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风起绣帘》
风起绣帘

第1章 发鸠之巅

山神弓背弯腰,撸着一绺白须,说道:“西王母听闻后,也是倍感惊奇。让神农将其女儿劝回,承允她脱胎入仙。可是,这精卫哪里肯罢手。说填不平东海,愿永世为鸟。”

“因它并非来自常羊山,而是远在万里之遥的发鸠之巅。”

“一只小小山鸟竟会有万里传音之力?”

“扑”没等山神说完,刑天一口药汤从口中笑喷。

“开什么玩笑,想以石、叶以填东海,自不量力,千古奇闻。”

于是,掏出丹药三枚,灌入刑天口内。不消半日,奇迹发生了。

刑天醒后,族人并不接受这个起死回生的刑天,说他是冤魂回阳,怕引灾灭族。

刑天无处安身,炎帝就将他带在身边,随其左右。

转眼间,刑天已从一个稚气未脱的年少萌娃子长成了壮实青年。

这些年,他跟着炎帝穿山入林,刀耕火种。帮助村民垦荒生火,医治病痛。刑天自然也学到了不少本事。

炎帝的德行倍受的尊敬,南方一带的部落族人推他为首领,一统南方江域。

看着刑天猛志骠悍,聪颖好学,胆识过人,颇具武将之才。炎帝想,居安思危,如今我一统南域,民众安居乐业,可那黄帝也不是吃素的。指不定哪天披麾南下,扰我疆域。与其辍手不及,不如早做防范。耽误之及,炎帝最需要的就是身边能有一个可以统帅各部落的军事首领。既有能力,又可尽忠职守之人。

刑天,无疑就是最佳的人选。更何况,炎帝救他之时,发现他的精骨之气异于常人,所以气绝三天却精脉如常。因此,炎帝经常告诉刑天,真正救下他的其实还是他自己。

日后,炎帝得了空闲就教刑天如何用兵,如何将自身的精骨之气灵活的调运于十二经脉。并将自己多年跋山涉水所记录的《行途册》传于刑天。

这《行途册》所画山川河流,荒原野林,无一不是清清楚楚,有它就如同有了一副天眼。将来无论与谁开战胜券总会多占几分。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没等刑天熟练撑握这些看家本领,黄帝开战于阪泉。猝不及防之下,炎帝同意与黄帝结盟。

可是,刑天却咽不下这口气。

秋深雾重,刑天辗转难眠,他起身决定向炎帝请命,带上五万人马,趁黄帝的军队正陶醉于喜悦之情时,杀他个回马枪。

炎帝良久没有作声,走下圣台神色凝重,说:“走!我带你去个地方。”.

入夜,刑天愈合的伤口又开始疼痛起来。精卫这嘶嘶哀啼更让他觉得无比烦燥不安。刑天踱脚一震,问山神:“那里来的这烦鸟,快把它给我赶出这山去。”

“刑将!”山神支吾着说:“这鸟儿小神赶不走。”

仿佛间他听到了“扶梨”之歌。

山莫山兮,耕于田;

万千哀鸣意难平。

“为何?”

水莫水兮,落日圆。

风起归兮,鬓发乱;

乞一良人兮,知心难……

发鸠山,

寒风瑟瑟,枯枝铺地。精卫口衔枝叶,飞去东海。这夜夜哀啼之声早已传遍四海九州。

飘若浮云奔东海,

刑天听后,默然转身,陷入了从前深深的回忆……

“想当初,自己受奸佞小人的挑嗦,为神位之争,与黄帝兵戎相见。怎奈自己入世不深,思虑过浅。帝俘获于我,将我断其首,葬之于这常羊山上,我何常不是像精卫这样,心有不甘啊!”刑天一声哀叹!一罢手,示意山神退下。

刑天一边听着精卫鸣啼之声,一边竟然忘记了自己的伤痛。闭上眼睛,他想起自己年少的光阴……

山野林间,刑天还曾经是一无知少年。因不小心误食毒果,命绝于溪边,九黎族人找到了他的尸身,正想将他葬于鹤岭,刚巧遇上炎帝路经此地。

炎帝为神农后裔,见刑天虽然气息已绝,却面色如常。连忙阻止族人勿将其入葬。上前针灸,通精耗脉一翻后,觉得这个孩子还有救。

“刑将!有所不知。”山神开始沉吟了一会儿,慢慢的告诉刑天:“此非一般的山禽,乃是炎帝之女失足被溺东海后所化,因心有不甘,所以天天啼鸣,而以枯枝杂石想填平这东海之域。”

东海之域,汹涛狂啸,晚风悲叹!

精卫怎么也想不到,自己就这么被糊里糊涂的淹死在了东海?堂堂炎帝神农氏的女儿,如今只能与禽共舞。实在是余心不甘。

阅读风起绣帘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