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端扫码阅读
手机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
回到明朝当小兵

第四百二十四章 老友到了

姚涞点头道:“见过了,杨大人与我二人单独会了面,好是一番激励。杨大人还说,到了江浙之后,让我二人听杜大人的。”

“自是任职的,他们中进士之后,便外放了。但回家去办了酒席,侍奉双亲,大半年才过来。姚涞任台州同知,孙祖寿任瑞安知县,都是沿岸的州县。”

“原来如此……台州,瑞安,这简直是天助我也。”杜修明点点头,心里又想到,回湖州去准备一下也好,先把护卫带齐。

杜修明想了想,便先回湖州。下了船,崔镇兵带着姚涞和孙祖寿已是来接了。双方见面,自然是要寒暄大半天的。

寒暄之后,才聊起官场上的事情,杜修明问道:“你们二人上任之前,去应天府见过了杨一清杨大人了吗?”

“怎么说?”

“倭寇要劫掠,必先要劫掠富庶之地,杜大人可先在富庶之地建立预警,并提前在要害之地,做好埋伏。等倭寇一来,打个胜仗,那其他州县就会纷纷效仿。”

“就算没打胜仗,让倭寇抢不到东西的目的也达到了,倭寇若是放弃富庶之地去抢荒村野镇,也补充不了损失。如此不失为一条取中之计。”

听了孙祖寿的计划,杜修明拍了拍额头,一副被点醒的样子,接着不好意思道:“惭愧惭愧,本官着急毕其功于一役,疏忽了。”

姚涞道:“哪里哪里,杜大人身兼重任,自难事事周虑。孙大人刚才说的也对,处处防备,自然处处积弱。家父在御敌鞑靼时,采用的也是把守要害。只是这样一来,可苦了其他地方的百姓。”

杜修明沉下心,细细地思考。若听孙祖寿的,那把守的要害之处就在舟山、定海、台州、瑞安、宁海五处地方。

舟山和定海是把守长江口的,有舟山水师在,倭寇一般都不会打这里。台州、瑞安较远,宁海在中间。故而台州、瑞安鞭长莫及,倭患最重。

若是防守重点,就应当在台州和瑞安。

可倭寇不是傻子,他们往往在海边试探,寻找防守稀薄之处攻入,随后沿途劫掠,最后从哪里又逃窜出海。甚至拿住百姓为人质,朝廷还不敢阻拦。

想到这里,杜修明还真有些进退两难了。江浙太大,海岸太长,防无可防。大话已经放出去了,收回那是不可能的。

孙祖寿和姚涞见杜修明半天不说话,心里开始有些愧疚了,要不是他们说了那几句话,杜修明可不会这么进退两难。

半晌,杜修明似乎是下了个决定,笑道:“百年倭患,没人能解决,是本官又着急了,这哪里是眨眼间能想出的办法?这件事情,还需脚踏实地,日拱一卒啊。”

孙祖寿和姚涞均是点头,回到:“不如先从台州、瑞安开始,我等新官到任,理旧务不如开新局,正好借此机会,理顺政务,”

杜修明赞许地看了两人,都是为官都好材料啊。

杜修明淡淡地道:“姚涞任同知,知州之下的副手,什么都要学,你爹在朝中为官,自不用怕他,可处处尊着他些总是好的。”

“相比较下来,孙祖寿任瑞安知县,倒是比姚涞要自如得多。可自古有皇权不下县之语,与当地仕绅相处,还要讲恩威并用。”

“既然话说到这里了,那本官就跟着你们赴任吧?该平的麻烦,本官替你们来平了。”杜修明笑着道,他原本就是要去沿岸查看的,跟着这两人去正好合适。

“那最好不过了,有杜大人在,我等这次新官上任,可就不用上刀山下火海了。”

“什么朋友?”

“姚涞和孙祖寿。”

姚涞紧接着道:“盐政改了那商人定会老实缴税,朝廷也有了钱,可这倭寇,并不是有钱就能除掉的呀?不知杜大人有个计划,我们二人也好配合。”

杜修明便说起了自己的计划,那就是沿岸设置防倭预警,连村成线,建立起一座无形的长城。要点就在于,让倭寇抢不到东西,还要消耗他们的有生力量。

“啊?”

“哦?他们怎么来了,是路过还是任职的?”

可这个办法,却有些难。一是沿岸的渔村,分布不均,也不是每个渔村都和杜修明遇到的那个一样民风淳朴。若是朝廷拨款,被他们瓜分跑了如何是好?

其次,杜修明也不可能个个去看着。就算百姓民风淳朴,也不能保证官吏都清廉如水,朝廷拨款到百姓手里,恐怕剩不下多少。

杜修明打算亲自巡岸,正是为了让这两个难题缓解一下。

杜修明看着二人,无奈地道:“也罢,你们回湖州,那边的事情你们俩拿着主意。没什么大事,难民开垦、陆八团练兵和造船这三件事,只要不乱了就行。”

余云亦却是开口道:“夫君,不是我们不愿跟着你去,而是先回一趟湖州才合适,你有两个朋友来了湖州。家里来信,说是等了你很久了。”

“行程有变,咱们要沿着海岸去苍南,一个县一个县,一个村一个村的勘探海岸。”

杜修明笑着摆手,心里在想,杨一清先是送粮食给自己,现在又送人过来,这大恩小恩连着来,将来如何酬谢呢?

杜修明接着又道:“江浙之患在盐、在商、在倭寇,盐政我已是处理好了,你们来了之后,务必要执行下去。只有成了定制,这改革才算成功。当然了,若有不当之处还是要随时改的。”

孙祖寿回到:“早就听说了,为了改盐政,杜大人可是将半个江浙官场都送进去了,换了往常,谁敢这么干?可杜大人送了半个江浙官场,却不乱朝廷赋税,这是大能。”

听了杜修明的话,姚涞叹了口气道:“取法乎上,仅得其中,杜大人这个办法确实是长久之计,可奈何世人并不都解杜大人的良苦用心。”

孙祖寿也道:“与其这样遍地撒网,还不如故布圈套。”

至于二女,舟车劳顿,带着她们并不方便。先安置在湖州,让她们替自己做一些决策,这总比外人要放心得多了。

二女睁开了大大的眼睛,显然都是有些不愿意的。

看一次海,那是浪漫。可这海边鸟不拉屎的,天天往这里钻,那可就是吃苦了。

阅读回到明朝当小兵最新章节 请关注米妮小说网(www.qixinyuan.com.cn)

  • 加入书签
  • 目录
  • A+
  • A-