栱出跳数目也最多;御路和栏杆上的雕刻,殿内彩画及藻井图案均使用代表皇权的龙、凤题材,月台上的日规、嘉量、铜龟、铜鹤等只有在这里才能陈设。

殿内的金漆雕龙"宝座",更是专制皇权的象徵。太和殿是皇帝举行登基大典,庆典及接受文武百官朝贺的地方,如遇有将帅受命出征,也要在太和殿受印。

在明代,殿试及元旦赐宴亦在太殿进行。太和殿后的中和殿是一座平面呈中方形,深、广各三间,周围加廊的建筑,面积580平方米。

屋顶为单檐攒尖式、铜胎鎏金宝顶,它是皇帝到太和殿上朝时的小憩之所。

而中和殿后的保和殿,在清朝时期是举行殿试的地方。内廷的正门名乾清宫,在它的前面是一扁长的庭院,俗称横街。

横街的南面是保和殿,后保殿北面直下三层台基即到达横街,所以这里是外朝和内廷的交接部分。

乾清门位于横街之北,居中面向南,它是一座面阔五开间,单檐歇山屋顶,下有白石台基的殿式大门。

乾龙门的规格比三大殿的正门太和门略低,在门的两旁各有一座琉璃装饰的影壁呈八字形分列左右。

这对影壁为砖筑,红墙上有琉璃檐顶,下有琉璃须弥座,壁面的中心和四角也都有琉璃装饰。

乾清宫是后三宫的主要大殿,在明乾和清朝初期,乾清宫一直是皇帝和皇后的寝宫。

宫外形为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式屋顶,左右还有昭仁殿和弘德殿两座小殿相连。

平时除皇帝居住外,也经常在这里召见宫臣,披阅奏章,处理政务,甚至还在殿中接见外国使臣。

坤宁宫在乾清宫的北面,也是面阔九开间,重檐庑殿顶的大殿。它在明朝和清朝初期一直是皇后居住的正宫。

清顺冶时,按满族的风俗习惯,对坤宁宫进行了改造,主要是把宫内分为东西两部分。

在西面部分,沿著墙添置了环形大炕,室内安置了大锅。在坤宁宫的东面部分则建成为皇帝结婚的洞房,入口改在东面,宫内有双喜的宫灯,红底金色双喜的影壁,靠北墙有龙凤喜床,床前挂著绣有百子图的五彩纱幔。

改建后的坤宁宫还把原来的菱花扇改为直条窗格的吊窗。在紫禁城的东部靠北半面,有一组完整的宫殿建筑群,这就是宁寿宫建筑群。

在明朝,这里也有一组建筑,但规模不很大;清朝乾隆年间,在此建了宁寿宫,这是一组十分完整的建筑群体,它分为前面的宫殿和后面的寝居两部分。

在后一部分里,可分为三个区,中路是居住区,东路是娱乐区,西路是园林区。

整个建筑群四周有高墙相围,成为一个相当封闭的独立区域。宁寿宫建筑群的正面入口是皇极门,门前有一横向的庭院,左右两边是钦禧门和钖庆门,南面布一影壁正对皇极门,组成门前的广埸。

皇极门用琉璃在墙外做成三间七楼加垂莲柱的三座门形式,三个门洞上都有琉璃瓦出檐,檐下有斗栱、横梁,梁上有琉璃贴成的旋子彩画,门上有石制须弥座,门前放置水缸四只,整座大门华而庄严。

在皇极门的南面立有一座琉璃照壁,照壁上有龙九条,俗称为九龙壁。

进入皇极门就来到了宁寿门前的庭院,庭院很宽阔,在四周种有松树,以表示它为太上皇使用的特殊用处。

宁庆门位于庭院北面的中央,五开间面阔,单檐歇山式屋顶,下面是一层白基座,基座前面有三条台阶,中史是御道,大门东西两侧各有影壁呈八字形摆开,门前左右还有鎏金铜狮两座,整座大门从形制到规模很像后三宫的乾清门。

紫禁城位于北京市中心,现称为故宫,意为过去的皇宫。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也是当今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建筑最雄伟、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宫殿和古建筑群。

其中太和殿最为高大、辉煌,皇帝登基、大婚、册封、命将、出征等都在此举行盛大仪式。

内廷中最著名的是养心殿,慈禧太后曾在此垂帘听政长达40余年。北京是国际大都市,也是中国的交通枢纽,世界主要航空公司都有班机往返于北京和其他国际城市及中国主要城市之间。

越南顺化皇宫此外,在越南的古都顺化,还有一座紫禁城,它就是越南顺化皇宫。

顺化紫禁城是越南末代王朝——阮朝的皇宫,从1802年建成—1945年阮朝灭亡的143年间,一直是皇家的居所。

顺化紫禁城仿照北京紫禁城的规格建造,宫外有护城河。正门午门,和故宫午门一样,它有双阕,只不过很短。

皇宫四门中,只有午门建有城楼。宫内重要的宫殿、亭台楼阁和午门城楼都用琉璃瓦装饰顶部。

皇宫内的许多宫殿都在战争中被毁,不过都已重建。皇宫内有皇帝处理政务的勤政殿,皇帝寝宫——乾成殿,皇后住的坤泰宫,太子居住的光明殿和嫔妃住的顺辉院等。

皇宫的园林和河流均匀的分布在宫殿各处。

城内宫殿建筑布局沿中轴线向东西两侧展开。红墙黄瓦,画栋雕梁,金碧辉煌。

殿宇楼台,高低错落,壮观雄伟。朝暾夕曛中,仿若人间仙境。城之南半部以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为中心,两侧辅以文华、武英两殿,是皇帝举行朝会的地方,称为

平民百姓不用说观赏一下楼台殿阁,就是靠近一些,也是绝对不允许的。

明清皇帝及其眷属居住的皇宫,除了为他们服务的宫女、太监、侍卫之外,只有被召见的官员以及被特许的人员才能进入。

明代第三位皇帝朱棣在夺取帝位后,决定迁都北京,即开始营造这座宫殿,至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落成。

“前朝”。北半部则以乾清、交泰、坤宁三宫及东西六宫和御花园为中心,其外东侧有奉先、皇极等殿,西侧有养心殿、雨花阁、慈宁宫等,是皇帝和后妃们居住、举行祭祀和宗教活动以及处理日常政务的地方,称为

这里是外人不能逾越雷池一步[已过滤词语]。因此,明清两代的皇宫,既喻为紫宫,又是禁地,故旧称紫禁城。

北京紫禁城占地面积724250平方米,还没把护城河和护城河与城墙的绿化带计算在内。

宫殿房屋建筑面积为155000平立米。紫禁城是一座长方形的城池,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周有高10米多的城墙围绕,城墙的外沿周长为3428米(城墙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是护卫紫禁城的重要设施)。

紫禁城,四面环有高10m的城墙和宽52m的护城河。城南北长961m,东西宽753m,占地面积达780000㎡,有房屋8700间。

城墙四面各设城门一座,其中南面的午门和北面的神武门现专供参观者游览出入。

依照中国古代星象学说,紫微垣(即北极星)位于中天,乃天帝所居,天人对应,是以皇帝的居所又称紫禁城。

他们更希望自己身居紫宫,可以施政以德,四方归化,八面来朝,达到江山永固,以维护长期统治的目的。

明清两代的皇帝,出于维护他们自己的权威和尊严以及考虑自身的安全,所修建的皇宫,既富丽堂皇,又森严壁垒。

这座城池,不仅宫殿重重,楼阁栉比,并围以10米多高的城墙和52米宽的护城河,而且哨岗林立,戒备森严。

城墙四边各有一门,南为午门,北为神武门,东为东华门,西为西华门。

城墙的四角有四座设计精巧的角楼。北京紫禁城筹建于明成祖永乐(公元1404年~公元1424年)五年,兴建于永乐十五年至十八年。

紫禁城有两座,一在北京,一在南京。这座故宫为什么称为紫禁城呢?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最后的封建帝制--清王朝,1924年逊帝溥仪被逐出宫禁。

在这前后五百余年中,共有24位皇帝曾在这里生活居住和对全国实行统治。

阅读宅居识风水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