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洪武年间小神医》
洪武年间小神医

第一百五十一章:官绅一体纳粮

朱标读完圣旨,冷冷的瞥了一眼李善长,“起来吧,陛下的话可要记好喽,要是再有下次……”

陈松这边没什么事了,都已经回来了,也不用再想太多。

可李善长那里却像是热锅上的蚂蚁一样,跳个不停。

跪在香案后面的李善长,身子不停的颤抖着,额头上的冷汗就像是下雨一样,扑簌簌的往下流着。

别看李善长在朝中实力雄厚,可面对朱元璋,差的不是一星半点。

当朱静安听到陈松讲到那些孩子时,心一下子就揪了起来。

“那里的官员怎么都是这个样子?”朱静安一脸愤怒,对那些孩子充满了同情。

“天灾不可挡,可不至于如此下场。

这里面除过官员之外,那些士绅也有很大的毛病。

阳武县城中的士绅,在疫病兴起之时就逃之夭夭,他们离开时,带走了大量的物资。

若不是他们,也不至于如此。”陈松拍着自己的大腿,脸上多了不少愤怒。

“这些士绅实在是太可恶了,爹曾经不止一次说过他们。”朱静安说道。

“确实,得想个办法治治他们!”

陈松站起,吹灭了桌子上的蜡烛,上床睡觉。

躺在床上的陈松,想着对付那些士绅的办法。

朱元璋建立大明朝时,前期为了笼络人心,学习宋朝制度,对士绅进行优待,对有功名的读书人进行免税。

在免税一事上,某些时候,甚至比宋朝还要夸张。

大明初期,这个办法对于稳定社会来说,至关重要。

随着天下承平,这个办法就渐渐的不行了。

农民出身的朱元璋自然能看的清楚这里面的危害,所以创建了里甲制。

里甲制度的主要目的就是规范地方社会的权力结构,防止士绅、土豪的做大。

某种程度上来说,明朝初期的里甲制还是很不错的,但这个制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一旦朱元璋的威势过去,里甲制的崩溃就成了必然。

“里甲制虽然现在还行,可再过一些时间,就不行了。

如今有了土豆和红薯,人口提前增长已经成了必然。

土地兼并之事势必提前出现,不得不防着他们一手。

官绅一体纳粮,税,所有人都要交,取消士绅官员的优待政策,势在必行!

寒门子弟求学时可以给予一定的优待,但那些士绅子弟就算了吧。”

陈松小声的嘀咕着。

夜渐渐的深了,御书房中的朱元璋还没有睡觉。

在他面前的书桌上放着一张宣纸,纸上写着“士绅”“勋贵”几个大字。

朱元璋坐在椅子上,看着这几个大字,眼神忽明忽暗。

这次发生在陈松身上的事情让朱元璋看到了两个危险的方面,一个是士绅,一个是勋贵。

士绅在地方上架空朝廷官员,使得朝廷政令无法实行下去,久而往之,地方势必糜烂。

勋贵在朝中相互勾结,若是和地方士绅再相互勾结,危害不言而喻。

“现在才多少年,都如此猖狂了,要是再过些时间,等到标儿或者英儿那时,恐怕他们更会无法无天。

得想个办法好好处理他们!”朱元璋眯着眼睛,大脑飞速运转。

第二天早朝,陈松站在金銮殿上,整整一个早上,一句话都没有说。

李善长请了病假,没有来。

早朝上的枯燥无味,大都和陈松无关。

下了早朝,陈松揣着一封奏折来到了通政司,将奏折投递给了通政司的官员。

送完奏折之后,陈松去了东宫,给朱雄英上课。

没过多久,陈松的这份奏折出现在了朱元璋的桌子上。

坐在御书房中的朱元璋拿着陈松的奏折,脸上满是笑容,哈哈大笑声不绝于耳。

“哈哈哈,想啥来啥,这个陈常青,是俺肚子里的蛔虫吗?竟然整出来这么一个法子,啧啧啧!”朱元璋哈哈大笑着。

一般情况下,朱元璋非常讨厌臣子揣摩他的想法,可这次不同。

这就好比,刚好困了,枕头来了,刚好饿了,饭端来了。

朱元璋并不认为这是陈松揣摩自己想法而写的奏折,因为昨天朱元璋在陈松面前什么也没有表现出来。

而且,这个法子是得罪全天下士绅读书人的法子,朱元璋不觉得陈松会为了讨好自己而得罪天下的士绅读书人。

“官绅一体纳粮,取消优待士绅,常青是真的敢开这个口啊。

胆子不是一般的大,先弄出一个新学挑拨读书人的心,然后再推出来这个。

俺都怀疑,常青小时候是不是被读书人得罪过,不然为什么会这样呢?”

朱元璋笑着把手中的奏折放下,看向站在一旁的朱标,“标儿啊,你看看常青的奏折,你就说他的胆子大不大吧。”

朱标拿起陈松的奏折,认认真真的看了起来。

看完之后,朱标脸色古怪,不知道该怎么说。

“爹,他他他的胆子怎么这么大?这不是把那些士绅读书人往绝路上逼吗?”朱标一脸诧异。

“谁说不是呢,若是这封奏折流传出去,恐怕今天晚上,陈松就没办法睡安稳觉了。”朱元璋揶揄的笑了笑。

很快,朱元璋收回笑容,表情严肃起来。

“将陈松的这封奏折封存,同时告诫接触过这封奏折的人,不管他们有没有看过里面的内容,禁止外传,一经发现,定斩不饶。

同时,你差人往外面透露一点消息。将这个风口放出去,至于是谁,就先不说。”朱元璋有条不紊的下达着命令。

朱标有些疑惑,怎么封锁消息又往外面透露消息?

朱元璋看着朱标迷茫的样子,解释道:“封锁消息是不能让别人知道这是陈松的想法,透漏消息是让他们知道陈松的这个想法。

对了,同时起草一封圣旨,让陈松于通济门附近开设新学学堂,至于地点,你看着办,规模不能太小,也不能太大。”

朱元璋要对士绅下手了,昨天晚上,朱元璋还在想对付士绅读书人的办法,可今天,这把刀就被陈松递了过来。

现在可不是历史,历史上的朱元璋,手中能用的人只有士绅读书人这一类人,不管朱元璋愿意不愿意,都必须要用他们。

可现在,多了陈松这个搅局者的出现,朱元璋多了一个选择。

朱元璋知道,官绅一体纳粮对朝廷是一件好事,可对那些士绅读书人来说,却是一件灾难。

这些既得利益者怎么可能会轻易的吐出吃进嘴里的肉?要是实行下去,困难何止重重。

现在有了陈松,有了新学。要是士绅读书人不愿意,那就用新学学子。

现在新学虽然弱小,但总归有了盼头。

朱元璋现在要做的,就是让陈松成长,让新学成长,争取在短时间内打破儒家理学的垄断,打破士绅读书人的垄断。

70

“行了,你回去好好休息吧,忙碌了这么长的时间,该好好的休息休息。”朱元璋说道。

陈松行了一礼,告了一声谢,走出了御书房。

朱标转过身子,带着随从离去。

看着朱标的背影,李善长长出一口气。

“这次去河南治疫,发生的事情太多了,难道你真的没有一丁点的怀疑吗?不怀疑为什么会有这些事情,不怀疑这些事情为什么会发生在你的身上?”朱元璋问道。

回到家,陈松泡了一个热水澡缓解疲惫。

朱标彻底消失之后,李善长的眼睛中满是凶光。

“这个陈松,竟然如此命大,运气真好!”李善长脸色阴晴不定。

李存义站在一旁,说道:“大哥,咱们接下来该怎么办?”

陈松现在还年轻,朱元璋知道,陈松要辅佐自己的儿子甚至孙子,所以,陈松就不能像李善长那样老谋深算,也不能像他那样蝇营狗苟。

对于朱元璋来说,陈松只需要做事就行了,其他的就不要去管,更不要随便掺合和自己无关的事情。

陈松静静的站在御书房中,就好像什么都不知道一样。

“不会的,不会有下次了,不会再有下次了。”李善长连连回话。

李善长恭敬的从地上站起,小心翼翼的从朱标手中接过圣旨。

“事就是这么个事,韩国公可要记好喽。我还有事,先走了。”

“先蛰伏一段时间吧,开封府的事情我没有料到会是这个样子,要是再折腾,恐怕会惹怒陛下。别忘了,陈松还是陛下的女婿。”李善长不得不这样暂时先忍下来。

夜色深沉,陈松坐在卧室的床上,对着躺在床上的朱静安说着自己一路而去的所见所闻。

朱标站在韩国公府的前院中,手中拿着圣旨,言词激烈的大声呵斥:“……不知好歹,恣意妄为,有违圣恩,罚俸一年,以观后效……”

陈松摇摇头,说道:“陛下,臣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发生这么多的事情,臣的心思,都在治疗疫病之事上,对于其他的事情,并无多想。”

“原来如此,看来疫病能及时稳定下来,你有很大的功劳啊。”朱元璋捋着下巴上的胡子,很满意陈松的回答。

阅读洪武年间小神医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