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入主大明》
入主大明

第130章技术和质量成反比的钢铁

可无论是哪一种,都会让火器的性能下降。

用它们冶炼出来的铸铁,也就更脆。

用这种铁所铸造的火炮或者火枪,当然寿命更短也更容易炸膛。

或者以好些铁箍将炮身紧紧箍住。

再有,就是降低火药的装填量。

比如日本,其所冶炼的钢铁,之所以比大明的更好,那是因为他们在当时根本不用煤炭来作为炼钢的燃料。

他们所用的,是木炭。

还有英国,他们所铸的铁炮性能在那时是最好的,甚至都已接近铜炮的水准了。

而他们也是用木炭来做的燃料。

代价是,整个英伦群岛的树木都快被砍秃完了。

日本虽也用木炭,可他们所炼钢铁的数量极少,相当于是用质量换取了数量。

所以,日本那些大名和将领的铠甲虽然看上去花里胡哨,却也只能在最重要的部分加点铁。

至于那帮足轻啥的,护甲就更是简陋了。

日本可以那样搞,大明则不行。

毕竟明朝的军队数量比日本多太多,打起仗来也不是几个乡之间的械斗。

还有就是天朝上邦的形象也很重要啊。

所以明朝除武器外,对铁甲的需求也大。

火器、兵器和甲胄,都需要铁,产量自然就得跟上。

因此想用木炭来获得更好的铁,根本不现实。

这主要还是由于北方中原地带的森林,在经过几千年的砍伐后,残存的已经不多了。

早在宋朝时,树木就已经不够,只好用煤炭取代木炭来炼铁。

朱宸濠自然也不敢再打木炭的主意。

他也怕再砍下去,20世纪曾发生过的那场所谓的自然灾害,会出现在他的这个时代。

他还记得书上说过,自然灾害出现前的那几年,人们所干的就是大炼钢铁……

既然不能使用木炭,那么便只能给煤炭脱磷脱硫。

不过这项技术在历史上的19世纪后半段才得以实现。

就算朱宸濠懂得一点理论,可要想变现,也得进行反复的实验才行。

此外,还有一个可行的方法,那就是炼焦炭。

只要有了焦炭,也能生产出优质的钢铁。

真说起来,早在南宋末年,广东就已经炼出了焦炭。

比欧洲足足早了500多年。

只不过随着宋朝的灭亡,这项技术也被埋没了。

直到现代社会挖出遗址,才发现了焦炭的痕迹。

另外,历史上的大明朝,其实也已经开始使用焦炭炼铁了。

不过并非官方,而是一些很小的作坊,所以并没有形成什么规模和气候。

出现这样的情形,也跟大明奇怪的铁矿石政策有关。

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几乎所有的封建王朝都是施行的盐铁官营。

因为,这两样东西,都能给国家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

可唯独明朝,对铁矿石却是放任不管。

这当然也是朱重八定下来的规矩。

他认为,铁器官营是在与民争利,所以铁矿是完全开放,仍由百姓进去采炼的。

而官方,则只在有需要时,才组织工匠进行大规模的冶炼。

等觉得数量够了,便完全停止。

这就造成了另一种后果。

说到这里,还不得不提一下大明的工匠制度。

明朝的工匠分为两种,一种是住坐工匠,另一种则是班匠。

所谓的住坐工匠,就是一直呆在京师或者附近,不得随意离开,完全依附于朝廷的工匠。

这些人隶属于内府,由太监管理。

而班匠,就是分散于全国各地,轮流进京做工的工匠。

他们则由工部来管理。

班匠中的很少一部分,也会因需要而一直留在地方,叫做存留工匠。

班匠的数量,要远多于住坐工匠的数量。

他们进京做工,是服役,没有工钱的。

甚至连路费都不给报销。

这也就使得,那些炼铁的班匠在结束服役后,会到各个铁矿去继续工作,以换取收入维持生活。

于是,各个民间冶铁作坊就慢慢出现了。

等到了明朝中后期,民间铁厂的规模已远超官方的铁厂。

就拿大明最大的官方铁厂——遵化铁厂来说吧,人数最多时,也不超过2500人。

可在当时的冶铁之都广东佛山,民营冶铁厂的工人却多达两三万。

除广东外,在其他地方的铁矿区,聚集六、七千,或者上万人的也极为普遍。

既然民间的铸造力量要远强于官方,那么渐渐的,在技术发展上,也就拉开了差距。

甚至,连日本都比不上。

这也是日本倭刀在明朝大受欢迎的原因。

大明的属国朝鲜倒是有大铜矿,可是此时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甚至一直都在抱怨国内少铜,连铸造铜钱的原料都不够。

很长一段时间,朝鲜都是靠着从日本输入铜,来铸造本国货币的。

朱宸濠在回去的路上,则一直都在思考大明火器容易炸膛的问题。

之所以会这样,就是因为国内开采的铁矿石和用作燃料的煤,所含的磷和硫比例都比较高。

因此,要想利用朝鲜的铜,那还得先派人前去勘探,再开矿挖掘,不知道得等到多久之后了。

而在亚洲,还有菲律宾也盛产铜。

可就算出兵占领了菲律宾,但以这个时代的运输水平,等铜回到国内,只怕成本比黄金都要高许多了。

容易炸膛和耐久度不够,其实都是因为一个问题。

那便是,大明虽然在冶铁炼钢的技术上,已属于当时世界最顶尖的水平,可却受到了原料限制,生产出来的钢铁质量反而各方面都不如那些欧洲国家。

皇帝陛下既然已经开了口,那帮大匠就算再不理解,也只能点头答应,等回到王恭厂后再进行研究。

在朱宸濠的这个时代,其实铸造枪炮的最好原料,是铜。

可铜,在国内也是稀缺之物。

根本不可能用来大规模铸枪铸炮。

所以,朱宸濠目前还是只能跟铁矿石较劲。

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其他那些国家。

而为了防止炸膛,只能加大管壁的厚度和整体的重量。

而且,不光是容易炸膛。

就拿这批新弗朗机火炮来说吧,虽然在射程和威力上已不比葡萄牙和西班牙人的差,可在炮身的耐久度上,却还是不如人家。

阅读入主大明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