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第703章 太孙朱瞻基!

送走了亦失哈,李弘壁也开始忙碌了起来。

比如,朝廷以奴儿干都司,统辖奴儿干各大小卫所,以东宁卫指挥康旺为都指挥同知,千户王肇舟等为都指挥佥事,以内廷大珰亦失哈为钦差太监,率领这些奴儿干都司名义上的官员,先行一步赶往胡元朝廷成平府辖区肇州(吉林),建设船厂。

嫩江上溯的”海西西陆路”由肇州出发,经龙头山、哈剌场、洮儿河,最后至兀良河。

按照李弘壁的设计,吉林船厂将会成为转达奴儿干都司与辽东都司的核心枢纽之地,承担着传达朝廷政令和转运物资的关键作用。

等吉林船厂建设完毕之后,下一步就是亦失哈带着康旺等官员,正式进军奴儿干地区,发展建设这日后的大明帝国右翼了。

储君是国本,更能安定人心。

比如永乐皇帝陛下突然驾崩了,那还有太子朱高炽,可以顺理成章地即位称帝,大家又有了主心骨,不会因为国无储君而陷入大乱。

而太孙的意义就在于,就算太子爷不幸没了,那还有太孙在呢!

祖孙三代都是皇帝或者钦定皇帝,这样一来自然不会再有人动小心思什么之类的,大明王朝的帝王权力交接将会稳固无比。

唯独只有太资源吗神情复杂,既高兴又幽怨。

高兴的是,他儿子做了太孙,那他这个太子就稳得不能再稳了。

但大胖胖一直都觉得,这是自己父皇对自己颇为失望,觉得自己这个号练废了,所以才会提前册立孙子为储君,准备亲手着重培养,重新练号啊这是!

事实上,朱棣还真就是这么想的!

基于李弘壁先前的所作所为。

李弘壁之前讲解海权思想的时候,还着重问了一下皇孙朱瞻基听明白了没有,这一点朱棣那可是亲眼目睹的。

为什么弘壁不问太子呢?

因为太子是个文人,自幼进学修德饱读诗书,问他也是等同于白问!

说句不好听的,太子活了大半辈子,早就习惯了儒家思想,也根本不可能临时改变,这才是朱棣真正担心的地方。

因为这位雄才伟略的永乐大帝,哪里看不明白,李弘壁早就对腐朽儒学极其不满了,说不定接下来这个妖孽奇才就会对腐朽儒学动手!

那么,他与太子朱高炽之间,因为理念不合而爆发矛盾,这也是迟早的事情!

再加上太子一向优柔寡断,身旁又聚集着大量文臣缙绅,他很难接受李弘壁的思想主张,比如这对待倭国的殖民主义思想,与儒家思想比起来简直就是大相庭径!

正因为此事,朱棣才下定了决心,决定册封朱瞻基为太子。

他希望这个好圣孙,得到李弘壁的培养教导之后,可以脱离儒家思想的控制,成长为跟李弘壁一样文武双全的帝王之才!

不得不承认,为子孙后人计,这是华夏百姓根深蒂固的观念,连永乐皇帝也不例外。

朱棣亲手将太孙冠冕给朱瞻基戴上,然后低声道:“瞻基,从今日起,你就是大明王朝的储君了!”

“国之储君,乃是国本,一国希望尽皆托付于你手中,希望你能进学修德,承担大任!”

朱瞻基激动得面红耳赤,可紧接着又小心翼翼地问了一句。

“皇爷爷,那父亲呢?”

“唔……他算是废了,这辈子做个守成之君都算不错了!”

朱瞻基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没有多说什么。

紧接着朱棣笑眯眯地开口道:“朕给你寻了个好师长,以后他就是你的帝师,切记尽可能地继承他的衣钵!”

朱瞻基眼前一亮,急忙追问道:“皇爷爷说的是四叔吗?”

朱棣笑而不语,然后伸了伸手。

朱瞻基扭头一看,只见李弘壁正穿戴着亲王冠冕,笑吟吟地看着自己。

小太孙当即发出了一声欢呼,小跑着来到李弘壁身前。

李弘壁向这位储君伸出手去,小手也很快跟了杀过来。

自今日起,李弘壁的身份又多了一个。

太孙帝师!

「今日第一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行都司与都司的主要区别在于,行都司主要设立在军事频发的省份,至于编制、人员配备,与都司并无区别,类似于临时战区那种性质。

都司设都指挥使一人,正二品,其下还有都指挥同知二人(从二品),指挥佥事四人(正三品),都指挥使是节制方面的封疆大吏,职权极重,与各省的布政使、按察使并列为“三司”。

唯一值得关注的是,一旦永乐皇帝册立了皇太孙朱瞻基,那也就意味着朱瞻基自此以后就是大明王朝的储君,永乐朝的储君,下一代大明皇帝的太子,这是顺理成章符合礼法的事情。

而且就算下一代大明皇帝朱高炽对朱瞻基不满,他也没有资格废除朱瞻基的储君之位!

朝廷立刻就着手了奴儿干卫升级为都司一事。

奴儿干卫升级成为奴儿干都司,相当于是从一个市军分区一跃升级成了省军分区,代表着朝廷对此地更加重视,也会对此地倾斜更多的资源用以发展建设。

因为,朱瞻基的储君大位,不是他朱高炽给的,而是永乐皇帝朱棣亲手给的,哪有做儿子悖逆父亲的道理?

这才是其中关键所在!

朱棣看着登上高台的小太孙,亲手为他举行了册封典礼。

用现在的话来说,都司就是省军区,卫是市军分区,所就是驻扎在重要市县的团、营级驻军。

当然,大明的卫也有内外之分,京师及京师附近也有不少内卫京卫。

不出意外。

因为大明王朝接下来会进行一项大事,那就是册封太孙!

华夏乃是礼仪之邦,自古以来历代宫廷册立储君的仪式都十分隆重,因为册立的太孙,乃是未来的皇位继承人,乃是一国之储君!

而太孙同样是储君,不过问题在于,他是二号储君,一号储君自然还是太子。

台下观礼的群臣见状,那自然是高兴而欣慰的。

因为皇帝陛下册封了太孙,这对大明而言无疑是一件好事。

肇州地近扶余或地在扶余,无论水陆交通运输均需得到扶余的水力、物力、人力的支援,另一条沿松花江上溯直抵奴儿干的”海西东水陆路”是明代致力经营的一条具有军事意义的重要交通线。

太祖朱元璋为了加强国家的武装力量,创立了都司卫所制度,在各省设都卫,管理地方军事,是以地方军制主要分为两大块,即“都司”(行都司)和“卫所”。

“天下既定,度要害地系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二百人为千户所,百十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

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