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

第695章 经略辽东!

最简单地,皇帝陛下突然召见你,你满脸茫然地入宫,走到宫门口的时候自然有宦官前来领路,要是可以从宦官口中得知具体是因为什么事情而被召见,那么在入宫途中打好腹稿,想出应对措施,这就很是重要了。

紧接着三人又继续闲聊了一下朝政大局,最后朱棣满脸好奇地看向李弘壁。

“刚刚你跟亦失哈聊什么呢?”

毕竟李弘壁喜欢结交宦官太监,这是他们二人都看在眼里的。

起初以为这小子是不安好心,动了些小心思,想要探知宫中情报。

在场三人,一位千古一帝,一位妖孽智者,二人当然明白辽东对大明的重要性,所以李弘壁的说法他们也很容易认可接受。

朱棣满脸戏谑地看着李弘壁,示意他接着说下去。

“洪武年间,朝廷在辽东的军政活动的核心目标为恢复元朝原有疆域,并建立行之有效的防御制度,发挥“京师左臂,西拱神州,北连胡寇,东邻朝鲜”的边镇作用。”

李弘壁起身来到堪舆图面前,圈出了辽东这个位置。

“朝廷首先在辽东军事要冲设置卫所等防御重心,再修复通往四处的驿站体系,同时设兵屯守将其连成一片,这些镇、卫、所、堡、驿站、墩台等军事堡垒具备戍守边防、交通运输、信息传递等功能,构建起辽东防御网络。”

“太祖高皇帝在此设置定辽都卫,任命马云、叶旺为都指挥使,令其“总辖辽东诸卫军马,修筑城池,以镇边疆”,我军首先进驻辽河平原东部,设置辽东都司及主要卫所,修筑城池,逐渐清除故元势力,金、复、海、盖、辽阳、沈阳等处卫城修缮一新,军民各安其职。”

“后纳哈出接受了大明招降,朝廷陆续增设开原、铁岭、义州、锦州、广宁等卫城,随即金山战役结束以后,朝廷致力于收复东北地区元朝旧疆,并通过增置卫所的方式将防线向西、东、北三方进行延伸,基本完成了卫城的修建,洪武后期至永乐年间,朝廷在通往卫城等经济、军事重镇的交通要路上兴建驿站、递铺、运所等屯堡,辽东防御体系日臻完备,定辽都司也改为辽东都司。”

这一刻,李弘壁卓越的军事战略眼光,在朱棣和姚广孝面前体现得淋漓尽致。

甚至为了培养太子太孙,朱棣不知何时还命人把他们给叫来了,坐在小板凳上面老老实实地听课。

“朝廷在辽东都司卫所体系之上设置藩王镇守要冲、夯实关外咽喉之地、沿边新占之所,这些藩王的基本配置为:军事重镇建有宫室府院,统率三个卫治及专有军队。”

“但开原之韩王、沈阳之沈王、广宁之辽王三位藩王影响有限,加上前不久的宗藩改革他们均退出辽东军政体系,由于辽东地区仍未安定,人力资源有限,所以辽王等屯卫配置皆未成型,这点就不多提了。”

不知何时,前来“听课”的人越来越多。

朱能、梅殷等武勋,蹇义夏原吉等重臣,不知何时也来了。

“但是,大明想要经略辽东,关键问题始终在于一点,如何安抚辽东境内的外邦蛮夷,辽东素来就是苦寒之地,所以汉人比例太少,充斥着大量的蒙古人、女真人、高丽人等外邦蛮夷,这其中又以女真人为最!”

“洪武年间朝廷对内附蒙古、高丽、女真等土著居民采取“不易其处”、“使之各安生业”的政策,具体来说,朝廷对于主动归附的少数民族部众给赐物资,遣还原地居住,即赐以冠带,据其“原处何职”进行差遣。”

“当时朝廷收复辽东时制定了以纳降为主辅以军事打击的方针,所以辽东都司可因地制宜,灵活安排归附的元朝将卒和少数民族部众,比如将官根据辽东都司卫所职位和个人经历仍以留用,军卒编入卫所,分遣各地给田屯种,这些土著居民与明军士卒在相同的体制内生产生活,但土著居民多延留原俗。”

“但因为明初辽东战乱,民众居无定所,农事尽废,驻军粮饷匮乏,再加上以前中原政权虽在辽东设治,但更长的时间里“诸夷更相割据,各施其”,汉文化影响较弱,所以现在这辽东实际上尚且还未被我大明彻底掌控!”

“太祖高皇帝的政治构想是直接经营,即通过征招等方式设置卫所、移民屯田,继续向西北、东北推进,而时移世易,此刻战乱已平,“招徕远人”的优待政策应该制度化,下一步我们当设立羁縻卫所,因俗而治。”

羁縻制度,这是中原朝廷对待四方蛮夷经常使用的招抚制度。

在场众人可能除了小皇孙外,都对羁縻制度很是熟悉。

这算不得什么高明的制度,李弘壁的目标明显也不仅仅如此。

那么他还能在这羁縻制度上面,玩出什么新花样来呢?

「今日第二更,兄弟们多多投票支持,万分感谢!」

说到底,不管李弘壁能否成功,朱棣这位皇帝陛下都是稳赚不赔啊!

对于皇帝而言,允许臣子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尝试改变和积极进取,这是很有必要的。

那是皇帝陛下的家奴!

你一个外人勾结朕的家奴,想要做什么?

因为李弘壁提出的飞天梦想。

更别提李弘壁这个妖孽奇才,本身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监视朕吗?

还是想要谋害朕?

也就李弘壁行的端坐的直,所以面对朱棣此刻的询问,没有半点慌乱之色。

但若是做不成,那问题也不大,因为没什么损失的,大不了顺了李弘壁的心意,对工匠制度进行改革就行了。

事实上,朱棣当然知道火器火炮的重要性,而李弘壁提出的隐患也确实存在,所以改革工匠制度势在必行。

朱棣很高兴。

所以不只是李弘壁这么做,不少武勋文臣都会这么做,只是李弘壁不加掩饰罢了。

其实外臣结交内侍,这本身就是犯忌讳的事情。

内侍是什么?

“说到亦失哈,那就不得不提及一下辽东的问题了。”

“辽东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是控制蒙古草原的重要一环,以辽东钳制蒙古左翼,是我大明朝防边的重大国策,而且按照我们的设计,朝廷不久之后就会迁都北京,辽东就还有拱卫北京的战略意义,朝鲜朝贡也必走辽东,所以无论从军事、边防、外交上来看,辽东都是边疆重镇。”

听到这话,姚广孝也来了兴趣。

要是真做成了,那对大明而言无疑影响是极其巨大的。

至少他一直看不惯的腐朽儒学,也会被动动位置了。

阅读家父李景隆,逍遥小国公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